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整理(20190911195054)
- 格式:pdf
- 大小:666.58 KB
- 文档页数:23
小升初数学复习重点知识(3篇)小升初数学复习重点知识1一、计算公式。
㈠周长计算公式:长=周长2-宽⒈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⒉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周长4c=dd=c⒊圆的周长:c=2rr=c2⒋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12长=棱长总和4-宽-高⒌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宽=棱长总和4-长-高高=棱长总和4-长-宽㈡面积计算公式:长=长方形的面积宽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宽=长方形的面积长⒉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底=三角形的面积2高⒋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高=三角形的面积2底高=梯形的面积2(上底+下底)⒌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上底=梯形的面积2高-下底⒍圆的面积:⑴已知半径(r)求面积(S),用公式S=r2⑵已知直径(d)求面积(S),先用公式r=d2求半径,再用公式S=r2求面积。
⑶已知周长(C)求面积(S),先用公式r=c2求半径,再用公式S=r2求面积。
⒎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⒏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6高=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⒐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底面周长=圆柱体的侧面积高⒑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2r(r+h)(三)体积计算公式:长宽高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⒈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的面积长底面积=长方体的体积高⒉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⒊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底面积=圆柱体的体积高高=圆锥体的体积3底面积⒋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1/3底面积=圆锥体的体积3高(四)留意:⒈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最大,其次是正方形,最小的是长方形。
⒉周长和面积不能比较,表面积和体积不能比较。
⒊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拼一次要减削2个面;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正方体(或长方体),截一次要增加2个面。
小升初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
一、整数
1.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2.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3.整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4.整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
二、分数
1.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2.分数的化简、比较和排序
3.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4.带分数和假分数的转换
三、小数
1.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4.小数和分数的转换
四、面积和体积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面积计算
2.立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五、相似与全等
1.图形的相似和全等的概念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六、图形的坐标和位置关系
1.图形的坐标系和坐标表示
2.图形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垂直、相交、重合等
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数据的图表表示和分析
八、代数与方程
1.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九、几何的证明
1.几何定理的证明方法和技巧
2.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十、统计与概率
1.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2.概率的概念和计算
以上是小升初数学的必备知识点的总结,学生在备考时应重点掌握和复习这些知识点。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数学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掌握基本的计算技巧和方法。
不仅要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还要培养灵活思维和创造力,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多做一些练习题和模拟考试,加强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和理解。
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内容总结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内容总结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去了价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小升初复习要点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升初复习要点内容1: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小升初复习要点内容2: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
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
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小升初复习要点内容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小升初复习要点内容4:韦达定理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必备知识点总归纳1.数与式
-十进制数与整数
-分数与小数
-相反数与绝对值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等式与不等式
-代数式与方程式
2.几何图形
-点、线、面的概念
-平行线与相交线
-角的概念与种类
-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性质
-面积与周长的计算
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调查与统计
-图表与图形的解读
-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4.方程与函数
-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的解
-两数的比例关系
-函数的概念与函数图像
5.数量关系
-数列与序列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概率与统计
-平均数与中位数
6.运算与性质
-乘法分配律、交换律与结合律-数与式的加减运算
-图形的相似性与全等性
7.平面坐标系与几何变换
-坐标与坐标系
-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对称图形的性质
8.空间与立体图形
-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
-立体图形的种类与性质
-空间坐标系与坐标点
9.测量与单位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
-时间、质量和温度的测量
-单位的换算与应用
10.数量关系式与应用问题
-等式与方程的应用
-应用题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
-延伸性问题与扩展思考
以上是小升初数学总复习必备的知识点总归纳,学生可以根据此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以应对考试。
小升初数学常识汇总一、整数运算* 加法:两个正整数相加,结果为正整数;两个负整数相加,结果为负整数;一个正整数与一个负整数相加,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数决定。
* 减法: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 乘法:两个正整数相乘,结果为正整数;两个负整数相乘,结果为正整数;一个正整数与一个负整数相乘,结果为负整数。
* 除法: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结果,余数是除法运算后剩余的数。
二、分数运算* 加法:通分后,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 减法:通分后,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 乘法: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 除法:将除法转换为乘法,将除数的倒数乘以被除数。
* 约分: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将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约掉。
三、小数运算* 加法: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相加。
* 减法: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相减。
* 乘法:小数部分相乘,整数部分分别相乘后相加,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
* 除法:将除数移到小数点后的位置,再将被除数移到小数点后的位置,进行相除,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
四、面积和周长* 面积: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再除以2,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 周长:矩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两倍之和,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条边的和,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
五、几何图形* 点:没有长度、宽度和厚度的位置。
* 线段:由两个端点确定的一段连续的直线。
* 直线:由无数个点连成的轨迹。
* 射线:起始于一个点,经过另一个点。
* 水平线:横向的直线。
* 垂直线:纵向的直线。
* 平行线:永不相交的直线。
* 垂线:与另一直线相交成直角的直线。
六、图形的对称性* 线对称:图形分别围绕线对称轴对称。
* 点对称:图形围绕一个点对称,对应部分相互重叠。
七、量的换算* 长度:1米(m)= 10分米(dm)= 100厘米(cm)= 1000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重量:1千克(kg)= 1000克(g)= 毫克(mg)。
完整版)小升初数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和小数分数:分数是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等份后的其中一份的数。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分数可以化简,即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使得它们互质为止。
小数:小数是用十进制数表示的分数。
小数点左边的数字表示整数部分,右边的数字表示小数部分,小数点后第一位表示十分位,第二位表示百分位,以此类推。
小数可以化为分数,将小数部分的数字除以相应的位数上的10的幂,然后将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使得分母为10的幂为止。
比例:比例是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可以用分数、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比例可以化简,即将两个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使得它们互质为止。
百分数:百分数是将分数乘以100得到的数,表示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所占的比例。
百分数可以化为分数或小数,将百分数除以100或将小数乘以100即可。
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
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在分数的加减法中,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时,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倒数是指两个数乘积为1的情况,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除法规则是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而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将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在数量关系计算中,有一些公式需要掌握。
例如,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单产量乘以数量等于总产量,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工效乘以时间等于工作总量。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S:面积 C:周长л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2)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2、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1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16、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常用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基本概念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小升初数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一、算术运算1.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及运算顺序。
2.整数的加减乘除:整数之间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
3.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之间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
4.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之间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
二、数的认识与应用1.数的读法与写法:整数、小数、分数的读写方法。
2.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带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
3.数的进退位:整数、小数的进退位方法。
4.数轴与有向数:数轴的认识,有向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三、数的整体认识1.数的整体认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及区间表示。
2.数的分类:正数、负数的分类及特点。
3.数的因数与倍数:因数、倍数的概念及应用。
4.数的连续与集合:数的连续性及集合的概念。
四、量与单位1.长度与面积:长度与面积的常用单位及换算。
2.质量与容量:质量与容量的常用单位及换算。
3.时间与速度:时间与速度的常用单位及换算。
五、比例与百分数1.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的定义,比的性质及化简比例。
2.比例的运用: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百分数的基本概念:百分数的定义及换算。
4.百分数的运用: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及性质。
2.立体图形: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及性质。
3.坐标系与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认识及坐标的表示方法。
4.坐标的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操作。
七、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统计图表的认识: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的读取与绘制。
2.数据的总结与分析: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及分析。
以上是小升初数学复习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为顺利过渡到新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9年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归纳常用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换算: 1 千米=1000 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米=10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2、面积单位换算: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100 平方毫米3、体(容)积单位换算: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1 升 1 立方厘米=1 毫升 1 立方米=1000 升4、重量单位换算: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1 千克=1 公斤5、人民币单位换算: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 元=100 分6、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 天)的有:4\6\9\11 月平年2 月28 天, 闰年2 月29 天平年全年365 天, 闰年全年366 天 1 日=24 小时 1 时=60 分 1 分=60 秒 1 时=3600 秒常用数量关系等式1、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倍数:1 倍数×倍数=几倍几倍数÷1 倍数=倍几倍数÷倍数=1 倍3、路程: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价量: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数据运算: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常用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a×a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半径)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 或лd)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奥数常用公式1、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2、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6、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7、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8、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9、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10、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应特别注意奥数中的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奥数中的常用数据及规律1、圆周率常取数据3.14×1= 3.14×2=6.28 3.14×3=9.423.14×4=12.563.14×5=15.7 3.15×6=18.843.14×7= 3.14×8=25.12 3.14×9=28.26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25×3=7525×4=10025×8=200 125×3=375 125×4=500125×8=1000625×16=10000 37×3=111 3、常用平方数11²=12112²=14413²=16914²=19615²=22516²=25617²=28918²=32419²=36110²=10020²=40030²=90040²=160050²=250060²=3600770²=490080²=640015²=22525²=62535²=122545²=202555²=302565²75²=562585²=72254、关于常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2=0.54=0.253/4=0.751/5=0.22/5=0.43/5=0. 4/5=0.81/8=0.1253/8=0.3755/8=0.6257/8=0.8751/20=0.0 53/20=0.157/20=0.359/20=0.4511/20=0.551/25=0.02/25=0.083/25=0.124/25=0.166/25=0.245、常用立方数1³=1 2³=8 3³=27 4³=64 5³=1256³=216 7³=343 8³=512 9³=729小学数学应掌握的基本概念、数理规律及应用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 都是整数。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整理
一、数的认识
1.数的分类
数
提示: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数的分类也会不同。
例如:按正、负数分,数分为正数、0、负数;按整数与分数分,数分为整数、分数(小数)等。
(1)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
........
的.,.没有最小的整数
.......,.也没有最大的整数。
.........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
表示,0.也是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
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正整数和
......
....0.都是自然数。
提示: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表示起点(如0刻度);计数时,0起占位作用。
(3)分数: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这样一份的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注意:带分数只有化成假分数后,它的分子才能表示这个带分数的分数单位的个数。
(4)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的计数单位是
..。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1%
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5)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
....
..........;.而百分数
..........,.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
只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比
......................,................,.不能用来表示具体的数。
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
而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
例如:写成百分数是59%,可以表示59∶100,也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如米,
吨等,而59%只表示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6)小数:像.0.1
......……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
....................
....、.10.007
...、.0.2
...、.3.14
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
3.计数单位和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