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荧光材料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81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2. 研究荧光材料的性质;3. 分析影响荧光材料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荧光材料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吸收光能并发射出可见光的物质。
本实验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材料,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合成具有特定荧光性能的材料。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某有机金属盐(如四溴四苯基乙烯)- 某无机盐(如5嘧啶硼酸)- 碳酸钾- 硝酸银- 催化剂(如四(三苯基膦)钯)2. 实验仪器:- 水热反应釜- 真空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荧光光谱仪- 电子天平- 移液器- 烧杯-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水热法制备荧光材料1.1 称取一定量的有机金属盐和无机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1.2 将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加入碳酸钾;1.3 将反应釜密封,抽真空至一定压力;1.4 将反应釜置于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1.5 反应结束后,取出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
2. 性能测试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测试产物的吸收光谱;2.2 荧光光谱仪测试:测试产物的荧光光谱;2.3 分析产物的荧光性能,如荧光强度、发射波长等。
3. 分析影响荧光材料性能的因素3.1 通过改变有机金属盐和无机盐的种类、比例,以及反应温度、时间等条件,研究其对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3.2 对比不同制备方法对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1 通过水热法制备的荧光材料,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中,显示出特定的吸收峰;1.2 在荧光光谱仪测试中,荧光材料显示出明显的发射峰,发射波长与吸收峰相对应;1.3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发现荧光材料的荧光强度、发射波长等性能有所变化。
2. 分析2.1 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荧光材料具有特定的吸收和发射性能;2.2 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调控荧光材料的性能,如荧光强度、发射波长等;2.3 本实验制备的荧光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传感、显示等领域。
荧光粉简介荧光粉(俗称夜光粉、长效夜光粉、发光粉、蓄光粉),通常分为稀土材料环保无毒无害无放射光致储能夜光粉和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两类。
光致储能夜光粉是荧光粉在受到自然光、日光灯光、紫外光等照射后,把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光照射后,在缓慢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出来,所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处,仍能看到发光,持续时间长达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是在荧光粉中掺入放射性物质,利用放射性物质不断发出的射线激发荧光粉发光,这类夜光粉发光时间很长,但因为有毒有害和环境污染等,所以应用范围小。
简史20世纪初,人们在研究放电发光现象的过程中开发了荧光灯和荧光粉。
当时的荧光灯使用硅酸锌铍荧光粉,发光效率低,并有毒性。
1942年,a.h.麦基格发明卤磷酸钙荧光粉并用在荧光灯内,在照明领域引起了一次革命。
这种粉发光效率高、无毒、价格便宜,一直使用到现在。
70年代初,荷兰科学家从理论上计算出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发现荧光粉如由450nm、550nm和610nm三条窄峰组成(三基色[1]),则显色指数和发光效率能同时提高。
1974年,荷兰的范尔斯泰亨等人先后合成了发射峰值分别在上述范围内的三种稀土荧光粉,使灯的发光效率达到85lm/w,显色指数为85,使荧光灯有了新的突破。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特点是发光谱带狭窄,发光能量更为集中,且在短波紫外线激发下稳定性高,高温特性好,更适用于高负载细管荧光灯和各种单端紧凑型荧光灯。
类型灯用荧光粉主要有3类。
第一类用于普通荧光灯和低压汞灯,第二类用于高压汞灯和自镇流荧光灯,第三类用于紫外光源等。
荧光灯和低压汞灯用荧光粉有锑、锰激活的卤磷酸钙荧光粉和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锑、锰激活的卤磷酸钙荧光粉是在氟氯磷灰石基质3ca3(po4)2 c a(f, cl)2中,掺入少量的激活剂锑(sb)和锰(mn)以后制成的荧光粉,通常表示式为:3ca3(po4)2 ca(f,cl)2:sb,mn 这种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很多,采用的原料也可以不同,但对原料的纯度要求较高。
三维荧光组分分类引言:荧光是指物质在受到光激发后能发出可见光的现象。
荧光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电器件、显示器件等领域。
根据荧光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有机荧光材料和无机荧光材料两大类。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三维荧光组分进行分类介绍。
一、有机荧光材料有机荧光材料是指由有机分子构成的具有荧光性质的材料。
根据荧光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的不同,有机荧光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芴类荧光材料芴类荧光材料是一种常见的有机荧光材料,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和发射波长的可调性。
芴类荧光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2. 三苯胺类荧光材料三苯胺类荧光材料是一类具有良好荧光效率和发射波长可调性的有机材料。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性和电子给体性,能够有效提高发光效率。
三苯胺类荧光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等器件中有广泛应用。
3. 有机染料类荧光材料有机染料类荧光材料是一类以有机染料为基础制备的荧光材料。
有机染料类荧光材料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和发射波长可调性,可以通过合成不同的染料分子来调控其荧光性质。
它们在生物荧光成像、激光器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无机荧光材料无机荧光材料是指由无机物质构成的具有荧光性质的材料。
根据无机荧光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的不同,无机荧光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磷光体材料磷光体材料是一类具有发射荧光的无机材料,其荧光性质主要由杂质离子引起。
磷光体材料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较长的发光寿命,广泛应用于荧光显示器、荧光灯等领域。
2. 半导体量子点半导体量子点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无机荧光材料,其尺寸通常在纳米级别。
半导体量子点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和发射波长的可调性,能够发出较窄的发光光谱。
它们在生物成像、光电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稀土金属材料稀土金属材料是一类由稀土金属离子构成的无机荧光材料。
稀土金属材料具有丰富的能级结构和发射波长可调性,其发光性质可以通过调控离子的能级结构来实现。
三基色荧光粉发光原理详解1. 引言三基色荧光粉(Tricolor phosphor)是指由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粉组合而成的一种发光材料。
它在显示技术、照明、荧光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基色荧光粉的发光原理是基于荧光效应,即通过吸收外部能量激发内部电子跃迁,从而发出特定波长的光。
本文将详细解释三基色荧光粉发光的基本原理。
2. 荧光效应荧光效应是指物质在吸收能量后,通过非辐射跃迁的方式将能量释放出来,发出特定波长的光。
荧光效应的基本原理是能级的跃迁。
物质的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能量,其中包括电子的激发、激发态的寿命以及光的发射等过程。
3. 三基色荧光粉的组成三基色荧光粉由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粉组合而成,分别是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粉。
每种荧光粉都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发出相应颜色的光。
通过调整三种荧光粉的比例,可以实现各种颜色的发光效果。
4. 红色荧光粉发光原理红色荧光粉主要由钇铝石榴石(YAG:Ce)组成。
钇铝石榴石是一种稀土离子掺杂的晶体材料,它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和较长的激发寿命。
红色荧光粉在被激发后,钇铝石榴石中的铈离子(Ce3+)被激发到高能级。
在铈离子的激发态,它会通过非辐射跃迁的方式将能量释放出来,发出红色的光。
5. 绿色荧光粉发光原理绿色荧光粉通常由硫化锌(ZnS)和铜(Cu)组成。
硫化锌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它具有很高的荧光效率和较长的激发寿命。
当绿色荧光粉被激发时,硫化锌中的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形成激子。
激子在激发态的寿命较长,会通过非辐射跃迁的方式将能量释放出来,发出绿色的光。
6. 蓝色荧光粉发光原理蓝色荧光粉通常由硫化锌(ZnS)和铜(Cu)掺杂钡(Ba)组成。
蓝色荧光粉的发光原理与绿色荧光粉类似,都是基于硫化锌中的激子发光。
不同之处在于,蓝色荧光粉通过掺杂钡元素,改变了硫化锌的晶格结构,从而使得蓝色荧光粉发出蓝色的光。
7. 三基色荧光粉的混合在显示技术中,通过将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粉混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各种颜色的发光效果。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天然荧光物质的提取和鉴定方法。
2. 了解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物质鉴定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天然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进行初步分析。
二、实验原理荧光光谱是研究物质分子在光激发下发光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当物质分子吸收光子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随后电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释放出能量较低的光子,即荧光。
荧光光谱包括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别描述了激发光波长和荧光强度随波长变化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天然荧光物质样品(如萤石、磷矿石等)。
2. 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
仪器:1. 荧光光谱仪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 离心机4. 恒温水浴锅5. 玻璃器皿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 将天然荧光物质样品研磨成粉末,过筛后备用。
- 将粉末样品用乙醇或甲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激发光谱测定:- 将荧光光谱仪的激发光波长从200nm至800nm范围内进行扫描。
- 在固定发射波长下,记录不同激发光波长下的荧光强度。
3. 发射光谱测定:- 将荧光光谱仪的发射光波长从200nm至800nm范围内进行扫描。
- 在固定激发光波长下,记录不同发射光波长下的荧光强度。
4. 数据处理:- 将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数据导入Origin软件,绘制光谱图。
- 对光谱图进行分析,确定天然荧光物质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激发光谱:- 样品的激发光谱呈现出明显的峰形,表明存在特定的激发波长。
- 通过对比标准物质的激发光谱,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成分。
2. 发射光谱:- 样品的发射光谱同样呈现出明显的峰形,表明存在特定的发射波长。
- 通过对比标准物质的发射光谱,可以进一步确认样品的成分。
3. 结果讨论:- 本实验成功提取和鉴定了天然荧光物质,并获得了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可以实现对天然荧光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荧光光谱法对天然荧光物质进行了提取和鉴定,成功获得了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荧光粉简介荧光粉(俗称夜光粉、长效夜光粉、发光粉、蓄光粉),通常分为稀土材料环保无毒无害无放射光致储能夜光粉和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两类。
光致储能夜光粉是荧光粉在受到自然光、日光灯光、紫外光等照射后,把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光照射后,在缓慢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出来,所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处,仍能看到发光,持续时间长达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是在荧光粉中掺入放射性物质,利用放射性物质不断发出的射线激发荧光粉发光,这类夜光粉发光时间很长,但因为有毒有害和环境污染等,所以应用范围小。
简史20世纪初,人们在研究放电发光现象的过程中开发了荧光灯和荧光粉。
当时的荧光灯使用硅酸锌铍荧光粉,发光效率低,并有毒性。
1942年,a.h.麦基格发明卤磷酸钙荧光粉并用在荧光灯内,在照明领域引起了一次革命。
这种粉发光效率高、无毒、价格便宜,一直使用到现在。
70年代初,荷兰科学家从理论上计算出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发现荧光粉如由450nm、550nm和610nm三条窄峰组成(三基色[1]),则显色指数和发光效率能同时提高。
1974年,荷兰的范尔斯泰亨等人先后合成了发射峰值分别在上述范围内的三种稀土荧光粉,使灯的发光效率达到85lm/w,显色指数为85,使荧光灯有了新的突破。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特点是发光谱带狭窄,发光能量更为集中,且在短波紫外线激发下稳定性高,高温特性好,更适用于高负载细管荧光灯和各种单端紧凑型荧光灯。
类型灯用荧光粉主要有3类。
第一类用于普通荧光灯和低压汞灯,第二类用于高压汞灯和自镇流荧光灯,第三类用于紫外光源等。
荧光灯和低压汞灯用荧光粉有锑、锰激活的卤磷酸钙荧光粉和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锑、锰激活的卤磷酸钙荧光粉是在氟氯磷灰石基质3ca3(po4)2·ca(f,cl)2中,掺入少量的激活剂锑(sb)和锰(mn)以后制成的荧光粉,通常表示式为:3ca3(po4)2·ca(f,cl)2:sb,mn 这种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很多,采用的原料也可以不同,但对原料的纯度要求较高。
三基色荧光粉发光原理三基色荧光粉是一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可广泛应用于LED显示屏、荧光灯、荧光剂等领域。
其发光原理是通过激发荧光物质的电子,使其跃迁至激发态,当电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能量,从而发光。
在三基色荧光粉中,红、绿、蓝三种颜色是通过不同的荧光物质来实现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基色荧光粉的发光原理。
首先,我们来介绍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原理。
红色荧光粉主要由铜掺杂的硫化锐青矿(Cu-doped ZnS)组成。
在未激发状态下,铜离子处于低能级状态。
当外加一定的能量,例如电流或光线,激发荧光物质时,铜离子就会被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
此时,铜离子会与晶格中的硫离子发生键合,并占据一些晶格点,形成Cu-S配位有限体系。
这一过程称为铜活化。
当铜离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达到发光的效果。
在红色荧光粉中,铜离子的能量差与光子的能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所以红色荧光粉显示为红色。
接下来,我们介绍绿色荧光粉的发光原理。
绿色荧光粉主要由掺杂了镓离子的硅酸锶(Ga-doped SrSiO3)组成。
在未激发状态下,镓离子处于低能级状态。
当外加一定能量激发荧光物质时,镓离子会被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
此时,镓离子会与晶格中SiO3的阴离子形成复合体,产生应变场。
镓离子回到基态时,会通过作用在带电粒子上的电场释放能量。
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出,发出的光子具有一定的波长,对应于绿色发光。
最后,我们介绍蓝色荧光粉的发光原理。
蓝色荧光粉通常使用的是掺杂了钴离子的氧化镧(Co-doped La2O3)。
钴主要的激发过渡是d-d跃迁,即电子从3d能级跃迁至2p能级。
在未激发状态下,钴离子处于低能级状态。
当外加一定能量激发荧光物质时,钴离子会被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
此时,钴离子在高能级激发态上会发生3d到2p的电子跃迁,形成一个激发态。
钴离子从这个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会释放出能量,从而产生光子。
这些光子具有蓝色的波长,使得蓝色荧光粉显示为蓝色。
发光材质知识点总结一、发光材料的种类发光材料按其发光原理可分为荧光材料、磷光材料、夜光材料和激光材料。
这些发光材料各有其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需求。
荧光材料是一种通过吸收紫外光或蓝光而发射可见光的材料。
其发光原理是在吸收光子能量后,电子受激跃迁至激发态,再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释放出可见光。
常见的荧光材料有荧光粉和发光二极管。
荧光粉是一种微粒状的荧光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配方来调配出不同颜色的荧光效果。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通过半导体材料加工制成的发光材料,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色彩饱和度。
磷光材料是一种通过吸收光能而发射长波长光的材料。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吸收紫外光或蓝光激发磷光材料的电子,电子再跃迁回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磷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荧光灯、LED背光源等领域。
夜光材料是一种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吸收光能,并在暗处发出光的材料。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光能激发材料内部的发光中心,当光照停止时,发光中心释放出光,产生所谓的“夜光”效果。
夜光材料在安全标识、夜光钟表、夜光开关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激光材料是一类能够通过受激辐射产生激光的材料。
其主要原理是在受到外界能量激发后,激光材料内原子或分子得到激发,形成受激辐射,产生相干的光线。
激光材料有机晶体、半导体材料等,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器、光通信等领域。
二、发光材料的特性1. 发光亮度发光亮度是评价发光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
发光材料的发光亮度取决于其自身的发光强度和色彩饱和度。
通常情况下, 发光材料的发光亮度越高, 其可见性和适用性就越好。
2. 光谱特性光谱特性是评价发光材料色彩性能的重要指标。
发光材料的光谱特性主要包括光谱线型、发光波长、半峰宽度等。
优质的发光材料应该有较窄的光谱线型和较高的光谱纯度,以确保色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光电性能光电性能是评价发光材料发光和光电转换性能的重要指标。
发光材料的光电性能直接影响其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优质的发光材料应该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发光种类一.常见发光种类光致发光灯用材料日光灯,节能灯,黑光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LED转换组合白光长余辉材料放射性永久发光,超长余辉,长余辉紫外发光材料长波3650发光,短波2537发光,真空紫外发光,量子点发光……红外线发光材料上转换发光,红外释光,热释发光, 多光子材料荧光染料\颜料稀土荧光,有机荧光电致发光高场发光直流粉末DCEL,交流粉末ACEL,薄膜发光,厚膜发光,有机发光低场发光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OEL-OLED),硅基发光,半导体激光阴极射线发光彩色电视发光材料黑白电视发光材料像素管材料低压荧光材料超短余辉材料放射线发光α射线发光材料,β射线发光材料,γ射线发光材料,氚放射发光材料,闪烁晶体材料X射线发光X存储发光材料X增感发光材料CT扫描发光材料摩擦发光单晶发光,微晶发光化学发光有机化合物发光(荧光染料)液体发光有机稀土发光生物发光酶发光,有机发光,反射发光(几何光学)光学镀膜反射材料,玻璃微珠反射材料二.常见发光材料成份物质发光过程有激励、能量传输和发光三个过程。
激励方式主要有电子束激发,光激发和电场激发。
电子束激发有阴极射线(CRT)发光材料,真空荧光(VFD)材料,场发射(FED)显示材料;光激发有荧光灯用发光材料,等离子显示(PDP)发光材料,X射线激发光材料等;电场激发有电致发光(EL)材料,发光二极管(LED)材料。
1 阴极射线(CRT)稀土发光材料2 真空荧光显示(VFD)稀土发光材料VFD用稀土发光材料较少,效率也不高,如SnO2:Eu3+, Y2O2S:Eu3+,很少使用。
3 场发射显示(FED)稀土发光材料FED是有可能与PDP和LCD相竞争的平板显示,它的画面质量和分辨率优于CRT,响应速度(寻址时间)非常快,而功耗仅是LCD的1/3,其应用前景令人关注。
FED稀土发光材料如表2所示。
表2 FED稀土发光材料4 灯用稀土发光材料使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节能灯流明效率高,显色性好,是欧美、日和我国大力推广的绿色照明。
(3-溴丙基)三苯基溴化膦荧光光谱
【提纲】(3-溴丙基) 三苯基溴化膦荧光光谱
一、(3-溴丙基) 三苯基溴化膦的概述
(3-溴丙基) 三苯基溴化膦,简称(3-Br-Pr-TPP),是一种有机磷光材料,具有优秀的荧光性能。
其基本结构由三个苯基与一个(3-溴丙基) 基团通过磷原子连接而成。
在物理性质方面,它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高的蒸汽压。
在化学性质方面,它具有较强的亲电性,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二、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
荧光光谱是一种描述分子或原子在激发态和基态之间跃迁的光谱技术。
荧光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分子或原子在吸收能量后,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再返回至基态时释放出光子。
荧光光谱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荧光光谱仪和荧光显微镜。
荧光光谱的主要参数包括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荧光寿命。
三、(3-溴丙基) 三苯基溴化膦的荧光光谱特性
(3-溴丙基) 三苯基溴化膦具有以下荧光光谱特性:
1.激发光谱:在紫外光区域有较强的吸收,吸收峰位于250-350 nm。
2.发射光谱:在可见光区域有较强的发射,发射峰位于450-650 nm。
3.荧光寿命:较长,通常在纳秒至微秒级别。
四、(3-溴丙基) 三苯基溴化膦荧光光谱的应用
由于(3-溴丙基) 三苯基溴化膦具有优秀的荧光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1.荧光传感器:由于(3-溴丙基) 三苯基溴化膦具有较高的亲电性,可作为
荧光传感器用于检测金属离子、生物分子等。
2.生物成像:由于(3-溴丙基) 三苯基溴化膦具有较长的荧光寿命和较高的量子产率,可用于生物成像技术,如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
常见荧光基团Dihydrorhodamine 123 二氢罗丹明123Tetramethylrhodamine-6-maleimide 四甲基罗丹明-6-马来酰亚胺Tetramethylrhodamine-5-maleimide 四甲基罗丹明-5-马来酰亚胺5--IAF ,5-Iodoacetamidofluorescein 5-吲哚乙酰氨基荧光素6-TET 6-羧基-2',4,7',7-四氯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BIS[N,N-BIS(CARBOXYMETHYL)AMINOMETHYL]FLUORESCEIN TETRASODIUM SALT 双[NN-双(羧甲基)氨甲基]荧光素四钠盐Fluorescein-5-maleimide 荧光素-5-马来酰亚胺5-FITC cadaverine 5-异硫氰酸荧光素尸胺Sulforhodamine G 磺基罗丹明G7-Hydroxy-4-methylcoumarin 7-羟基-4-甲基香豆素3-Cyano-7-hydroxycoumarin 3-氰基-7-羟基香豆素Fluorescein, disodium salt 荧光素二钠盐Fluorescein 荧光素6-FAM phosphoramidite 5'-荧光素氨基磷酸酯6-TRITC四甲基罗丹明-6-异硫氰酸6-Carboxy-X-rhodamine, succinimidyl ester 6-羧基-X-罗丹明琥珀酰亚胺酯5-Carboxy-X-rhodamine, succinimidyl ester 5-羧基-X-罗丹明琥珀酰亚胺酯6-Carboxy-X-rhodamine 6-羧基-X-罗丹明5-TAMRA, 5-Carboxytetramethylrhodamine, succinimidyl ester 5-羧基四甲基罗丹明琥珀酰亚胺酯6-TAMRA, 6-Carboxytetramethylrhodamine 6-羧基四甲基罗丹明5-TAMRA, 5-Carboxytetramethylrhodamine 5-羧基四甲基罗丹明6-CR6G, 6-Carboxyrhodamine 6G 6-羧基罗丹明6G5-FITC, luorescein-5-isothiocyanate 异硫氰酸荧光素6-FAM,succinimidyl ester 6-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5-FAM,succinimidyl ester 5-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5-FAM 5-羧基荧光素6-FAM 6-羧基荧光素Rhodamine B 罗丹明BRhodamine 6G 罗丹明6GAMC, 7-Amino-4-methylcoumarin 7-氨基-4-甲基香豆素Cy3,succinimidyl ester Cy3,succinimidyl esterCy3 Cy3 AP2635 Cy5,,succinimidyl ester Cy5,,succinimidyl esterCy5 Cy5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0F3T)罗丹明B二氢罗丹明123四甲基罗丹明-5(6)异硫氰酸酯荧光素5-吲哚乙酰氨基荧光素6-TET 6-羧基-2',4,7',7-四氯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异硫氰酸荧光素酯5-FITC尸毒素磺基罗丹明G7-羟基-4-甲基香豆素3-氰基-7-羟基香豆素6-FAM6-TRITC 四甲基罗丹明-6-异硫氰酸6-羧基-X-罗丹明琥珀酰亚胺酯6-羧基-X-罗丹明异硫氰酸荧光素7-氨基-4-甲基香豆素Cy3Cy5 荧光素类:Cyanine (花青素)罗丹明类:亚甲蓝Methylene blueTexas Red6-JOE 荧光素类AMCA 香豆素类Alexa Fluor:通过香豆素,若丹明,呫吨(例如荧光素),和花青染料的磺化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