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三首》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3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gūchéng yáo wàng shān yuè____________ wàn rén shānjìběi____________lèi tì____________ yīcháng____________ xiāng yáng二、选择题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城/遥望/玉门关B.五千/仞/岳上摩天C.漫卷诗书/喜欲狂D.白日放歌/须纵酒3.下面对《古诗三首》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部分三首古诗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中第一句诗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给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4.不破楼兰终不还。
()A.还有B.物归原主C.归来5.南望王师又一年()A.拜访B.向远处看C.盼望6.却看妻子愁何在。
()A.妻子和孩子B.男子的配偶C.孩子7.青春作伴好还乡。
()A.青年时期B.指春天C.美好的时代三、填空题8.查字典填空。
1.“巫”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可以组词为_______。
2.“摩”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它在课文中的读音是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
3.“遗”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遗失;②遗失的东西;③遗漏;④留下;⑤专指死者留下的。
21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íng bó 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 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秋暝(míng)浣女(huàn)那畔(bàn)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C.姑苏(gū)竹喧(xuān)山寺(shì)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3.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B.“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C.《枫桥夜泊》透过“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羁旅之情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6.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时练一、选择题1.“露似真珠月似弓”,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B.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C.天似穹庐,笼盖四野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下列诗句没有说明人生道理的一句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雪却输梅一段香”,下列同样写出梅花比雪香的诗句是()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B.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C.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D.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二、填空题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暮.色(mùmú) 侧.身(zécè) 浪费.(fēi fèi)运输.(shū sū) 缘.分( yǎn yuán) 逊.色( xùn sùn)5.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ǒu yuán jiànɡ luò fèi lì wén zhānɡ shān fēn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费(_________)章(_________)输(_________)降(_________)拂(_________)障(_________)愉(_________)阵(_________)7.给下列多音字组成词语降jiàng (_______)降xiáng (_______)的dí(______)的de (______)雀què(_______)雀qiǎo (_______)系xì(______)系jì(_______)8.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
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
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
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
性格豪放浪漫。
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
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
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共登谢朓楼,乃作此诗。
四、课文内容分析:(一)题目解说:这首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朓楼:在今安徽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也是谢朓高斋地。
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杰出诗人。
唐懿宗咸通年间,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书:秘书省校书郎(专掌图书收藏、校勘及抄写事务)省称。
叔云:李白族叔李云(华)。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
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
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y’n)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
12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jì zǔyān xūn hánɡzhōu jū shù nǎi shìnǎi wēng zhàng shì yǐ hài bù jūyì gé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汴州是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B.《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写的,共315首。
C.“万马齐暗”是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D.“九州生气恃风雷”一句中的“生气”。
和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指不愉快。
3.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字义]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生气恃风雷(气势)B.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识)D.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谓)5.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呐喊(nà)窃读(qiè)支撑(chēng)呕心沥血(ǒu)B.华侨(qiáo)玷污(diān)点缀(chuò)颇负盛名(p ō)C.鱼鳃(sāi)矫健(jiǎo)脂肪(zhī)玲珑剔透(t ī)D.抡起(lūn)功勋(xūn)铸造(zhù)抑扬顿挫(cuò)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B.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C.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D.我生长在戏剧之家,对豫剧一点都不陌生。
7.下列哪句诗句中没有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笑容灿烂阳光照耀脊背微弱B.得到体会生起炭火缝补棉被C.掀开席子撑起钉鞋画出噪声D.改正方法改善生活改变态度9.下面朗读断句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B.山外/青山/楼/外/楼C.我劝/天公/重抖擞D.死去/元知/万/事空10.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爱国之情的一项是()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部编版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A.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
B.《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写初春时节江南的田园景色。
C.《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江南农村的田园景色。
D.《四时田园杂兴》最后一句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3.关于本课的三首古诗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篱落疏疏一径深”的“疏”和“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稀”,意思都是“稀疏、稀少”。
B.《宿新市徐公店》从景到人,由静到动,描写了农村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C.《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直接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况,田地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D.三首古诗词都和乡村生活有关,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稀疏(sū)杂兴(zá)锄(chú)豆B.卧剥(bāo)亡赖(wú)蛱蝶(jiā)C.翁媪(ǎo)相媚好(mèi)徐公店(qú)D.篱笆(lí ba)茅檐(yán)老翁(wēng)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清平乐快乐B.最喜小儿亡赖逃亡C.四时田园杂兴兴奋D.溪头卧剥莲蓬剥削二、填空题6.乡村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在古诗中体会一下吧!(1)放学放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下学种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耐心学垂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3 课时1.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 6 个字,会写“融、燕”等 13 个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
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教学目标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第一课时1.会认“鸳、鸯”2个字,会写“融、燕”等 4 个字。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目标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导语激趣,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读诗引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导入()分钟诗作《绝句》。
师读:古诗《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学生自由朗读。
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官地进入教学情境。
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阅读与交流的要求:(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诗词曲鉴赏阅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___________”三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情。
作者之所以有这种心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中原句)。
听到这个消息,诗人立刻做出“_____________”的打算(填诗中原句)。
他想像着他的行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溢于言表。
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的“妻子”指的是杜甫的夫人和他的孩子,“青春”指的是“春天”。
B.“涕泪满衣裳”里,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
C.“漫卷”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书的随意,不爱惜。
D.“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
3.细品古诗,诗人一家会是怎样一幅欣喜若狂的情景?请展开想象,具体描绘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隔着千年时空,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我们依然能深切地感受到杜甫的爱国之情。
像这样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们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诗人失望却并未绝望的感慨;读王昌龄的《从军行》,我们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
诗词曲三首诗三首是哪三首短诗词三首:1.《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诗词三首有哪些?古诗词三首有哪些?忆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诗词曲三首,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诗词曲三首,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白话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接下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什么时候能再次相逢?创造背景: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江南有着相当的诗词曲三首了解,又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他后来定居洛阳,犹忆江南旧游,于是创作诗词曲三首了《忆江南三首》。
关于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
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唱和白居易的词,其小序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刘禹锡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苏轼密州三曲是哪三首苏轼密州三曲是哪三首苏轼密州三曲如下: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年级:九科目:语文执笔:审核:刘玉富课题:诗词曲三首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3、写实与想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写作背景导入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
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简介作者,揭示目标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
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三、新授内容1、师范读,生跟读。
2、生自由朗读,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3、生齐读。
4、分析课文内容⑴分析字义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观,看,统领全篇。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大。
行,运行。
若,如同。
星汉,银河。
志,理想。
⑵内容A、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B、“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C、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四、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
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
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
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五、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1.集体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