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6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主讲:郭晓康理论的形成总路线和基本纲领P46-47鸦片战争后中国是半殖半封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动力之一,官僚资产阶级是革命对象。
P48总路线集中表述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P51-52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主讲:郭晓康道路和基本经验意义P53-57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P59-60历史意义:1.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了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新理论。
2.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实践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并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主讲:郭晓康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理论和道路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P62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P67历史意义:1.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A 八七会议B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2.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D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中共()A 十三大B 十四大C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D 十五大5.邓小平理论是()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D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 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D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7.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坚持党的领导D 坚持执政为民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 发展先进生产力B 发展先进文化C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发展B 全面C 协调D 以人为本10.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件是()A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C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A 刘少奇B 毛泽东C 邓小平D 王稼祥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改革开放D 为人民服务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为什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3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①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③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④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0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正真坚持马克思主义。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
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6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5,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19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实践基础: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6,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的依据·22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②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现实基础....③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重要借鉴....7,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31·32第一要义是发展——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各方面都发展;协调——各方面的发展要相适应;可持续——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P32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毛邓三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答: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答:1)它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实现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
2)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它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3.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答: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第二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和科学发展观(最新理论理论成果)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战争与革命①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和平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毛泽东思想——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②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科学发展观——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③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写入党章和宪法的时间毛泽东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写入《党章》;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写入《宪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写入《党章》;2004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写入《宪法》科学发展观——2007年党的十七大写入《党章》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党工作的基本路线和方法)、独立自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答:错误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
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所以,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答:错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而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第二,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党中央的一些总结革命经验、提出重大理论原则、制定重要政策的,在党的历史上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文献,都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发生过重大作用。
第二、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中既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
毛泽东个人思想中的错误思想尤其是他晚年的错误思想是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而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答:正确。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变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1938年毛泽东《论新阶段》最先提出了“马克思思想中国化”这个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6、结合毛邓三的发展,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因?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3、科技革命日新月异。
4、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是“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经济,中国入世,申奥成功。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现实依据。
1、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