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的早晨》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精品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苗岭的早晨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精品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美丽的苗寨》,具体内容为《苗岭的早晨》。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演唱歌曲《苗岭的早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准的把握。
2.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歌词单、音乐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苗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苗族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意境。
b.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c. 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苗族的歌舞表演,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苗岭的早晨》2. 歌曲节奏:强弱规律、特殊节奏3. 歌曲旋律:主要音高、音程关系4. 歌词:分段展示,标注重点词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演唱《苗岭的早晨》,并分享你在课堂上的学习心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风格,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民族音乐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准的把握。
2. 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中的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分组练习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歌曲节奏、旋律和歌词的重点内容展示。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苗族的音乐文化,体验多声部合唱的魅力。
2. 学会用苗族的歌舞步伐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苗岭的早晨》,了解苗族音乐文化。
2. 教学难点: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多声部合唱的协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苗岭的早晨》曲谱、教学视频、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带上自己的音乐课本,穿着轻松舒适的服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苗族音乐的特色。
1.2 教师展示苗族图片,介绍苗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曲(10分钟)2.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苗岭的早晨》,注意教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2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3. 实践舞蹈(5分钟)3.1 教师教授苗族歌舞步伐,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舞蹈,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4. 分组练习(10分钟)4.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4.2 各小组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歌曲和舞蹈。
5. 展示环节(5分钟)5.1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歌曲和舞蹈的展示。
5.2 教师对各组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6.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欣赏苗族音乐文化。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苗岭的早晨》,加强三拍子的节奏感。
2. 观察身边的苗族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的音乐文化,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苗岭的早晨》,让学生感受到了苗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课后,学生可通过复习歌曲和观察身边的苗族文化,进一步了解苗族音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024年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苗岭的歌声》,重点学习歌曲《苗岭的早晨》。
该歌曲是一首具有苗族音乐特色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苗岭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苗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能准确、流畅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苗族音乐特色的认识和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合唱形式表现歌曲,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学习。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苗族音乐特色,如滑音、颤音等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苗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苗族音乐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示范演唱《苗岭的早晨》,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滑音、颤音等技巧。
(3)分小组合作练习,相互纠正,共同提高。
3.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合唱练习: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苗岭的早晨》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3. 歌词:展示歌曲歌词4. 苗族音乐特色:滑音、颤音等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演唱歌曲《苗岭的早晨》,并分享所学到的苗族音乐特色。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拓宽音乐视野。
如:组织学生观看苗族音乐表演视频,开展“我是小音乐家”创作活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苗族音乐特色,如滑音、颤音等演唱技巧。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赏)苗岭的早晨》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具有苗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苗族早晨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苗族的音乐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但苗族音乐特色对于他们来说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苗族音乐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苗族的音乐特色,感受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2.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演唱《苗岭的早晨》。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苗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歌词内涵,感受苗族早晨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苗族早晨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苗族早晨的自然风光、苗族人民的生活场景等。
2.视频:苗族音乐表演、苗族舞蹈等。
3.乐器:苗族传统乐器,如芦笙、笛子等。
4.歌谱:打印《苗岭的早晨》歌谱,每人一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苗族早晨的美丽景色和苗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了解苗族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苗岭的早晨》,让学生初步感受苗族音乐的特色。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掌握节奏和旋律。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姿势。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5.拓展(5分钟)介绍苗族音乐的其他形式,如苗族舞蹈、芦笙演奏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苗族音乐文化。
人教版苗岭的早晨音乐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南国情》,第2课时《苗岭的早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聆听、学唱《苗岭的早晨》,感受歌曲中描绘的苗寨晨景,了解苗族音乐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及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通过对歌曲的学唱,使学生了解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及歌词。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及装饰音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音乐书、笔、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苗寨晨景,让学生感受苗族的民俗风情,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描绘。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了解苗族音乐的风格。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发音及情感表达。
3. 歌曲学唱(10分钟)(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及装饰音的演唱。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提高演唱效果。
(3)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改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苗岭的早晨》2. 旋律、节奏特点3. 苗族音乐风格4.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苗岭的早晨》,录制视频,至班级群。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掌握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的要求。
2. 教学难点中提到的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及装饰音的演唱。
3. 教学过程中的歌曲学唱环节,特别是教师的钢琴伴奏与学生跟唱、学生分组练习及教师点评。
苗岭的早晨教案苗岭的早晨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苗岭的早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苗岭的早晨教案1教材分析:《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乐曲分三段。
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
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
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劳动号子回荡在山野田间。
高涨而富于情趣的音乐,赞美了苗家的勤劳,表现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
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体验音乐的第二乐段,感受其音乐中的欢快。
教学方法:1、通过音色对比初步感受小提琴和口笛音色的不同。
2、通过体验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和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打击乐器、填词卡。
教学设计:一、导入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要到其中一个民族去探访。
精品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苗岭的早晨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精品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之旅》中的《苗岭的早晨》。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唱《苗岭的早晨》歌曲,了解苗族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能够用优美的歌声演唱《苗岭的早晨》。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增进学生对我国苗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演唱。
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把握,对苗族音乐文化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苗族音乐,让学生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
2. 讲解苗族音乐风格特点(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例,介绍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如五声音阶、悠扬的旋律、节奏自由等。
3. 学唱《苗岭的早晨》(10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3)分小组演唱,互相评价。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难点旋律,示范演唱。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互相纠正。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2)拓展延伸:介绍苗族的其他音乐形式,如山歌、舞曲等。
六、板书设计1. 《苗岭的早晨》2. 内容:苗族音乐风格特点歌曲旋律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苗岭的早晨》,并用自己的话介绍苗族音乐风格特点。
2. 答案:演唱:《苗岭的早晨》歌词完整,旋律准确。
介绍:苗族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优美、悠扬,节奏自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2. 苗族音乐风格特点的讲解3. 歌曲中难点旋律的教学4. 学生的自主练习与评价5.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合理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落实一、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苗族音乐,确保音乐的质量和风格特点突出。
苗岭的早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苗族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苗岭、早晨、苗族、风俗、文化”等词语;(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苗岭早晨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苗族的特点;(2)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中描绘的苗岭早晨的景色;(3)学会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苗岭早晨的美景;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苗族文化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苗族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的理解;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2. 与苗族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苗族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苗族的特点;(2)邀请学生分享了解到的苗族文化;(3)教师简要介绍苗族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3)学生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朗读感悟:(1)学生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体会苗岭早晨的美景;(3)学生自由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苗族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尊重少数民族。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苗族的文化;(2)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苗族的其他文化特点,如服饰、音乐、舞蹈等;2. 教师组织一次苗族文化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3. 邀请苗族代表到校进行文化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苗族文化。
音乐课《苗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苗族的音乐特点,感受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学会演唱歌曲《苗岭的早晨》,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苗岭的早晨》,感受苗族音乐的特色。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课件:介绍苗族风情、音乐特点、歌曲《苗岭的早晨》背景。
2.录音机、音响设备。
3.教学道具:苗族服饰、苗族乐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穿着苗族服饰进入教室,引起学生兴趣。
2.介绍苗族风情,让学生初步了解苗族文化。
二、歌曲欣赏1.播放歌曲《苗岭的早晨》,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歌曲的美感。
三、歌曲学唱1.老师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
2.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学生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2.老师点评,鼓励学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苗岭的早晨》,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唱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音乐知识讲解1.讲解苗族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
2.学生跟随老师学习苗族音乐知识。
三、音乐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苗族乐器,进行演奏练习。
2.各组展示演奏成果,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苗岭的早晨》和苗族音乐知识。
2.学生分享学唱和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音乐创作1.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
2.各组展示创作成果,老师点评。
三、音乐欣赏1.欣赏其他班级学生创作的苗族音乐作品。
四、课堂小结2.老师强调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苗岭的早晨》和苗族音乐知识。
2.学生分享学唱和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音乐舞台剧1.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部音乐舞台剧,展示苗族音乐的魅力。
2.各组展示舞台剧,老师点评。
2.老师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
《苗岭的早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为《苗岭的早晨》。
本课主要让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苗岭的早晨》,感受歌曲中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苗族特色的节奏,了解苗族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演唱歌曲《苗岭的早晨》。
2. 了解苗族音乐的特点,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演唱和节奏掌握。
难点:苗族音乐特色的理解,如滑音、颤音等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多媒体设备、PPT、苗族的服饰和道具。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苗族的风景、服饰、音乐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苗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等,让学生了解苗族音乐的特点。
(3)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演唱技巧。
3. 歌曲学唱(15分钟)(1)教师分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演唱。
(2)学生跟唱,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4.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穿上苗族服饰,分组进行演唱比赛,体验苗族音乐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苗岭的早晨》2. 内容:①歌曲的节奏特点②苗族音乐的演唱技巧③歌曲的旋律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歌词和旋律。
(2)了解苗族音乐的其他特点,如乐器、舞蹈等。
2. 答案:(1)歌词和旋律见教材。
(2)苗族音乐的其他特点可查阅相关资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聆听、学唱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苗族音乐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水平。
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如让学生收集其他民族的音乐作品,了解其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欣赏课《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考问题大多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很少的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文化不了解。
所以教师的教学应尽量直观、生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观上喜欢少数民族音乐,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乐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如临时降音记号、下滑音、前依音是学生还未认知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将装饰音这一知识只作为体验性知识,感知其表现作用,不作为认知内容。
降记号是单元中需要认知的心的音乐知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认知。
教学目标: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了解苗族飞歌这一音乐文化;2.通过聆听、演唱活动,熟记苗族飞歌的旋律,感知其音乐风格特点;3.感知音乐要素:音色、速度、节奏的音乐表现作用;认知降记号,感受其音乐表现作用;教学重难点:感知苗族飞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钢琴、课件、粘贴卡片、口笛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活动:听一听,猜一猜。
师:同学们,想玩游戏吗?我们先来玩一个听一听,猜一猜游戏。
(贴粘贴板)这里有三段音乐,安静听一听,它们演奏乐器分别是什么?教学行为:播放三段分别由小提琴、小号、古筝演奏的《苗岭的早晨》音乐片段。
师:谁来说说三段音乐的演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生答教学行为: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预设回答:1:同意 2:不同意师追问:不同意请发表你的意见。
4 师:你们想知道正确答案吗?(出示PPT正确答案)第一段音乐:第二段音乐:第三段音乐:看来很多孩子都听出了乐器的音色。
师:这三段音乐有什么相同点?生答:旋律一样。
节奏一样。
(师追问音高呢?)师:哦,原来这三段音乐旋律是相同的。
2、唱飞歌旋律,找出音乐特点师:瞧!这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那段旋律。
教学行为:师马上跟琴弹一遍,边弹边看学生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教学行为:师单手弹奏旋律,生视唱歌谱。
师:谁来指一指哪些地方唱起来比较困难?教学行为:学生指哪儿,师唱哪儿(单手弹),再带领学生跟唱。
《苗岭的早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苗族的音乐文化和传统,通过学习《苗岭的早晨》这首歌曲,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学会《苗岭的早晨》这首歌曲,并能用正确的音调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苗岭的早晨》这首歌曲,了解苗族的音乐文化。
2.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苗族特有的音乐术语和演唱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苗岭的早晨》乐谱、教学PPT、音响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水杯、穿着民族服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苗族音乐的特色。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苗族的音乐文化和《苗岭的早晨》的背景。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苗岭的早晨》,重点讲解苗族特有的音乐术语和演唱技巧。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苗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苗岭的早晨》,加强音乐素养的培养。
2. 家长协助学生,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3. 采用分组练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利用视听法,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苗族音乐文化。
七、教学内容:1. 歌曲《苗岭的早晨》的乐理知识,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
2. 苗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如五声音阶、民间曲调等。
3. 苗族音乐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
4. 苗族的音乐器具,如芦笙、唢呐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苗岭的早晨》,掌握苗族音乐的演唱技巧。
《苗岭的早晨》教案(必备10篇)《苗岭的早晨》教案(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体验和描绘出作品所刻画的形象,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
2、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我将引导学生在听辨旋律速度和节奏变化中进行分段。
并采用分段欣赏和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体验和理解作品意境的基础上,感悟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教材分析】《苗岭的早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六课的音乐欣赏课程,是由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
乐曲可分为三段。
它以苗族山歌体裁中的“飞歌”曲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
把人们带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春色晨景中。
感受到苗家山寨的美丽与宁静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绘制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运用综合教学形式,把音乐与地理、美术、表演、舞蹈等学科相结合,借助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想象、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享受音乐的美感。
引导学生用听、说、看、体验、想象、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学习。
即听音乐,说对比变化,看意境画面,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通过想象,用绘画和表演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课:1、播放课件: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
2、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
(板书)二、欣赏作品初步感知1、完整的欣赏音乐。
精品三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苗岭的早晨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精品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四章《美丽的苗乡》,具体内容为《苗岭的早晨》。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苗族音乐特色,掌握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苗族音乐风格,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演唱《苗岭的早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掌握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音高、音色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演唱《苗岭的早晨》,掌握歌曲的节奏、音高、音色等。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以及部分节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音响设备、课件、歌谱、苗岭风景图片。
学生准备:音乐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苗岭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苗族风情,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歌曲学习:(1)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学生跟唱,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音高、音色等。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3. 音乐知识讲解:(1)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音高、音色等音乐知识。
(2)结合歌曲实例,让学生了解苗族音乐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演唱《苗岭的早晨》。
(2)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苗岭的早晨》2. 歌曲节奏、音高、音色示例3. 苗族音乐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苗岭的早晨》,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演唱准确、节奏感强、音色优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苗族音乐作品,如《苗族飞歌》等。
(2)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比赛、音乐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歌曲学习环节,特别是节奏、音高、音色的掌握。
2. 作业设计中的演唱准确、节奏感强、音色优美的要求。
2024年人教版苗岭的早晨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一单元《美丽的苗岭》中的第二课时《苗岭的早晨》。
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苗岭的早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苗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1. 感知和体验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学会演唱歌曲《苗岭的早晨》,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了解苗族音乐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以及苗族音乐特有的节奏和音阶。
教学重点: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学会歌曲的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苗族的服饰和道具。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苗族的服饰、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苗族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苗族音乐的特点。
2. 欣赏歌曲:播放歌曲《苗岭的早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3. 歌曲学习:a. 教唱歌曲,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b.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提高歌唱技巧。
c. 集体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歌曲分析:a.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了解苗族音乐的特点。
b. 讲解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苗族的舞蹈动作,体验苗族的音乐风格。
六、板书设计1. 《苗岭的早晨》2. 内容:a.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b. 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c. 苗族音乐文化背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苗岭的早晨》,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苗族音乐的特点。
2. 答案要求:正确演唱歌曲,语言通顺,描述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歌曲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演唱技巧的掌握,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加苗族音乐文化活动,深入了解苗族音乐。
2024年精品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苗岭的早晨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精品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四章《美丽的苗乡》,具体内容为《苗岭的早晨》。
该曲目以苗族音乐为素材,描绘了苗岭地区清晨的美丽景色,歌词朗朗上口,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旨在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苗族音乐风格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了解苗族的民俗文化。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跃。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及苗族音乐风格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等。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苗族风情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苗族的民俗文化,引导学生关注苗族音乐的特点。
2. 歌曲学习(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苗岭的早晨》,注意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跃。
b.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注意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c.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个乐句,分析其节奏和音高,讲解如何正确演唱。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练习,互相指导,共同提高。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苗岭的早晨》2. 歌曲旋律:五线谱及歌词3. 重点节奏:卡片展示4. 苗族音乐特点:简要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苗岭的早晨》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按照课堂所学,正确演唱歌曲,注意节奏、音高和表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苗族音乐,尝试创作一首以苗族音乐为素材的短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6.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答案的明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苗族音乐的特点。
2024年人教版苗岭的早晨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一单元《美丽的苗寨》中的《苗岭的早晨》一课。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欣赏《苗岭的早晨》乐曲,了解苗族音乐的特点;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分析乐曲的构成,理解其音乐结构和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演唱《苗岭的早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分析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苗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苗岭的早晨》,理解乐曲的构成和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苗族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播放《苗岭的早晨》,让学生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结构。
3. 学唱: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分句教唱,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4. 分析:讲解乐曲的构成,引导学生理解其音乐结构和风格。
5. 实践:分组进行演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六、板书设计1. 《苗岭的早晨》2. 内容:苗族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结构独特乐曲结构:A+B+A'歌曲节奏:X X |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苗岭的早晨》,完成课后练习。
(1)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2)分析乐曲结构,用自己的话描述乐曲的风格特点。
2. 答案:(1)演唱歌曲正确,音准和节奏准确;(2)乐曲结构:A+B+A',风格特点:优美、明快、独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苗族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分析;(2)尝试创作一首具有苗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苗岭的早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3.通过小提琴和口笛两件乐器音色的对比,直观感受口笛的音色。
4.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根据音乐情绪分段。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乐曲以苗家飞歌的特性音调为基础,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
全曲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个较长的描绘性的引子,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节奏自由、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之中;接着,乐曲转为快速,小提琴吸收二胡滑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拟百鸟在晨曦中的鸣叫,钢琴配合鸟鸣的回声,回荡相随,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在在尽情欢唱。
第二部分是乐曲的主体,由几个取材于引子的音调加以发展,互成对比又互有联系的方整乐段组成。
首先是在钢琴伴奏下,由小提琴奏出欢快热烈的第一旋律,随后第二旋律在中音区奏出,情绪活泼,富有弹性;在钢琴伴奏之后,第三旋律在小提琴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带有劳动的节奏特点。
随后,这个旋律由慢渐快,并在高音区以更快的速度重复,此起彼伏,互相呼应,犹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
随着音乐在不断加快的速度中达到高潮,戛然而止。
接着,音乐又转入自由的散板,再现了乐曲的第一部分。
由于这个再现有很大压缩,因而起尾声作用,与第一部分前后呼应,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口笛、小提琴),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听辩音色。
2.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师:它们的音色很相似。
3.教师简要介绍:口笛的创始人俞逊发创编了一首表现苗族人民生活,赞美家乡的音乐──《苗岭的早晨》。
1975年,小提琴演奏家陈钢根据他的创作编成了小提琴独奏曲。
他发挥了小提琴音色的特点,使得这首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大放异彩。
二、简要介绍苗族风土人情
教师介绍苗族的居住环境(文本)及、服饰(文本)、乐器(图片)并出示相关图片。
三、初步欣赏
1.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小提琴演奏的表现苗族人民生活的乐曲《苗岭的早晨》。
2.师:你们听到音乐中出现过几种情绪?
生:有两种,欢快的和抒情的。
3.师:根据音乐的情绪我们可以给音乐分段,下面我们再来听,听到欢快的情绪时,你用一种颜色或图形表示,听到抒情的情绪时,你用另一种颜色和图形表示。
(学生自带画笔老师发纸。
)
完整播放《苗岭的早晨》。
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
学生听后展示结果,并为音乐区分三段。
(用色彩区分乐段,这种方式很受学生喜欢,适用于低年级,符合他们年龄特点。
)
四、分段欣赏
1.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一乐段。
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表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师:音乐的开始,旋律优美、节奏自由是音乐的引子,其中,最具有苗族音调特征的是降3,请同学们看谱例听老师哼唱一下旋律。
学生随琴哼唱曲调,感受苗族音调。
师:这样的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 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中。
师: 接着音乐有什么变化?
生:好像还有小鸟叫。
师:音乐表现了什么?
生:竹楼、山寨,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在尽情地欢唱。
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二乐段。
师:与第一乐段有什么关联?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师:音乐速度快了,情绪欢快、旋律跳跃与前面形成对比。
师: 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
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苗族舞蹈视频,并指导学生学几个动作。
学生随音乐跳舞,表现音乐。
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三乐段。
师:这段音乐是哪段音乐的再现?
生:第一段
师:音乐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教师引领学生逐段感受音乐要素(力度、速度、音高等)的变化及在音乐中表现力。
2.再听乐曲:播放《苗岭的早晨》。
学生:结合画面完整欣赏作品。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使同学们了解了苗族的风土人情,还通过小提琴和口笛两件乐器音色的对比,直观感受了口笛的音色。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可以了解更多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