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金针菇下脚料栽培鸡腿菇培养料配方优化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82.62 KB
- 文档页数:1
王尚垄安志华文章编号 1000—8357(2007)02一O029—02摘要:以棉子壳、玉米秸.麦秸、豆秸、玉米芯为主料.对鸡腿菇栽培上常用的5个培养料配方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玉米芯为主料菌丝生长发育品质均最好,感杂率、畸形菇率最低;仅产量而言,5个配方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棉子壳、豆秸、玉米芯、玉米秆和麦秸。
关键词:鸡腿菇培养料配方栽培菌丝产量鸡腿菇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珍稀食用菌,具有培养料来源广泛,栽培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河南省周口市是一个有1 065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其中90%以上是农民,农作物秸秆资源(如豆秸、玉米秸、玉米芯等)丰富,加上春秋气候温和,降雨量适中,具有发展鸡腿菇栽培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对这些资源广大农民未能很好的利用,大部分秸秆被用作燃料烧掉,这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
为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其转化利用率,笔者于2003—2004年在周口市JII汇区农业高效园区鸡腿菇生产示范基地以棉子壳、玉米秸、麦秸、豆秸、玉米芯为主料,进行了鸡腿菇不同培养料配方比较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母种为特白33,引自江苏天达食用菌研究所,原种、栽培种自制。
1.2 培养料配方①棉子壳90kg ;②玉米秸75kg,棉子壳l5kg ;③麦秸75kg ,棉子壳l5kg :④豆秸75kg,棉子壳l5kg ;⑤玉米芯75kg,棉子壳l5kg。
以上配方均加麸l0kg ,蔗糖lkg,复合肥0.2kg,生石灰粉4kg。
1.3 试验方法试验所用菌袋选用35cm×25cm×0.005cm的聚乙烯专用筒袋,平均每袋装干料0.5kg。
装好后采用两端接种法,菌种用量为培养料干重的l5%,每种配方接种200袋。
菌丝发满后在预先消毒过的棚内分配方脱袋覆土出菇。
脱袋前在棚内挖长8m,宽1.5m,深25cm的畦5个。
畦床及四周泥土消毒后,将发好菌袋脱袋后直立于畦床内,每配方摆放l畦。
各种食用菌栽培配方(参考)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mlPS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ml。
一、香菇:母种配方:1)PDA加富培养基:PDA+麸皮50克或PDA+蛋白胨2克。
2)PS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配方:1)木屑78%、麸皮20%、蔗糖、石膏各1%。
含水量60%。
出菇包配方:1)杂木屑78%、麸皮20%、石膏1%、碳酸钙1%、PH6.0-6.5、料水比1:1~1:1.2。
2)杂木屑78%、麸皮16%、玉米粉2%、食糖1.2%、石膏2%、过磷酸钙0.5%、尿素0.3%、料水比1.1:1.二、平菇:母种配方:1)PDA加富培养基:PDA+麸皮50克或PDA+蛋白胨2克或玉米粉30克。
2)PS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配方:2)木屑78%、麸皮20%、蔗糖、石膏各1%。
含水量60%。
出菇包配方:1)玉米芯96%、石灰粉2%、石膏粉和过磷酸钙各1%、料水比1:1.3,麸皮5-10%。
2)木屑75%、麸皮20%、石膏1%、石灰粉2%、过磷酸钙1%、糖1%,含水量60-65%以上配方中需加0.1多菌灵,PH8三、秀珍菇:母种配方: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配方:杂木屑40%、棉籽壳36%、麸皮23%、石灰粉1%,含水61-63%出菇包配方:1)木屑63%、棉籽壳20%、麸皮12%、玉米粉2%、石灰粉2.5%过磷酸钙0.5%。
2)木屑49%、棉籽壳40%、麸皮7%、石灰粉2.5%、过磷酸钙0.5%。
含水61-63%,PH6.5左右。
四、金针菇:母种配方:PDA或玉米粉40克、蔗糖10克、琼脂20克、水1000ml。
原种、栽培种配方:1)木屑78%、麸皮20%、石膏、糖各1%。
2)棉籽壳35%、杂木屑35%、麸皮23%、玉米粉5%、石膏、糖各1%。
3)小麦100kg,碳酸钙0.5kg,石膏1.5kg。
以上配方含水量为60-63%。
出菇包配方:1)棉籽壳38%、麸皮32%、淋水陈积杂木屑25%、玉米粉3%、轻质碳酸钙1.5%、过磷酸钙0.5、PH自然,含水63-65%。
棚室白灵菇、鸡腿菇、草菇周年高效栽培模式1.栽培场所及茬口安排栽培场所要求保温、保湿、通风、遮阴、可透光、水源方便,周围环境要求洁净、卫生。
每种菇栽培前,将棚室揭膜晒棚5-7天,料(袋)进棚前每立方米菇房用5克高锰酸钾加10毫升甲醛溶液,关闭棚室12小时,进行熏蒸消毒。
茬口安排:白灵菇选用掌状品种,于8月下旬-9月上旬接种发菌,11月上旬-翌年3月份出菇,每667平方米投料15吨,产菇7吨以上,产值4万元,纯收入2万元;白灵菇生产结束后用其废料添加部分新料和辅料栽培鸡腿菇,多余的废料用作蔬菜作物追肥或扩大栽培面积,鸡腿菇选用CC-04、CC-944等品种,3-4月发菌,5-6月份出菇,每667平方米投料13吨,产菇13吨以上,产值6万元,纯收入3万元;鸡腿菇生产结束后,7、8月份用其废料添加部分新料和辅料栽培一茬草菇,选用V23、V131等品种,每667平方米投料12吨,产菇5吨,产值4万元,纯收入2万元。
2.栽培技术要点2.1白灵菇栽培2.1.1培养科配方①玉米秸50%,棉子壳30%,麸皮12%,豆饼4%,糖、过磷酸钙、石膏、石灰各1%;②杂木屑78%、麸皮20%、红糖1%、碳酸钙1%,每50千克干料另加酵母片0.025克、过磷酸钙0.25克;③杂木屑68%、棉籽壳10%、麸皮20%、红糖1%、碳酸钙1%,每50千克干料另加酵母片0.025克,过磷酸钙0.25克;④棉籽壳78%、麸皮20%、糖1%、石膏粉1%,另加磷酸二氢钾0.5%。
各配方中的主料及辅料要求新鲜无霉变,用前暴晒几日。
拌料场所选择水泥地面,把主料和辅料均匀混合后浇水拌料,使其含水量达到55%-65%。
2.1.2培养料处理建堆发酵:培养料拌好后建堆发酵,料堆高1.2米、宽1.5米、长度不限。
堆建好后,用直径3-5厘米的木棒在料堆上扎通气孔,孔距30厘米。
堆温升至65-70℃时进行第了次翻堆,以后每天翻堆1次。
发酵时间一般7-8天。
天山神菇——白灵菇
佚名
【期刊名称】《当代蔬菜》
【年(卷),期】2000(000)0Z1
【摘要】白灵菇以形似灵芝而得名,原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干旱的戈壁沙滩上,仅在药用植物“阿魏”的根基部生长,故又名“阿魏蘑”。
因具阿魏药效及富含稀有元素,又产于条件恶劣的环境,从而决定了该菇有着与常规食用菌类不同的风味。
其子实体 (即菇体 )通体洁白如玉,菌肉肥厚,口感细嫩,具有独特菌香味,蛋白质含量可与猪、牛、鱼等动物食品相毗美,而脂肪含量却很低。
长期食用白灵菇,对骨质疏松、肌肉松弛、失眠、脱发、增强免疫力、降压、降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抗衰老、抗癌、安神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民间称之为“天山神菇”,它与“天山雪莲”同为新疆珍宝。
有专家指出:白灵菇是继香菇、金针菇、猴头、竹荪之后,在食用菌
【总页数】2页(P36-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3
【相关文献】
1.天山神菇--阿魏菇 [J],
2.天山神菇—阿魏菇开发效果好 [J], 胡文华
3.白灵菇金针菇下脚料栽培鸡腿菇培养料配方优化试验 [J], 杨学云
4.以苹果渣为基质发酵生产凤尾菇白灵菇猴头菇菌丝的试验 [J], 刘芸;仇农学;殷红
5.天山神菇——阿魏菇开发效果好 [J], 胡文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渣循环栽培鸡腿菇、草菇新技术一直以来,大量中药渣被当作垃圾处理掉。
如何有效利用中药渣,使之变废为宝,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多领域的研究。
我们通过食用菌替代物栽培研究,将中药渣与棉子壳等农业副产品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栽培鸡腿菇的基质,下脚料再混入稻草、棉子壳、麦秸、玉米芯等,又可作为栽培草菇的优质基质,真正实现了中药渣的循环利用。
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在西峡、浙川、内乡等县示范推广1200万袋,均取得鸡腿菇150%、草菇60%以上的生物转化效率。
利用中药渣栽培白灵菇、木耳、双孢菇、金针菇的栽培试验正在加紧进行之中。
1、生化机理1.1营养鸡腿菇、草菇属草腐性菌类,菌丝能分泌产生多种同工酶,可有效分解吸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能直接利用淀粉、葡萄糖、蔗糖等,不能直接利用乳糖。
中药材的药效成分被提取后,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尚丰富,并含有一定量的淀粉、氨基酸和无机盐等,辅以棉子壳、麸皮、玉米粉、稻草、麦秸等,能为鸡腿菇、草菇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碳氮源。
1.2温度鸡腿菇属中高温菌类,菌丝生长温度5℃~35℃,适宜温度20℃~28℃;子实体发育温度18℃~22℃,适宜温度15℃~22℃。
草菇属高温型菌类,菌丝适宜温度28℃~35℃;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温度30℃~35℃。
1.3湿度鸡腿菇菌丝生长基质湿度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5%~70%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基质湿度65%~70%,空气相对湿度85%~90%为宜。
草菇生长基质湿度68%~70%,空气相对湿度70%~75%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基质湿度70%~75%,空气相对湿度90%~95%为宜。
1.4光照鸡腿菇与草菇均属好气性真菌,氧气充足且二氧化碳浓度0.2%~1.5%时有利菌丝生长发育,二氧化碳浓度大于3%时会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需大量新鲜空气,对二氧化碳浓度较为敏感,超过0.2%,即不利于其生长。
1.5酸碱度鸡腿菇菌丝在PH值2~9时均能生长,以7~8为宜;草菇菌丝在PH4~11时均能生长,以9~10为宜。
速生林地不同配方栽培鸡腿菇选用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特白36菌株和CC208菌株,采用5种不同配方进行林地试验,从鸡腿菇菌丝封满料面所用时间、出菇时间、平均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加以衡量,探讨速生林地栽培鸡腿菇的最佳配方。
结果表明,特白36菌株比CC208菌株菌丝生长快、出菇早、平均生物学效率高、经济效益好,更适合速生林地栽培;与其它配方相比,特白36菌株在配方C(63%玉米秸、22%棉籽壳、5%麦麸,5.4%石灰,1.8%石膏,1.8%碳酸钙,1%磷酸二铵)上生长经济效益最好。
速生林;鸡腿菇;栽培基质近几年,山东菏泽市速生林发展迅速,现有四年以上树龄林地7万多公顷[1]。
资料表明,四年以上树龄林地密闭度已达80%,农作物基本无法正常生长,林地实际利用率不足0.2%,大都处于闲置状态[1]。
速生林地栽培食用菌,既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林、菌高效结合。
本文针对菏泽市速生林生态特点,选用农村生产中常见的材料进行研究,探讨速生林地栽培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的最佳配方。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菌株特白36购买于江苏省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菌株CC208是山东菏泽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分离培养获得,分离培养方法同参考文献[2]。
1.2培养基质来源玉米秸、麦麸、棉籽壳分别购买于山东菏泽学院校区农场、菏泽永胜面粉厂、菏泽华瑞油厂。
1.3培养基质培养料基础配方A:85%玉米秸,5%麦麸,5.4%石灰,1.8%石膏,1.8%碳酸钙,1%磷酸二铵。
B、C、D、E配方:分别用72%玉米秸、13%棉籽壳,63%玉米秸、22%棉籽壳,54%玉米秸、31%棉籽壳,45%玉米秸、40%棉籽壳代替85%玉米秸,其它成分同基础配方。
一级菌种培养基:PDA培养基二级菌种培养基:87.9%高梁,6%干牛粪,4%麦麸,1%石膏,1%碳酸钙,0.1%磷酸二氢钾。
三级菌种培养基:85.9%小麦,10%干牛粪,2%麦麸,1%石膏,1%碳酸钙,0.1%磷酸二氢钾。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白灵菇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6种配方培养料对白灵菇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培养料对白灵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生育期、子实体性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均有较大的影响。
综合分析表明,使用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料栽培白灵菇优于以玉米芯、木屑为主料的培养料,其中配方①培养料(棉籽壳80%,麸皮13%,玉米面5%,石灰1%,石膏1%)的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势最强,出菇较快且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可达50.73%)。
白灵菇;培养料;子实体产量;菌丝长势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又名白灵侧耳、白阿魏蘑和翅鲍菇等[1]。
近几年来,白灵菇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有的地区已形成产业化规模[2]。
白灵菇子实体洁白,菌肉肥厚、细腻,富含氨基酸、多糖、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生理平衡,提高免疫力,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3,4]。
目前,栽培白灵菇所使用的原料很多,但有关不同原料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报道较少[5]。
为此,我们研究了6种不同配方培养料对白灵菇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宜配方,为白灵菇的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白灵2号由安阳工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提供。
1.2培养基和培养料配方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蛋白胨3 g,磷酸二氢钾2 g,酵母膏2 g,水1000 mL。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麦粒10 kg,石膏120 g,碳酸钙30 g,水1000 mL。
培养料配方: ①棉籽壳80%,麸皮13%,玉米面5%,石灰1%,石膏1%;②玉米芯80%,麸皮13%,豆饼粉5%,石灰1%,石膏1%;③木屑80%,麸皮13%,玉米面5%,石灰1%,石膏1%;④棉籽壳40%,玉米芯40%,麸皮13%,豆饼粉5%,石灰1%,石膏1%;⑤棉籽壳40%,木屑40%,麸皮13%,玉米面5%,石灰1%,石膏1%;⑥玉米芯40%,木屑40%,麸皮13%,豆饼粉5%,石灰1%,石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