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挑战两极学案北师大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及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学习重点:欧盟形成过程,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及日本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学习难点: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学法提示: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导入:二战中,西欧诸国和日本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战后,西欧和日本通过不同的道路在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挑战“两极”的重要“极点”。他们是如何迅速崛起的?

一、自主学习:

1.1951年,法国等六个国家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国际性的煤钢垄断组织,塑造了未来欧洲共同体的雏形。

2.1967年,西欧六国决定合并、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1991年,12个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定,规定要通过建设,建立,发行来实现经济的高度一体化。年欧盟成立。xx年,正式启用。

4.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90年代后,日本提出改造的想法,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

二、探究交流:

1.材料中,一战前后欧洲人为“谋求欧洲统一”采取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一战后欧洲一体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2.今天欧盟已拥有27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反映了欧洲怎样的发展趋势?它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3.50——70年代的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给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4.根据简表指出,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哪个国家?其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训练反馈:

1.(xx·江苏泰州·48)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

①欧共体的成立②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③欧盟的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xx·江苏徐州·26)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为此,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建立了()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亚太经合组织

3.(xx·江苏连云港·35)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一现象直接来自于()A.欧共体的组建 B.欧盟的成立 C.欧盟的扩张 D.欧元的发行

4.(xx·四川成都·23)二战后,某国在短短40年间,从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5.(xx·四川自贡·20)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植②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③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④实行民主化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xx江苏无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几经变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

界的两大主题,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

材料一:右图为一战时期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两大军事集团的

较量最终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统治秩序(政治格局)?

材料二:1945年5月8 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材料二中“战争结束了”指的是哪一次战争?

(3)材料二中“战争财刚刚开始”指的是冷战,那么请问冷战开

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右图题为“不平衡的跷跷板”

(4)右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四、学习感悟: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资源严重缺乏,但其在19世纪和20世纪两次崛起,都得益于教育先行的战略。鉴于这种情况,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想说:

第13课挑战“两极”

一.学习导航:

1.欧洲煤钢共同体;

2.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

3.《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内部市场,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1993年,欧元;

4.第二,联合国安理会。

二.探究交流:

1.武力(或战争)合作(或建立欧洲共同体,或建立欧盟,或和平);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盟;

2.范围由小到大,力量由弱到强;推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破坏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2.日本;主要原因:美国的扶持;引进先进科技;重视教育和培养人才;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贸易立国等。

三.训练反馈:

1——5:A C D D C

6.(1)同盟国,协约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一超多强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 挑战“两极”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二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挑战“两极”北师 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二 第1题【单选题】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 C、各国之间联系日益 D、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的战争是( ) A、中东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伊拉克战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B、欧共体的建立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D、欧盟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随着苏联解体、两极解体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D、地区冲突激烈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 )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99年,在俄罗斯等国的斡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 A、恐怖主义日趋泛滥 B、全球一体化持续加强 C、单极世界逐渐形成 D、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美国是世界霸主 C、多国争霸 D、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 为了能帮助广大学生朋友们提高成绩和思维能力,接下来WTT 为你整理了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大危机”与“新政” 一、1929 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时间:1933年 3、新政的主要内容:①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4、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 5、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产业复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6、评价罗斯福新政:①取得了显着成效,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③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④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7、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湛江市2016年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比赛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单位:南三区中心小学任教老师:何真祥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任教老师:南三中心小学何真祥 【教材说明】《磁铁的两极》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课。对于磁铁,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执教过程中,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以“玩”为线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得出问题,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等。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以解决探究过程中疑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支架、大条磁铁、未标识条形磁铁、回形针、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支架、全套磁铁、钢珠、铁条、回形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条形磁铁) 2、这是一根条形磁铁,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谁能用一个实验证明它是磁铁(请生演示)表扬 3、实验证明,这是一条真正的磁铁。这位同学很厉害,懂得利用磁铁的磁力来证明。老师也很厉害,下面老师要做一个小魔术,把这根磁铁的磁力消除掉。想不想看 (魔术:铁球接触磁铁中间部分,吸不住。) 4、这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交流。(磁铁各处的磁力不一样) (教学意图:证明磁铁是复习前面内容,并在其中贯彻“科学论断要用事实证明”这一科学态度。利用魔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即假设。小朋友对磁铁已经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学习目标】 1.掌握宗教改革的背景、性质、影响。 2.牢记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主张、影响。 3.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难点突破】 【预习自测】 1.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宗教的虚伪 B.灵魂自救的途径 C.权力的产生 D.生命的起源 2.德国学者韦伯发现在欧美的一些多宗教国家,“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是新教徒”。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思想密切相关 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3.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路德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 A.教皇教士 B.资产阶级C.广大民众 D.封建领主 4.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其主张否定了( ) A.宗教神学的价值 B.世俗君主的作用 C.罗马教皇的权威 D.宗教仪式的意义 探究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材料一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1)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一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主,反对教权的政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练习案 1.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2.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挑战第一次 人教(新版)

《挑战第一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我们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在对故事、情境的思考当中领悟道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行为。 3、知识目标: 使学生明白我们要敢于挑战和尝试,并懂得区分那些事情要大胆试,哪些事情不能试,那些事情要别人帮着才能试。 重点: 试着挑战新事物,在挑战中获得成长 难点: 要懂得判断哪些事情可以尝试、哪些事情不能尝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师:想听故事吗?(播放故事《小马过河》) 师:小马第一次过河给你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小马第一次过河磨面粉,遇到了困难,在妈妈的鼓励下接受了挑战,勇于尝试,最后获得成功。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自己挑战的第一次。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我的第一次。 (1)、先来看看书上小朋友的第一次。 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带来挑战,也带给我们成长与惊喜。我来说说我的第一次…… (2)、和同桌分享你第一次挑战的事情。 (3)、在挑战第一次的过程中,你是怎么想的? (4)、从自己的经历中,明白出了什么?

(5)、学生同桌说一说。 2、全班展示:我们大声来汇报,我们端坐认真听。 师:同学们真勇敢,有过那么多的第一次的经历。 师: 师小结:每个人的第一次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成长有时也需要他人的鼓励与帮助,只要我们有信心恒心,就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3、我还想试。 (1)、师:请看大屏幕,这些孩子在干什么?那么孩子们,你们还想要尝试哪些新鲜的事呢? (2)、小小冒险家:我的冒险计划(分小组说一说,你还想尝试什么。)(3)、展示“我还想试……” (4)、可是,是不是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能去尝试呢? 思考:在这些事中,哪些事可以去大胆尝试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必须由长辈带领帮助着做? 4、我们一起来挑战。 师:每个人都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就一起去挑战一下吧!(1)、做一做: 老师黑板上会出示一些词语,如果看到水果类的词语 请女生长起来,如果看到文具类的词语请男生站起来,明白了吗? (2)、摸一摸: 老师盒子里放了东西,是什么东西呢?有可能是很可爱的玩具,也有可能是很可怕的东西,敢来尝试吗?学生摸东西,师问:是什么?可怕吗?(很多事情没试之前觉得他神秘、可怕,试过之后也就觉得没什么了。) (3)、挑战我们的老师……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挑战第一次 有信心、有恒心 自信、勇敢、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学案 北师大版

五、巩固检测 1、李磊同学暑假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的国家的人都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是在:()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是() 3、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持②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③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三足”是() A、日本、美国和欧共体 B、日本、美国和欧盟 C、日本、美国和德国D日本、美国和英国 4、欧共体成立的主要影响是()①各成员国加强了政治和经济合作②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③提高了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④形成新的侵略集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 ③④D.①④ 6、如下《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不能反映的信息是 国家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年均增长率 6.7% 5.6% 5.3% 2.9% 9.6% 3.5% A.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居首位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有增长C.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超过美国 D.美国丧失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位六、拓展提高 将欧盟形成过程中的各环节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①成立“欧洲共同体”②“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③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会议达成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协议④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⑤“欧洲联盟”成立

年 级 历 史 下 册 第 13 课 挑 战 “ 两 极 ” 教学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创新。 时间: 开始实施。 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1935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时间: 年 , 操纵国:英法美 ,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 》,内容:① ② ③ ④ ⑤…… 时间:1921—1922,操纵国:美英日 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评价: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 提供了条件。 时间: — 年,首先在 爆发。 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时间:1933年, 核心:调整工业,颁布《 》, 特点: , 根本目的: 了生产力的恢复,是美国度过了危机。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 1933年上台,制造了“ ”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屠杀犹太人,转移德国人民对龙断资产阶级的痛恨 年,德意对西班牙的格尔尼卡进行地毯式的轰炸。 壁画《格尔尼卡》的作者是 ,他还有一部作品是《和平鸽》 年,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基地设在哈尔滨的 部队做活人细菌试验。 集团。 ② ③ 年,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建立) ,辅以工业改革。 。

内容: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结果:经济每况愈下;政治上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旧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年,《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解体加剧 事件,挽救苏联,社会主义失败 《》签订,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影响;雅尔塔体系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社会主义运动遇挫。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从苏联解体中汲取那些经验教训: 动荡原因:核心是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大国干预使问题复杂化。 表现:1948—1982年次中东战争 和平进程:①出现:1991年,以“土地换和平”的中东和平会议 ②曙光:1993年,在华盛顿签署巴勒斯坦地区部分地区实现自治宣言 原因:南斯拉夫解体后,科索沃地区民族矛盾激化 表现:年北约以旗号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空袭 影响:未经安理会授权,表现美国的霸权主义,使多级化受阻 俄罗斯、中国的积极作用,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主要的作战方式:空袭,俗称“非接触性战争” 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

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湛江市2016年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比赛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单位:南三区中心小学任教老师:何真祥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任教老师:南三中心小学何真祥 【教材说明】《磁铁的两极》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课。对于磁铁,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执教过程中,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以“玩”为线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得出问题,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等。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以解决探究过程中疑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支架、大条磁铁、未标识条形磁铁、回形针、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支架、全套磁铁、钢珠、铁条、回形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条形磁铁) 2、这是一根条形磁铁,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谁能用一个实验证明它是磁铁(请生演示)表扬 3、实验证明,这是一条真正的磁铁。这位同学很厉害,懂得利用磁铁的磁力来证明。老师也很厉害,下面老师要做一个小魔术,把这根磁铁的磁力消除掉。想不想看? (魔术:铁球接触磁铁中间部分,吸不住。) 4、这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交流。(磁铁各处的磁力不一样) (教学意图:证明磁铁是复习前面内容,并在其中贯彻“科学论断要用事实证明”这一科学态度。利用魔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即假设。小朋友对磁

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 挑战“两极”北师大版拔高训练第五十二篇

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挑战“两极”北 师大版拔高训练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形势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是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这“五大力量”除了美国、西欧、苏联、中国之外,还包括(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狂轰滥炸。科索沃战争表明( ) ①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②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④联合国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已经小到用“地球村”来称呼了,而人类也因此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下列不属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是( ) A、毒品问题 B、恐怖主义问题 C、环境问题 D、种族主义问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图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 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二. 正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 斜边 的对边 A A ∠= sin ; ※三. 余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 斜边 的邻边 A A ∠= cos ; ※余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 的对边 的邻边 A A A ∠∠= cot ;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 ①)90cos(sin A A ∠-?=; )90sin(cos A A ∠-?= ②)90cot(tan A A ∠-?=; )90tan(cot A A ∠-?=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 0o 30 o 45 o 60 o 90 o sin α 0 1 cos α 1 0 tan α 1 — cot α — 1

九下13第13课挑战“两极”

课 题:第13课挑战“两极” 教学目标: 1?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 ?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及主要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3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理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 欧盟的形成过程,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措施以及日本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自学指导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组抢答、教师点评。)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是 ______________ ,他援助西欧的计划是 _____________ ,目的 二、 展示目标 1. 了解欧共体和欧盟的建立 2 ?掌握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谋求政治大国的主要表现 三、 自主探究 根据提纲自主学习、组内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一、欧洲的联合:目的、过程、作用、 、日本的崛起:时间、原因、地位、表现 日本、西欧的发展影响:使日本、西欧与美国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 局面。 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崛起有哪些相同的因素?我们能够从中得到哪些启 示? 四、 归纳总结: 试一试,你能设计出本课知识结构吗? '☆西欧——联合——欧盟〔政治经济文化的 〕 另一中心) 比日丰一发展——经济大国并谋求政治犬国 座 中国——发展——政治大国 其他发展中国家 发展 ---- 壮大 * 五、 巩固检测 1、 李磊同学暑假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的国家的人都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 一的货币是在:( ) A 、欧洲 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大洋洲 2、 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是(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各 方 力 吊 曲极格局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姓名班级学号编号:013 面批 编者:韩孝圣审核:梁桂秋使用时间:2012年9月27日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 1.掌握:西欧宗教改革——背景、进程、主要教派、历史意义 2.掌握:德国宗教改革、瑞士宗教改革 3.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课内探究案 一、历史背景 1、经济根源: 2、阶级条件: 3、思想条件: 4、客观因素(对象):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直接原因(导火线): 二、宗教改革的内容 (一)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改革内容: ①核心:学说,针对罗马教会宣扬的因行称义提出。具体内容。路德所说的“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中的东西,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意义: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③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建立廉价教会;废除教阶制度;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结婚。 2、结果及意义: ①建立了不受罗马教皇管辖的新教会,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严重冲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2、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针对的是教皇的因行称义,由此A.贬低了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B.推翻了罗马教廷的统治地位 C.揭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 D.树立了人文主义的宗教观念

两极地区教案(第一课时)

9.5 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并能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读两极地区图,或使用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来认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形成从现象出发探求本质的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难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图片导入: 利用两极地区的不同图片,让学生去猜想在哪儿能拍到这样的照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性趣。 头脑风暴:同学们想一下,在这些地区还有哪些生物? 教师: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孕育万物,即使在极地那么恶劣的环境中,仍然生活着丰富的物种也给人类保留着丰富的资源和原始的

自然环境,让人如此向往却又难以靠近。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神奇的地区。 ◆冰雪覆盖的地区: 一、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的范围: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阅读P49的文字内容及P50的第一段文字内容,结合图9.41、图9.46,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两副地图,并描绘南、北极圈,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所属纬度位置(高、中、低纬)。 (2)指图说出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环绕南极地区的大洋。 (3)北冰洋和南极洲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点。 利用多媒体检测学习效果。 过渡:对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的检测,看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很好,那么在这地球的两端的自然环境是什么状况?有什么特殊性呢?我们大家一起再来学习一下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二、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1、阅读P50---P52的内容读图9.42---图9.45,学习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解决以下问题: (1)试着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2)根据图片说出极地动物名称,并尝试再说出几种。 (3)北极地区有人居住,为什么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点。 ◆课堂小结:

2016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3 2、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启示:政治建设要健全民主与法治,反对个人崇拜,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操纵国: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 2、召开目的:缔结和约、如何分赃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范文】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课 件www.5yk https://www.doczj.com/doc/7315449992.html,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 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 不断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 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教皇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 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 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即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原因) 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XX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 生回答后,师概括: 、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初,德国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展示图片A、教皇拿着桶去挤一头很壮的奶牛的奶。B教皇任然拿着同样的桶挤比第一头奶牛瘦了的奶牛的奶。c教皇拿着同

两极地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两极地区 教学目标: 1.两极地区的范围,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2.两极地区的气候、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两极地区主要的陆地和海洋。 4.能够在南极、北极地图上辨别方向。5.能够分析南极、北极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及两极气候差别的原因。6.理解对南极、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探究、回顾知识 学生阅读补充资料两极地区部分完成以下内容: 1.读南极洲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分别是: A 洲, B 洲, C 大陆, D 洋, E 海峡, F 洋, G 洋,H 站, J 站,K 站。 2)从H站飞往J站最近距离的方向 是。 3)在图中绘出西风漂流 及极地东风带 2.读北极地区图,完成要求: 1)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①大陆, ②岛, ③大陆, ④海峡, ⑤海峡。 2)⑥附近岛屿上建有我国科考 站。 ⑦是暖流,⑧是 寒流。 3)全球气候变暖对北冰洋地区的自然 环境将产生哪些影响?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点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1—4题。 1.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①等温线的数值可 能为(单位:℃)(c )

A.–15℃,–25℃B.–15℃,–35℃ C.–35℃,–25℃D.–35℃,–45℃ 2.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 响因素是( c ) A.地形 B.洋流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3.②地与③地之间的温差范围(T)为(d ) A.30 < T < 50 B.50 < T < 70 C.50 < T < 60 D.40 < T < 60 4.试解释南极大陆酷寒、烈风、干燥的气候特征的成因? 5.你认为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有些哪些?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读我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 所在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1000㎞ B、1200㎞ C、1400㎞ D、1600㎞ 2.距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最近的大陆地区是: A、北美大陆 B、亚洲大陆 C、欧 洲大陆 D、非洲大陆 3.关于北极黄河站、南极中山站 (69°22′S,76°23′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黄河站盛行东南风,中山站盛行东北风 B一年中,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短于中山站的极昼极夜时间 C.黄河站的区时比中山站的区时晚约4小时18分 D.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4.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海岸线曲折破碎,其主要成因是: 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力作用 D.冰川作用 5.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虽然地处高纬,但其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最主要的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十三课挑战“两极”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十三课挑战“两极”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要求,明确课本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欧盟形成的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知道欧盟的地理范围,提高试图能力。 3、简述日本在二战后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了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在政治上的要求及表现。 4、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学习“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欧洲联盟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在自主阅读教材、掌握史实的基础上,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以及欧洲联盟的出现与发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抗衡霸权等方面加以分析和归纳)。 2、采用对比学习法,用表格的形式将美国的经济发展与日本相比较,分析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战后日本政府实行经济民主化改革;利用美国的援助;在朝鲜、越南战争中成为美国的军事物资供应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重视教育事业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性。 2、知道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之一,我们国家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顺应世界潮流。 3、理解全球化经济。 二、教材分析 稳定、开放、联合、协作及科技进步是发展的动力所在。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二战中日本和西欧诸国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的

背景下,日本和西欧诸国通过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当代世界“一超多极”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两个重要“极点”的史实。 三、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是在已掌握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美苏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来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那么对于挑战两极的“欧盟”和“日本”的形成发展过程想必会有一定的兴趣;而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及其异同,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的。 四、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 1、要采用“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讨论解决问题”的 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领作用。 2、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要做注意把握,尽可能从知识层面,进行 拓展 教学流程 导入语: 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维护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具体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用课件展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发展以及欧盟与日本的简要情况。 第二环节——分组自学:将学生分成A(欧盟)和B(日本)两个组让他们分别作为西欧和日本的“当权者”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以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分别去讨论、思考、决策,制定出能促使该地区或国家发展的政策。与此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第三环节——基础询问:通过小组互问的方式,检查、落实对本课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 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 不断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 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教皇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 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 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即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原因) 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 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 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 生回答后,师概括: 1、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初,德国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展示图片A、教皇拿着桶去挤一头很壮的奶牛的奶。B教皇任然拿着同样的桶挤比第一头奶牛瘦 了的奶牛的奶。C教皇拿着同样的桶挤更瘦的奶牛的奶。D教皇拿着桶,但奶牛已经骨瘦如柴的 倒在了地上。) 3、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活跃(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磁铁的两极教案

湛江市2016年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比赛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单位:南三区中心小学任教老师:何真祥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版本:教科版) 任教老师:南三中心小学何真祥 【教材说明】《磁铁的两极》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课。对于磁铁,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执教过程中,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以“玩”为线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得出问题,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等。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以解决探究过程中疑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支架、大条磁铁、未标识条形磁铁、回形针、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支架、全套磁铁、钢珠、铁条、回形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条形磁铁) 2、这是一根条形磁铁,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谁能用一个实验证明它是磁铁?(请生演示)表扬 3、实验证明,这是一条真正的磁铁。这位同学很厉害,懂得利用磁铁的磁力来证明。老师也很厉害,下面老师要做一个小魔术,把这根磁铁的磁力消除掉。想不想看? (魔术:铁球接触磁铁中间部分,吸不住。) 4、这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交流。(磁铁各处的磁力不一样) (教学意图:证明磁铁是复习前面内容,并在其中贯彻“科学论断要用事实证明”这一科学态度。利用魔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即假设。小朋友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前概念,但还不是很完善。面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