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法重点

知识产权法重点

知识产权法重点
知识产权法重点

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1709年(安娜女王法)颁布时,作品的表现形式仅限于印刷和手写方式,因此,该法所保护的作品仅指文字作品及书面形式出现的美术、音乐作品。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讲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的作品分为9类: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及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定的作品。

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法律法规及官方文件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归属: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指定开发职务开发非职务开发

遗赠是指公民通过遗嘱,讲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活着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公民的法律行为。

演绎作品: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

演绎作品的独创性作于:它一方面对原作品进行了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另一方面又在原作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原作品做了形式上的变动。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由演绎作品的作者享有,但演绎作品的作者在行驶著作权时不能侵犯原作作者的著作权

著作权的内容是著作权制度中最核心的部分,它通常是指著作权人基于作品享有的各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发表权是指决定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即作者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公之于众的权利。

发表权是著作人身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其保护期与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相同,为作者终生加死后50年。

著作人身权的内容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注册取得,是指以登记注册作为取得著作权的条件,作品只有登记注册后方能产生著作权,著作权注册取得的原则,又称为有手续主义

著作权自动取得是指当作品创作完成时,作者因进行了创作而自动取得作品的著作权、不再需要履行其他任何手续。

特殊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计算机软件的财产权保护为自然人的终生致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得12月31日

匿名作品和假名作品的保护期为自发表之日起50年。

表演者是指演员,演出单位活着其他表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人,不包括运动员,马戏演员,魔术师等人

合理使用,是指在待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权利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合法行为。

合理使用的四条标准:使用的目的和性质著作权作品的性质同整个有著作权作品相比所使用的部分的数量和实质性这种使用对著作权作品的潜在市场或价值所产生的影响

合理使用的核心是平衡了著作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不片面保护著作权人对作品的垄断使用,其价值目标在于协调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均衡保护途径,促进文化,科学事业发展。

合理使用的对象: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活着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时事欣慰,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的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对设置

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将中国公民,法人活着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过内出版发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专利权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发明人单位外企或个人专利权的合法受让人

共同发明:当一项发明创造为两人活着两人以上共同完成时,这一发明创造即是共同发明

职务发明,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活着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委托发明以合同方式委托他人完成的发明创造

发明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具有积极意义并表现为技术形势的心得智力成果。

三性审查: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审查

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为10年

专利申请的原则:书面原则先申请原则单一性原则优先权原则

专利申请的文件有发明专利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完毕后,应当尽早向国家专利行政部门递交,只有这样才能尽早的确立申请日。递交身亲个文件可以直接到国家专利行政部分递交,也可以通过邮局邮递,直接递交的,以国家专利行政部分受到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邮递的。则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只有申请人接到国家专利行政部门发出的受理通知书后,一件申请才算被正式受理。授予专利的条件: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活着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活着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科学发现不能被授予专利。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面不能被授予专利。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动物和植物品种不能被授予专利用原子核变换方面获得的物质不能被授予专利其他不授予专利的技术领域。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创造性:同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实用性,直指一项发明创造能够创造活着实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即所谓积极条件。这些概念均为专利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专利人的权利:享有自己实施其专利技术的权利有禁止他人实施其专利技术的权利有处分其专利的权利在产品或包装上著名专利标记或专利号的权利

侵权行为的判断:分析被指控侵权的方案的技术特征,其特征食肉包含专利方案独立权利要求中的全部特征。比较前述所有与独立权要求相同的技术特征是否都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所述方案具有相同的功能与形式、所有特征间的相互关系是否相同。

商标的功能是指由商标的自然属性决定的特有的作用。

商标的功能有标示来源保证品质广告宣传彰显个性的功能促进国际商品贸易

根据商标是否登记注册,分为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是经商标行政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

申请在先原则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时,申请在先的商标,其申请人可获得商标专用权,在后的商标注册申请予以驳回。

申请在先原则具有正当性

自愿注册原则是指商标使用人是否申请商标注册取决于自己的意愿

优先权原则是(巴黎公约)赋予其成员国国民申请工业产权时在申请日期上的优先利益。

其他情形的注册申请:另行注册重新注册变更注册转移注册

注册申请的审查与核准:形式审查实质审查初步审定和公告异议核准注册商标评审

禁止权指商标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其注册商标。

禁止权的范围商标权人对于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活着近似的商标,均有权禁止。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 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商标权的终止:因注销而终止因撤销而终止因无效而中止

合理使用是指他人在经营活动中以善意,正当的方式使用描述性商标的,不视为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因违反绝对条件而无效概念:违反禁止性规定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

驰名商标是指经过长期使用,在市场上享有较高信誉并为公众熟知的商标。特点:具有较强的认知功能商品质量恒定优良

驰名商标并非特定的商标种类,不是荣誉称号,更不是终生桂冠

一个商标的驰名与注册是否没有直接关系

巴黎公约使公众知晓商标

商标与其他商业标识

1.商标与商品装潢

2.商标与商号

3.商标与商务口号4商标与地理标志5,。商标与特殊标志。商标的种类

1.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2,。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3.平面商标和立体商标4.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5.制造商标与销售商标6.登记商标和防卫商标

显著性

一..显著性的含义识别性,区别性,是商标的核心要件1,。使用的商品或服务2.商标的实际使用3.整体认定原则。二。固有显著性(1.)不得注册为商标的标志1.官方标志,微记。

2.通用名称

3.描述性标志

4.地名

5.功能性三维标志(2)固有显著性的程度1.臆造商标2.任意商标3.暗示性商标。三。获得显著性四。显著性的退化和消失

商标权取得的方式

一.使用取得。二。注册取得。

商标近似判断时应遵循的原则

1.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2.隔离观察。即商标至于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观察,凡足以造成混淆的商标即为近似商标。

3.整体观察。应该从整体上或者主要部分看商标,凡商标主要部分或整体一项足以令人与另一商标混淆,即认定为近似商标。

商标专用权

一.含义。专门用来描述注册商标受保护的法律后果和状况。专用权即是商标权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独占性使用的权利。

二.商标专用权的范围注册商标的使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

驰名商标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受保护记录。其他因素。

专利权人的义务

向专利局缴纳年费。作用,1.可以直接用于专利局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2.可以促使专利权人今早的放弃专利权,从而是技术尽快地进入共有领域。

如果发明创造为在专利申请文件中充分公开,则该项专利权将被宣告无效。

遗赠公民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公民的法律行为。

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1709年(安娜女王法)颁布时,作品的表现形式仅限于印刷和手写方式,因此,该法所保护的作品仅指文字作品及书面形式出现的美术、音乐作品。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讲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的作品分为9类: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及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定的作品。

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法律法规及官方文件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归属: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指定开发职务开发非职务开发

遗赠是指公民通过遗嘱,讲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活着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公民的法律行为。

演绎作品: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

演绎作品的独创性作于:它一方面对原作品进行了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另一方面又在原作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原作品做了形式上的变动。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由演绎作品的作者享有,但演绎作品的作者在行驶著作权时不能侵犯原作作者的著作权

著作权的内容是著作权制度中最核心的部分,它通常是指著作权人基于作品享有的各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发表权是指决定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即作者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公之于众的权利。

发表权是著作人身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其保护期与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相同,为作者终生加死后50年。

著作人身权的内容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注册取得,是指以登记注册作为取得著作权的条件,作品只有登记注册后方能产生著作权,著作权注册取得的原则,又称为有手续主义

著作权自动取得是指当作品创作完成时,作者因进行了创作而自动取得作品的著作权、不再需要履行其他任何手续。

特殊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计算机软件的财产权保护为自然人的终生致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得12月31日

匿名作品和假名作品的保护期为自发表之日起50年。

表演者是指演员,演出单位活着其他表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人,不包括运动员,马戏演员,魔术师等人

合理使用,是指在待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权利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合法行为。

合理使用的四条标准:使用的目的和性质著作权作品的性质同整个有著作权作品相比所使用的部分的数量和实质性这种使用对著作权作品的潜在市场或价值所产生的影响

合理使用的核心是平衡了著作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不片面保护著作权人对作品的垄断使用,其价值目标在于协调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均衡保护途径,促进文化,科学事业发展。

合理使用的对象: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活着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时事欣慰,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的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对设置

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将中国公民,法人活着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过内出版发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专利权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发明人单位外企或个人专利权的合法受让人

共同发明:当一项发明创造为两人活着两人以上共同完成时,这一发明创造即是共同发明

职务发明,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活着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委托发明以合同方式委托他人完成的发明创造

发明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具有积极意义并表现为技术形势的心得智力成果。

三性审查: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审查

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为10年

专利申请的原则:书面原则先申请原则单一性原则优先权原则

专利申请的文件有发明专利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完毕后,应当尽早向国家专利行政部门递交,只有这样才能尽早的确立申请日。递交身亲个文件可以直接到国家专利行政部分递交,也可以通过邮局邮递,直接递交的,以国家专利行政部分受到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邮递的。则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只有申请人接到国家专利行政部门发出的受理通知书后,一件申请才算被正式受理。授予专利的条件: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活着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活着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科学发现不能被授予专利。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面不能被授予专利。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动物和植物品种不能被授予专利用原子核变换方面获得的物质不能被授予专利其他不授予专利的技术领域。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创造性:同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实用性,直指一项发明创造能够创造活着实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即所谓积极条件。这些概念均为专利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专利人的权利:享有自己实施其专利技术的权利有禁止他人实施其专利技术的权利有处分其专利的权利在产品或包装上著名专利标记或专利号的权利

侵权行为的判断:分析被指控侵权的方案的技术特征,其特征食肉包含专利方案独立权利要求中的全部特征。比较前述所有与独立权要求相同的技术特征是否都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所述方案具有相同的功能与形式、所有特征间的相互关系是否相同。

商标的功能是指由商标的自然属性决定的特有的作用。

商标的功能有标示来源保证品质广告宣传彰显个性的功能促进国际商品贸易

根据商标是否登记注册,分为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是经商标行政机关核准注册的商标。

申请在先原则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时,申请在先的商标,其申请人可获得商标专用权,在后的商标注册申请予以驳回。

申请在先原则具有正当性

自愿注册原则是指商标使用人是否申请商标注册取决于自己的意愿

优先权原则是(巴黎公约)赋予其成员国国民申请工业产权时在申请日期上的优先利益。

其他情形的注册申请:另行注册重新注册变更注册转移注册

注册申请的审查与核准:形式审查实质审查初步审定和公告异议核准注册商标评审

禁止权指商标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其注册商标。

禁止权的范围商标权人对于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活着近似的商标,均有权禁止。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 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商标权的终止:因注销而终止因撤销而终止因无效而中止

合理使用是指他人在经营活动中以善意,正当的方式使用描述性商标的,不视为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因违反绝对条件而无效概念:违反禁止性规定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

驰名商标是指经过长期使用,在市场上享有较高信誉并为公众熟知的商标。特点:具有较强的认知功能商品质量恒定优良

驰名商标并非特定的商标种类,不是荣誉称号,更不是终生桂冠

一个商标的驰名与注册是否没有直接关系

巴黎公约使公众知晓商标

商标与其他商业标识

1.商标与商品装潢

2.商标与商号

3.商标与商务口号4商标与地理标志5,。商标与特殊标志。商标的种类

1.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2,。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3.平面商标和立体商标4.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5.制造商标与销售商标6.登记商标和防卫商标

显著性

一..显著性的含义识别性,区别性,是商标的核心要件1,。使用的商品或服务2.商标的实际使用3.整体认定原则。二。固有显著性(1.)不得注册为商标的标志1.官方标志,微记。

2.通用名称

3.描述性标志

4.地名

5.功能性三维标志(2)固有显著性的程度1.臆造商标2.任意商标3.暗示性商标。三。获得显著性四。显著性的退化和消失

商标权取得的方式

一.使用取得。二。注册取得。

商标近似判断时应遵循的原则

1.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2.隔离观察。即商标至于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观察,凡足以造成混淆的商标即为近似商标。

3.整体观察。应该从整体上或者主要部分看商标,凡商标主要部分或整体一项足以令人与另一商标混淆,即认定为近似商标。

商标专用权

一.含义。专门用来描述注册商标受保护的法律后果和状况。专用权即是商标权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独占性使用的权利。

二.商标专用权的范围注册商标的使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

驰名商标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受保护记录。其他因素。

专利权人的义务

向专利局缴纳年费。作用,1.可以直接用于专利局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2.可以促使专利权人今早的放弃专利权,从而是技术尽快地进入共有领域。

如果发明创造为在专利申请文件中充分公开,则该项专利权将被宣告无效。

遗赠公民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之外的公民的法律行为。

知识产权法自考重点

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人们对于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法: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种专门的国际制度 原是主体:在作品创造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继受主体;通过受让、继承、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地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 委托作品:委托人向作者支付约定的创作报酬由作者按照他人的意志和具体要求而创作的特定作品 合作作品: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 作品: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孟中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 文档:用来表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等 著作人生权: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各种与人生相连而无直接财产内容权利 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修改权:修改或者授予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著作财产权: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予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得物质利益权益 复制权:以印顺、复印、录音、录像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领接权:指玉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出版权;出版者对出版的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的统称 表演者权利:依法对表演所享有的权利 广播组织:通过无线电播由或图像构成录音作品的人 合理使用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植物新品种:经过人工培育或则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可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植物新品种权:育种者对于植物新品种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的转让:著作权人将其作品财产权全部转移给他人的法律行为 著作权行政管理;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代表国家对著作权工作进行管理的行为 著作权集体管理;著作权人授权有关组织,代为集中管理著作权、领接权的制度 著作权侵权行为: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擅自对著作权作品进行使用

知识产权法全文word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著作权 第一节著作权人及其权利 第二节著作权归属 第三节权利的保护期 第四节权利的限制 第三章著作权许可使用和转让合同 第四章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播放 第一节图书、报刊的出版 第二节表演 第三节录音录像 第四节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 第五章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四)美术、建筑作品; (五)摄影作品;

(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第四条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第五条本法不适用于: (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二)时事新闻; (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第六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七条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著作权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著作权管理工作。 第八条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被授权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主张权利,并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涉及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诉讼、仲裁活动。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非营利性组织,其设立方式、权利义务、著作

知识产权法案例练习

著作权法 1、 2、李某自学英语多年,经常做笔译练习。李某同事赵某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文章。李某为了提高翻译水平,常将见到的文章顺手拿过来做翻译练习。一次李某将赵某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进行翻译。赵某见到李某翻译自己的文章,便提出李某这样做未经自己许可,是侵犯自己的著作权。李某辩称:自己只是做翻译练习,并不打算发表,但赵某坚持认为李某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并要求李某今后不得再翻译自己的作品。双方为此发生争执。 问题:李某是否侵犯了赵某的著作权?为什么? 答案: 李某没有侵犯赵某的著作权。 赵某对自己撰写的文章依《著作权法》第2条,第9条,第11条享有著作权。一般情况下,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其作品。但是《著作权法》为了有利于文化传播,对著作权人的权利作了一些限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合理使用制度。其中一项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属于合理使用。结合本案来看,法律规定的3个条件李某都符合。其一,必须是为了个人目的学习、研究或者欣赏,而非单位、集体或多人的使用目的,李某为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而使用赵某的文章属于此类;其二,必须是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否则,即使是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目的也属侵权,赵某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属已发表作品,李某用来练习符合规定;其三,必须尊重著作权人除使用、获得报酬外的其他权利,李某只是利用赵某的文章做翻译练习,无发表的打算,也未擅自行使其他权利,符合这一条件。所以,李某并未侵犯赵某的著作权。 3、李某(溥仪遗孀)曾与贾某是邻居,贾某曾帮李某整理溥仪的日记及其他的遗留文字,并整理李某的一些口述资料,后以署名“李某”、“贾某整理”的方式将有关整理资料的文章发表于杂志上。后来李某又与王某合作,并将溥仪日记、其他文稿及出自贾某手笔的整理资料(约二万多字)全部交给王某,王某在上述材料基础上完成了《溥仪的后半生》一书。与此同时,贾某自费采访三百多人,查阅大量档案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 为此,李某和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贾某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抄袭了《溥仪的后半生》一书,达70%以上,侵犯其著作权,要求被告公开赔礼道歉、销毁存书、停止侵害、赔偿损害等。 被告贾某辩称:《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是自己根据调查、收集的历史资料独立完成的,不存在抄袭;相反的是,王某使用被告的整理成果用于《溥仪的后半生》一书中,已构成侵权。 问题:《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的著作权应当属于谁?为什么? 答案: 应当属于被告贾某所有。因为贾某使用的材料属于历史资料,而作为历史资料的素材,原则上属于共有领域的财富,不应当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对于本案中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和《溥仪的后半生》两书,由于对象是同一个,所参考的历史资料很多是同样的,因此内容上不可避免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不能就此认定一定存在抄袭,也不能因为自己写过溥仪的事情就禁止别人再写。 4、为纪念宋庆龄同志诞辰100周年,经中央批准,宋庆龄基金会编辑了一部《宋庆龄选集》(上、下册),交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宋庆龄同志没有子女,亦无明确的合法继承人,因此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详解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详解 第一编知识产权法导论 ●知识产权 ◆含义P3: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商业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的统称。 该定义反映了知识产权的如下几点特征: 第一,“智力成果”的概念使之与“智力活动”划清了界限。 第二,“创造性的智力成果”的概念,使之将非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排除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之外。 第三,知识产权之所以划分为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是因其作为财产权,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权的价值与工商业标记权的价值来源截然不同。 第四,强调知识产权依法产生,是指法律对它所要提供保护的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是有选择的。 ◆特征:(注意同知识产权客体的特征相区分) ①专有性:也称独占性、排他性,要求同一项智力成果不得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同一性质的知识产权并存,权利人独占地享有知识产权利益,未经权利人同意,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人不得利用其智力成果。 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一,权利的专有性、独占性、排他性是绝对的,相同的智力成果只能依法产生一项知识产权,只能有一个权利人;其二,利益的专有、排他,只有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能够行使权利,其他人未经许可,不得行使该项知识产权。 ②地域性: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取得的知识产权,原则上之在该国或该地区有效,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并不当然地受到保护。 ③时间性:知识产权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受法律保护;一旦期限届满,权利归于消灭,其智力成果进入公有领域成为公共财富。 ◆性质P15: (一)“知识产权是私权”。 私权,就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私人权益。 《知识产权协议》第一次明确界定了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即以私权名义强调知识财产私有的法律形式。这种私权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创造者对自己的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其次是社会公众分享智力创造活动所带来利益的权利。 《民法通则》的第五章民事权利的第三节就为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的基本属性被各国所认同。 (二)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共性与差异。 知识产权与物化、外化表达的有体物(或称有形物)发生关系。 ◇与物权的共性:①都属于财产权;②都具有对世性,即权利人特定而义务人不特定; ③都具有公示性,除著作权的产生不需要履行特定的手续外,其他知识产权的产生均需要到国家机关进行登记,而后公告;④都是独立处分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处分。 ◇与物权的区别: ①客体(标的)不同; 物权:物,包括有体物和无体物。 知识产权:知识的构造或信息的集合,具有非物质性、知识性。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区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本质特性。 ⑴在排他性上,物权绝对排他;知识产权在占有上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特点。 ⑵物权客体本身有形损耗、损毁灭失;知识产权具有永存性。

知识产权法复习重点重点讲义资料

知识产权法复习重点 注意问题 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我国对驰名商标一般采取个案认定与被动认定方式。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是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人民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4、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5、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商标法明确保护驰名商标,根据其是否在我国取得注册,给予不同的保护措施。 复习中注意掌握的问题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这是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其特征表现为: 1、识产权的法律确认性; 2、识产权的专有性; 3、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4、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知识产权的范围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一部分第一条所界定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范围是: (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权;(7)未公开的信息专有权。 知识产权制度 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确认、行使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而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商标的概念 商标,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有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位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它是表彰商品或者服务的一种标志,是一种识别性标志,是由经营者使用的一种标志。 商标的构成要素,2001年《商标法》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商标权的概念、法律特征 商标权,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利。所谓注册商标,是指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之商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的。 (2)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相同或者近似的,但该国政府同意的除外。 (3)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名称、旗帜、徽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该组织同意或者不易误导公众的除外。 (4)与表明实施控制、予以保证的官方标志、检验印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授权的除外。

自考《知识产权法》复习资料(第一章)

自考《知识产权法》复习资料(第一章) 一编:总论(选、简) 一、知识产权: 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最早见于17世纪法国卡普夫,后为比利时皮卡第所发展) 广义: 著作权、邻接权(或相关权)、商标权(包括服务标志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包括工业品外观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各种权利。 狭义: 即传统意义上的。著作权(包括邻接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部分。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有专利权和商标权。 二、性质与特征 一、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即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或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也是该项权利与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最根本区别。知识产权的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的有形而言的。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处分形态,具体表现为: 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3、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基于上述特征,国家有必要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以知产,并对这种权利实行有别于传统财产权制度的法律保护。 二、特征: 基于其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征: 1、专有性: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不过,由于知识产品是精神领域的产品,知识产权的效力内容不同于所有权的效力内容。 2、地域性:知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严格的领地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该处的地域既可是一个国家,也可是一个地区。 3、时间性:其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的权利,其时间性的特点表现:它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 从本质上看,只有客体的非物质性才是知产所属权利的共同法律特征。 三、知产法概念、体系及地位 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 (一)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应当包括如下法律制度: 1、著作权法律制度。 2、专利权法律制度。 3、工业版权法律制度。 4、商标权法律制度。 5、商号权法律制度。 6、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 7、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8、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二)知识产权法的地位: 知识产权法基本上采用单行法的立法体例。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的范畴。其没有独特的,仅属于它自己所有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手段,因而不具有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条件。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经典案例)

1.大磨坊公司于1991年1月由我国商标局核准注册取得了“大磨坊”注册商标专用权,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面包。1992的10月大磨坊公司与太阳城商场签订了为期3年代销协议,约定由太阳城商场设专柜出售面包,由大磨坊公司提供名、优、特、新的注册商标商品。1993年4月起,大磨坊公司停止向太阳城商场供货。同年6月大磨坊公司发现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专柜上,仍在销售与其类似的面包,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大磨坊。大磨坊公司以侵害其商标专用权为由诉至法院。 请回答: (1)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公司不供货时,仍在其大磨坊专柜销售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为“大磨坊”的面包,是否构成对大磨坊公司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为什么? (2)大磨坊公司是否构成违约? (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权有关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题.[参考答案] (1)被告太阳城商场对大磨坊公司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 (2)大磨坊公司构成了对双方协议的违约。 (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无关。因为商标权利人可以根据商品特点,自由选择注册商标的使用方式,他人无权干涉。 2.1994年12月,H化工研究院工程师梁某在一次技术洽谈会上与G化工厂厂长张某结识。张请梁帮助解决污水净化重复利用的技术难题,梁某答应试试。1995年春节,梁某与其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在H化工研究院院内一个废弃多年的人防工程里,用三个箩筐、一堆渣土、扫帚、水桶等工具,还自费购买了十余种试剂、试纸、电炉等物品,对G化工厂的污水水样进行净化实验。实验结果达到了G化工厂的技术指标要求。 梁某将实验资料交给H化工研究院一份,院里认为梁某为该院工程师,污水净化又是其业务研究范围,此成果应是职务技术成果,便以研究院的名义于1995年5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了“HI—PQ703污水净化方法”专利申请。1998年7月,研究院获得专利权。在此期间,梁某一直认为自己的成果是非职务发明,故强烈要求办理专利权人变更手续。双方争执不下,梁某诉至法院。 请分析:梁某和H化工研究院,谁的主张成立?为什么? 2题.[参考答案]梁某的主张成立,即该发明为非职务发明,梁某享有专利申请权和专用权根据我国专利法(第6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本案中,梁某虽然是H化工研究院的在编职工,污水净化也是他的业务研究范围,但案中涉及的发明创造既不是梁某在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时完成的,也不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梁某做实验的时间是在1995年春节期间,他本人和他的儿子利用休息时间而非工作时间从事的实验活动并取得成果,不是执行本单位任务,而是个人接受他人委托完成的技术成果;再者从他的实验条件看显然不是利用其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所以,梁某要求变更自己为专利权人的主张是有法律依据的。 3.《休闲》为国内一份文摘杂志,请一学生L翻译了美国5年前在X报纸上发表的一篇署名为S的散文,登载在该文摘杂志上,署名作者S。另一家国内文摘报《饭后茶余》转载了《休闲》杂志上的这篇译文,注明转载自《休闲》。S发现后,认为《饭后茶余》报及《休闲》杂志未经其同意,翻译并使用了其作品,也未向S支付报酬,遂诉至中国法院。《饭后茶余》报辩称,《饭后茶余》报转载《休闲》杂志上的译文属于法定许可范围,只要向供稿人支付报酬即可,无须向S付酬。《休闲》杂志社辩称,S散文首先发表于国外,不受我

知识产权法讲义打印

第一章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概述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总论) 一、概念——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直接支配其智力成果或商业标记并得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垄断性民事财产权。 (知识产权——支配权绝对权对世权) 二、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1知识产权原则上是财产权,只在著作权有所例外。 2知识产权是支配权和对世权,这一点使得知识产权与物权相同而与债权相区别。 三、特征 1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这是知识产权区别于物权的原因所在。具体而言,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专利权的客体是发明创造,而商标权的客体则是商标。 2专有性,又称之为垄断性,即同一智力成果或者商业标记上只能有一个知识产权。例如两个以上的人作出同一种发明只能授予一个人以专利权;两个人就同一类产品就相同或相类似的标志申请注册商标的,商标局只能为其中一个人注册而不能为两个人均进行注册。 3地域性。地域性的含义有二:其一,知识产权只在产生的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地域范围内有效,这种地域性随着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而逐渐消失;其二是知识产权的授权和转让是与地域相联系的。即知识产权的授权和转让必须明确地域范围,仅授权某些地域范围内行使知识产权,那么被授权人超出此地域范围行使该项知识产权即为侵权行为。 4时间性。所有的知识产权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过了这一时间该知识产权保护的智力成果就进入公共领域由全人类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加以使用。不过商标权的时间性纯粹是基于管理上的需要而设,商标所有人可以不断地续展。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范围 一、狭义上的知识产权(司法考试考的就是狭义上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知识产权仅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合称为工业产权。司法考试中所考查的知识产权主要是狭义上的知识产权,因此我们下文的讲解将全部围绕狭义上的知识产权(即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而展开。 二、广义上的知识产权(略) 第三节知识产权立法 一、国内法(了解)—— (一)著作权法(二)专利法 (三)商标法 二、国际公约 (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 巴黎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商标+专利)《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是于1883年正式通过,我国则是于1985年3月19日正式成为巴黎公约成员国。根据巴黎公约的有关规定,缔约国共同组成保护公约产权联盟,联盟组织由大会、执行委员会和国际局组成。 巴黎公约确立的基本原则有: 1国民待遇原则。 2优先权原则。 (二)《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 (伯尔尼公约——文学作品) (三)《世界版权公约》(四)《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五)《专利合作公约》(简称PCT) (六)TRIPs协议 TRIPs是世界贸易组织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简称,是所有知识产权公约中保护范围最广、保护水平最高、保护力度最大、制约力最强的国际公约。世贸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不但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的有关规则全部纳入,该协定还将已经胎死腹中的《华盛顿集成电路条约》等其他四个国际公约的内容也纳入了其中。 第四节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原则 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TRIPs协议为主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框架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确立了下述原则,要求各个公约国必须遵守: 一、国民待遇原则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各成员国法律必须给予其他成员的国民以与本国或地区国民同样的待遇。如果是非成员的国民,在符合一定条件后也可享受国民待遇。国民待遇原则是由《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首先提出的,TRIPs协议予以了肯定。 二、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缔约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给予某缔约方或非缔约方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其他缔约方。该原则是由TRIPs协议将其引进到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与国民待遇原则不同,国民待

知识产权经典案例

知识产权经典案例:百事侵犯小企业商标权被告倒 百事可乐侵犯小企业商标权被告倒 播放背景音乐也要付费 保护知识产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自2001年4月26日被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保护知识产权在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记者特别邀请相关专业律师,讲述了几个经典案例。 一场险些让整个行业洗牌的专利侵权案 承办人: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王卫东(工科学士,法学硕士,高级律师) 一场专利诉讼可能会使一家企业退出市场,甚至可能会导致行业的洗牌,这绝非危言耸听。 杭州华诚机械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诚”)是浙江省一家知名企业,一天,“华诚”突然收到从广州发来的一份图文并茂的律师函,说他们公司生产的“塔吊”(机械产品)侵犯了广州一公司的专利权,“华诚”纳闷了,自己生产多年的主打产品怎么侵犯他人专利权了? 不久,“华诚”被告专利法侵权,一同成为被告的还有省内其他几家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案子开庭,同为被告的另几家企业特地从外地赶来杭州,业内的专家也都来旁听。 广州公司来势之猛并非虚张声势,他们手持两张王牌:1、一张含金量很高的发明专利,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无效程序,及北京一中院和北京高院的两审行政审程序,成功地维持该专利的有效性。2、数十份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侵权的裁定书和广东省高院的判决书,认定数十家企业的侵权行为。 这意味着这家企业已经在广东省内成功完成专利清剿,现挥师江南,欲整肃浙江市场,这阵式很快吓坏了一些企业,他们马上签署了《专利实施许可协议》。 面对来势汹汹的原告,“华诚”决定出庭应诉,企业存亡在此一搏。 代理律师顶着压力,翻阅大量材料,结合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通过双方技术特种相比对后发现,两者并非“使用基本相同的手段,得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对比技术与专利技术特征既不相同、也不等同,华诚公司根本就不构成专利侵权。 经过两审辩论苦战、据理力争,“华诚”终于艰难完胜。 名牌包装遭模仿万向愤然起诉 承办人: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童松青 (首届浙江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主任) 杭州的万向集团公司生产的“钱潮”牌万向节(十字轴总成,汽车的一种零配件)名扬天下,可是,若干年前,这个产品外包装被越来越多地仿冒。万向产品的外包装以“蓝、白、蓝”基本色彩为主,各种仿冒产品都照样画葫芦,不细看还以为都是万向的产品。仿冒品价格低廉,质量也低劣。 万向决定维权,把“仿冒者”之一萧山伟刚厂告上法院,称其仿冒包装是不正当竞争。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2 多项选择题;3、名词解释; 、 4、简答题;5 论述题;6、案例分析 、 、重点内容 第一编导论 1、知识产权的概念(P4) 答: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2、知识产权的分类(P18-19) 答:(1)以知识的功能为标准,分为着作权和工业产权; (2)以各自获得财产的手段不同,分为创造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 3、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P22-23) 答:(1)权利的对象或标的不同:物权的对象是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其他实实在在的物理学意义上的 “物”;知识产权的对象是“知识”,是不含物质实体的思想或情 感的表现形式,是非物质的客观存在。 (2)权利的独占、排他性程度不同:知识产权在独占性、专有性和排他性上要弱于物权。 (3)实现利益的方式不同:物权人的利益既可以借助法律实现对利益的控制,也可以通过事实 上物权对象的占有来实现其利益。 (4)权利效力不同:当知识产权与物权发生冲突时,知识产权通常要让位于物权(须以接触或 使用作品原件为前提)。 (5)期限不同:知识产权的期限不同于物权的期限。 (6)价值衡量(定位方法)不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价值无论是质的规定性还是量 的规定性,都不同于物权。 4、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笔记) 答:(1)寻求一种创造者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2)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 (3)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 (4)促使知识产权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5、世界范围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法律(P38) 答:(1)1883年由比利时、法国和瑞士等十多个国家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2)1886年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间相互保护着作权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3)1952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又一着作权多边条约《世界版权公约》;

知识产权法 (案例题)

案例: 著名作曲家甲在1998年临终前将其回忆录手稿赠送给好友乙。2004年乙将该手稿借给学者丙,供其研究甲的生平。2005年,丙将手稿向某杂志投稿发表。甲的继承人看到该杂志后,认为出版社侵犯了自己的权利。 请回答:(1)谁享有手稿的著作财产权?为什么? (2)谁是侵权人?为什么? . 案例: 某公司委托某科研机构开发新产品A。该科研机构成立了课题组,由员工甲、乙、丙组成,其中甲负责收集、翻译资料、绘图,乙、丙分别负责一部分技术的开发。 请回答:(1)产品A申请专利的权利主体是谁?为什么? (2)发明人是谁?享有什么权利? .案例: 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10年5月10日向商标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商标构图为文字“DC”,商品类别为服装。乙公司已于2010年3月开始生产“DC”牌服装并投放市场销售。丙公司于2010年4月28日,在日本提出了使用在服装上的“DC”商标注册申请,又于2010年8月10日在中国提出了相同注册申请。 请回答:商标局应该核准谁的商标注册申请?为什么? 案例: 高丽娅是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4月,因撰写论文需要参考自己历年所写教案,遂向学校要求返还上交的48本教案,但学校最终只返还了4本,其余的教案或被销毁或被卖给了废品回收站。高丽娅认为学校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状告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校私自处理自己教案本的行为侵犯了其对于所写教案的著作权。此案一审判决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四条的规定,教案不属作品范畴,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进而认定原告“编写教案的行为应为一种工作行为,所编写的教案应为工作成果,被告有占有、使用、处分的权利。”二审判决则认定“虽然教案包含了教师个人的经验及智慧,但也是教师为完成学校工作任务所创作的职务作品,是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履行的工作职责,是一种工作行为。”高丽娅不服二审判决,于2004年5月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重庆市检察院于2004年11月25日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根据案例和著作权法理论,辨析回答以下问题: (1)作品的概念与条件? (2)教师教案是不是文字作品,为什么?

知识产权法复习题

《知识产权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诸选项中不属于广义知识产权范围的是( A ) A.无形财产权;B.产地标记权;C.商号权;D.商业秘密权。 2.《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期限内之权利法》为称为( C ) A.我国第一部著作权法;B.美国第一部著作权法; C.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D.世界上第一部国际公约。 3.在著作权制度中,以下诸命题中正确的选项是( D ) A.外国主体就是在外国享有著作权的人; B.内国主体就是其作品在内国创作完成的人; C.内国主体就是其作品首次在内国公开发表的人; D.内、外国主体都是依内国法享有著作权的人。 4.乙通过抄袭甲之作品完成了自己的表现形式,则乙之表现形式( D )A.不具有实用性;B.不具有新颖性; C.不具有创造性;D.不具有独创性。 5.以下诸作品中,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的是( D ) A.计算机软件; B.《知识产权法》教材; C.《知识产权法》自考辅导录像片; D.《知识产权法》自学辅导录音带。 6.图书出版者对其出版图书的专有出版权来源于( A ) A.法律的直接规定;B.出版社的自己规定; C.国家版权局的规定;D.著作权人的授权。 7.我国著作权法将著作权许可使用权分为( D ) A.独占使用权与专有使用权; B.普通使用权和非专有使用权; C.法定许可使用权和强制许可使用权; D.专有使用权和非专有使用权。 8.甲作词作曲,创作了一首歌曲《沸腾的母爱》。在这首歌发表前,甲请歌手乙试唱。2000年中秋之夜,在某养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时,乙演唱了甲创作的《沸腾的母爱》,赢得了老人们的欢迎。乙的行为是一种( B ) A.合理使用行为;B.侵权行为; C.法定许可使用行为;D.法定免费许可使用行为。 9.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独创作品发表的行为,可能侵犯合作作者的( D ) A.一项权利;B.二项权利;C.三项权利;D.三项以上的权利。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次被修订的时间是( D ) A.1992年9月2日;B.1996年6月4日; C.1999年10月20日;D.2000年8月25日。 11.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对著作权进行的管理是( D )

2021年知识产权法讲义

厚大在线360知识产权法讲义 商标法 一、商标概况★★ 1.商标: 商标俗称品牌,是品牌在法律保护层面概念。潮流点叫法是LOGO。 2.普通商标保护理论:混淆理论。 商标功能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便于消费者认牌购货。 3.商标法定分类: 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4.商标专用权 (1)仅注册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 ①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未注册商标不享有商标专用权。 ②注册商标专用权,以核准注册商标和核定使用商品为 限。 5.未注册商标不享有专用权,但受一定保护。 二、商标注册★★ (一)注册商标条件★★ 1.明显性(可以批示商品或者服务来源)。 2.非功能性(不得与所示商品功能性相联系)。 3.非冲突性(不得侵犯申请日前她人合法享有权利、权益)。

4.可视性或可听性(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以及上述要素组合)。 注:只有专利权能保护功能,商标、著作权都不保护功能。 (二)申请商标注册渠道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1)可以自己办理; (2)也可以委托依法设立商标代理机构办理。 2.外国公司或个人: 外国公司或个人应当委托依法设立商标代理机构办理业务。 (三)注册原则 1.自愿注册原则 2.分类注册原则 3.一表多类原则 三、商标权保护期与续展、转让与允许使用★★ (一)保护期★★★ 1.保护期: 2.原则:,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3.例外:经历异议程序后核准注册,,自初步审定公示3个月期满之日起计算。 (二)续展★★ 1.续展期限 ①续展期。保护期满前12个月。

②宽展期。保护期满后6个月。 (三)允许使用(★★) 1.程序:允许她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允许人应当将其商标使用允许报商标局备案,由商标局予以公示。 未经备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规定: (1)必要在使用该注册商标商品上标明被允许人名称和产地; (2)被允许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商品质量; (3)允许人应当监督被允许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商品质量。 (四)转让(★★) 1.程序:订立转让合同,共同向商标局提出转让申请。 2.限制:应当一并转让 3.时点:经核准后,予以公示,受让人自公示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 4.影响:注册商标转让不影响转让前已经生效商标使用允许合同效力,但商标使用允许合同另有商定除外。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画家张某和图画爱好者杨是挚友,张某前后送杨自己的画作50余幅,后张因病去世,杨从张送的画作中精选30幅以张的名义发行,张子女得知后认为其擅自出版张的画作,侵犯了他们及张的著作权遂与杨进行交涉,杨认为画既然已赠送给自己,自己便取得了包括著作权在内的所有权,绘画是以张的名义发表的不存在侵犯著作权。问:杨行为是否侵犯张及其子女著作权,为什么? 最佳答案 1.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2.第十八条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3.第十九条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其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 4.第四十六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他已经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多项权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知识产权法案例2则 悬赏分:40 | 解决时间:2010-12-15 21:21 | 提问者:allship 某饲料厂的工程师承担工厂的科研项目而发明了一种高营养动物饲料。该饲料产品获得了专利权。某生物研究所为了繁育和销售某种转基因实验小鼠而自行生产该种饲料,并喂养实验小鼠。某制药公司为研制一种新药而大量向研究所购买实验小鼠,进行药物的动物实验,并希望对该新药进行专利注册。 问: (1)该种饲料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属于谁?为什么? (2)研究所生产饲料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3)该转基因小鼠能否申请专利?为什么? (4)该新药能否申请专利?为什么? 某电器开关A厂开发设计了一种高压隔离开关,于1996年7月3日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1997年4月专利局予以公告,并于1997年8月12日正式获得专利。后A厂发现某高压电器B厂在销售该产品,经交涉无效,遂向法院起诉。被告B厂辩称,其在1996年5月以后就已经作好了生产该产品的必要准备,属于在先使用,要求法院确认其有权在已有范围内继续生产该产品。现法院查明:B 厂虽于1996年5月提出了该种产品的开发课题,但未涉及具体技术方案;B厂在1996年8月仅完成了一小部分模具的制造,而且1997年5月B厂试产后的产

知识产权法复习题及答案

《知识产权法》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 1.《伯尔尼公约》保护的对象是( ) A.保护专利权 B.保护文学艺术作品 C.保护注册商标 D.保护录音制品 2.世界上第一部现代专利法是( ) 年英国颁布的《垄断法规》 年瑞士颁布的《吉利法》 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的《专利法》 3.著作权中( ) 的保护不受时间的限制 A.发表权 B.使用权 C.署名权 D.获得报酬权 4.我国在专利权的授予上采取的是( ) A.先发明权利 B.先实施权利 C.先申请权利 D.无手续权利 5.下列各项权利中,( ) 不属于专利权人的权利 A.独占实施权 B.出口权 C.放弃专利权 D.实施许可权 6.( ) ,不必经作者许可 A.图书出版社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 B.图书出版社对作品作内容上的修改、删节 C.报社、杂志社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 D.报社、杂志社对作品的内容作修改、删节 7.作者主动向杂志社投稿,杂志社决定是否录用的时间是( ) A.六个月 B.两个月 C.半个月 D.一个月 8.目前保护原产地名称权的最新国际条约是( ) A.《知识产权协议》 B.《保护工业产权巴黎条约》

C.《伯尔尼条约》 D.《罗马条约》 9.我国法律采用的商标注册原则是( ) A.不注册原则 B.自愿注册原则 C.强制注册原则 D.强制注册原则与自愿注册原则相结合的原则 10.对已经注册的商标提出争议的时间为自被争议的注册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 ) A.三个月内 B.六个月内 C.一年内 D.两年内 11.注册商标需要改变图形、文字的,( ) 注册申请 A.应当重新 B.应当变更 C.应当免予提出 D.不必提出 12.根据我国专利法,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 ) A.六个月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13.转让专利权,专利权自( ) 之日起生效 A.转让合同成立 B.专利局登记并共告 C.转让合同经公证 D.交付专利证书 14.在( ) 情况下,申请专利的发明如在申请日以前有同样的发明并不丧失新颖性 A.该发明在国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 B.该发明在国内出版上公开发表过 C.该发明在国外公开使用过 D.该发明在国内公开使用过 15.以下不属于我国专利法所指的发明创造是( ) A.发明 B.技术诀窍 C.实用新型 D.外观设计 16.《伯尔尼公约》规定,实用艺术作品和摄影作品的保护期不得少于( ) A.作者死后50年 B.作品完成后50年 C.作者死后25年 D.作品完成后25年 17.民法通则中未作规定的知识产权有( ) A.植物新品种权 B.发现权 C.发明权 D.专利权 18.下列方式中,( ) 不能取得著作权 A.因继承取得权

(完整版)知识产权法简答题汇总,推荐文档

一.知识产权法的特征 1.专有性,知识产权法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 2.地域性。效力限于本国境内。 3.时间性。知识产权仅仅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有效期限,这个权利自行消灭,相关的知识产品就变成全社会的财富,归全人类共同使用。 知识产品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知识产品是指依靠知识而产生出的成果,例如商标、专利、版权等等。具有文学艺术创作,发明创造,以及经营标志等多种形式。 创造性。即商标应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2.非物质性。知识产品是知识形态的精神产品,虽具有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没有外在的形体。3.公开性。知识产品必须向社会公开公布,让公众知悉。是知识产品所有人取得知识产权的前提。4.社会性。从产生来说,一项知识产品,是人类智力劳动的结晶。并且可以同时为若干主体所占有利用。从归属看,知识产品既是创造个人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著作人身权内容和保护期限 内容:1.发表权。是指作者决定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没有明确表示不发表的,在作者死后50年内,其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行使,没有继承人又受馈赠的,由作品原件所有人行使。 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修改权。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力。 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品完整,使作品不收歪曲,篡改的权利。 保护期限:1.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发表权的保护期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相同,是作者死后50年的12月1日。 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合作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人的保护期,截止于最后死亡作者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后,其对合作作品享有的著作财产权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馈赠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自然人对软件享有著作权的,保护期为自然人的终生至其死亡后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50年,从作品首次发表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一旦确定,适用著作权法的一般规定保护。 四:邻接权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 种类:括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 专利权授权条件新颖性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概念: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判断标准: 第一:公开标准:是判断新颖性的首要标准。有书面公开(也叫出版物公开),使用公开,以及其他方式的公开。我国通过公开出版物进行判断。 第二:时间标准。一个是发明日标准,一个是申请日标准,即先申请原则,我国采取的以申请日判断是否有新颖性的时间标准。 第三:地域标准。地域标准是确定新颖性的空间标准。我国采用的是绝对新颖性标准,是指在专利审查中,专利主管部门可以引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出版物或实际活动去否定一项发明的新颖性。相对新颖性标准,在专利审查过程中,专利主管部门只引用一国之内的出版物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