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跌倒坠床的防范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21
2024年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一)跌倒预防制度1、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知识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预防跌倒发生。
2、熟悉病室患者的情况,对跌倒高危患者尽量安置于一级病房或分类专人管理。
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
3、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酌情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
4、加强环境管理,病区物品放置统一;病室地板应保持清洁、干燥,病房内避免有障碍物。
5、对有潜在受伤可能者,如有药物反应的患者、行走不便患者、年老患者和血压较高患者需重点____与护理,严加防范。
厕所、洗澡间应铺防滑垫。
6、____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二)跌倒报告处理制度1、一旦发现患者跌倒或坠地,立即平卧,在报告医生的情况下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
重点评估有无颅脑损伤、内出血、骨折等症状,有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注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2、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治,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3、启用跌倒风险评估单,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4、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5、由当班护士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总结分析原因,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并提交护理部。
6科内护士长____分析讨论、再次评估,必要时____护理查房或请护理会诊。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可____对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补充改进、反馈并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____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年____月____日第二篇:跌倒坠床防范防范跌倒坠床措施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年龄较大,住院期间突然周围环境改变以及疾病原因引起意识,精神视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
高危人群:脑血管病及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混乱烦躁年龄大于____岁应用降压药物。
措施:1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评估其行为能力,确定为高危对象的患者,护士应立即与家属沟通,告诉其危险性。
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一、跌倒的防范措施1. 评估患者风险(1)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包括年龄、性别、病史、药物使用、营养状况、步态和平衡能力等。
(2)对有跌倒风险的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动态调整防范措施。
2. 健康教育和宣传(1)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跌倒的危害和防范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2)在病房、走廊等显眼位置悬挂跌倒防范的宣传标语和海报。
3. 环境改善(1)保持病房地面干燥、整洁,避免使用湿滑的地面材料。
(2)确保病房内的照明充足,特别是在夜间。
(3)合理设置病房内的家具,避免摆放过多的障碍物。
4. 设备和辅助工具(1)为有跌倒风险的患者提供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
(2)在病房内安装扶手、呼叫铃等设施,方便患者起身和求助。
5. 药物管理(1)合理使用抗凝药、降糖药等可能引起跌倒的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2)教育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
6. 人员培训(1)加强对医护人员跌倒防范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2)定期组织跌倒防范的演练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掌握相关技能。
二、坠床的防范措施1. 评估患者风险(1)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坠床风险评估,包括年龄、病史、意识状况、药物使用等。
(2)对有坠床风险的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动态调整防范措施。
2. 环境改善(1)保持病房床铺整洁,避免床单、被套等物品滑落。
(2)确保床铺高度适中,方便患者上下床。
(3)在床边安装防护栏,防止患者不慎坠床。
3. 人员陪护(1)对有坠床风险的患者,安排专人陪护,特别是夜间。
(2)教育家属加强看护,防止患者独自行动。
4. 设备和辅助工具(1)为有坠床风险的患者提供床栏、约束带等辅助工具。
(2)在病房内安装呼叫铃,方便患者求助。
5. 药物管理(1)合理使用镇静药、抗焦虑药等可能引起意识模糊的药物。
(2)教育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
6. 人员培训(1)加强对医护人员坠床防范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骨科老年患者跌倒的防范措施引起跌倒的外部因素①环境因素。
由于病房地面不平,太滑,有积水,病室内病床间距过窄,病房坐椅无靠背,病房走廊堆放障碍物,楼梯过陡或台阶过高,没有安全扶手。
病房照明灯光昏暗或直射,致使老年人看不清东西。
②药物性因素。
由于镇痛麻醉药物行下肢神经阻滞,患者因疼痛消失而自行下床。
由于肢体感觉减弱,活动无力易于跌倒。
③骨科支具使用不当。
拐杖、轮椅是骨科行动困难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辅助步行的工具。
如果它们各部的性能差,制动不好。
拐杖长度、高度不适,拐杖底部不防滑,均可使患者失去平衡而跌倒。
④下肢功能障碍和下肢缺如者。
下肢功能障碍可出现步态不稳而容易跌倒。
下肢缺如患者可能有假肢的存在造成踏空而跌倒。
⑤其他外部因素。
长期卧床超过2周,起床后出现眩晕可能性增高。
引起跌倒的自身因素①心理因素。
老年人跌倒与平衡信心及跌倒当时的情绪有关。
多数跌倒的原因是当时太匆忙或情绪不稳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引起。
②衣着因素。
穿着过于长大的衣裤,鞋不跟脚,鞋底不防滑。
③疾病因素。
由于老年人关节僵硬,不能正常坐立。
起床及久坐后站立时,常因体位改变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头晕,站立不稳而跌倒。
影响运动与平衡的骨科疾病:如严重关节炎、颈椎病、肌力减退、石膏管型、假肢等。
预防跌倒的措施①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均按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评估。
制定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使老年患者对可能出现跌倒事故有充分的认识。
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向他们解释高危跌倒因素及需要配合的内容。
以便取得理解与合作,防止医疗纠纷发生。
②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室温在22~24℃,病室布置合理,无障碍物。
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
对老年患者入院后需规放床栏,避免变换体位时跌倒。
床头呼叫器定时检修。
护工拖地时,应设易滑地面警示。
③用药护理。
老年患者服用镇静药、降压药、止痛药时做好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注意体位改变时防止跌倒,要有人陪伴。
跌倒与坠床预防措施跌倒与坠床是医院内患者常见的安全隐患,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医院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跌倒与坠床的发生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跌倒与坠床的预防措施。
一、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1.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跌倒与坠床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2. 培训患者及家属掌握基本的安全防护技能,如如何正确使用床栏、如何从床上安全起身等。
3. 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及时反馈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改善医院环境1. 保持病房及走廊整洁、无障碍物,确保地面干燥、无积水。
2. 在易滑区域设置防滑标识,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安全。
3. 优化病床设计,增加床栏、床档等防护设施,提高床的安全性能。
4. 加强照明,确保病房及走廊光线充足,方便患者及家属夜间活动。
三、加强病情评估与监测1. 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了解其跌倒与坠床的风险因素。
2. 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关注,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3. 定期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预防措施。
四、规范用药管理1. 严格遵循药物使用规范,合理使用可能导致跌倒的药物。
2. 加强对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及时发现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如眩晕、嗜睡等。
3. 针对用药患者,加强安全教育,提醒其注意药物对行动能力的影响。
五、加强护理人员培训1. 提高护理人员对跌倒与坠床风险的认识,强化安全意识。
2. 培训护理人员掌握跌倒与坠床的评估方法,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3. 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能力,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1. 制定跌倒与坠床的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应对措施。
2.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3. 建立健全安全监控系统,对高风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患者安全。
总之,预防跌倒与坠床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2024年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模版跌倒预防及处理措施修订案一、跌倒预防措施1. 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预防跌倒的知识教育,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2. 全面了解病室患者的状况,对于跌倒高风险的患者,应优先安排入住一级病房或实施专人管理。
3. 对于极度不稳定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使用约束带进行保护性限制。
4. 加强病区环境管理,确保物品统一规范放置;保持病室地板清洁干燥,且病房内应无障碍物。
5. 对于易受伤的患者群体,如药物反应者、行动不便者、老年患者及高血压患者,需特别关注并加强护理,确保安全。
6. 指导患者,一旦出现不适,应暂停活动,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二、跌倒事件报告处理程序1. 发现患者跌倒或坠地后,应立即将其平卧,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总体状况,特别关注有无颅脑损伤、内出血或骨折等情况。
应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安抚工作。
2. 协同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3. 启用跌倒风险评估单,加强病情观察直至患者病情稳定,发现病情变化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4. 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并确保交接班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5. 当班护士需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提交至护理部。
6. 护士长应组织护士进行事件分析讨论,根据需要组织护理查房或邀请护理会诊。
三、其他相关措施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年龄较大,住院期间容易因环境改变或疾病原因导致意识、精神、视觉及肢体功能障碍,进而发生坠床或跌倒等意外事件。
应对措施如下:1. 责任护士需评估入院患者的行为能力,并与家属沟通潜在风险。
2.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应确保家属的持续陪伴。
3. 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改变体位,避免头晕等症状。
4. 对使用特定药物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确保用药安全。
5. 加强夜间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6. 保持病区环境整洁,患者穿着应合适,避免衣物过长过大。
骨科跌倒坠床的防范教案尊敬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近年来,骨科跌倒坠床的事故频频发生,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康复效果,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份骨科跌倒坠床的防范教案,以帮助您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此类意外事件。
1. 坠床风险评估在患者住院期间,首先需要进行坠床风险的评估。
通过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行动能力和骨折类型等因素,综合判断患者的坠床风险等级。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BFS(Braden's Fall Scale)、Morse Fall Scale 等。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的防范措施和护理计划的制定。
2. 环境安全管理合理的环境安全管理对于预防骨科病房患者的跌倒坠床事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可供您参考:(1)保持环境整洁:保持床铺周围、走廊和楼梯的干净整洁,避免存在滑倒和绊倒的隐患。
(2)确保照明充足:夜间应保持病房的光线亮度,尤其是床边、走廊和洗手间等区域,患者晚间起夜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
(3)设置防滑措施:在卫生间地面和浴室等湿滑区域安装防滑垫、防滑垫膏等装置,减少患者在行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滑倒风险。
(4)布置合理的空间:合理布局床边和走廊的障碍物,确保患者在行走时有足够的空间,避免因碰撞障碍物而造成跌倒。
3. 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坠床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对于减少跌倒坠床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1)定期观察患者:安排护理人员定期观察患者的行动能力和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增加护理频次:对于高风险患者,增加护理频次,尽可能陪同患者进入卫生间、行走时给予适当的支持。
(3)合理安排活动: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和医嘱,合理安排康复训练、行走活动和日常生活自理等活动,保证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
4. 技术辅助手段现代医疗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骨科跌倒坠床事故的防范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辅助手段,可供您参考:(1)床边警报器:在床铺设有警报器,当患者试图下床时,警报器会发出声音提醒护理人员。
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制度Ⅰ. 引言患者坠床和跌倒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它们对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制度。
本文将探讨患者坠床与跌倒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制度实施与管理等方面,旨在提供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并以此促进患者安全管理的改进。
Ⅱ. 患者坠床与跌倒的危害患者坠床与跌倒可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以下危害:1. 伤害风险:患者坠床与跌倒往往会导致骨折、头部创伤、扭伤等身体伤害,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或行动不便的患者。
2. 急性并发症:患者跌倒后可能出现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其他急性并发症,这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3. 延误治疗:患者坠床与跌倒还可能导致延误治疗,特别是当患者无法自行呼救时,这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健康状况。
Ⅲ. 患者坠床与跌倒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患者坠床与跌倒的发生,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评估风险:每位患者入院后都应进行坠床与跌倒风险评估,包括年龄、行动能力、认知能力等因素。
2. 定期检查:医院人员应定期巡视患者的房间,确保其环境安全,如床栏的高度、地面的整洁等。
3. 增加警觉:医务人员应教育患者和患者家属对跌倒风险保持警觉,并提醒室内行走时注意安全。
4. 使用辅助设备:针对存在跌倒风险的患者,医院应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如手杖、助行器等。
5. 培训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患者坠床与跌倒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并掌握正确的响应措施。
Ⅳ. 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制度的实施与管理为了确保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制度的有效性,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制度,并将其纳入医院的安全管理体系中。
2. 培训与宣传:医院应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患者坠床与跌倒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并定期进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
3. 实施监测与汇报:医院应建立患者坠床与跌倒的监测系统,并设立报告机制,及时记录和汇报相关事件。
防止病人跌倒和坠床的管理策略背景
在医疗机构中,病人跌倒和坠床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安全风险。
这种事故可能导致病人进一步受伤或恶化其健康状况。
因此,采取
适当的管理策略来预防病人跌倒和坠床至关重要。
管理策略
以下是一些防止病人跌倒和坠床的管理策略:
1. 评估风险
在病人入院时,进行全面的跌倒和坠床风险评估。
这可以包括
评估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史、用药情况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病人的风险级别,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提供安全教育
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关于跌倒和坠床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的安全教育。
确保他们了解病人应该如何行动,以及如何使用辅助设备(如扶手、拐杖等)。
3. 设计安全环境
在医疗机构内部,确保走道畅通无阻,避免摆放障碍物。
在病人的房间中,安装床栏或者使用其他适当的约束措施来防止病人坠床。
4. 规范护理操作
培训医护人员,使其熟悉并遵守跌倒和坠床预防的最佳实践。
确保护理操作规范,例如协助病人起床、移动或使用卫生设施时,提供适当的支持。
5. 监测和记录
对病人进行定期监测,并记录他们的活动、跌倒事件和坠床情况。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6. 多学科合作
建立多学科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等。
通过合作和共享信息,制定全面的跌倒和坠床预防计划,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结论
通过实施以上防止病人跌倒和坠床的管理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人受伤的风险。
这些策略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2024年坠床与跌倒防范、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一、做好患者坠床与跌倒的预防(一)针对引起坠床与跌倒的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坠床与跌倒的危险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动态评估。
(二)根据评估情况,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高危患者将“防跌倒”或“防坠床”标识挂于床尾处,术后或长期卧床的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需由责任护士协助。
(三)将评估情况与预防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二、伤情认定(一)在第一时间如实做好记录,通知病区护士长(二)病区护士长须在____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一周内____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交护理部。
(一)伤情认定:1.一级: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
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的撕裂伤等2.二级: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处理、护理处置或病情观察的伤害程度。
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3.三级。
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
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
此伤害程度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过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
三、伤情处理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检查受伤情况,通知医师,同时加强巡视或通知家属留陪护。
根据患者受伤情况,给予不同处理一级。
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级:根据伤情为患者实施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护理处置,加强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三级:1、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受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适当的搬运方法,并协助医师进行医疗处置。
2、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将患者转移至病床,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意识、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坠床伤情认定及处理1.1一级。
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1、提供安全环境(1)保持病室、走廊、厕所、洗漱间灯光明亮及地面干燥。
(2)病室床旁走道障碍清除。
(3)病床固定,将床调至适宜的高度。
(4)将床头柜、垃圾袋、便盆及生活用品放置于伤病员伸手可及之处。
(5)病区备有“小心滑倒”的警示牌,随时取用。
2、加强高危险人群的重点防范(1)对于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的伤病员,护士应预先告知,床尾挂警示牌,留家属24h陪伴,告知注意事项,做好每天的床边交接班。
(2)对年老体弱以及肢体功能缺陷或障碍的伤病员,注意安全防范,原则上在室内或者床上排便,必要时专人陪同入厕。
(3)长期卧床者下床活动时应专人陪护,并向其告知循序渐进活动原则。
(4)放置床栏,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工具。
3、加强伤病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1)陪护者应随时陪伴伤病员,离开病房应告知护士。
(2)注意轮椅及便盆坐椅的固定。
(3)提供伤病员呼叫及寻求帮助的方法,指导呼叫铃的使用。
(4)指导伤病员正确的执行移位及上下床。
(5)指导床上使用便盆及尿壶的方法。
(6)告知伤病员避免在有水渍的地方行走,发现病房里有水渍应及时告知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
(7)告知伤病员及家属晚夜间陪护床应紧靠病床,伤病员卧床时应将床栏上好。
必须告知伤病员切不可翻越床栏,下床时应通知护士或家属陪同。
如果出现翻越床栏造成伤病员坠床伤害加重,应做好记录、定期统计分析,并重新评估床栏的需要性及合适性。
(8)所有工作人员对高风险跌倒的伤病员应予特别的关注,发现可能引起伤病员跌倒的高危环境和设备因素存在时,应及时报告处理。
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流程图入科时对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估↓给予防范知识告知↓对高危患者及家属再次强调安全防范知识↓提供安全环境↓床尾挂警示牌、放置护栏↓责任护士健康教育↓每班检查落实防范措施。
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是医疗机构为保护病人安全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的一些常见要点:
1.制定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医疗机构应制定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对每位病人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病情、意识状态、跌倒历史等。
2. 定期对病人进行跌倒坠床风险再评估:
对于高风险病人,应定期进行再评估,以及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3. 制定跌倒坠床预防计划:
对于高风险病人,制定个性化的跌倒坠床预防计划,包括增加护理频次、使用护理工具、控制环境危险因素等。
4. 提供必要的协助:
医护人员应提供必要的协助,如站立、行走时提供扶手、推轮椅、协助使用如洗手间等设施。
5. 定期进行危险因素检查:
定期检查病房内的危险因素,如滑润地面、堆放杂物、不稳定床头、床太高等,并进行及时处理。
6. 建立病人跌倒坠床事件报告和分析制度:
建立病人跌倒坠床事件报告和分析制度,及时记录跌倒坠床事件、原因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改进管理制度。
7. 开展跌倒坠床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跌倒坠床预防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认知和预防意识,并提供正确的护理技术和方法。
通过以上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病人的跌倒坠床事件,保护病人的安全。
跌倒、附床防范措施及报告制度跌倒和坠床是医院内常见的意外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造成死亡。
为了降低患者跌倒和坠床的风险,提高医院安全管理水平,本文将从防范措施和报告制度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防范措施1. 加强入院宣教: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跌倒和坠床的危害,教育他们正确使用床栏、呼叫系统等设施,指导家属规范整理床周用品,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2. 评估患者风险: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跌倒和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在床头悬挂安全警示标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防范。
3. 安全环境营造: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无损。
对于易滑跌的鞋底,应提醒患者更换防滑鞋。
夜间应开启地灯,确保患者和行动不便者能清晰地看到地面情况。
4. 约束措施:对于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等患者,应使用床栏或约束带进行保护。
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 药物管理:对于服用特殊药物(如镇静剂、降压药等)的患者,加强观察,提醒患者在起床或行走时注意动作缓慢,以防跌倒和坠床。
6. 加强巡视:医护人员应加强了对患者的巡视,尤其是对高龄、体质虚弱、近期有跌倒史、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等高风险患者。
7. 安全宣教:医护人员应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
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8. 培训与考核:对医护人员进行跌倒和坠床防范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同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确保防范措施的落实。
二、报告制度1. 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当班医护人员应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通知医生,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并认真记录事件经过及抢救过程。
2. 当班医护人员应立即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事件经过、原因、后果,并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