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板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在玻璃片上塗上兩層薄薄的半導體塗層,一 層為N型半導體,另一層為P型半導體, 此兩半導體層各自接上導線,即成為非晶體 太陽能電池板。
一般而言,矽是最常用的半導體材料,在矽中摻入微量的 砷、磷或硼,就能改變矽的導電特性,形成n型(負性) 或p型(正性)半導體。 矽原子的最外層有四個電子,純矽原子間以共價(共用電 子)的方式,形成一相當穩定的狀態。 由於缺少自由電子,因此,純矽的導電性極差。 我們在純矽中摻入少許的砷或磷(最外層有五個電子), 就會多出一個自由電子(-1),這樣就形成n型半導體 如果我們在純矽中摻入少許的硼(最外層有三個電子), 就反而少了一個電子(+1),而形成一個電洞,這樣就形成 p型半導體(少了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可視為多了一個 正電荷)。 此時若在矽晶兩端加電壓,就能使電子產生自由移動而顯 著地增加其導電性。
太陽能電池係一種利用太陽光直接發電的光電半導
體薄片, 它祇要一照到光, 瞬間就可輸出電壓及電流. 而此 種太陽能光電池 (Solar cell)簡稱為太陽能電池或太陽電池
太陽能板的擺放角度
除非因環境因素無法配合大致上以南向23.5 度或24度為主(45度為極限)以獲得太陽能板 最大發電效率
三種市面上流通的太陽能電池
單多晶比較:
最大差別是使用的基板材料不同: 單晶使用單晶矽為材料 製作,單晶矽的生產過程與半導體使用的單晶矽相同,都 要透過緩慢的長晶過程,所以單晶矽是圓形的,為了製作 的方便,晶柱會切成正方形,但是會有四個圓角。 多晶矽是將融熔狀態的純矽倒入正方形的模子中,在慢慢 的由下方冷卻產生的結晶會是多方向的矽,然後再使用切 割機切成正方形的柱狀晶塊,然後再使用切割機切成薄片。 外觀看單晶矽與多晶矽的太陽能電池外觀就不同,單晶矽 顏色均勻,正方形的形狀會有四個圓角效率約16-18%。多 晶矽太陽能電池則是完整的正方形,顏色上會有結晶的紋 路效率約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