【小初高学习]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1.1 生物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列举生物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1学的开篇之作,对生物学的学习具有启蒙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和观察。
因此,本节课将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特征。
四、学习过程1.知识回顾(5分钟)教师活动:展示一些常见的生物图片,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回忆并说出这些生物的名称。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如“它们都能动”“它们都需要吃东西”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确实是生物的一些特征。
那么,生物还有哪些其他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2.新课引入(5分钟)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视频,展示生物体的各种神奇功能,如变色龙的变色能力、植物的向光性等。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教师提问:从视频中,你们看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帮助生物适应环境的?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3.新课学习(25分钟)(1)生物需要营养教师活动: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动物捕食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生物如何获取营养物质。
教师讲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动物则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教师活动:展示动物呼吸和植物气孔开闭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生物如何进行呼吸作用。
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分组讨论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运用辩证逻辑思维认识生物。
2、学习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2)难点受学生知识基础所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等内容是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计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第一节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从内容和活动两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从内容中的事例来看,本节精选了机器人能演奏乐曲、做出一些复杂的活动、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钟乳石能慢慢长大等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例中的物体是不是生物。
从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看,本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为主。
因为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要求不高,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相应较低。
从活动设计上来看,本节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概念来展计的。
最后,教材以图文结合、概念内涵与例证相结合的方式,逐一阐述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且鼓励学生质疑和补充。
可见,本节的活动设计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
2、学情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重要概念,即初步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本节又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起始章节,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其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采取讨论或是师生谈话的方式组织教学。
三、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结合图片、视频等各类型素材,完成《生物的特征》预习任务。
2、预习活动结合图片、视频等各类型素材,完成《生物的特征》预习活动。
(二)课堂设计1、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2、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切有生命的个体就是生物。
“生物的特征”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1)植物的光合作用,(2)猎豹捕获食物,(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6)狮子追捕斑马,(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8)蘑菇的生长(9)花的开放,(10)种子的萌发,(11)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2.通过观察、讨论,能够理解并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能重复)。
学生回答(专心致志,踊跃参加,气氛活跃,)教师:提问学生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二)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师展示:鱼(在鱼缸里)、石头、菊花(带有枯枝)等。
提问:观察并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总结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吗?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石花是生物吗?钟乳石是生物吗?人是生物吗?珊瑚虫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和分析插图,独立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识图、学会观察、学会联系实际归纳总结。
学生: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点评要点:(1)有生命的物质称为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生物之间发生的捕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人、植物等;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出汗;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鸟;⑥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同一株植物上有不同颜色的花;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根据某一物体是否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泄、生长和繁殖,对刺激做出反应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是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方面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三)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和排泄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D )A.弹钢琴的机器人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C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D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B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B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鲸喷出水柱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植物开花结果生长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反思与补充:。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生物的图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一)新课讲授:引入:展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二)课堂作业:书上练习P6(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三)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尿液,汗液和呼出的气体等。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二、应用:珊瑚机器人钟乳石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①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①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②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准备: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教学设计:(一)设计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同学们:1、你家里有哪些生物?2、机器人和钟乳石是生物吗?3、什么是生物?引导学生在家里进行观察,培养对本节课的兴趣,对知识形成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让学生带者问题听课,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生物。
(二)上课1、检查预习题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预习题的效果,学生回答起来不是很全面,教师应做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3、因为学生对小动物较感兴趣,通过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动物作切入点,创设情景。
师叙述:我们见过电动玩具小狗,它会动、会叫,它是生物吗?与家里养的小狗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说出许多不同点。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启发:“如果你打它一下,它会跑吗?”“电动小狗会生小狗吗?以此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4、知道小狗的特征后,如何使学生对关于生物的认识达到共识呢?接着指导学生按照课本第二页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课本第三页图1-10,分别让学生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并提出问题:①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的获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②人类是否也是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③动物和人体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④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举例说明。
教育精品学习资源
教育精品学习资源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新课导入】
导入:有的机器人能用乐器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有的机器人能够跳舞、踢足球,甚至和人交流。
机器人为什么不属于生物呢?
[引导学生观看机器人动态图(见光盘)]
【教学片段】生物的特征
片段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见光盘)
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生长中的绿豆和吃竹子的大熊猫,思考它们各是如何生活的。
(1)我们看到的绿豆正在生长和大熊猫吃竹子,能体现生物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片段2:生物能进行呼吸(见光盘)
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鲸鱼雾状水柱喷出的位置,思考鲸鱼在进行什么生命活动时产生的水柱。
(2)我们看到鲸鱼在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结论:生物能进行呼吸。
片段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见光盘)
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人脸部的汗液,思考汗液的排出对人体的意义。
(3)我们看到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是如何排出体内废物的呢?
结论:植物可以通过落叶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片段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见光盘)
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斑马和含羞草的表现,思考斑马逃跑的意义。
(4)斑马见到狮子逃跑和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叶片合拢,体现了生物的什么特征?
结论: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片段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见光盘)
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黄豆和小鸡的变化,思考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和鸟类繁殖后代的方式。
(5)我们观察到黄豆破土而出并不断长大和小鸡破壳而出并不断长大。
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结论: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片段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见光盘)
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鹦鹉的毛色和狗的毛色,思考鹦鹉和狗个体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6)我们看到鹦鹉和狗的后代分别是鹦鹉、狗;但是其后代毛色又不相同,这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性?
结论: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