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语文 (42)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
快乐学语文:小学语文教案分享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许多同行和家长都经常会问我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兴趣盎然地学好语文?”有时候孩子们在学习语文时常常会感到无聊和厌烦,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完全放弃学习。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老师都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字一句地板书讲解,讲字音、搭配、清单、巩固等各方面内容。
而现在,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我们也应当借助这一工具来丰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三个小学语文教案,希望能对广大教师进行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课文朗读》这一教案针对课文对口唱、仿读、才艺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讲解。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该教案在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语境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展示优秀的语音表达演示,让学生学习了更加丰富和灵动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升了学生语音表达能力和兴趣。
二、《拓展阅读》对于一些优秀而较为生僻的文字或故事,传统教学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这一教案采取了拓展阅读的方式,以网络文学、文学小说、人物传记等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加强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把握语文韵味和感受文学美感的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对一些生僻文言文和古代故事就可以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更容易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三、《破解语言迷题》语文学习中经常存在字学、词义、句式、表达等方面的迷惑,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遇到困难时缺乏自信。
该教案通过拓展课堂生活,互动实验、游览等方式,让学生在自然和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较好地掌握和直观地探究语言学习迷题。
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的方式深度理解语文相关概念,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真正地爱上语文。
总体来看,快乐学语文应该是一种有兴趣、有思考、有技巧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严格要求教学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感性体验,以此激发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情。
同时,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并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其中。
借文本七彩画笔,绘人物百态肖像——从初中语文教材中学
习外貌描写
胡志林;刘红
【期刊名称】《快乐学语文》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同学们在作文中进行外貌描写时,写小姑娘,大多都用“梳着羊角辫”、“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来描摹;写美女,一般也以“瓜子脸儿”,“柳眉杏眼”,“樱桃小口”来描画;写老人往往写他“两鬓斑白”、“皱纹刀刻似的”等等。
这样的外貌描写,于是成了千入一面的脸谱模式,它又怎能表现出人物独特思想性格呢?
【总页数】6页(P50-55)
【作者】胡志林;刘红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玉湖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七彩画笔绘童年——常州市牛塘中心幼儿园儿童画选登 [J], 卢秋萍
2.借文本画笔,绘人物百态——外貌描写课堂实录 [J], 胡志林;刘红
3.传神绘形刻画灵魂——浅谈初中生如何进行人物外貌描写 [J], 赵红艳
4.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外貌描写绘活人物 [J], 陈荣建
5.借文本七彩画笔,绘人物百态肖像——从初中语文教材中学习外貌描写 [J], 胡志林; 刘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快乐学语文
陈瑶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语文是什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不禁自问。
在我看来,语文中有着秦砖汉瓦,有着唐诗宋词,有着红楼西游;语文中还有着大江东去的气势、怒发冲冠的激情、大漠孤烟的雄浑、小桥流水的婉约。
如此多姿多彩的语文,她的课堂又怎能枯燥乏味?语文的课堂更应该是快乐有趣的,形式多样并富有智慧。
【总页数】1页(P64-64)
【作者】陈瑶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妙桥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创造快乐地成长--"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体验
2.快乐写作,快乐进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快乐”教学
3.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
4.浅析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教学的策略——
例谈五下《快乐读书吧》教学5.快乐阅读,享受语文之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快乐阅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文五年级第四十二章教学解析第一节:课文背景介绍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课文《小聪明的雨滴》展开,通过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第二节: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 了解课文的基本背景和情节;-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提高以下能力:- 改进阅读能力,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解读;- 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教导学生通过分析词语和句子来理解课文。
第四节: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课文《小聪明的雨滴》的教材和课件;- 学生课本、作业本等教辅材料;- 活动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第五节:教学步骤5.1 导入与准备-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引入。
-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相关知识,如天气、自然现象等,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准备。
5.2 阅读与理解- 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小聪明的雨滴》,鼓励自主阅读并标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 分组讨论并总结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进行整体理解。
5.3 重点梳理- 教师提问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4 语言运用-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设计相关的语言运用活动,例如填词、填空、改写句子等,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5 创造性思维培养-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活动,如编写故事、演绎情节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节:教学方法与手段- 组织学生合作阅读,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索。
- 提问与回答的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