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926.50 KB
- 文档页数:29
《旅游学概论》说课提纲系别:酒店管理系课程的整体设计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一)课程定位:1、基础性《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了解旅游及酒店业的入门课程。
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
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前位性一般情况下,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也就是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就会接触到的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素养,从而为系统、全面地学习如《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是为培养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服务的。
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有:旅行社方向——导游、计调、部门经理等;酒店方向——旅游接待、酒店客房、餐饮、康乐等基层服务人员和领班、主管等初中级管理人员;旅游行政单位和其他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岗位等。
学生通过对这门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旅游及旅游业有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职业规划起到积极作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旅游学及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具备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观念。
尤其旅游职业道德培养更需要随时随地,贯穿于每一堂课。
教育学生从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做起,进而成为称职的旅游从业者。
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职业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
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的能力。
3、能用所学的专业术语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分析及见解;4、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调查旅游资源,并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5、能够进行旅游市场调查,并对旅游市场的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旅游学概论》说课提纲系别:酒店管理系课程的整体设计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一)课程定位:1、基础性《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了解旅游及酒店业的入门课程。
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
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前位性一般情况下,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也就是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就会接触到的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素养,从而为系统、全面地学习如《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是为培养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服务的。
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有:旅行社方向——导游、计调、部门经理等;酒店方向——旅游接待、酒店客房、餐饮、康乐等基层服务人员和领班、主管等初中级管理人员;旅游行政单位和其他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岗位等。
学生通过对这门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旅游及旅游业有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职业规划起到积极作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旅游学及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具备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观念。
尤其旅游职业道德培养更需要随时随地,贯穿于每一堂课。
教育学生从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做起,进而成为称职的旅游从业者。
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职业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
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的能力。
3、能用所学的专业术语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分析及见解;4、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调查旅游资源,并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5、能够进行旅游市场调查,并对旅游市场的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旅游学概论》说课稿本人将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与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条件、教学资源、考核方法与教学效果六个方面对《旅游学概论》课程的设计与讲解进行解说。
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总体定位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的导入性课程。
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为学生概括旅游者与旅游产业活动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旅游学科的整体框架、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旅游情结”和“专业思维”,同时,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
二、课程内容与设计旅游学概论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②旅游活动的构成部分;③旅游的影响研究部分。
旅游学概论课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是基础,旅游活动的构成部分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旅游的影响研究是旅游活动的延伸。
我们基于教材的主体内容,针对每一章都增加了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及时反映了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实践。
三个组成部分有机地联系构成了旅游学概论课完整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案例分析教学法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二)讨论教学法对部分知识内容以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三)演示教学法在部分知识教学中,以多媒体和学生参与表演等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演示,从而增进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
(四)活动教学法以各种各样的活动,模拟行业实际情况,在模拟条件下以活动的方式为理论的学习补充实践的场所,培育学生对旅游魅力与价值的感悟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在竞赛活动的氛围中又可以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实训条件1校内:校园内校外:太阳岛景区中、中央大街景区五、教学资源教材:李天元、王连义,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旅游概论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旅游概论教案旅游者就旅游活动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活动基本要素有: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中介体旅游业一、关于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一)国际旅游者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1981年出版《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对罗马定义作了补充和完善。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特点:(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4)“游客”称谓用于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二)、我国对入境旅游者的界定1、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2、来华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长住国(或长住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12个月,并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3、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4、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三)、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旅游学概论》说课提纲系别:酒店管理系课程的整体设计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一)课程定位: 1、基础性《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了解旅游及酒店业的入门课程。
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
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前位性一般情况下,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也就是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就会接触到的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素养,从而为系统、全面地学习如《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是为培养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服务的。
旅游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有:旅行社方向——导游、计调、部门经理等;酒店方向——旅游接待、酒店客房、餐饮、康乐等基层服务人员和领班、主管等初中级管理人员;旅游行政单位和其他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岗位等。
学生通过对这门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旅游及旅游业有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职业规划起到积极作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旅游学及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具备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观念。
尤其旅游职业道德培养更需要随时随地,贯穿于每一堂课。
教育学生从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做起,进而成为称职的旅游从业者。
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职业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
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的能力。
3、能用所学的专业术语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分析及见解;4、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调查旅游资源,并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5、能够进行旅游市场调查,并对旅游市场的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1. 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和类型。
- 了解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目的地。
- 熟悉旅游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状。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旅游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旅游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的旅游意识,培养热爱旅游事业的精神。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旅游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
-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2. 教学难点:- 旅游现象和问题的分析。
- 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旅游基本理论。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旅游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1. 导入新课- 以旅游宣传片或旅游照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旅游的本质和意义。
2. 讲授新课- 旅游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 讲解旅游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如按目的、方式、地域等进行分类。
-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旅游的特点。
-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介绍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目的地等要素。
- 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 旅游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状:- 回顾旅游的历史发展,介绍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
- 分析当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3. 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案例,如旅游热点、旅游问题等。
-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引导学生反思旅游活动中的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或案例分析作业。
- 小组讨论:评价各小组的讨论成果。
六、教学资源- 教材:《旅游概论》- 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案例等。
《旅游学概论》说课稿第一篇:《旅游学概论》说课稿《旅游学概论》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肖妮,来自工商系,我今天说的是《旅游学概论》这门课程,主要从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评价、课程特色、课程不足及努力方向等7个方面来说这门课。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概况旅游学概论是针对刚入大学校园的旅游管理专业新生而开设的,课时安排,48学时校内理论讲授,外加8学时周末认知实习课,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教育部高校专业目录中旅游管理专业11门必修课程之一;是国内知名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博生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这是2015年硕士入学考试专业目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旅游的学科体系、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夯实基础。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及其相关概念;理解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关系;熟悉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及其发展规律;理解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的各种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结合旅游者需求分析旅游市场状况,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正确的评价,能用旅游学基础知识分析某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素质目标:具备旅游从业人员所需的行业价值观念和认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旅游行业兴趣和愿景。
3.同步与后续课程《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最早开设的专业课之一,没有先修课程,同步课程有《会展概论》、《中国旅游地理》、《中外民俗》等,后续课程主要有《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等。
二、课程资源 1.教学课程资源教材,国内外相关的经典优秀教材主要有以下几本:国外教材: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教授克里斯# 库伯博士chris cooper(克里斯.库珀)编写的《essentials of tourism》旅游精要是欧美国家运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的一本教材,它从全球的视角来介绍旅游的发展实践,书中案例来自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地旅游实例的精挑细选,案例精准生动。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旅游学院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所属专业:旅游管理教学对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教学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总体教学目标:课程知识目标:掌握旅游学概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旅游学科体系的特点;知晓旅游活动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相关重大事件;明白旅游的具体涵义、性质以及旅游的组成要素;明确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识别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概况和旅游企业岗位职能;了解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影响。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如何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和归纳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有关规律。
使学生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培养学生从事旅游活动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旅游、酒店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价值目标: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积极践行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强化旅游职业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断努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看待旅游发展的“两面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践行“旅游可持续发展观”,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学生之心。
教学总体要求:《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旅游学科前沿的理论、国际旅游组织提出的旅游道德等深入挖掘因旅游活动的展开而导致的多方面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明确旅游活动的展开与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同时,要充分挖掘和完善课程中的思政内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使学生在学习旅游学概论的知识中深入理解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认同感、职业自豪感。
旅游学概论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旅游资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旅游概论是旅游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旅游专业教材中起到基础作用,本书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对旅游专业学生而言掌握这些相关知识十分重要,因此该内容成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教材主要介绍了旅游资源的含义、分类、特点,概括性强。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本课培养学生运用旅游概论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预设为:【知识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说出什么是旅游资源,知道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为旅游资源。
【技能目标】:通过课堂训练,学生能准确的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说出其不同。
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驾驭旅游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结,激发专业学习的热情。
3、重难点【重点】: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内涵、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难点】:能找出家乡的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旅游专业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有创造性。
但对旅游资源有所知但又不全知,而且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专业敏感性不强,对教师的教学意图不够明确。
求知欲强烈。
三、教法分析1、教法分析依据本课理论性强和学生文化不扎实、自信张扬的特点,在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教学原则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着重采用小组讨论法、基于任务的探究式教学法。
(1)注重合作竞争,培养职业素养本堂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在竞争中,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锻炼自己。
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演说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
(2)开发多元智能,吸引学生。
本堂课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中职旅游概论》说课稿(共5则)第一篇:《中职旅游概论》说课稿说课目录1.说教材:脉络体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2.说学情:学生所学专业、学生特点3.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学法、教学手段4.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教学活动设计、创新点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邵世刚老师主编的《旅游概论》第一章旅游概述里面的第一节内容旅游的产生、定义及内容。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教材所处的地位(教材内容的脉络体系)1、基础《旅游概论》课程是旅游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学生了解旅游的入门课程。
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
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前位性一般情况下,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也是中职学生课程中一定会接触到的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
本次说课选取第一章第一节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发展产生历程,为后面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旅游从迁徙、旅行到旅游的产生过程理解商人与旅游产生的关系掌握旅游的定义和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旅游的产生过程,掌握旅游的含义,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配合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旅游学科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旅游的定义。
旅游源自旅行(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2、难点:旅行、游览、旅游的联系与区别。
二、说学情学生所学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航空和铁乘方向,将来她们所从事的行业要求学生们掌握一定的旅游相关知识和基本素养,这也决定了旅游相关知识对同学们的重要性。
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精品课程教案《旅游学概论》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和学习与研究旅游学的方法;认识旅游的定义及基本属性;认识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任务;明确学习与研究旅游学的意义。
重点:如何学习《旅游学概论》?难点: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任务一、《旅游学概论》是怎样一门课?(一)什么是旅游学?1、学科性质旅游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综合性学科。
(陶汉军《新编旅游学概论》)多学科:一是经济学(如旅游经济学、统计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等);二是文化学(如旅游历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等);三是管理学,如饭店餐饮及客房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等。
2、研究对象和任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
旅游学的任务是要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3、研究现状旅游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作为一门科学,旅游学是随着近代旅游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世界:二战之前,旅游发达的地区是欧洲,旅游研究的中心也在欧洲,欧洲有着良好的旅游研究传统。
二战以后,原先繁荣的欧洲成了一片废墟,北美地区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旅游研究的中心也相应地转移到了北美地区。
◎中国:中国旅游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研究总体情况是比较重视应用层面的研究,而忽视对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代表著作有:1982年,邓观利等《旅游概论》;王洪滨《旅游概论》(1990年);孙文昌《旅游学导论》(1992年);李天元、王连义《旅游学概论》(1993年)等。
其中1999年出版了两部旅游学基础理论著作比较重要,一是申保嘉、刘住主编《旅游学原理》(上海学林出版社),二是谢彦君、陈才、谢中田编著《旅游学概论》,初步构建了全面、开放的旅游学学科理论体系。
《旅游学概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旅游资源的保护》。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首先,是我的分析教材环节:)一、教材分析:教学过程中我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十五”国际级规划教材《旅游学》,由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年第二版。
《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本书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第三节的内容。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作为旅游活动对象的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前提。
正确认识和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旅游资源,并使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的意图在于在充分认识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基础上,了解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保护旅游资源。
因此,我安排的教学思路也是如此。
(分析完教材,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目标制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清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2、了解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3、根据以上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保护工作(鉴于以上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1、提高旅游从业者的保护意识和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是旅游业的迫切要求,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工作的途径这两个方面。
2、结合大一新生对中国旅游管理机构组织了解不多,我将教学难点安排在保护工作中政府和各级旅游管理机构的责任上。
依据:这样设计,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课程所学融合社会实践的应用能力,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养成。
(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灵活的方法,这就是我的第三个环节:方法设计)三、方法设计:我将采用以下教法:1、直观展示法: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各种图片、视频,有利于化抽象文字为生动的感官。
2、质疑法:以如何做好旅游资源的各项保护工作为主问题,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探究,(便于学生由浅入深把握文章深层意蕴。
旅游概论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旅游概论》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它作为旅游专业课程的入门篇,为学生提供了旅游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行业动态。
主要内容涵盖了旅游的定义、起源、分类、功能、发展历程以及旅游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旅游学科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作用与地位《旅游概论》作为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作用和地位: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认识到旅游业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特点;2. 激发学生对旅游学科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3. 使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将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旅游的定义:从不同角度对旅游进行分类和阐述;2. 旅游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旅游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3. 旅游的功能:分析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4. 旅游业的现状与未来:探讨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旅游概论》,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2)了解旅游业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3)认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3)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考察等途径,使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事业,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2)激发学生对旅游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旅游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以及旅游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 旅游的多重定义和分类,需要学生理解和区分;2. 旅游业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3. 旅游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涉及较多行业知识和背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