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回顾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9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梳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梳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但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房价过高、楼市泡沫等,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下面将对这些政策进行梳理。
一、限购政策限购政策是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
通过实行限购政策,政府限制外地人购买本地房产,减少投机炒房的行为,有效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限购政策既能保护本地居民的购房权利,又能有效控制房价的上涨速度,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调控土地供应土地是房地产开发的基础,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调控土地供应,限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获取渠道,控制了房地产项目的规模和数量,有效遏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
政府还通过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方式收取部分收益,增加了土地成本,减少了房地产开发商的盲目投资行为。
四、房地产税收政策房地产税收政策是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通过调整房产税率、增设房地产税等方式,加大对房地产投机行为的惩罚力度,减少了投资客的投机炒房行为,有效地控制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
房地产税收政策还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提供了财政支持。
五、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为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调控,政府建立了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
这一机制包括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体系、强化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形成了科学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保障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梳理如上所述,这些政策同心协力,相互配合,有效地控制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保障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希望在未来,政府能够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第二篇示例: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关注和指导。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1978年-2024年)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综述,涵盖了从1978年到2024年的重要政策。
1978年至1998年: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尚未发展起来,土地分配主要由政府集中管理。
在这一阶段,主要的调控手段是推动商品房的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的需求。
1998年至2004年:发展与市场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逐渐呈现出供需不平衡和价格上涨的趋势。
为了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199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商品房市场调控的若干意见》,并将房地产市场纳入宏观调控范围。
2005年至2013年:严厉调控与限购限贷在2005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见》,并通过采取限购、限贷措施等,严格管控房地产市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这一时期,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受到较大影响,部分市场出现了调控措施的回暖。
2014年至2016年:去库存与调控特殊区域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去库存的目标,尤其是在二线和三线城市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限购限贷等措施在一些热点城市得到了延续和强化。
2017年至2020年:租购并举与分类调控在这一阶段,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租购并举的政策得到了重视。
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一些城市推出了租赁市场的发展计划,并实施了租购同权政策。
此外,一些城市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分别制定了差异化调控政策。
2021年至2024年:控制金融风险与长效机制建设随着金融风险的加大,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2021年,中国政府提出“房住不炒”政策,坚持将房地产调控目标与防范金融风险相结合。
未来几年,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推动住房制度改革,提高住房供应的质量和效益。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梳理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障居民住房需求,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手段和政策措施。
下面将针对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梳理。
1.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政府的房地产调控目标主要包括控制房价上涨速度、保障居民住房需求、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和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
2.限购政策限购政策是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城市对购房人的户籍限制不同,通过限制非本地居民购房来控制市场需求,防止投资投机性购房。
此外,限购还可以防止资金流失和投资过热,保障居民购房权益。
3.限贷政策限贷政策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对购房者的贷款额度和利率等进行限制,防止过度杠杆化和过度借贷,抑制房地产市场的炒作行为。
限贷政策可以有效控制购房需求,维护金融风险稳定。
4.调整供应政策调整供应政策包括增加住房供应、优化住房结构和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等。
政府通过加大土地供应、推动住房建设和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等方式,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减轻购房压力。
同时,政府还通过改善住房结构,提高住房品质,提供可负担的住房保障,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5.房地产税政策房地产税是指对房产及其相关附着物和地上附着物,依法按其评估值征收的一种税收。
房地产税政策的实施可以调节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防止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降低投资投机的热情,稳定房价。
6.楼市调控信贷政策楼市调控信贷政策主要包括各部门发布合理增长的贷款政策、完善不合理政策等。
通过放松或收紧信贷政策,调节资金流动,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热情,防止过度泡沫化和金融风险。
7.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完善土地供应政策是控制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通过增加土地供应、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等方式,改善供应状况,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土地拍卖、土地出让金等方式,调节土地市场供应,控制房价的上涨。
国家宏观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一、重大政策回顾1、金融政策:◆央行频繁加息(07年至今已有5次)。
2007年3月18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步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2007年5月1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2007年7月21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步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2007年8月22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
2007年9月15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60%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7.02%提高到7.29%◆ 07年历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调整时间调整内容调整幅度07年1月1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9.5% 0.5%07年4月16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0.5% 0.5%07年5月1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1% 0.5%07年6月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1.5% 0.5%07年08月1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2% 0.5%07年09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2.5% 0.5%07年10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调至13% 0.5%2、税收政策:◆ 1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2007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指出,今年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其中就包括“研究物业税方案,继续进行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研究收取住房保有环节税种,以增加持有大户型的成本,鼓励中小户型消费”。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从2月1日起正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30%~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税。
2002年—2008年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概览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关乎国计民生,已远远超越经济范畴,对经济结构构建,对社会安全和政治稳定都至关重要。
鉴于我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的发展战略与国家相关政策息息相关,故将2002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整理编辑和简单解析,以方便同仁查阅,更期能对公司的项目开发和土地储备有所帮助。
一、2002年拉响了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号角1、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发[2002]11号),文件叫停了已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要求从7月1日起,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进行公开交易。
它的颁布,被业界称为"新一轮土地革命"的开始。
2、2002年8月26日,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颁发《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2]217号)肯定了房地产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指出了局部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应过量,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价格增长过快等问题。
提出了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九条意见,拉响了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号角。
二、2003年抑制房地产过热措施的宏观调控政策1、2003年2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国土资发[2003]45号),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2、2003年6月8日,国务院发布《物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79号),提出物业服务收费从04年10月1日起实行明码标价。
3、2003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21号),拉响了宏观调控的警报。
通知规定,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一、概述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既体现了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自上世纪末房地产市场启动以来,政策调控经历了从鼓励到抑制、再到稳定与优化的多个阶段,每一次调整都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在房地产市场启动初期,政策主要侧重于刺激住房消费需求,以房地产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过热、房价过快上涨等问题逐渐显现,政策调控开始转向抑制过热和稳定市场。
一系列限制性政策相继出台,包括限购、限贷、土地供应管理等,以遏制投机炒房,防止市场泡沫。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受到冲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也随之调整。
在保增长、稳就业的大背景下,政策开始注重平衡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既要防止市场过热,又要避免市场过冷。
保障性住房建设也被提上日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人群的住房需求。
随着“房住不炒”理念的深入人心,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加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在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的政策开始关注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精准调控。
房地产税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为建立现代房地产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是一个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日益成熟,调控政策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1. 房地产产业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还对社会稳定、就业市场、金融市场乃至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房地产业直接拉动投资增长,促进建筑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增长。
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能够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购房者在购买房产后通常会伴随家具、家电等消费品的购买,这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至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全面展开,相关部门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
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既有土地政策、信贷政策,也有经济政策和行政措施,并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具体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一)严控房地产信贷、严格土地供给阶段(2003.2~2005.2)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继续增长了30.6%,商品房屋竣工面积为3.95亿平方米,销售面积为3.22亿平方米,商品房销售率达到82%,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其政策重点是围绕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问题和土地问题展开,具体包括严控信贷,提高项目自有资本金要求,从而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整顿清理土地市场,彻查开发区与大型项目,完善各项土地制度,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土地交易实行招、挂、拍,杜绝协议出让土地。
其目标在于调控住房供给总量,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使投资和供应的增长速度适度下降,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状况,抑制房价上涨的势头。
总的来说,此次宏观调控基本达到了严格控制土地供给总量的目标,但明显存在时滞效应。
在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一段时间,住宅供给总量增速开始回落,调控效果逐渐显现。
(二)重点抑制房地产价格阶段(2005.3~2006.4)根据前面的分析,第一阶段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在加强土地供给管理的同时带来了房地产价格飞涨的新问题。
2005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第一次公开表达了政府对不断攀升的房地产价格的深切忧虑,这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
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其政策重点是围绕打击供给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炒作行为展开,政府主要从提高房贷门槛、提高房地产投资成本和降低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角度着手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调控住房需求总量。
具体包括:提高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限制期房转让、提高住房交易税等。
调控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预期,将房地产市场引入理性发展的轨道,特别提出打击土地炒作;利用税收政策,打击投机性购房等房地产交易行为。
[资料]1998-2008房地产历年来宏观调控政策回顾(2009-04-01 20:11:07)1998年住房分配货币化——标志着房地产业全面开始市场化2000年规范房地产市场2001年刺激消费,繁荣房地产市场2003年4月,121文件第二套住房提高首付比例——拉响宏观调控警报;7月,开始集中整顿土地市场。
2004年831大限,加强经济适用房的管理、加强房地产贷款监管、银行首次加息等政策先后出台——标志着宏观调调控开始2005年3月房贷优惠政策取消——调控涉及消费层面3月房地产税改革深入——调控触及交易环节3月国八条出台——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旧国八条)5月七部委意见——调控加强、细则出台(新国八条)5月《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从税收入手整顿房地产市场9月银监会212号文件——收紧房地产信托10月国税总局重申二手房交纳个税2006年4月房贷利率再次上调——调控卷土重来5月国六条出台——新一轮调控大幕开启5月国务院出台限制套型90/70政策——从供应环节改善房地产供求关系5月国税总局出台二手房营业税政策——开始着手整顿二手房市场7月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不得发布预售广告——规范房地产期房预售制度7月建设部出台171号“外资限炒令”——打击房地产投资7月108号文强制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进一步打击房地产投资8月土地新政出台——规范土地市场,清查土地违规8月央行再次加息——宏观调控动用金融手段8月建设部出台廉租房管理实施办法——逐步落实住房保障政策9月房地产市场整顿,规范交易秩序9月完善二手房市场交易管理2007年1月建设部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业1月国税总局清算土地增值税——标志2007年新一轮调控的开始3月通过《物权法》10月1日起执行3月央行2007年首度再次加息(全年共计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6月加强外资管理——进一步扼制房地产市场外资过热8月国发〔2007〕24号文件,回归保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标志着政策调控思路的转变9月央行规定以家庭为单位,第2套住房贷款首付不得低于40%,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严厉打击炒房行为10月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缩短土地开发周期10月物业税“空转”试点扩至十省市12月外商投资房地产业限制范围有所扩大2008年1月国务院重拳打击囤地6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批复:企业为个人购房需交个税7月国土资源部明示“小产权房”无产权8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要求严格建设项目贷款管理10月土地可转让抵押继承。
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及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历程,深入探讨各个阶段的政策特点、实施效果及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文章将按照时间顺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住房制度改革开始,一直到最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步揭示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和调控逻辑。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将展示中国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如何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和发展。
本文还将对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深入剖析,评估其效果,并预测未来可能的政策走向。
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视角,以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历程和政策逻辑。
二、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演变历程自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波动,政府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调控体系。
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价快速上涨,政府开始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这一阶段的主要政策包括:提高房贷利率、限制房贷额度、实施土地供应制度、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管等。
这些政策有效地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保持了市场的稳定。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刺激政策,导致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快速上涨。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政府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包括限购、限贷、土地供应管理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但也引发了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波动。
进入2014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市场也面临新的挑战。
政府开始注重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建设,提出了“房住不炒”的定位,并通过调整土地供应、加强金融监管、完善住房保障等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市场的政府政策和调控措施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实施调控措施来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下面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介绍房地产市场的政府政策和调控措施。
一、宏观政策1. 宏观调控目标的确立政府会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因素,制定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总体目标。
这些目标通常包括控制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平抑波动、防范风险等。
2. 土地供应政策土地是房地产市场的基础资源,政府会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地资源供应情况,制定相应的土地供应政策。
这包括土地出让、土地使用权期限、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方面的政策。
3. 建设用地规划政府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建设用地规划。
这些规划将指导未来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确保房地产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 财政与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来影响房地产市场。
例如,对购房者征收房产税、对开发商征收土地增值税等,通过税收调节手段来影响市场供需关系。
5. 金融政策政府可以通过金融政策来影响房地产市场。
例如,调整利率、贷款额度、贷款期限等,通过金融杠杆来控制市场热度。
二、微观调控措施1. 限购政策限购是目前常见的调控手段之一。
政府通过限制购房人的购房数量、购房条件等,来控制市场需求,以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
2. 限贷政策政府可以通过限制贷款额度、贷款期限等,来降低购房者的购房能力,从而控制市场供需关系,以抑制房价上涨。
3. 融资限制政府可以对开发商的融资行为进行调控,限制其融资额度或融资成本,以控制房地产开发规模和速度。
4. 土地出让价格管控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土地出让价格来影响开发商的成本,从而间接影响房价。
5. 增加住房供给政府可以通过加大住房供给,推动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例如,建设保障性住房、推动租赁市场发展等。
总结起来,房地产市场的政府政策和调控措施旨在实现市场稳定发展,防范风险并满足市民的住房需求。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措施时,需要兼顾市场需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历程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迹象,引发了政府的担忧。
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就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以避免出现过热和泡沫化的情况。
以下是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要发展历程:199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商品房销售与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第一个重要文件。
该法规主要针对市场价格的过快上涨,规定了商品房销售和价格的管理办法。
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明确了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调控职责,要求各地政府采取措施控制住房价格的上涨。
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加强土地供应管理,控制住房价格上涨的措施,并提出了限制房地产项目融资和信贷政策等内容。
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住房制度的意见》,该文件提出了购房者家庭户籍登记政策,以便限制外地人在大城市购房的现象。
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发改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房地产市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建立健全调控机制的要求,规定了各地政府制定政策的权限和责任。
202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了建立房地产税制的目标,并指出要逐步实现从行政调控到经济调控的转变。
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调控的高潮。
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力图控制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
2024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要加强分类调控,调整住房市场供需关系,优化住房消费环境等措施。
2024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面临调控的压力。
我国历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Author:Editor:段培扬Origin:新浪财经网我国对房地产的重要宏观调控分别发生在1993年、1998年、2003年、2005年、2008年、2010年。
代表性调控政策包括国十六条、国八条、国六条、(新)国十条、23号文件、18号文件等.透过历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我们不妨做个清晰的研判。
1993-1996年:我国第一次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时间:1993—1996年现状: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尤其是海南、广西北海等地,房地产开发过热,形成了较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经济运行出现严重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
对策:199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提出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通称“国16条”);1994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颁布。
效果: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国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经济由热转冷,房地产市场也沉寂下来,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价格迅速回落.经过3年努力,中国经济终于在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问题:此次调控给房地产业一记重创.“国16条"一出,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遍地烂尾楼。
后经统计,海南省当时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而一海之隔的北海,沉淀资金甚至高达200亿元,烂尾楼面积超过了三亚,被称为中国的“泡沫经济博物馆”.泡沫破裂后,海南等地房地产市场元气大伤,进入持续数年的低谷期。
1998—2002年: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是房改时间:1998—2002年现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也随之进入低潮.对策: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拉开了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展历程作者:王佳蕾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7期房地产市场是否能够健康运行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不同时期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八次宏观调控原因各有差异,调控的重点有所不同,调控措施也不尽相同。
前四次实施的调控都是紧缩性的调控,分别是针对1978年、1984年、1987至1988年,以及1993年上半年的经济过热。
后四次调控对房地市场影响较大,下面分别做以分析。
一、1998年--2003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扩张性宏观调控1993年房地产市场开始的紧缩性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程度、长时间的影响,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现象,1996年房地产市场销售额增长率下降,1997年房地产市场投资额增长率下降,1999年全国房价增长率下降。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这次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的衰落,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必须做出重大调整。
随着1998年我国第五次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市场也实行了扩张性的宏观调控。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有:(1)支持全国各地区建造价格较低的房屋,以满足大多数中低收入者对住房的需求。
(2)运用比较宽松的贷款政策,以刺激居民住房消费需求。
在已存的公积金按揭贷款的方式上,又推出商业贷款,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
(3)降低税费,减少购房者的购房费用。
免征空置商品住宅的营业税;居民首先卖出自己居住的旧公房再购买新居,契税只需交纳差额部分;全面降低购置新房契税;有的城市实施个人所得税通过购买住房的款项抵扣的方式。
(4)调整相关政策,减少房地产交易费用。
(5)促进存量房的市场进入和增量房的市场发展。
尤其是1999年末基本结束了实物分房制度,开始货币化分房,普通住房得以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及交易市场也活跃起来。
这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很快起到作用,改变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个人成为住房的主要购买者,增强了居民的住房购买信心,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房地产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回顾一、房地产业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近年来,我国商品住宅价格持续上涨,从先前中心城市的上涨到目前二三线城市住宅价格也呈“飞涨”的势头。
据统计:2004年商品房平均售价比上年增长14.4,。
其中,住宅平均售价全年增长15.2,,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幅,而2004年国内gdp增长率为9.5,,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3.9,。
进入2005年后上涨势头依然不减,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显示,2006年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3132元/平方米,其中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同比上涨6.4,。
房地产价格极大的偏离长期均衡值,房地产处于市场失灵的状态。
不合理的高房价对经济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表现在:1、高房价与房地产开发企业高利润使社会经济要素配置错位,导致房地产业投资居高不下,并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畸形发展。
2、高房价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绝大部分支付了房款,不得不缩减其他消费,产生了消费的“挤出效益”。
3、高房价使居民购房不得不依赖银行金融支持,个人住房按揭款的增加使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也在积累。
4、高房价直接引致了“买不起房”和“穷人无房”现象的发生,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权利无保障。
5、高房价扭曲了居民的正常预期,引发45th problem you () participate in various form of teachers learning or training [single topics] option small meter proportion a,. often 9 18.75% b. occasionally 31 64.58% c. rarely 8 16.67% d. has never no 0 0% beside the effective fill in passengers 48 from statistics data view, reflect has we young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form of teachers learning or training ofnumber also compared less, this is with facts reminded (or with data told) we urgent need increased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form of learning or culture Training opportunities. Our view: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school in creating brand school education, need to be accorded high priority and great efforts, much work that can create great results. 46th problem past two years in the, you participate in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ain activities is了“投机炒房”现象面对房价的高位上涨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国家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力度加强。
继2005年宏观政策纷纷出台后,2006年的房地产政策力度加大,涉及面包括供应结构、土地、金融、税收、交易环节管理等,而且可操作性更强,体现国家稳定房价,实现居者有其屋,促进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下面对2006年以来出台的主要房地产政策及其影响做一番梳理。
二、房地产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1、调整住宅供应结构国六条、十一五住宅建设规划重在调整住宅供应结构。
2006年5月国务院针对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等问题,出台六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以下简称国六条),包括调整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等。
为今年一轮宏观调控定下了基调,紧随其后的就出台了“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重申国六条要求,提出“90平米/70%”标准,要求二手房转让征收营业税,提高大面积套房首付按揭比例。
北京对6月1日之后的新项目要按照以上规定执行,而且开发商不能通过加大层高,跳过政策监管,之前审批的项目基本不用再进行调整。
9月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纷纷推出十一五住房规划,重点提出未来5年保障性住房供应,对于建设部文件中“9045th problem you () participate in various form of teachers learning or training [single topics] option small meter proportion a,. often 9 18.75% b. occasionally 31 64.58% c. rarely 816.67% d. has never no 0 0% beside the effective fill in passengers 48 from statistics data view, reflect has we young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form of teachers learning or training of number also compared less, this is with facts reminded (or with data told) we urgent need increased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form of learning or culture Training opportunities. Our view: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school in creating brand school education, need to be accorded high priority and great efforts, much work that can create great results. 46th problem past two years in the, youparticipate in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ain activities is平米/70%”标准究竟是项目控制还是总量控制的问题,各地倾向于城市总量控制。
2006年政策的出台给项目开发带来规划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住宅市场供应面积与去年相比明显偏低,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市场的观望气氛稍有降低,老项目顺利过关,2006年下半年开始住宅供应量开始回升。
2、严格土地审批,改革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公开交易方式微调土地整治的重点是开发商手中的闲置土地及地方政府的出让土地情况,中央逐步掌握对土地资源及土地收益的控制权。
2006年4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公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打击开发商囤地,自2006年7月起开发商未能在约定的竣工时间完工的将支付违约金。
5月北京颁布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
面对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继禁止各地违规用地及保障农业和中低价位住宅用地的通知后,6月国土资源部联手发展改革委、银监会卡住“地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并要求各地公开04年以来土地供应情况。
7月国家设立专职部门负责土地管理监督检查及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提高土地信息的透明性。
接着一个阶段,土地调控的重点逐步转向地方政府,重大举措包括土地出让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业用地将采取招拍挂出让并公示最低价标准、土地出让金部分用于保障性住宅建设等,旨在于保护耕地,同时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
而且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自明年起提高一倍,地方成分全额缴入省级国45th problem you () participate in various form of teachers learning or training [single topics] option small meter proportion a,. often 918.75% b. occasionally 31 64.58% c. rarely 8 16.67% d. has never no 0 0% beside the effective fill in passengers 48 from statistics data view, reflect has we young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form of teachers learning or training of number also compared less, this is with facts reminded (or with data told) we urgent need increased teacher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form of learning or culture Training opportunities. Our view: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school in creating brand school education, need to be accorded high priority and great efforts, much work that can creategreat results. 46th problem past two years in the, you participate in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ain activities is 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