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考前方法指导化学.doc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4
面壁十年图破壁------高考化学考前指导武汉三中高三化学备课组高考应试既是考生知识和能力竞争,也是心理素质、解题策略与技巧的竞争。
高考复习即将结束,同学们若达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也就具备了高考必胜的能力。
一、高考试卷中的“热点”知识2012今年是新课标第一年,考试的指导思想是“平稳过渡,无缝对接”。
所以保持学科知识要求、试题难度、试题结构等相对稳定是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的要求。
每年高考命题都会注意对化学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这些知识点即为考查的“热点”。
归纳近几年高考题(特别是新课标试卷),常考的“热点”有:1、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确定、配平及电子守恒原理的运用)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4、溶液、胶体、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求算、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三大守恒定律5、元素周期表“位——构——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递变规律、原子及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结构简式、原子组成、同位素(核素)6、化学键、晶体类型、晶体性质和特点(有关计算)7、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效平衡的运用)、平衡常数计算、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工业生产条件的选择8、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Ksp计算9、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及应用10、典型金属与非金属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Cl、N、S、O、C、Si、Al、Fe、Na、Mg、Cu)11、有机化学思想(官能团性质与转化、官能团的确定、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有机物通式)12、有机物反应类型的判断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13、课本上说明的化学史、环境保护(了解酸雨、氟氯烃、含磷洗涤剂)、绿色化学14、信息、新情景题的信息迁移(有机或无机信息给予题、工艺流程图题)15、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与洗涤、物质的分离、提纯、鉴别、鉴定及药品存放)16、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净化、鉴别、干燥17、教材中实验的改进与重组18、有关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化合价的计算,注意解...题的规范化.....(单位、有效数字)19、混合物的计算(善于用平均法求组成、极限法求取值范围、守恒法和关系式法处理多步反应计算、差量法、过量计算等)20、熟悉化学计算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误差分析)以及基本理论(概念)相结合的综合问题二、高考试卷中的“冷点”知识所谓“泠点”就是大型考试中不常出现的知识点。
2024年高三化学高考复习备考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考化学总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复习的计划性,加强对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从化学科总体情况来看,由于高一年级时课时紧,任务重,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差,复习时间不充足。
同时,相当部分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好,所以必须在高三第一轮总复习过程中注意打好基础。
三、教学主要任务与要求完成化学教材(人教版)上所有的选修模块的复习,包括《化学与生活》、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选修六《实验化学》等内容的复习。
四、具体措施(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1. 认真钻研教材、教纲和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写出详细教案。
2. 上好每一节课,充分考虑到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统一提问、统一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作业。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努力增加学生的做题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料,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认真做好试卷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工作。
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系统复习,加强复习的计划性,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每次考试后,认真写出考试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解物理习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答问题,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独创性。
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主动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表不同的新见解、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表达能力。
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会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来表达化学概念和化学现象,既能清楚表达又能意思完整,培养表达能力。
(三)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和听课评课活动。
1. 深化教育理念,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本学期继续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积极实践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化学考前指导教案模板
一、考试内容梳理
1.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3. 化学键
4. 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5. 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二、复习重点
1. 定义和概念的理解
2. 命题特点的掌握
3. 解题技巧的运用
三、复习方法
1. 通过课堂笔记、教材和习题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 利用化学学科辅导书籍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
3. 利用网络资源和手机软件进行随时随地的复习
4. 结合往年考题进行模拟考试
四、考前复习计划
1. 梳理知识框架,明确重难点,确保重点内容的掌握
2. 制定每日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全面复习
3. 每天进行专题复习,强化考试重点,掌握解题技巧
4. 勤加练习,多做习题,查漏补缺
五、考前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3. 谨慎使用兴奋剂,保持冷静的心态
4. 持续进行模拟考试,提升应试能力
六、参考资料
1. 《高中化学考前指导教案》
2. 《高中化学学科辅导书籍》
3. 网络资源和手机软件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考前认真复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预测2024年高考试卷突出了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a23V51O16S32K39A.有2种含氧官能团NaHCO溶液反应产生C.可与3【答案】B【解析】A.10-羟基喜树碱中含有羟基,羰基和酯基三种氧官能团,故.该分子的手性碳如图所示,,只有.过渡金属的氮化物和碳化物都表现了较好的催化性能,由碳晶胞边长为b nm)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化物甲的化学式为WCB.晶体甲中与W原子距离最近的W原子有8个CuA.放电时,Na+向2-xB.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C.充电时,转移2mol电子时,阳极增重D.充电时,总反应可能是【答案】C向正极迁移,正极反应式为A.催化剂因S覆盖表面或进入空位而失效,高温灼烧后可继续使用B.反应Ⅰ为:2H++S2-+*O=H2O+SC.反应过程中只有硫元素被氧化正确;A .曲线1L 表示—()2-lgc AB .c 点溶液中:()(+2c Na =2c H A ⎡⎣C .()-1a12K H A =10①仪器a的名称为VOCl的同时,还生成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步骤Ⅰ生成2(2)步骤Ⅱ可在如下图装置中进行。
①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②实验开始时,关闭2K,打开1K,其目的是。
当时(写实验现象开2K,充分反应,静置,得到固体。
(3)测定产品纯度的形式存在,然后用则其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答案】(1)三颈烧瓶252V O N +(2)a d e f g b c→→→→→→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VM【答案】(1)增大接触面,加快反应速率(2)0.5(3)2VO3-+2H+=V2O5+H2O(4)1使NH+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增大转化为(4)反应()()()()222CO g H O g CO g H g ++ 的Arrhenius 公式为aln E R k C T=-+(其中a E 为活化能,k 为速率常数,1kJ mol -⋅。
化学科考前复习指导芦中2010级化学备课组执笔:羊绍敬一、考前化学复习方法要有准确定位、要有抢分意识;每天认真做一两道题清理前段试卷、清理错题。
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难度、题型和高考非常相似。
一定要返回来再进行纠错、反思,认真分析做错题的原因。
总结我们的失误属于哪种失误,如果是知识性的,或者是答题策略方面的,这在平时训练当中,或通过回归教材是可以解决的;如果是笔误、习惯性的失误,这就要求我们在后段加强模拟训练。
不要再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做各种模拟卷上,要知道高考不是考咱们做过的题,也很少有题目撞到咱们的枪口上,所以用多做题的方式想提前做到高考题是不现实的。
高考考的是我们解决首见题的能力,而我们已经历了足够的训练,已具备了冲击高考的能力,我们现在只需做好冲刺前的准备工作就行了。
根据错题和自己的弱点作好查漏补缺工作。
我们在整个高三复习当中,偏重于一些教辅材料,目前应该把眼光回到课本上来。
所谓回归课本,第一是一定要用书中的原话;第二是所有的考点,不管你给它扩散到什么程度,它的答案一定是在课本里面。
回归课本,就是要加强对主干知识,尤其是感觉零碎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比如复习铁元素,我们可以从铁单质到铁的氧化物,再到它的一些盐加以总结,具体如Fe3+的性质,一是酸性(体现在水解反应、可以和碱反应),二是氧化性,如可以氧化碘离子、硫离子、以及二氧化硫等,三是可以和硫氢化钾络合。
进行类似的总结,在应用知识答题的时候就非常容易提取出来,使答题得心应手。
重视实验复习化学实验已成为历年高考当中的重头戏,也是高考当中拉开分差的主要战场。
另外,今年化学实验题的分值可能要加重。
高考实验题是有一定综合性的,但它的综合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高不可攀,只是把教材上的基本实验进行一下简单的综合,一般来讲涉及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实验。
①建议大家熟悉教材重点化学实验。
将所用药品的名称、加药的次序、化学反应等记熟。
要从整个实验的全貌去看,从原理、药品、仪器、操作以及讨论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思索,把整个看教材实验的过程当成一个自我模拟实验的过程,这样会提高化学实验的复习效率。
2024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第一阶段:知识整理与复习(1个月)1. 复习和整理基础知识点:周期表,离子的成键与化合物的命名,化学键的分类与性质等。
2. 复习和整理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
3. 复习和整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4. 复习和整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常数和化学平衡的判断与计算。
第二阶段:练习与巩固(1个月)1. 进行大量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
2. 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考试题目进行模拟考试,提高对各类题目的解答能力。
3. 增加解析错题的时间,查漏补缺,强化易错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
第三阶段:强化与提高(2个月)1. 梳理知识点,重点复习和强化考点。
2. 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能力。
3. 制定每周的强化训练计划,分配时间进行专项训练,如解析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
4. 参加一些化学竞赛和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和应对高强度考试的心理素质。
第四阶段:考前冲刺(1个月)1. 针对近几年的高考真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常考的知识点和题型。
2. 根据分析,制定相应的备考计划,集中攻克高频考点。
3. 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熟悉考试环境和节奏,逐步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4. 复习和强化易错的考点和常见的易混淆知识点,做好错题集的整理和复习。
第五阶段:考前复习与放松(1周)1. 复习全科知识点,进行最后一次的知识回顾。
2. 适度减少训练强度,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3. 每天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
总结: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具体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复习效果进行调整。
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不断进行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高考的挑战。
高三化学科自由复习指导岳阳县一中高三化学袁海波1.清理前段试卷、清理错题。
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难度、题型和高考非常相似。
一定要返回来再进行纠错、反思,认真分析做错题的原因。
总结我们的失误属于哪种失误,如果是知识性的,或者是答题策略方面的,这在平时训练当中,或通过回归教材是可以解决的;如果是笔误、习惯性的失误,这就要求我们在后段加强模拟训练。
不要再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做各种模拟卷上,要知道高考不是考咱们做过的题,也很少有题目撞到咱们的枪口上,所以用多做题的方式想提前做到高考题是不现实的。
高考考的是我们解决首见题的能力,而我们已经历了足够的训练,已具备了冲击高考的能力,我们现在只需做好冲刺前的准备工作就行了。
2.根据错题和自己的弱点作好查漏补缺工作我们在整个高三复习当中,偏重于一些教辅材料,目前应该把眼光回到课本上来。
所谓回归课本,第一是一定要用书中的原话;第二是所有的考点,不管你给它扩散到什么程度,它的答案一定是在课本里面。
回归课本,就是要加强对主干知识,尤其是感觉零碎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比如复习铁元素,我们可以从铁单质到铁的氧化物,再到它的一些盐加以总结,具体如Fe3+的性质,一是酸性(体现在水解反应、可以和碱反应),二是氧化性,如可以氧化碘离子等,三是可以和硫氢化钾络合。
进行类似的总结,在应用知识答题的时候就非常容易提取出来,使答题得心应手。
另需指出的是,我们对一些重点知识的理解要准确。
举个例子来说:元素是个统称,不代表具体的某个东西,因此是抽象的,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应叫做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不能叫做氧化性、还原性,氧化性和还原性是具体物质的性质。
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具体物质的化学性质来体现,比如说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可以通过它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好,或者是形成氯化氢比较容易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氯气这个单质的氧化性比较强来体现,当然也可以通过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高氯酸)是最强酸来体现。
高考化学考前指导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对于化学科目的考试,考生需要充分准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为考生提供高考化学考前指导,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复习重点1.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这些是化学学科的基石,考生需要牢固掌握。
2.重点章节的复习:高考化学通常会涉及一些重点章节,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平衡、酸碱与盐等。
考生需要重点复习这些章节,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
3.实验操作与实验题的复习:高考化学中通常会涉及实验操作和实验题,考生需要熟悉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原理,并能够解答实验题。
二、备考技巧1.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可以将复习内容分成小模块,每天安排一两个模块进行复习,保证复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多做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做真题和模拟题,考生可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出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同时,做题还可以帮助考生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3.注意解题技巧: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注意解题技巧。
例如,遇到选择题时,可以通过排除法来确定答案;遇到计算题时,可以先列出所给数据和所求数据,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4.注意时间分配:化学考试通常时间较紧,考生需要合理分配时间。
可以先快速浏览试卷,了解题目难易程度和分值,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三、注意事项1.保持良好的作息:考前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
良好的作息可以提高大脑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考试发挥。
2.避免焦虑和压力:高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考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过分担心考试结果,保持冷静和自信。
3.注意考试规则:在考试当天,考生需要注意考试规则,如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试要求等。
遵守考试规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影响。
总结:高考化学考前指导主要包括复习重点、备考技巧和注意事项。
题组二精确推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解题指导]1.命题时常用的设错方式:(1)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2)反应不符合题设条件(如:滴加挨次、反应物量的问题)。
(3)不配平(漏掉不起眼的离子,电子、电荷、质量不守恒)2.离子方程式推断题的答题流程第一步:分析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1)只有实际发生的离子反应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中的化学式、各种符号及反应产物必需符合试验事实,不能任凭捏造。
其次步:推断产物对不对(1)变价元素的产物(高价还是低价)。
(2)量不同时的产物(某反应物过量是否会与产物再反应)。
(3)反应物滴加挨次不同时的产物。
逐滴加入试剂时,不同时段的产物。
第三步:分析离子方程式平不平(1)原子是否守恒。
(2)电荷是否守恒。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是否守恒。
[挑战满分](限时15分钟)1.(2021·泰州二模)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烧碱溶液中加入铝:Al+2OH-===AlO-2+H2↑B.用过量氨水吸取烟道气中的SO2:SO2+2NH3·H2O===SO2-3+2NH+4+H2O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取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D.用Fe2+将饮用水中少量ClO-2还原成为Cl-:4Fe2++ClO-2+4H+===4Fe3++Cl-+2H2O2.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不正确的是()A.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2Fe2++Fe3++4H2OC.金属铝加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H2O===2AlO-2+3H2↑D.金属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3.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在海带灰的浸出液(含有I-)中滴加H2O2得到I2:2I-+H2O2+2H+===I2+O2↑+2H2OB.用酸性K2Cr2O7溶液检验酒精:3CH3CH2OH+2Cr2O2-7+13H+===4Cr3++11H2O+3CH3COO-C.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电解2Cu+O2↑+4H+D.用NaOH溶液吸取NO2:2NO2+2OH-===2NO-3+H2O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CH3COOH+NH3===CH3COONH4B.亚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HSO-3+H2O H3O++SO2-3C.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D.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NO-3===Ag++NO↑+H2O5.能正确解释下列反应原理,并书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用明矾作净水剂:Al3++3H2O===Al(OH)3↓+3H+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2-3+2H+===CO2↑+H2OC.用氯化铁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上的铜:Fe3++Cu===Fe2++Cu2+D.用碳酸钠溶液浸泡锅炉水垢:CaSO4+CO2-3===CaCO3+SO2-46.下列相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NaClO溶液与FeCl2溶液混合:6Fe2++3ClO-+3H2O===2Fe(OH)3↓+3Cl-+4Fe3+B.用食醋检验牙膏中的碳酸钙:CaCO3+2H+===Ca2++CO2↑+H2OC.FeCl2酸性溶液放在空气中变质:2Fe2++4H++O2===2Fe3++2H2OD.电解MgCl2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电解H2↑+Cl2↑+2OH-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KI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氧气:4H++O2+6I-===3I2+2H2OB.亚硫酸钠溶液与双氧水混合:SO2-3+2H2O2===SO2-4+2H2O+O2↑C.a mol FeI2溶液中通入2a mol Cl2:2Fe2++4I-+3Cl2===2I2+2Fe3++6Cl-D.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SiO2-3+CO2+H2O===H2SiO3↓+CO2-38.(2021·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三模)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白醋除铁锈:Fe2O3·x H2O+6H+===(3+x)H2O+2Fe3+B.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H4HSO4溶液:Ba2++2OH-+NH+4+H++SO2-4===BaSO4↓+NH3·H2O+H2OC.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反应呈中性:H++SO2-4+Ba2++OH-===H2O+BaSO4↓D.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 -+H 2O 2===I 2+2OH -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2HCO -3+Ca 2++2OH-===CaCO 3↓+2H 2O +CO 2-3B.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H 4HSO 4溶液恰好沉淀完全:Ba 2++2OH -+2H ++SO 2-4===BaSO 4↓+2H 2OC.向亚硫酸钡固体中加入稀硝酸:3BaSO 3+2H ++2NO -3===3BaSO 4↓+2NO ↑+H 2OD.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混合:Ca2++CO 2-3===CaCO 3↓1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评价均合理的是( )11.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能大量共存,当加入相应试剂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答案精析题组二 [挑战满分]1.B2.B3.C4.B5.D [A 项应生成Al(OH)3胶体,且不能写等号,应写可逆号;B 项中小苏打的HCO -3不能拆开;C 项中电荷不守恒。
2009年江苏省昆山中学高三化学考前指导一、09年考试说明与08年考试说明变化之处2009年的江苏省化学高考的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与2008年相同。
2009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说明与2008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说明变化不大。
09年高考说明与08年相比改动如下:第一部分必考内容的第二方面《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⑥了解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改为知道。
(3)物质结构与性质⑥了解原子结构改为了解元素(主族和零族)原子结构。
(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②了解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规律。
改为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规律。
(5)溶液中的离子平衡⑥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改为知道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⑦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改为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三方面《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4)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转化的条件和方法。
此内容已删除。
第四方面《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1)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方法,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知道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常用方法。
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改为(1)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此内容已删除。
第五方面《化学实基础》(5)了解Cl-、SO42-、CO32-、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增加了两种离子Na+、K+。
第二部分选考内容的“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模块(2)化学键与物质结构⑧理解金属键的含义。
此内容已删除。
“实验化学”课程模块(1)化学实验基础⑤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已删除。
(2)化学实验探究④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并科学的加以处理。
改为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并运用科学方法加以处理。
高考考前理综化学学生自主复习建议一、重点题型(看看你会做哪些)(一)选择题:1.化学与生活(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实验安全标识、实验事故处理等)2.物质分类、类比判断(联测一)3.阿伏加德罗常数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简单离子推断5.实验基础(操作现象..、基本分离方法、实验仪器使用)..判断....结论6.化学实验的操作正误判断,误差分析7.电化学(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电解池、电荷守恒)8.化学平衡(图表..、图像、平衡判断、平衡移动、K计算)9.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运用、PH计算、难溶物的溶解平衡........)10.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剂判断,氧化性强弱,配平)11.化学计算(得失电子数相等.......、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物质的量浓度涉及字母的计算)(二)物质结构试题1.元素推断、简单框图推断2.电子排布式、外围电子排布式、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电负性、第一电离能4.分子杂化(分子构型与VSEPR模型区别)、结构式、电子式、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5.配合物、含氧酸酸性、键能、晶格能6.氢键类型(分子间、分子内)、氢键表示(A—H…B)、氢键对物质性质影响(密度、溶解性、晶体结构、熔沸点、缔合分子)7.常见晶体(CO2、H2O、金刚石、石墨、NaCl、CaF2、CsCl、金属晶体非密置堆积、金属晶体密置堆积)7.均摊法计算化学式、原子(离子)周围配位数(三)化学实验1.猜想——验证、通过操作小结现象结论、通过实验结论推测实验操作2.通过结论进行理论解释(方程式+简单叙述)3.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4.溶液配制误差分析、定误差分析5.实验计算(元素守恒方向、Ksp计算)6.气体制备——净化——使用、性质检验——尾气处理7.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8.检查气密性、点燃可燃性气体、防止倒吸(四)有机题1.有机推断(分析分子式、判断熟悉的反应类型、已知反应分析、顺藤摸瓜各物质结构)2.官能团判断、反应类型判断3.方程式书写(醛基反应、酯化反应、聚合反应等)4.同分异构体判断、书写(五)综合试题1.做题方法:将物质成分纳入框图分析2.可能会涉及大阅读量,要勾划出有用知识,要注意图中信息(比如:物质进、出)3.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键能计算)4.电化学(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电解池)、电极方程式书写5.陌生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书写6.电解质溶液、平衡方面知识7.氧化还原计算(守恒法)8.可能会出现有机方面问题二、看、记、做(一)看书:实验知识、多看解释性知识(例:冰的密度为啥比水小)(二)记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有机官能团性质(三)做错题笔记、没错题笔记的要做自己资料上的错题(四)每天要保证至少做2——3个选择题;1个大题附件:书上重要知识点(仅供参考)必修一1.§1-1 安全标志、混合物分离和提纯(分离名称、适用条件、操作方法)2.P16 溶液配制(仪器使用、误差分析)3.P26 溶液、胶体、浊液本质区别;氢氧化铁胶体制备;胶体性质4.P37 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配套资料类容、常见产物)5.P48 铝箔加热实验现象及解释;P49 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及解释6.P56 Na2CO3与NaHCO3鉴别(分溶液与固体、离子方程式)7.P57 焰色反应操作方法、铂丝洗涤方法8.P58 氢氧化铝制备9.P59—60 几种铁的氧化物颜色;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关键要隔绝空气)10.P64—65 青铜、黄铜、钢11.P76 硅酸胶体制备;P77 资料卡片(硅酸盐组成的表示)12.P78 (最后一段)特殊功能性含硅物质;新型陶瓷13.P83—86 氯气与几种物质反应现象、产物溶于水后情况;氯水成分;新的自来水消毒剂;漂白粉;氯离子检验等(要细看)14.P88 第14题实验室制备氯气15.P90、93 SO2的生成(含硫矿物燃烧)、性质、污染;P91 硫酸的制备原理16.P91—93 NO、NO2制备、收集、污染、溶于水的计算(注意92页最下方程式)17.P94 资料卡片(防治酸雨的措施)18.P97 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喷泉实验(原理、操作方法)19.P98—99 铵盐的性质(受热、与碱反应、催化氧化);铵根离子检验;氨气制备(2种方法、干燥、收集)20.P100—102 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黑面包实验(说明浓硫酸的性质);铜与浓硫酸反应(说明浓硫酸的性质、产物检验);2个反应的方程式21.P102 金属与硝酸(方程式、相关计算)必修二1.P7、9 金属性、非金属性判断(下面注释)2.P5—9 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3.P15—16 科学探究;P18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4.P21—24 电子式;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氢化物沸点表;水的氢键5.P29 第9、10题6.P33—34 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图像(坐标图,参考选修四P6);实验2—1、2—2方程式;实验2—3中和热7.P48 双氧水分解几种催化剂8.P51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9.P61 甲烷取代反应(现象及解释)10.P64 同分异构体、它们之间熔沸点关系11.P67 乙烯第一种制备方法12.P70 苯的结构特点及性质13.P73—76 方程式;酯化反应实验14.P78—82 《基本营养物质》仔细看一遍15.P88—89 金属冶炼原理;铝热反应实验16.P90—91 蒸馏实验;海带灰中碘单质实验17.P95—96 煤的干馏(化学变化);石油蒸馏(物理变化);裂化产物、方程式选修三1.P6 构造原理,电子排布式书写;P8 光谱分析;P11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2.P18—20 第一电离能;通过电离能判断最外层电子数;电负性;对角线规则3.P28—33 σ键与π键;键能、键长、键角;等电子原理4.P40—41 杂化轨道作用;VSEPR模型;分子空间构型5.P42 配合物;实验2—26.P48 缔合分子;分子间氢键与分子内氢键7.P50 溶解性规律8.P54 含氧酸酸性规律及原理解释9.P60—62 晶体与非晶体区别;晶体制备;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方法10.P64 均摊法计算化学式;金刚石晶胞11.P65—66 分子密堆积;水与冰密度;P69 常见原子晶体12.P76 资料卡片13.P79 配位数;P80 晶格能;P81 科学视野14.P86 部分选题参考资料选修四1.P4 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2.P18 实验2—13.P20—23 中三个实验,两个科学探究;注意他们的方程式4.P26—27 实验2—5,实验2—65.P36 科学视野6.P49 资料——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7.P50—51 酸碱中和滴定(仪器使用方法、操作方法、误差分析)8.P57—58 盐类水解利用;P59—60 第9、10、11题9.P65—67 沉淀转化原理解释;溶度积10.P75—77 碱性干电池(方程式);铅蓄电池(充、放电方程式);燃料电池(电极方程式书写)11.P81 电解饱和食盐水12.P85 金属析氢腐蚀、吸氧腐蚀;P86 电化学防护选修五1.P17—19 蒸馏、重结晶、萃取;P19 色谱法2.P21 质谱法;P22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3.P42 科学探究;P43 科学视野4.P51 乙烯的第二种制法(实验室制乙烯)5.P52 实验3—26.P53 苯酚的两种检验方法7.P57 实验3—5 银镜反应;实验3—6 新制氢氧化铜与醛基反应8.P63 酯化反应实验;资料卡片9.P75 皂化反应10.P82 科学探究11.P88—91 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12.P107—108酚醛树脂制备;实验5—113.P120(119页后)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化学临考前的叮嘱
亲爱的高考化学考生:
距离高考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相信同学们也已经进入了紧张的
备考状态。
在这个临考阶段,我想给大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叮嘱,以
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系统地进行复习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里,同学们要尽可能多地回顾历年高考试题,找出
常见的考点和难点,着重复习和巩固,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也要做好整理笔记、总结知识点的工作,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
最后,
要通过模拟考试和押题训练,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二、注意化学实验的备考
化学实验是高考化学考试的必考内容,同学们必须要对实验所需工具
和试剂的名称、用途、操作规程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拓展题和综合题也
是实验知识的考查方向,要重视这些题型,以便在考试中拿到更高的分数。
三、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高考化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非常繁多,考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
为此,大家要多练习、多思考,通过
不断的模拟练习和解析思路,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此外,在做题
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解题思路、系统化解题步骤,尽量避免出现低级
错误。
最后,我还要提醒同学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况,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避免熬夜和过度紧张。
千万不要听信别人的“绝招”或者“灵丹妙药”,保持自己的复习计划和节奏,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后,祝愿所有的高考化学考生们都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实现自己的心愿!。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①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 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 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考纲 ④ 了解溶液 pH 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要求 ⑤ 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⑥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⑦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⑧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理解溶度积(K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本专题内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从高考的命题变化趋势看,溶液中粒子浓度大 小比较是主流考查点,试题情景多为最终形成盐或盐与酸,盐与碱的混合溶液,不仅偏重考查 专家 粒子浓度大小顺序,而且还注重溶液中各种守恒:如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关系的 解读 考查,使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灵活性和技巧性。
沉淀溶解平衡主要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移 动、浓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沉淀的生成与转化等。
2017 年新考纲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的要求层次由“了解”升级为了“掌握”,考生也要注意相关知识的复习。
通过对全国新课标卷的分析研究,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预计 2017 年高考将更加 注重知识的应用,要求考生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改变对溶液中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难溶电 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分析,把握其本质,其中溶度积的相关计算预计会在 2017 年的高考命题中占有一定的重 要地位。
预计 2017 年高考题型会稳中有变,以典型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结合离子共存,以图象、图表形式 进行综合考查。
电解质溶液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该部分内容从知识点的角度来讲,考查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问题,特别是多元弱酸弱碱分步电离平衡问题、多元弱酸弱碱离子的水解问题及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是命 题的生长点;从解题方法的角度讲,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等恒等变形是命题的热点;从能力的 角度讲,考查学生发散思维和思维的深刻性是命题者一贯坚持的原则。
训练3 化学常用计量一、单项选择题1.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0.5 mol·L-1 Ba(NO3)2溶液中,NO-3数目为N AB.由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若Cu极生成0.2 g H2,则电路通过电子0.2N AC.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金属铜完全反应,产生SO2的数目为N AD.22.4 L CO和N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 A个气体分子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0 ℃时,22.4 L氢气中含有2N A个氢原子B.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 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 AC.1 mol乙烷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7N AD.密闭容器中46 g NO2含有的分子数为N 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数目的分子必具有相同的体积B.等质量的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1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4. 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 -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c/(1 000ρ)5.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所示(a、b为石墨电极,不考虑U形管中气体的溶解且a上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小试管中)。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温同压下,燃料电池中参与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B.同等条件下,U形管a、b两端产生的气体的密度之比为35.5∶1C.燃料电池中消耗0.2 g H2时,U形管中阴极产生的气体为2.24 L(标准状况下)D.燃料电池中消耗1 mol O2时,小试管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6.有8 g Na2O2、Na2O、Na2CO3、NaOH的混合物与200 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A.8 gB.15.5 gC.11.7 gD.无法计算7.将一定量的Fe、Fe2O3、CuO的混合物放入体积为100 mL、浓度为2.2 mol·L-1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896 mL(标况),得到不溶固体1.28 g,过滤后,滤液中的金属离子只有Fe2+(假设滤液体积仍为100 mL)。
《必修二》看书引导:1.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个主族、七个副放、一个Ⅷ族,一个0族1——36号元素第四周期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情况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基本概念(P10)了解(1——3周期)某些元素的原子半径(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2.结合教材,联系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巩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P18: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作用、科学视野——人造元素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P21:化学键:(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4)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联系《选三》进行巩固)P33:化学能与热能(请结合《选四》相应内容看书)化学能变化示意图的理解(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4)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B.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2018年高考考前方法指导化学
一、当心措辞
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①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②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等;
③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④等体积等质量等;⑤单位:mL 与L 、m3 与cm3 、mol L-1 min-1 与mol L-1 s-1 等;⑥已知中的内容、( ) 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⑦有关化学反应(尤其是平衡问题)问题的三看:(1)看特征:反应是否可逆、各物质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等,(2)看条件:是否恒温、恒压、恒容、绝热等,(3)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需要换算;⑧溶液的酸、碱性和颜色等。
二、看清要求
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用科学、严谨、简练、准确的化学用语进行表达。
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①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②填名称元素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③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④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实验式还是电子式等;⑤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 等;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1)物质状态,(2) + - ,(3) kJ/mol ,(4)系数与热量值的对应;⑦所填数值的单位、所填计算式中的数值的单位;⑧一些容易写错的化学名词或术语中的字:羟、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溢和逸、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等。
此外,解题中还须注意的一些问题有:①要忽略体积变化(加倍、减半、稀释等)对溶液中粒子的浓度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②所填空白区域的大小与应填入内容之间的关系;③注意角标的处理(如pH计算时的H2SO4、配平时K2Cr2O7等中的2 );④题目中所给或所求数据是物质的量(n)还是物质的量浓度(c)等;⑤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原子的连接和H原子数);⑥有效数字问
题。
三、时间分配
高考理综答题时间是150分钟,总分300分。
按1分钟得2分来简单计算,选择题每道用时不要超过3分钟,最好控制在2分钟以内(余下时间留给大题或检查),20道选择题务必在1小时内完成,最好在45分钟内完成。
按科目分值和难易程度简单计算,化学用时50~55分钟,物理约70分钟,生物25~30分钟。
考前复习方法
一、良好的考试心态
1.充满信心:相信老师已经把考试所需要的知识都全面系统的教给了我们,相信自己几年的艰苦努力已经使我们具备了应付高考的能力。
2.准确定位:考试的追求目标是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把自己会做的都完成并做对,这就是你的最大的成功。
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保持恰当的心理期待,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3.适度紧张:考试前睡眠不好或考试期间焦虑、紧张、着急等都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一方面要有心理准备,另一方面要善于自我调节、舒缓情绪。
二、冷静的应对策略
考试成功的关键是解题质量高,因此考试时应把质量放在首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速度,而不是相反。
要保证解题的高准确率,就要做到细心审题,冷静思考,精确运算,规范表达。
1.细心细致:把细心细致落实到浏览、审题、解答等各个环节中,做到聚精会神,一丝不苟。
遇到难题不惊慌,碰到做过或容易的题不大意。
2.提高质量:考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质量意识,会做的题不丢一分,不会做的题能拼几分是几分。
答题要注意条理清楚、卷面整洁、字迹端正。
三、合理的考试安排
1.浏览试题:考前5分钟,要浏览全卷,了解试卷的结构并对考试时的时间分配作大致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2.先易后难:遇到难题一定要先绕道走,在做完会做的题目之后再回头做那些难题。
即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
3.细心检查:注意检查试卷究竟有几页,防止漏题。
时间有余要对完成的试题进行检查,但更改结果慎之又慎。
四、减少丢分
丢分的主要原因有:
1、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
①把答案写在密封线内,阅卷时无法看到答案而不给分;②要求写元素名称而错写成元素符号,而要求写元素符号又答成元素名称;③要求写物质名称而错写成分子式;④要求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而错写成分子式或名称;⑤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⑥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而错答为原子结构示意图;⑦把原子量、分子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克⑧把物质的量、摩尔浓度、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密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
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配平;⑩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物质的状态等。
2、书写不规范失分:
每年的阅卷评分标准上都有这样几句话:①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③在做计算题时没有考虑有效数字的,按规定扣分;没注意量纲单位的,按规定处理。
但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或
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等,而与大学录取通知书无缘。
3、迁移不当,与事实不符:饱和NaCl溶液中,Cl2溶解度减小,但HCl还可以继续溶解(实验室制得干燥、纯净的氯气)。
4、思考问题过于理想化,不从实际出发:
(1)含醛基物质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反应,卤代烃水解均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检验卤代烃水解产物中有X-,需要用HNO3酸化,再加AgNO3;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时,要先用碱中和硫酸,再利用新制氢氧化铜;
(2)苯与液溴反应,稀苯酚溶液与浓溴水反应;(3)NaHSO4固体中不存在SO42-,只存在HSO4-;
(4)不能用气体物质除去另一种气体;(5)不能配制bmL、PH=a的弱酸或弱碱溶液;
5、思维定势,观察不仔细,分析不透彻
(1)有机分子结构式中有几个苯环要看清楚,千万不要认为六边形一定是苯环;
(2)SO3在常温下是一种晶体,不是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