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卫星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4.35 MB
- 文档页数:55
监测地球重力场的GRACE卫星据《美国太空总署新闻》报道,美国太空署一项研究计划将再度带领人类探索重力的奥秘。
这项命名为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的任务,将持续5年精确记录地球重力场的变化。
预计于2001年年底前发射升空的GRACE,包含两个完全相同的卫星,这两颗卫星将在轨道上相距220公里,并且在距离地面5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
卫星上配置的精密科学仪器,能够精确测量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进而侦测出重力场的变化。
科学家指出,GRACE 所获取的资料将会彻底改变人们先前对于地球构造、海洋与气候的认知。
研究人员表示,重力有两项迷人的特质。
首先就是它的恒常性。
地球是一颗十分均匀的球体,重力几乎在各处都相同。
在地球上不同地点,你所量到的体重都差不多。
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其中某些变化。
GRACE就是打算对重力场的变化进行非常高精度的测量,这样的测量对于海洋学家来说十分重要。
他们想要知道所见的海洋地形,其中有多少是由重力而非洋流塑造而成。
另一个让科学家感兴趣的特质就是,重力不是永久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例如,地球极区的冰在过去比较多,这些冰的重量让地球在两极的方向较为扁平。
现在由于部分的冰融化,原本被重压的陆地反弹而上升,例如加拿大北部就正在上升中。
这使得地球变得更接近完美的球体,这点可由重力场的变化而得到印证。
因此,地球内部一些极为缓慢的变化的同时也会造成重力场发生变化。
重力随时间的变化正是GRACE所要监测的目标。
通过GRACE精确的测量,人们将能够得知地下水层的深度,并且实际看到海平面的变化。
此外,人们也将能够测量出冰层的重量。
科学家指出,这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人们正要开始发掘它的应用。
重力测绘卫星(GRACE )从3月开始,在500公里的高空,两颗相距220公里的卫星开始测量地球各地的微小重力差异,这些细微的引力变化将导致 GRACE 双星距离的变化。
卫星重力测量-基础、模型化方法与数据处理算法作者简介:张传定,男,1966年04月出生,1996年09月师从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陆仲连教授,于2000年12月获博士学位。
摘要论文的中心内容是卫星重力测量中如何由星载传感器获得的观测数据恢复地球重力场这一过程的模型化问题。
旨在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更加合理的数据处理模型。
论文最突出的贡献是,改造并完善了大地重力学、空间大地测量、卫星轨道力学等学科模型化的理论与方法以适应卫星重力测量这一新型观测技术。
作者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有:1.在综合卫星重力测量有关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动态加速度测量、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它们的测量精度与姿态角加速度的关系以及卫星重力测量系统最终恢复地球重力场能力的判定准则;深入理解并掌握了现行SST、SGG卫星CHAMP、GRACE、GOCE各项指标及恢复地球重力场各频段的精度指标。
2.简要介绍了卫星重力测量中所涉及到的曲线坐标系下矢量、张量与曲线坐标之间的微分关系、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以及它们的矩阵表示。
详细研究了在地球重力场确定中常用的关于研究点P和流动点Q相互关联的球极坐标系,给出了球极坐标系下地球引力位V关于P点和关于Q点的微分公式以及它们与球坐标系下局部微分算子的关系。
深入研究了关于P和Q两点局部导数算子的相互作用问题,得到了扰动场元之间核函数和协方差函数的解析与级数展开式,首次给出了较为实用的明晰表达式。
此结果是对物理大地测量学关于这一论题的补充和完善。
这项工作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
3.详细推导了地球、卫星、加速度传感器检验荷载这一特殊限定性三体问题的运动方程;指出星载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就是卫星所受非引力加速度和检验荷载相对于卫星中心地球引力的潮汐力之差;进而得到了由星载加速度传感器的比力测量和GPS跟踪测量数据直接恢复地球引力矢量的理论公式。
4.通过对扭秤、旋转梯度仪工作原理的考察和Molodensky关于垂线偏差推求高程异常的论述以及目前业已发现水平梯度分量的某种组合是球面正交函数系的事实,作者明确指出,在地球重力场的研究中,水平方向观测量的组合应作为复数使用。
重力场引力势的计算与测量方法引力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力之一,它影响着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引力的本质和影响,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重力场引力势的计算和测量方法。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引力势的计算方法引力势是描述重力场强度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质点在重力场中所具有的势能。
计算引力势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牛顿引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引力定律是描述质点间引力作用的经典定律,它指出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根据牛顿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出在给定位置的引力势。
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质点间引力作用的更为普适的定律,它指出任意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出整个重力场的引力势分布。
除了这些经典的计算方法外,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方法,如引力势的数值模拟和微分方程求解等。
这些方法在研究引力场的更精细结构和动态变化时非常有用。
二、引力势的测量方法测量引力势是了解重力场分布和变化的重要手段,科学家们通过不同的技术和仪器来进行测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引力势测量方法:1. 弹簧测力计:这是一种基于弹簧的测力仪器,通过测量受力弹簧的伸缩来确定物体所受的引力。
它常用于实验室中对小范围引力的测量。
2. 重力仪:重力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引力势的仪器,它利用重力的作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重力仪通常由一个悬挂的质量块和一个测量装置组成,通过测量质量块的振动周期或悬挂线的伸长来确定引力势。
3. 重力梯度测量:重力梯度是描述重力场变化率的物理量,通过测量重力梯度可以获得引力势的空间分布信息。
重力梯度测量通常使用重力梯度计,它利用多个重力传感器的阵列来测量重力场的微小变化。
4. 卫星测量:卫星测量是一种用于大范围引力势测量的技术,通过卫星携带的重力仪器和测量设备来获取引力势的全球分布。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球重力场的研究和测量。
卫星重力测量技术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是一门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运动等方面的学科,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地球的表面与内部相距甚远,地球物理学研究往往受到观测技术的限制。
而随着卫星重力测量技术的发展,这一局面正在得到颠覆,卫星重力测量技术正在成为地球物理研究中一项重要的手段。
1.卫星重力测量技术概述卫星重力测量技术基于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卫星通过地球上空进行重力测量,获得地球重力场的分布情况。
这项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卫星精密的轨迹控制和重力测量仪器的装备,对地球重力场的测量达到了高度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卫星重力测量技术还具有全球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能够提供地球重力场全球范围内的准确数据。
2.2.1 地球形态研究地球的形态呈现为不规则的椭球体,由于地球的离心率和自转引起的地球扁率等因素,地球的形态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变形。
而卫星重力测量技术能够获得高精度的地球重力场数据,并且能够计算出来地球的形态和动力学变化。
这项技术对于研究地球的形态、内部构造和地震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2.2 地壳构造研究地球重力场的分布受到地球内部密度分布的影响,在地壳结构复杂的地区,地表重力场会受到下方地壳和上方地表地物的影响。
卫星重力测量技术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能够测定地球内部的密度结构,推测地下的岩石体积和形状,从而揭示地球地壳和上地幔的构造特征和动力学性质,例如板块构造等。
2.3 大地水文研究在地球物理研究中,大地水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大地水文的研究目标主要是了解大气、地表、地下之间的水循环以及水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其中,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十分复杂,而卫星重力测量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研究地下水的分布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方面,卫星重力测量技术可以为水文模型提供和验证数据,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方式。
3.结语随着卫星重力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它在地球物理方面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卫星重力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数据解读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重力测量技术逐渐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本文将重点讨论卫星重力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数据解读方法。
一、卫星重力测量技术的原理卫星重力测量技术是利用卫星携带的高精度重力仪器测量地球表面重力场的变化,从而推断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和地壳运动等信息。
1.1 重力测量原理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天体表面对物体吸引的力。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不是一致的,而是会因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变化。
通过卫星重力测量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地表某一点的重力值,并通过对比多个点上的重力值差异,推算出地球内部的密度变化。
1.2 卫星重力测量仪器为了实现卫星重力测量,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系列高精度的重力测量仪器。
目前常用的卫星重力测量仪器主要有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绝对重力仪以及光学干涉测量仪(GIM)。
这些仪器可以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值,并将数据传输至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卫星重力测量数据解读方法卫星重力测量数据是复杂且海量的信息集合,需要进行合理的解读才能获得有价值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学指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卫星重力测量数据解读方法。
2.1 重力异常解读重力异常是指相对于参考表面(通常是椭球面)的重力场的偏差。
通过对大量重力异常的分析,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密度梯度。
高重力异常通常对应着密度较大的区域,反之亦然。
这些异常主要与地壳构造、岩石性质和地球动力学等因素相关。
2.2 重力梯度解读在卫星重力测量中,不仅可以获取重力值,同时还可以计算重力的梯度,即重力在空间中的变化率。
重力梯度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地下密度变化信息,有助于研究构造和地壳运动等问题。
通过对重力梯度的解读,科学家们可以推测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活动、地热流动以及岩浆活动等。
2.3 反演方法卫星重力测量数据的解读过程中,还常常需要借助反演方法。
反演方法是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使得模型产生的重力数据与实测数据拟合得最好。
grace重力卫星反演水储量基本原理重力卫星反演水储量基本原理重力卫星是一种利用重力场变化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表运动的技术。
通过重力卫星反演方法,我们可以估算出地球表面下的水储量。
重力卫星通过测量地球的重力场变化来推断地下水储量的变化。
地球表面上的不同地貌、地下岩石、土壤密度和水分含量等会导致地表重力场的微小变化。
而地下水的存在也会对地表重力场产生微弱但可测量的影响。
通过对重力卫星测量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可以研究水储量的分布和变化。
重力卫星反演水储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质量平衡定律。
当地面水分增加时,地下水的质量也会增加,进而增加地球的总质量。
这将导致周围地区的重力微弱增加。
相反,当地下水减少时,重力场也会微弱减小。
通过不断观测和测量地球的重力场变化,科学家们可以计算出地下水储量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重力卫星反演水储量只能提供关于地下水储量变化的粗略估计。
因为地表上的其他因素也会对重力场产生微小的影响,如地壳运动、大气压强变化等。
所以,在进行水储量反演时,科学家们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这些干扰因素排除,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重力卫星反演水储量的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地下水资源的新途径。
利用重力卫星的高分辨率测量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水分分布情况,从而为水资源管理和地下水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项技术也有助于研究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储量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重力卫星反演水储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水储量的变化。
这项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变化的新途径,有助于水资源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
然而,在分析结果时需注意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卫星重力探测技术的发展杨婕;占惠【摘要】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中,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为重力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与以往探测重力的手段相比, 重力卫星的发射大大改善了人们对地球重力场的认识, 随着CHAMP、 GRACE和GOCE卫星的发射, 将把现有静态中长波部分重力场的精度提高1-2个数量级, 并提供长波部分重力场随时间变化的信息. 卫星重力学对我国的基础测绘服务和国防建设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08(000)005【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卫星重力;探测技术;CHAMP;GRACE;GOCE【作者】杨婕;占惠【作者单位】福建省地震局厦门地震台,厦门,361003;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厦门,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2.1地球重力场是地球的基本物理场之一,重力场及其时变反映了地球表层及内部的密度分布和物质运动状态,同时决定着大地水准面的起伏和变化,因此,重力场的研究历来是大地测量学的热点之一[1]。
高精度重力观测是研究固体潮及地震前兆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中,重力测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但是,对于重力的观测,无论是用振摆、自由落体,还是用光学干涉仪都很难获得高精度的绝对重力值,相反,重力差的相对测量要比绝对测量容易得多,以致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5]。
我国的重力固体潮观测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早期使用加拿大Scintrex公司的CG-2型金属弹簧重力仪,采用光记录(目前,这些仪器已经完全淘汰),之后陆续引进GS型金属弹簧重力仪[4]。
相对重力观测仪器,从毫伽级重力仪发展到微伽级重力仪,可以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细节取得更进一步的了解。
但是,虽然地面重力测量工作是传统大地测量工作中最方便和功效最高的一种测量工作,毕竟还是耗时多、劳动强度大,特别是有许多难以到达的地区,致使重力测量数据的地面覆盖率和分辨率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是在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推算大地水准面时提高其精度和分辨率的最大障碍。
卫星测地知识点总结卫星测地学的知识点非常丰富,涉及卫星轨道测量、重力场测量、形状测量、大地测量、地壳运动、地球形状测量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卫星测地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一、卫星轨道测量卫星轨道测量是卫星测地学的基础,它主要用于确定卫星的位置和速度,以及测量地球上不同地点的形状和重力场。
卫星轨道测量可以通过地面测量站和卫星搭载的测量仪器来实现,主要包括跟踪测量、星载测量和卫星激光测量等方式。
1. 跟踪测量跟踪测量是通过地面测量站对卫星进行定位跟踪,以确定卫星的位置和速度。
地面测量站通常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者干涉测量仪器来进行跟踪测量,通过与卫星交换信号来确定卫星的位置和速度信息。
2. 星载测量星载测量是通过卫星搭载的测量仪器来实现卫星轨道测量,主要包括星载GPS测量、星载微波测量、星载激光测量等方式。
这些测量仪器可以实时获取卫星的位置和速度信息,为地球形状和重力场测量提供基础数据。
3. 卫星激光测量卫星激光测量是通过搭载在卫星上的激光测距仪器来测量地球表面的高程和形状,它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地表高程测量,并且可以克服传统地面测量的局限性,对于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和地球形状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力场测量地球的重力场分布对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重力场测量是卫星测地学的重要内容。
重力场测量主要包括重力梯度测量、大地水准测量、卫星引力梯度测量等多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重力场分布规律,对地质勘探、地震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 重力梯度测量重力梯度测量是通过地面重力测量仪器来测量地球不同地点的重力场强度和方向,从而确定地球重力场的分布规律。
重力梯度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矿产资源分布,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 大地水准测量大地水准测量是通过测量地表的高程变化来确定地球重力场的分布规律,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不同地点的垂直形变和地壳运动情况,对于地震预测和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卫星重力专业英语
1. Satellite Gravity Measurement:卫星重力测量
2. Gravity Satellite:重力卫星
3. Gravity Field Mapping:重力场测绘
4.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ion:引力波探测
5. Earth's Gravity Field:地球重力场
6. Satellite Tracking:卫星跟踪
7. Orbit Determination:轨道确定
8. Geodesy:大地测量学
9.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
10. 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 (SST):卫星对卫星跟踪
11. Kinematic Orbit Determination:运动学轨道确定
12.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卫星激光测距
13.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14. Altimetry:测高术
15. Ocean Circulation:海洋环流
这些术语和短语涵盖了卫星重力测量的不同方面,包括卫星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应用领域等。
对于深入了解卫星重力专业的人士来说,熟悉这些术语和短语是非常重要的。
卫星重力测量发展及应用2010286190128 张璇摘要:卫星重力测量在恢复地球重力场方面具有全球高覆盖率、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和高时间重复率等优点, 为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文简要回顾了卫星重力测量的发展历程, 介绍了四种卫星重力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状况, 最后对卫星重力测量在地球科学中的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重力场;地球重力场;重力测量一、研究背景地(月)球重力场及其时变反映地(月)球表层及内部物质的空间分布、运动和变化,同时决定着大地水准面的起伏和变化。
因此,确定地(月)球重力场的精细结构及其时变不仅是大地测量学、海洋学、地震学、空间科学、天文学、行星科学、深空探测、国防建设等的需求,同时也将为全人类寻求资源、保护环境和预测灾害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
人造卫星是在地(月)球重力场作用下在空间绕地(月)球运动的,要精密定轨,必须知道精确的地(月)球重力场参数,反之,精确测定卫星轨道的摄动,利用这些摄动的跟踪观测数据,又可以提高地(月)球重力场参数的精度,两者相辅相成。
地球重力场是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动力学、地球动力学、冰川学、海平面变化与分析所需的基本物理量。
在大地测量领域, 地球重力场对研究地球形状和精确求定地面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起着重要作用;在固体地球物理学中,基于地球重力场可以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和板块运动;在海洋学中,为了研究海面地形,揭示洋流和环流的活动规律也需应用地球重力场数据;在国防建设领域,远程武器的发射和飞行,必须知道精细的局部重力场和全球重力场。
月球重力场的精密测量是国际探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决定着月球探测器的轨道优化设计和载人登月飞船月面理想着陆点的合适选取,同时将为全人类开展月体地形地貌和内部结构研究、月壤新能源和资源探测、月面宇宙环境分析(电磁、微粒子、高能等)、月球和地月系统起源和演化历史论证等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地(月)球重力场起着双重作用:第一,通过比较实际重力场和理想重力场的差可以得到重力异常,重力异常表明地(月)球内部的质量不平衡状态,并提供地球(月)动力学的重要信息;第二,确定大地水准面(和静止平均海平面相重合的等位面) ,大地水准面是所有地貌(如陆地、冰川、海洋等) 的参考面,而大地水准面仅仅是由重力场来定义的,它可以通过重力场的精化而改善。
太空中的“牛顿”□徐菁——欧洲“重力场和静态洋流探测”卫星发射成功2厘米精度上确定大地水准面;第三,在优于100千米空间分辨率上获得重力异常和大地水准面数据。
“重力场和静态洋流探测”卫星由来自13个欧洲国家的45家公司联合研制,包括了多项首次在卫星上采用的技术,是首颗利用重力梯度测量的卫星。
由于卫星需要在低轨道飞行,因此设计时,必须将空气阻力和扭矩降至最小,同时还要排除机械干扰,这就导致卫星的横截面积(呈八角形)只有1.1米2,而卫星长度则有5.3米,质量为1000千克。
卫星结构主要由碳纤维加强塑料夹层板制成,既保证了卫星在不断变化的热环境下的稳定状态,也将卫星质量减至最小。
“重力场和静态洋流探测”卫星在其飞行方向呈对称形状,两侧的小翼有助于卫星飞行稳定。
卫星主体表面安装有4块太阳电池板,另外在两侧的小翼上安装有2块太阳电池板,这些太阳电池使卫星能够经受得住-170℃到160℃的温度变化。
在每个翼的外侧安装了一副S频段通信天线,而且面向太空的一个翼外侧还安装有2副G PS天线。
卫星一旦入轨,它有一面会一直对着太阳。
静电重力梯度仪是“重力场和静态洋流探测”卫星的主要有效载荷,安放在卫星质量中心点附近。
该重力梯度仪的质量为千克,功率为瓦,主要由互相呈°排列的3对电容加速度计构成,这2008年9月10日,“重力场和静态洋流探测”卫星由俄罗斯轰鸣号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进入太阳同步近圆极轨道,它是欧洲空间局最具挑战的任务之一,也是“地球探测者”家族中发射升空的首颗卫星。
该卫星的首要任务是探测地球最突出的特征——重力场。
重力卫星家族的“法拉利”“重力场和静态洋流探测”卫星专门用于在前所未有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上测量地球重力场,并提供大地水准面模型。
卫星任务目标包括3个方面:第一,在5米秒精度上确定重力异常;第二,在厘米~太空中的“牛顿”1801009010/ 21视点上面级分离,首先进入280千米高的初始轨道,然后经过大约45天后逐渐下降到260千米高的工作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