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制作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水豆豉生产工艺流程英文回答:Watercress production process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method used, but generally involves several steps. Let me walk you through the process.First, the watercress seeds are soaked in water for a period of time to promote germination. This step is crucial to ensure a high germination rate and healthy seedlings. After soaking, the seeds are spread evenly on a germination tray or a specially designed germination bed.Next, the germination tray or bed is placed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with adequate lighting and temperature. This environment mimics the ideal conditions for watercress growth, allowing the seeds to sprout and develop into seedlings. The seedlings are typically kept in this environment for a few days until they reach a certain size.Once the seedlings have grown to the desired size, they are carefully transplanted into the main growing area. This area can be a field, a hydroponic system, or even a greenhouse,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production method. The seedlings are spaced out to allow for proper airflow and room for growth.Throughout the growing period, watercress requires regular irrigation to ensure sufficient moisture. This can be done using overhead sprinklers, drip irrigation systems, or even flood irrigation, depending on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preferences of the grower. The water used for irrigation should be clean and free from contaminants to prevent any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plants.In addition to irrigation, watercress also requires regular fertilization to provide essential nutrients for healthy growth. Thi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application of organic or synthetic fertilizers, depending on the grower's preference and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plants. The fertilizers should be applied according torecommended rates and schedules to avoid over or under-fertilization.As the watercress plants continue to grow, they are regularly monitored for pests and diseases. Common pests that can affect watercress include aphids, slugs, and snails. If pests are detected, appropriate measures such as the use of insecticides or biological controls are taken to prevent further damage. Similarly, diseases like downy mildew or root rot should be promptly identified and treated to prevent the spread and loss of plants.Once the watercress plants have reached maturity, they are ready for harvest. This typically involves cutting the plants at the base, leaving a small portion of the stem intact. The harvested watercress is then washed and packaged for distribution to markets or consumers.中文回答:水豆豉的生产工艺流程因具体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几个步骤。
黄豆发酵的制作流程一、工艺流程黑豆→筛选→洗涤→浸泡→沥干(TY-Ⅱ)→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洗豉→浸FeSO4→拌盐→发酵→晾干→成品(干豆豉)二、操作要点(一)原料处理1.原料筛选:择成熟充分、颗粒饱满均匀、皮薄肉多、无虫蚀、无霉烂变质、并且有一定新鲜度的黑大豆为宜。
2.洗涤: 用少量水多次洗去大豆中混有的砂粒杂质等。
3.浸泡: 浸泡的目的是使黑豆吸收一定水分,以便在蒸料时迅速达到适度变性;使淀粉质易于糊化,溶出霉菌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供给霉菌生长所必需的水分。
浸泡时间不宜过短。
当大豆吸收率<67%时,制曲过程明显延长,且经发酵后制成的豆豉不松软。
若浸泡时间延长,吸收率>95%时,大豆吸水过多而胀破失去完整性,制曲时会发生“烧曲”现象。
经发酵后制成的豆豉味苦,且易霉烂变质。
因此,我们在生产加工中应选择浸泡条件为40℃、150分钟,使大豆粒吸收率在82%,此时大豆体积膨胀率为130%。
4.蒸煮:蒸煮目的是破坏大豆内部分子结构,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易于水解,淀粉达到糊化程度,同时可起到灭菌的作用。
确定蒸煮条件为1kgf/cm2,15分钟或常压150分钟。
(二)制曲制曲的目的是使煮熟的豆粒在霉菌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酶系。
在酿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使豆豉具有鲜美的滋味和独特风味。
把蒸煮后大豆出锅,冷却至35℃左右,接种沪酿3·042或TY-Ⅱ,接种量为0.5%,拌匀入室,保持室温28℃,16小时后每隔6小时观察。
制曲22小时左右进行第一次翻曲,翻曲主要是疏松曲料,增加空隙,减少阻力,调节品温,防止温度升高而引起烧曲或杂菌污染。
28小时进行第二次翻曲。
翻曲适时能提高制曲质量,翻曲过早会使发芽的孢子受抑,翻曲过迟,会因曲料升温引起细菌污染或烧曲。
当曲料布满菌丝和黄色孢子时,即可出曲。
一般制曲时间为34小时。
(三)发酵豆豉的发酵,就是利用制曲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分解豆中的蛋白质,形成一定量的氨基酸、糖类等物质,赋予豆豉固有的风味。
米曲霉发酵法制作豆豉新工艺豆豉的传统生产工艺是利用毛霉、典霉和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以加食盐、加酒和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进程,让熟豆的一部分蛋白质和分解产物在特定条件下保存下来,形成具有特殊风味的发酵食品。
用传统工艺制作豆豉的缺点是质量不稳定、酶活力不高、发酵周期长且生产受季节限制。
采用米曲霉发酵法生产豆豉,不但发酵时间和生产周期大为缩短,而且突破了季节性限制,减轻了劳动强度。
采用通风制曲和低盐固态发酵法为米曲霉的生长、产酶及酶的作用创造了适宜的条件,使大豆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得到了较好的分解,生产的豆豉颗粒松散、清香鲜美,各项理化指标大大提高。
一、主要设备筛选机、浸料罐、蒸煮设备、曲室和发酵缸。
二、配方(见下表)原料用量(千克)原料用量(千克)大豆100食盐18花椒面2其它辛香料适量面粉20生姜5小茴香0.05三、工艺流程大豆筛选→浸泡、蒸煮→冷却拌粉→制曲→翻曲→发酵缸→豆醅→发酵→成品。
四、制作要点1.大豆筛选选用颗粒饱满、无霉变、无虫蛀、无伤痕的大豆,淘洗后用清水浸泡至豆粒表面刚呈涨满状、液面不出现泡沫。
捞起,沥干水分,用水反复冲洗,除净泥沙。
2.蒸煮浸泡后的大豆在常压下蒸煮至豆粒基本软熟(切勿太烂).若加压蒸煮,在9千帕压力下蒸煮30-40分钟即可。
3.冷却,拌粉将蒸煮后的大豆摊开,蒸发多余水分,加入面粉,拌匀。
4.制曲豆豉原料温度为35-40℃时,接种3.042米曲霉,接种量为原料的1%,拌匀后移入曲池。
原料厚度为20-30厘米,堆积疏松子整,控制品温在30℃作恒温培养。
其间每隔1-2小时通风1-2分钟,品温不得高于35℃。
人池11-12/小时,菌丝结块,料层温度出现下低上高现象,品温升高,即进行第一次翻曲。
培养18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曲。
经50小时恒温培养,曲料变成黄绿色,即为成曲。
5.发酵发酵方法为低盐固态发酵法。
将成曲转入发酵缸中,加入温度50-55℃、浓度13%的食盐水。
蒜蓉豆豉醬工艺流程一.主要设备:锅炉、夹层锅、冷却罐、灌装机、封盖机二.原料:豆豉、蒜头、酱油、食糖、食盐、食用淀粉、味精、水、焦糖色、山梨酸钾三.工艺流程购、验内包装购、验添加剂购、验原料输入自来水购、验外包装内包装库存添加剂库储存原料仓贮存清洗/挑选打碎调配加热(100装瓶封口/加盖密封度检查贴标/打日期装箱/打外包装成品仓库储存运输出口蚝油生产工艺流程图一.主要设备:锅炉、夹层锅、冷却罐、灌装机、封盖机二.原料:蚝水、食糖、食盐、食用淀粉、味精、水、焦糖色、山梨酸钾三.工艺流程购、验内包装购、验添加剂购、验蚝水输入自来水购、验外包装内包装库存添加剂库储存原料仓贮存清洗/消毒调配加热(100℃)冷却(80℃)装瓶封口/加盖贴标/打日期装箱/打外包装成品仓库储存运输出口海鲜酱生产工艺流程图一.主要设备:锅炉、夹层锅、冷却罐、灌装机、封盖机二.工艺流程购、验内包装购、验添加剂购、验原料输入自来水购、验外包装内包装库贮存添加剂库贮存原料仓贮存/消毒配料/挑选异物打碎/磨幼加热/调配(100装瓶封口/加盖贴标/打日期装箱/成品仓库储存运输出口苏梅酱生产工艺流程图一.主要设备:锅炉、夹层锅、冷却罐、灌装机、封盖机二.工艺流程购、验内包装购、验添加剂购、验原料输入自来水购、验外包装内包装库贮存添加剂库贮存原料仓贮存配料/挑选异物打碎加热/调配(100装瓶封口/加盖贴标/打日期装箱/打外包装成品仓库储存运输出口叉烧酱生产工艺流程图一.主要设备:锅炉、夹层锅、冷却罐、灌装机、封盖机二.工艺流程购、验内包装购、验添加剂购、验原料输入自来水购、验外包装内包装库贮存添加剂库贮存原料仓贮存外包装库贮存/挑选异物打碎/磨幼加热/调配(100℃)装瓶封口/加盖贴标/打日期装箱/打外包装成品仓库储存运输出口甜酸酱生产工艺流程图一.主要设备:锅炉、夹层锅、冷却罐、灌装机、封盖机二.工艺流程购、验内包装购、验添加剂购、验原料输入自来水购、验外包装内包装库贮存添加剂库贮存外包装库贮存配料原料处理加热/调配(100℃)装瓶封口/加盖贴标/打日期装箱/打外包装成品仓库储存运输出口甜鸡酱生产工艺流程图一.主要设备:锅炉、夹层锅、冷却罐、灌装机、封盖机二.工艺流程购、验内包装购、验添加剂购、验原料输入自来水购、验外包装内包装库贮存添加剂库贮存外包装库贮存配料原料处理加热/调配(100℃)装瓶封口/加盖贴标/打日期装箱/打外包装成品仓库储存运输出口。
长豆的加工流程咱来聊聊长豆(也就是豇豆)怎么处理,有几种不同的做法:鲜豆现做现吃:摘和洗:从地里摘新鲜嫩绿的长豆,去掉坏的、有虫眼的,然后哗哗地洗干净。
切段:如果要做菜,可以根据菜品需求,咔嚓咔嚓地切成长短适中的段儿。
焯水:要是打算做成罐头或冷冻,先得把豆子放进开水里煮一煮,去掉豆子里的酶,让它不变色,营养也不流失。
晾凉排水:煮好的豆子捞出来,尽快晾凉,控干水分,然后就可以炒菜或者打包存放了。
腌制咸菜做法:洗切:同样洗干净,切好豆段。
腌制:把切好的豆段浸在调好的汤汁里,这个汤汁可能有盐、酱油、醋、糖、辣椒、蒜瓣等各种调料,就像给豆子做个全身按摩,让味道渗进去。
发酵:如果是做发酵豆制品,就像酿豆腐乳一样,让豆子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几天,让它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装瓶杀菌:最后把腌好的豆子装进瓶子,封好口,再进行一次杀菌,这样豆子就能保存很长时间了。
晒干豆子储藏:洗晒:洗干净的长豆直接摊在太阳下晒成干豆,或者用烘干机吹吹风,直到豆子干爽易储存。
挑拣包装:晒干后把好的豆子挑出来,去掉坏的,然后真空包装好,或者用普通袋子扎紧,这样就随时可以取出来炖肉或者做干豆焖饭了。
做豆豉、豆瓣酱:处理原料:先洗干净,切好豆段。
发酵熟化:把这些豆段加入发酵料,像培育宝贝一样,让它们在一定时间内慢慢发酵变熟。
捣碎调味:发酵好了,把豆子捣成糊状,加入其他的调料,调成香喷喷的豆豉或豆瓣酱。
灭菌包装:最后把酱料加热灭菌,然后装进瓶瓶罐罐,封口后再杀杀菌,贴上标签,就变成超市里买的那种豆豉或豆瓣酱了。
以上就是长豆的一些基本加工流程,实际情况可能会因地域习惯、菜品需求和食品加工规范有所不同哦。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1.利用自然发酵法制作食品和调味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酒发酵转为果醋发酵后需适当升温并持续通气B.制作泡菜和酸奶时需要通过密封来提供无氧环境C.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一次的发酵液可提高发酵速度D.传统发酵食品以单一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2.家庭作坊以大米、大麦、小麦等为原料,以小曲(含微生物)为发酵剂经传统发酵可酿造小曲白酒。
小曲白酒的传统酿造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粮食蒸熟有利于后期的糖化B.拌曲前摊晾有利于防止高温杀死小曲中微生物C.拌入的小曲中的微生物能将淀粉分解D.图中酿酒的整个过程中,酵母菌的线粒体不参与反应3.青霉素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早期从青霉菌中提取的量少,价格昂贵。
如今利用发酵工程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产量大大提高。
下列关于利用发酵工程生产青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培养青霉菌时,可将培养基调至酸性B.利用射线处理青霉菌,有利于提高青霉菌突变频率C.若生产得到的青霉素产量不高,则是细菌污染造成的D.发酵过程中,发酵条件会影响青霉菌的生长和代谢物的形成4.豆酱是一种具有特色的传统调味品,其制作流程为“大豆→浸泡→蒸熟→冷却→制曲→成曲→发酵”。
制曲过程中用牛皮纸包裹大豆,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在大豆表面大量繁殖。
发酵期间定期搅拌,30天后发酵完毕。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蒸熟可杀死大豆中的大部分微生物B.毛霉分泌的脂肪酶能水解大豆脂肪,产生小分子物质C.发酵过程添加食盐和酒精不会影响酶活性,不影响豆酱成熟时间D.定期搅拌有利于酶与大豆的营养物质充分接触,缩短发酵周期5.硝化细菌是一类好氧细菌,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层中。
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筛选硝化细菌的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有机碳源B.培养基需灭菌处理并冷却到30℃左右进行倒平板C.对硝化细菌的计数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可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6.柠檬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酸,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改善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豆豉菱鱼罐头加工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豆豉鲮鱼罐头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罐头食品,以下是豆豉鲮鱼罐头的加工工艺流程:一、原料选择。
永川毛霉型豆豉在发酵过程中菌群动态变化规律曾涛;罗沈斌;索化夷【摘要】永川豆豉是重庆地区的特色传统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永川豆豉属于开放式制曲、多菌系发酵,豆豉菌群的动态变化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点.实验采用PCR-DGGE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永川毛霉型豆豉发酵过程中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真菌水平上,制曲阶段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占绝对优势,同时也有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等辅助发酵,后发酵阶段有假丝酵母(Candida sp.)等酵母菌的参与.在细菌水平上,制曲阶段乳酸乳球菌属(Lactococcus lactis)生长占优势,拌料后其丰度急剧减少,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成为新的优势菌株.发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杂菌,说明开放式制曲的发酵方式会有引入杂菌的安全隐患.【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19(044)003【总页数】5页(P42-45,64)【关键词】永川毛霉型豆豉;PCR-DGGE;群落动态变化【作者】曾涛;罗沈斌;索化夷【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4.9豆豉属于我国的传统发酵豆制品。
豆豉能产生多种功能活性物质[1-4],具有降血压[5-7]、抗氧化[8-11]、抗肿瘤等功效[12,13]。
重庆永川豆豉属于毛霉型豆豉,采用开放式制曲,发酵过程有多种微生物的参与。
真菌(细菌)菌落的构成和其动态变化是豆豉发酵正向进行的微生物基础,因此,研究豆豉发酵过程菌群动态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PCR-DGGE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豆豉菌群结构的研究中[14-19]。
Chen C等[20]采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成品豆豉的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分别以总状毛霉、米曲霉和根霉为核心真菌的豆豉;嗜盐四联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是豆豉中的常见细菌菌株。
教您做豆豉一、制霉豆:取黄豆500克,用水洗净,浸泡8~15小时(夏天8小时,冬天15小时),待黄豆发涨后,换清水入锅(以淹没黄豆为度),加热煮开,改用文火煮5~6个小时至黄豆酥烂(煮豆时,若汤汁熬干,可加适量热水,切忌加冷水),然后将黄豆倒入笊篱中,沥净汁液,装入带盖沙锅中在40℃的环境中放置1~2天,制好后即可食用。
霉豆制好后稍有氨气,可打开盖,使氨气挥发。
制好的霉豆有长长的黏丝,且越拉越长,这是成功的标志。
如果拉不出丝来,可能有杂菌渗入,不可食用。
二、制豆豉:将500克霉豆倒入容器中,加15克盐拌匀,放置24小时后取出,放在阳光下摊开,晾晒1天,再装回容器内,撒入10克面粉,第二天继续摊晒,至完全干燥后装罐保存。
将125克酱油、25克白砂糖、5克盐、1克胡椒、1克五香粉与500克霉豆混合,放置3~5日,待料液完全渗入霉豆中,取出摊晒晾干,即成上品豆豉。
梅林<释名>上说:"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也.故齐人谓豉声为嗜".<释名>简略地解释了豆豉的功能,那就是做调味品,必须有豆豉五味方可调和成美味,看来,豆豉在古代的烹调上功莫大焉.<释名>还谈到西汉齐地的人民把"豉"的发音念成"嗜",至今四川话里,豉也是这样发音的.古代歌谣唱道:"美豉出xx",<xx.招魂>:"大苦酸咸,辛甘行"指的就是豆豉,由此,至少在战国时期的齐,楚,豆豉已经问世了,所以我想,豆豉可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调味品.西晋xx<博物志>说:"外国有豉法,以苦酒溲豆,暴令急燥,以油麻蒸迄复暴,三过乃止,然后细捣椒屑筛下,随多少合投之."博物学家张华在这里向读者介绍了非中原某地人民的一种豆豉制作法,以醋来浸泡豆子,经过暴晒,干后再用油和芝麻反复处理,最后随意撒上花椒粉.豆豉的做法二一、原料配方:黑豆40公斤、茄子(去蒂)62.5公斤、花椒2公斤、杏仁公斤、香油17.5公斤、白酒15公斤、生姜5公斤,紫苏叶250克、盐12.5公斤、苯钾酸钠少量。
食品加工工艺流程详解第1章食品加工基本概念与工艺类型 (4)1.1 食品加工的定义与分类 (4)1.2 食品加工的原理与目的 (4)1.3 常见食品加工工艺类型概述 (5)第2章食品原料的处理与预处理 (6)2.1 食品原料的选择与验收 (6)2.1.1 选择标准 (6)2.1.2 验收方法 (6)2.2 食品原料的清洗与消毒 (6)2.2.1 清洗方法 (6)2.2.2 消毒方法 (6)2.3 食品原料的切割与分离 (6)2.3.1 切割方法 (6)2.3.2 分离方法 (7)2.4 食品原料的腌制与调味 (7)2.4.1 腌制方法 (7)2.4.2 调味方法 (7)第3章热加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7)3.1 烹饪加工技术 (7)3.1.1 烹饪的定义与分类 (7)3.1.2 烹饪加工原理 (7)3.1.3 烹饪加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7)3.2 热杀菌技术 (7)3.2.1 热杀菌的定义与分类 (7)3.2.2 热杀菌原理 (8)3.2.3 热杀菌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8)3.3 膨化加工技术 (8)3.3.1 膨化加工的定义与分类 (8)3.3.2 膨化加工原理 (8)3.3.3 膨化加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8)3.4 烤制加工技术 (8)3.4.1 烤制加工的定义与分类 (8)3.4.2 烤制加工原理 (8)3.4.3 烤制加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8)第4章冷加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8)4.1 冷藏与冷冻加工技术 (8)4.1.1 基本原理 (9)4.1.2 应用实例 (9)4.1.3 技术优势 (9)4.2 冷冻干燥加工技术 (9)4.2.1 基本原理 (9)4.2.3 技术优势 (9)4.3 冷挤压加工技术 (9)4.3.1 基本原理 (9)4.3.2 应用实例 (9)4.3.3 技术优势 (9)4.4 冷杀菌技术 (10)4.4.1 基本原理 (10)4.4.2 应用实例 (10)4.4.3 技术优势 (10)第5章腌制与发酵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10)5.1 腌制加工技术 (10)5.1.1 概述 (10)5.1.2 腌制加工技术分类 (10)5.1.3 腌制加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10)5.2 发酵加工技术 (10)5.2.1 概述 (11)5.2.2 发酵加工技术分类 (11)5.2.3 发酵加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11)5.3 酱菜加工技术 (11)5.3.1 概述 (11)5.3.2 酱菜加工技术分类 (11)5.3.3 酱菜加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11)5.4 腐乳加工技术 (11)5.4.1 概述 (11)5.4.2 腐乳加工技术分类 (12)5.4.3 腐乳加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12)第6章调理食品加工工艺 (12)6.1 调理肉制品加工工艺 (12)6.1.1 原料选择与处理 (12)6.1.2 切割与腌制 (12)6.1.3 烹调与调理 (12)6.1.4 成型与包装 (12)6.2 调理水产加工工艺 (12)6.2.1 原料选择与处理 (12)6.2.2 切割与腌制 (12)6.2.3 烹调与调理 (12)6.2.4 成型与包装 (12)6.3 调理蔬菜加工工艺 (13)6.3.1 原料选择与处理 (13)6.3.2 切割与预煮 (13)6.3.3 调理与烹调 (13)6.3.4 成型与包装 (13)6.4 调理米面制品加工工艺 (13)6.4.2 制作面团与成型 (13)6.4.3 烹调与调理 (13)6.4.4 成型与包装 (13)第7章食品包装工艺与设备 (13)7.1 食品包装材料与容器 (13)7.1.1 包装材料的种类及特性 (13)7.1.2 包装容器的分类及选用 (13)7.2 食品包装工艺 (14)7.2.1 包装工艺流程概述 (14)7.2.2 常见食品包装工艺 (14)7.3 食品包装设备 (14)7.3.1 包装设备类型及功能 (14)7.3.2 包装设备的选择与维护 (14)7.4 食品包装质量检测与控制 (15)7.4.1 包装质量检测方法 (15)7.4.2 包装质量控制措施 (15)7.4.3 包装质量标准与法规 (15)第8章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与质量控制 (15)8.1 食品加工卫生规范 (15)8.1.1 卫生管理基本原则 (15)8.1.2 加工场所卫生要求 (15)8.1.3 设备与器具卫生要求 (15)8.1.4 原料、辅料及包装材料卫生要求 (15)8.2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 (16)8.2.1 生物性污染与控制 (16)8.2.2 化学性污染与控制 (16)8.2.3 物理性污染与控制 (16)8.3 食品加工质量控制体系 (16)8.3.1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16)8.3.2 质量控制关键点 (16)8.3.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6)8.4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检验与监测 (16)8.4.1 原料、辅料及包装材料检验 (16)8.4.2 在制品检验 (16)8.4.3 成品检验 (16)8.4.4 加工过程监测 (16)第9章食品加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7)9.1 超高压加工技术 (17)9.1.1 超高压加工原理 (17)9.1.2 超高压加工在食品中的应用 (17)9.2 超临界流体加工技术 (17)9.2.1 超临界流体加工原理 (17)9.2.2 超临界流体加工在食品中的应用 (17)9.3.1 微波加工原理 (17)9.3.2 微波加工在食品中的应用 (17)9.4 食品加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9.4.1 绿色、环保加工技术 (17)9.4.2 智能化、自动化加工技术 (18)9.4.3 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 (18)9.4.4 跨学科研究与创新 (18)第10章食品加工安全与法规标准 (18)10.1 食品加工安全管理 (18)10.1.1 食品加工安全概述 (18)10.1.2 食品加工安全管理措施 (18)10.2 食品加工法规与标准体系 (18)10.2.1 我国食品加工法规体系 (18)10.2.2 食品加工标准体系 (19)10.3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预防 (19)10.3.1 食品加工风险评估 (19)10.3.2 食品加工风险预防 (19)10.4 食品加工企业的认证与监管 (19)10.4.1 食品加工企业认证 (19)10.4.2 食品加工企业监管 (19)第1章食品加工基本概念与工艺类型1.1 食品加工的定义与分类食品加工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方法,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在色、香、味、形态及营养价值等方面发生变化,以满足人们不同消费需求的过程。
干豆豉制作流程菌种活化→菌种扩大培养→黄豆浸泡→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洗曲→发酵→辅料混合→分装→指标测定一、菌种活化1、PDA培养基制备及灭菌1.1材料及仪器材料:新鲜马铃薯、蔗糖、琼脂、自来水器材:小铝锅、天平、1000ml刻度搪瓷量杯、小刀、玻璃棒、分装漏斗、纱布、18mm×180mm 试管21支、棉花、试管架、100ml量筒、电炉、高压蒸汽灭菌装备、恒温箱1.2制备方法培养基配方:去皮马铃薯125 g,蔗糖30g,琼脂10g,自来水500ml(按去皮马铃薯200 g,蔗糖20g,琼脂20g,自来水1000ml计)操作步骤:a、去皮马铃薯125g切方块(1cm大小)+500ml→煮沸20min→双层纱布过滤→计量滤液体积,铝锅中煮沸。
b、向铝锅中加入蔗糖、浸洗过的琼脂,加热搅拌至琼脂融化,并补足水量至400ml。
c、趁热分装于试管,每管装量约1/4试管长(每管约10ml)。
d、分装后塞好棉塞,旧报纸将棉塞部位包好,贴标签。
e、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
f、灭菌后趁热摆放斜面。
备注:斜面培养基至少制备20支2、米曲霉接种及活化2.1材料及仪器材料:米曲霉菌种(沪酿3.042)、PDA斜面培养基试管21支、接种环1支、酒精灯1盏、打火机、试管架、旧报纸、橡皮筋、记号笔、标签纸、恒温箱2.1米曲霉接种a、手持两种试管(有菌种和无菌种)各一支、接种环,斜面向上,试管水平,灼烧接种环。
b、拔管塞:右手旋转松动管塞并将其拔下,放于手中,勿放于桌面。
c、试管口灭菌:拔塞后,试管口过火灭菌,切勿烧得过烫。
d、取菌:接种环在试管口停靠会,小心挑取少量菌体,注意不要使带菌的接种环部分碰壁,取出后接种环不要通过火焰。
e、接种:从另一斜面培养基底部向上作Z字形来回划线,勿将培养计划破。
f、塞管塞:取出接种环,灼烧试管口,在火焰旁旋上管塞,注意不要用试管迎接管塞,以免不洁空气进入试管。
g、接种环灭菌:灼烧接种环。
备注:接种4支2.2米曲霉活化a、第一次活化:将已经接种好的4支试管和空白组的5支试管,分别做好标签并分别用旧报纸包扎棉花塞部分,放在28℃恒温箱培养,在培养期间注意观察菌体生长情况,即观察斜面上绿色菌丝长势情况。
备注:报纸包扎时注意培养基部分能全部被观察到。
b、第二次活化:挑取培养的4支接种试管中菌体长势最好的2支进行再接种(接种8支培养基试管)、活化培养。
备注:菌体长势看其菌丝与孢子,培养基表面均匀布满绿色菌丝,可见孢子即为长势好。
3、麸皮培养基配制及菌体扩大培养3.1 .1麸皮培养基制备(按接种量0.4%计)材料:麸皮90g、水90ml、二级菌种:PDA培养基二次活化好的菌体仪器及容器:高压灭菌锅、500ml三角瓶6个、10ml量筒、酒精灯、接种环、打火机、旧报纸、橡皮筋、棉花培养基配方:麸皮与水的质量比1:1二级菌种培养基制备:每瓶三角瓶称取麸皮15g(2cm左右厚),向其加入15ml水(按麸皮与水的质量比1:1计)混合均匀,塞上棉花塞并用旧报纸包扎棉花塞部分,于0.1MPa 灭菌40min,取出摇动,冷却到室温。
备注:制备6瓶麸皮培养基3.1.2制备无菌水材料:水容器:10ml量筒、试管(带橡胶塞)、记号笔操作:量取10ml水置于试管,塞好塞,做标记,同麸皮培养基一起灭菌。
3.13制备无菌移液管材料:1ml移液管3支、棉花、牙签、旧报纸操作:a、取适量棉花,用牙签塞入移液管管口,棉花塞入长约1.5cm。
b、手撕宽约2cm的旧报纸条,包扎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即报纸条按一定倾角旋转缠绕移液管至移液管全部包住。
C、灭菌:将移液管同麸皮培养基一起灭菌。
3.2菌体扩大培养3.2.1接种二级菌种:PDA培养基二次活化好的菌体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少许二级菌种置入麸皮培养基内并充分摇匀,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3天左右),中途扣瓶数次,直至麸皮上长满绿色孢子后备用。
具体操作:A、选取菌种:在第二次活化后,从中选取菌体生长良好的6支试管。
B、制菌悬液:点燃酒精灯,向其加入1ml无菌水,灼烧接种环后,在试管壁口停靠会,轻轻地将菌体刮下,制成菌悬液。
C、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制好的菌悬液与麸皮培养基混合均匀,即用1支试管的菌悬液混于1瓶麸皮培养基,摇匀使其混合均匀,依次进行下去。
备注:接种6瓶3.2.2菌体扩大培养将接种好的3瓶麸皮培养基一同置于28℃恒温箱培养3天左右,在培养期间注意观察培养基状态及菌体生长情况。
麸皮基培养阶段:在培养期间,微生物产热会使培养基结块,减少培养基中的氧含量,从而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通常每隔5-6小时定期扣瓶。
扣瓶操作:将三角瓶倾斜45度左右,用手在瓶底下敲击,并边敲边摇,当培养基呈松散状即可,注意勿将三角瓶倒置,以免培养基污染杂菌,影响发酵。
备注:菌体扩大培养后,选取长势良好的2瓶备用。
二、黄豆前处理材料:黄豆5kg、水、食盐1kg、白酒、微辣的花生米2kg、杏仁、辣椒油其他:塑料盆、塑料篮、高压锅、温度计、一次性手套、浅盘式发酵器1、挑选选择原则:选择成熟充分、颗粒饱满、均匀新鲜、无虫蚀、无霉烂变质、无杂质的黑豆具体做法:湿选法:水漂洗,挑出霉豆。
2、浸泡操作:a、用水量为黑豆2--2.3倍,因为水过少豆吸水不足,水过多浪费。
b、第一次加水量:浸过料面15cm左右,浸泡3--4小时,水位下降至料面以下6--7cmC、第二次加水:加水至料面6--7cm,依次进行至水用完。
判断标准:a、大豆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脱落,手感有劲;b、把大豆扭成两瓣,豆瓣内表面基本呈平面,略有塌坑,手指掐之易断,断面浸透无硬心。
注意事项:浸泡水温15℃--20℃,因为水温过高,大豆自身呼吸加强,消耗本身营养成分,易引起微生物繁殖,导致腐败。
3、蒸煮采用高压锅蒸煮操作条件:1、常压2h2、加压:0.14mpa,20-30min判断标准:大豆外观呈黄褐色,有豆香味,无糊味及不良气味,松散、柔软、无硬心、不黏、无浮水。
4、冷却将蒸煮好的黄豆放在装有冷水的水池中进行冷却,并不断搅拌加速冷却,冷却到35℃左右即可。
注意:不要用冷水淋黄豆5、接种制曲A、接种接种量按0.3%-0.5%计,即麸皮占黄豆的百分比为0.3%-0.5%。
先把一瓶三角瓶中的种子菌(麸皮重约15g)和少部分黄豆混匀后,再依次加种子菌与黄豆,充分拌均匀。
注意在料温高于培养温度5℃--10℃(通常待料温冷却到35℃左右接种)时抓紧接种,因为抢温接种能使培养菌迅速生长繁殖,长势好,杂菌不易滋生。
注:混合均匀的标准:B、制曲a、接种后看曲台温度是否达到28℃,若温度过高(T>35℃),进行翻曲,若温度低于28℃,将曲盘交错堆积。
b、接种12小时后进行观察: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制曲过程中是否结块、出现裂缝,温度是否过高等。
c、第一次翻曲(菌丝生长期):一般12h左右,当曲料开始发白,结块,进行第一次翻曲。
翻曲前,打开曲室门窗,更换新鲜空气,料温下降至30℃以下翻曲,翻曲时将曲料快打散,使曲料疏松,应保持曲料平整厚薄一致,翻曲时间<0.5h,翻曲完毕立即通风,避免温度高于35℃。
备注:若温度过高(T>35℃)进行翻曲使其降温,若温度过低(T<28℃)将曲盘错落聚拢。
翻曲过早,易染杂菌;翻曲过迟,通风不良,菌丝少,酶活性低。
c、二次翻曲(菌丝繁殖期):控制温度低于35℃,通风,当曲料全部发白,结块面层有裂缝迹象进行第二次翻曲。
d、孢子生长期:第二次翻曲后,连续通风,控制温度30-32℃,2-3h菌丝开始产生孢子,此时蛋白酶分泌旺盛,严格控制温度在30-32℃,曲料不发干,若曲料出现裂纹收缩后在产裂缝,此时应铲曲或压缝,避免局部温度过高而烧曲。
e、每当曲料结块时进行翻曲,戴上口罩及一次性手套,从曲盘底部轻轻向上翻动,使料曲呈均匀松散、颗粒状,在此期间注意观察米曲霉生长过程,拍照记录不同时期米曲霉生长状态。
备注:当曲料由白色转为绿色,温度下降,一直到出曲前2h,温度应控制在28℃左右。
6、洗曲:待制曲完成后进行洗曲,用清水淘洗,洗去黄豆表面上布满绿色菌丝,保留豆内菌丝体,洗曲动作要轻、要快,洗后堆集1-2h,使含水量达50%(可以测下水含量),一般制曲3天左右后进行洗曲(仅供参考)。
洗曲方法:手工法:采用28 ℃左右的温水进行手搓洗曲,注意动作要轻,以免破坏豆子的完整性,洗至豆子表面无菌丝、豆身油润、不脱皮、手抓不成团即可,然后滴干余水。
备注:注意水洗过程控制在10分钟内,因为水洗时间越长,豆在水中浸泡越久,则其含水量增加。
7、发酵A、无盐发酵(建议采取)成曲用温水迅速洗去豆粒表面的菌丝和孢子,沥干拌入65℃左右热水至豆曲含水量45%左右,并加入白酒4%(体积分数50%以上),加保温覆盖物例如塑料薄膜,保持品温55--60℃,56-57h后,出醅拌入18%食盐及配料,拌均匀装罐,静置数日待食盐充分溶化均匀即可。
B、含盐发酵水洗后将豆曲沥干、堆积,并向豆曲间断洒水,调整豆曲含水量在45%左右。
豆曲调整好水分后,加盖塑料薄膜保温。
经过6--7h堆积,品温升至55℃,可见豆曲重新出现菌丝,有特殊清香气味,即可拌入18%食盐,随后装入罐中至八成满。
装时层层压实,撒上盖面盐,密封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