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上《语文园地三》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18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交流阅读童话的收获。
2. 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等7个生字。
3. 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4.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尝试使用。
5. 朗读、背诵3条关于“理”的谚语。
【教学重点】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交流阅读童话的收获。
2.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尝试使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交流阅读童话的收获。
2.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等7个生字。
3.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的教学1.出示课内外童话故事的插图,如《七色花》《拇指姑娘》《小蝌蚪找妈妈》《猴子捞月》等,提问:看图猪猜,这是哪个童话故事?2.学生根据图片回答。
教师追问:大家还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3.学生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及理由。
教师相机出示“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齐读。
4.引导回顾:本单元我们一起畅游了童话世界,读了哪几个童话故事?(1)学生交流课文中的童话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故事中的哪位主人公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2)学生交流印象深刻的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种子《在牛肚子里旅行》——青头和红头《一块奶酪》——蚂蚁队长(3)引导交流: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和现实中有什么不同?(4)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5.引导回顾:童话中的植物、动物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思想、有感情,读起来真有意思。
这些童话故事中,发生了哪些神奇的事?(1)学生交流故事中神奇的事。
(2)教师相机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了各种奇特的景象《那一定会很好》——一粒种子有不同形态的变化《在牛肚子里旅行》——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最后脱险《一块奶酪》——蚂蚁有秩序地搬运奶酪6.出示第三位学习伙伴的话:阅读童话,我们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内容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绕对童话这一体裁的初步认识展开交资,呈现了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童话中的植物、动物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思想、有情感;二是重话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三是阅读童话,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
本次“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交流对童话的感受,初步梳理和总结童话的些基本特点,加深对童话的认识。
“识字加油站”呈现了6组生字和词语,每组的第二个字都是第一个形声字的声旁,引导学生运用字减偏旁的方法识字,加深对形声字声旁表音規律的认识,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词句段运用”有两项内容。
第一题呈现了3组带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第二题呈现了使用“改正、增补、删除”这3种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例,引导学生学习其用去,并尝试在习作修改中运用。
“日积月累”呈现了3条关于“理”的谚语,通俗易懂,便于学生受、积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去部首”的方法识记“申、介、绍”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并能积累运用。
过程与方法1.借助交流平台,感受童话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主动积累词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借助交流平台,感受童话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2.运用“去部首”的方法识记“申、介、绍”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并能积累运用。
3.了解汉字偏旁的特点,能发现带有“口字旁”的字既可以表示用嘴巴做的动作,又可以表示用嘴巴说话。
教学难点1.能发现句子中的病因,能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积累并背诵三句谚语,明白其中的道理,感受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并能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交流平台,感受童话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2.借助识字加油站,运用“去部首”的方法识记“申、介、绍”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并能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童话故事,同学们平时也喜欢读童话吗?(生:喜欢)对,童话就如同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