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23
新疆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新疆师范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新疆师范大学。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同意提交后可在校园网上发布,供校内师生浏览。
本人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1绪论1绪论1.1 研究背景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并长期致力的目标。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己经提出建设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内的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生态建设成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生态脆弱性研究很早就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
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BP)、70年代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以及80年代开始的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都把生态脆弱性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1]。
随着对全球环境变化影响研究的加强,特别是对于人类活动及人地关系研究的深入,生态脆弱性的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有关脆弱性的研究很多,但至今仍旧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
脆弱性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最初它多与灾害研究联系在一起,主要考察各种危害的根源;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相应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增多,脆弱生态区的范围明显扩大,有关脆弱性的研究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尽管80年代后期出现了明确的脆弱生态环境概念,但直到现在关于生态脆弱性概念的界定还没有相对统一的认识,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脆弱性的定义也不同[2]。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3天后,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状态下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
据此,完成1~2题。
1.嫦娥五号发射当天()A. 正值我国冬节气B. 文昌日出东北方向C. 我国各地昼短夜长D. 伦敦上午收看直播2.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发射至着陆期间()A. 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B.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C. 北京香山进入红叶最佳观赏期D.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如图是某校学生制作的北半球大气环流模型。
读图,完成3~4题。
3.进一步完善模型的建议是()A. ①处用双箭头示意冷气流爬到暖气流之上B. ②处增加云的符号,示意该气压带降水多C. 箭头③的方向调整为由高空指向地面D. 箭头④的摆放应该沿着箭头方向右偏4.该模型表现的大气环流可以解释()A. 赤道附近年降水量较大B. 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C. 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量较小D. 沿海地区白天盛行海风如图1为某年8月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距平(单位:℃)示意图。
同学们通过学习绘制了该时段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的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图2)。
读图,完成5~6题。
5.正确表示该时段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大气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是()A. ①B. ②C. ③D. ④6.此现象发生过程中,太平洋赤道附近()A. 西部海面气压升高B. 西部沿岸地区台风减弱C. 东、西部温差减小D. 东部沿岸地区降水减少如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地形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沿海地区()A. 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B. 自然带东西方向延伸C. 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D. 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8.该区域火山喷发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可能有()①空气中凝结核增多,降水量增加②山地冰川积雪融化,增大径流量③岩浆喷出,使地表形态趋于平缓④大量火山灰沉降,土壤肥力提高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如图为湿润区自然状态下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三地理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图为某月22日地球昼夜状况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为A.6:00B.8:00C.10:00D.16:002.据图推断,该月为A.1月B.4月C.7月D.10月3.四个月后相同时刻,连云港当地可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位置是A. B.C. D.飑线是指带状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
图为某次飑线演变示意图,图中黑色符号表示小时极大风速≥24.5m/s的站点,灰色符号表示雨强≥20mm/h的站点,不同形状对应不同的时刻,飑线在19时后分为南北两段发展。
据此回答4~6题。
4.导致飑线向东北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海陆风D.气压梯度5.受此次飑线影响时间较长的省份是A.江西省B.安徽省C.浙江省D.江苏省6.相比于19时,20时飑线南、北两段的强度A.明显增强明显减弱B.基本不变明显增强C.明显减弱基本不变D.明显减弱明显增强江西武功山因其独特的花岗岩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名单。
图为武功山花岗岩地貌演化过程中的典型景观图。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时演练: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含解析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一)教材第71页思考1.生态环境脆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见下表。
自然背景A 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C暖湿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D南方亚热带丘陵区E南方亚热带丘陵区F 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区G青藏高原高寒地区2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教材第72页思考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不同,该题应抓住某一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应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改坡为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下列地区与其发生的生态破坏搭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盐碱化B.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C.内蒙古草原-—水土流失D.长江三角洲——水源枯竭解析: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内蒙古草原主要是草地退化,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水资源丰富。
答案:B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2.图中①~⑤分别是()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3.有关图中④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错误的是()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①为我国的主要天然草原地区;②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③为“三江源”地区;④为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问题严重;⑤是东北、西北、西南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