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职院校应对生源危机的策略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问题分析与对策1. 引言1.1 当前高职院校招生形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招生形势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高职院校,使得竞争日益激烈。
招生对象的群体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有来自农村的学生,还有不少来自城市的学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投身其中。
高职院校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也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赏。
当前高职院校招生形势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1.2 高职院校招生问题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招生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
以往高职院校主要依靠高考招生,但是这种单一的招生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多元化的需求。
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宣传不实,导致学生和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前景产生怀疑。
一些高职院校招生政策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性,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
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的不平衡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一些知名高职院校每年都能吸引大量学生报考,而一些地方性和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并不理想。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公平。
高职院校招生中还存在着一些腐败问题和利益交换现象,给整个招生系统带来了信任危机。
高职院校招生问题的现状需要引起重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2. 正文2.1 高职院校招生问题分析高职院校招生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增长迅速,导致招生竞争激烈,一些学校面临着招生难、生源质量下降的困境。
高职院校招生逐渐趋向同质化,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影响了学校的品牌形象和教学质量。
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宣传不实、虚假宣传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高职院校招生中存在着招生政策执行不到位、招生流程繁琐等问题,使得招生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浅析高职招生困境及策略高职教育是指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招生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何解决这些困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浅析高职招生困境及策略,探讨如何有效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一、高职招生困境分析1. 专业定位不清晰当前高职教育中,一些学校专业设置过于分散,导致学生就业难度增加。
一些小众专业招生人数稀少,导致招生难度大,且对学校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影响。
与此一些热门专业招生人数过多,导致就业竞争严峻。
专业定位不清晰导致高职教育的招生难度增加。
2. 就业形势不明朗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一些高职学生可能会面临专业不对口、就业难题。
一些学校的招生宣传过于片面,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析,导致了高职学生就业困难。
社会对高职学历的认知度也不够,导致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接受程度不高。
3.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招生中,一些名气比较响亮的高职院校有着更多的优质资源,可以吸引更多学生。
而一些地区的高职院校受限于条件和资源,招生难度增加。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导致了高职招生的困境。
二、高职招生策略1. 加强专业定位,提高就业竞争力学校应该在专业设置上更加科学合理,注重热门专业的培养和发展,同时调整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专业。
在招生宣传中,要科学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让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误导。
学校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提前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提高招生吸引力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下,一些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硬件设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合合作,积极争取各种资源的支持,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3. 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学校应该重视教育质量,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职院校学生流失原因剖析与对策探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职业院校也面临着生存的严峻考验,其中之一就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流失,这已经成为所有职业院校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们将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所裨益。
标签:职业院校学生流失原因分析建议1学生流失的现状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各职业院校规模进一步扩大,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给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一些问题显现得更加突出,如学生成绩总体下滑、学生不及格人数明显增多、学生流失率明显增加等等。
笔者对某高职院校的流失率进行了专门的调查。
该校在2008年至2010年三年共招收6955名学生,三年来流失283人,流失率为4.07%。
这种现象严重困扰学校的发展,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对学生及家庭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现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流失原因进行剖析,并找出解决的对策。
2学生流失原因分析学生流失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结果,这些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也就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内因是学生流失的主要决定因素。
而外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
2.1学生自身因素2.1.1学生学习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由于当前的招生形势,职业院校的招生对象多是一些入学成绩比较低的学生。
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学校自我控制的能力低,厌学的情绪比较多,很容易出现辍学的想法。
2.1.2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学科本身内在的兴趣和发现的自信。
通过调查,少部分学生是听从父母选择或别人意见而选专业,大部分学生是自己选专业,由于大多数学生不清楚所学专业的内涵、知识体系、应用价值及社会意义,随着课程的深入,迷失了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加入辍学的行列。
高职院校应对生源危机的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高考报考人数不断下降,高职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体现在生源数量减少方面的生源危机,并针对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招生的因素提出相关对策,高职院校要大力改革现有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合理设置招生专业,改变招生思路和模式,以适应未来高职教育的变化。
【关键词】生源危机高职院校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37-02所谓的生源危机就是是指学校招生数量得不到满足以及生源质量下降所引起的一系列危机。
近年来,高职教育已经面临日趋严重的生源危机。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11年高考录取中,生源大省山东生源缺口由去年2万多人增加到4万多人,缺口基本上来自专科院校,即使专科录取线已经降到180分,部分院校也很难招够学生。
去年4月28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目前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将有部分高等院校因生源危机面临严峻挑战。
一、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成因1.适龄入学人口数量减少是生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我国是人口大国,然而,自2008年底我国总人口达到峰值后将逐年下降,到2020年18—22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减少30%左右[1]。
在中国人口出生率和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的大背景下,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的1050万,之后开始全面下降,2011年降为933万人,3年降幅超过11%,并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年到2020年前后[2]。
面对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在高等院校招生中处于最后批次的高职院校,将面临更为严酷的生源竞争与生存挑战。
2.高职毕业学生就业困难,农村生源减少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毕业即失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使得“上大学无用论”甚嚣尘上。
孩子如果进了大学的话,即使按照较低的高校学费每年5000元计算,约占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的84%。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曾范永【摘要】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decrease of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decrease of school-aged children year by year and continuous enrollment increase on quali-ty of student resources,and counter measures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dopt,this paper conducts deep research during which we carried out lots of data collection,visiting and investiga-tional study.Through carding and summarizing the data,countermeasures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teachers adopt such as changing ducational ideas feforming teaching models and methods and strengthening psychclogical guidence and manegement for studen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skilled talents.%为了深入了解人口增长率降低、适龄学童逐年减少、高职院校的持续扩招等因素对生源质量的影响,以及高职院校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中职学校突破招生困境的对策1. 引言1.1 当前中职学校招生困境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招生困境,主要表现在学生数量逐渐减少、招生竞争加剧、招生质量不高等方面。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量的减少和高中学生选择学业发展的多样化,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逐渐缩小,导致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学生和家长对中职学校的认知和选择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导致了招生过程中的竞争加剧。
一些中职学校存在招生质量不高的问题,学生素质和学校办学质量不匹配,也给学校的招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面对当前中职学校的招生困境,中职学校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招生工作不仅是学校的生存发展所必须,更是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环节。
只有充分认识到招生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应对当前困境,实现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成功转型和发展。
1.2 重视招生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在中职学校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招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源质量和规模,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前来就读,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重视招生工作也是为了保证学校的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行。
招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经济收入和资源配置,对学校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招生工作,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提高学生的入学质量,才能够使学校更加稳健地发展并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当前中职学校面临招生困境的情况下,重视招生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只有真正重视招生工作,制定科学的招生政策,加强招生宣传,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才能够帮助中职学校突破招生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优化招生宣传策略优化招生宣传策略是中职学校突破招生困境的关键一步。
学校需要根据目标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精准的宣传计划。
借助多种宣传渠道,如社交媒体、校园活动、招生宣传会等,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 杨贤传
作者机构: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安徽铜陵244000
出版物刊名: 宿州学院学报
页码: 91-9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9期
主题词: 高职 生存 安徽省 营销 原因
摘要:以我国高考报名人数的逐年下降,使一些高职院校可能面临生存问题为切入点,论述了2011年高考不断出现零投档现象,高职院校招生难的情况日益突出。
通过实地调研、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指出高考报名人数和教育质量的下降、高职教育认可度不高、就业难、政策性不公以及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的不足等是安徽省高职院校可能出现“生存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加快产业升级换代、去除“行政化”、加快校企合作和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等一系列举措,使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问题分析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招生形势的变化,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亟需找出对策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一、问题分析1. 招生趋势不明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也愈发快速。
高职院校在招生时往往面临招生趋势不明确的问题。
不同行业的需求会随着技术的更新迅速变化,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 招生宣传不够精准高职院校在进行招生宣传时,往往面临着信息传达不够精准的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将重点放在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就业和发展前景这一点。
这就导致了宣传效果不佳,招生人数不理想的情况。
3. 学科设置不合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行业和职业层出不穷,高职院校的学科设置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一些高职院校在学科设置上存在滞后、僵化的情况,导致了学科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4.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高职院校的招生门槛相对较低,一些学生的基础素质参差不齐。
这使得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弥补学生的不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社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趋势。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招生专业方向,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高职院校在进行招生宣传时应该注重信息的传达精准性,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就业优势。
通过与校企合作、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提高招生质量。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应该动态调整学科设置,及时增设新兴专业,调整传统专业方向,使学科和社会需求更好地契合,培养更多与社会需求接轨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面对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1 高职院校生源现状分析1.1 生源结构及其特点高职教育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而发展的。
如今,高职院校正面临着生源问题的挑战,生源数量持续减少,生源结构日益复杂。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为普通高考、自主招生、对口单招、注册入学等4类。
(1)普通高考。
该类生源为参加普通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这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生源。
通过高考统招录取的高职学生大都是考生中成绩相对较差的,该类生源学生常会有一种失落感,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但也有一部分因高考失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想通过刻苦学习,利用专转本、专升本的途径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
(2)自主招生。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是由高职院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在高考前通过院校的综合评价体系,自主命题、考试、评卷、面试、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
该模式不仅能有效减轻高职院校的招生压力,也给文化成绩较差却有一定特长的考生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
该类生源中部分学生具有艺术、体育等专长,性格活泼,参与活动积极性较高,但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希望得到平等对待。
(3)对口单招。
对口单招是面向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等招生的模式。
该类生源学生在中职阶段已经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思维活跃、个性较强,但因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较差,课堂管理有一定难度。
(4)注册入学。
注册入学是江苏省从2011年起在高职院校实行的一种招生方式,分别在对口单招和高考统招后进行。
未被高考统招录取的学生才会参加注册,注册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低于正常招生资格线分数。
注册学生往往自律性较差,对自己要求不高,不爱学习,领悟力较差,反应迟缓等,知识的传授存在一定难度。
1.2 生源主要特征高职生源的多元化使得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差异化、个性化较明显,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生源的主要特征如下。
(1)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求知欲望不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有的学生甚至表示不喜欢学习或有厌学情绪。
中职学校突破招生困境的对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许多中职学校面临着招生困境。
学生选择升学的渠道多样化,很多人更倾向于选择普通高中或者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这导致了中职学校的招生越来越困难。
如何让更多的学生选择中职教育,成为了中职学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中职学校突破招生困境的对策。
一、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突破招生困境的关键。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材设备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让家长和学生看到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发展潜力,从而增加对中职教育的信心和认可。
中职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提前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中职学校应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需求增加,中职学校可以开设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等专业;又如,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医护相关专业的需求也在增加,中职学校可以开设护理、医药制剂等专业。
只有开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中职学校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并且毕业生就业率也会得到提升,进而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加强宣传和推广中职学校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中职教育的优势和特点。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册、宣传视频、举办招生宣传会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宣传中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让社会公众更全面地认识中职教育的价值。
中职学校也可以通过与中小学、家长等相关群体的合作,加强中职教育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职教育的优势和特点,提高中职教育的认可度和吸引力。
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中职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帮助。
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政府机构等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支持。
中职学校也可以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当地社会做出贡献,增加学校的社会形象,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生源危机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实施“蓝海战略”的思考摘要:在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年快速下降的趋势下,按照目前的生源结构,高职院校在未来普遍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危机问题。
文章结合“蓝海战略”理论,对高职院校拓展广阔的“蓝海”生源市场的可行性及策略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源危机蓝海战略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04-02一、正确认识生源危机及其对高职院校的影响从微观角度来看,所谓生源危机主要是指高等学校的计划招生人数与实际招到人数之间的差额逐年递增,在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所导致的生存危机。
要想搞清此危机的由来,就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对高等学校的生源情况进行分析:一是高等学校生源的供给方面,具体在我国主要就是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变化;二是高等学校对生源的需求方面,即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
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就会形成高等学校生源的“紧张与否”问题。
据南京财经大学程瑶、章冬斌教授根据我国《中国统计年鉴》中人口出生率的分析,200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了最高峰,2009年以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逐年下降,到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减少30%左右。
今后即使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将会自然增长。
具体如图1所示:另据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2010 年,高考报名人数达946万,录取人数657万人,录取率 69.5%。
2011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933万,计划录取人数675万,录取率72.3%。
具体如图2所示:按照上述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根据山东英才学院的何光一和徐升凤两位老师的统计预测表明:以2009年为基数,如果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规模比现在略有扩大,高中毕业生占18岁人口40.0%左右时,高等学校生源在2016年起将非常紧张;而如果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今后平均每年增长5.0%,高中毕业生占18岁人口40.0%左右时,高等学校生源在2013年起将非常紧张。
浅析高职招生困境及策略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职教育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职招生存在着一些困境,例如专业认可度不高、学校形象不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高职招生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高职招生困境分析1.专业认可度不高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相对较少,而且一些专业的对口本科院校也不太多。
由于这些原因,部分人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认可度并不高,导致部分学生及家长将高职教育视为“二等教育”。
2.学校形象不佳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立时间较晚,且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其教学质量和校园环境也一度受到部分人的质疑。
这些负面评价会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造成一定的挑战,限制着学校的发展。
3.就业率不高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困境。
由于一些就业岗位需要大专以上学历,并且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较低,这使得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足。
1.加大宣传力度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认可度和学校形象,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向社会宣传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可以通过校园开放日、宣传册和广告等方式向社会传递高职教育的价值,增加公众对高职教育的了解和认可。
2.提升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拓宽就业渠道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4.加强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可以将一些热门专业列入招生计划,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5.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提高高职教师待遇等方式来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
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概述生源多样化是指高职院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背景、文化传统和教育经历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各地高职院校招生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学生的生源背景也越来越多样化。
这种多样化的生源背景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针对相对稳定的生源背景制定,而面对生源多样化的挑战,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政策和措施,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各种不同背景的学生。
了解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将深入探讨目前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1.2 问题提出在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这些挑战包括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增加、文化背景的多元化、学习习惯的不同等问题,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如何有效地管理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使他们在校园中融洽相处、顺利学习,成为了高职院校管理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2. 正文2.1 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目前,随着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背景的出现,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行为习惯差异较大,给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在课业压力、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方面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学校管理部门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经验不足,导致无法有效应对学生各种问题;管理手段和方法陈旧,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化,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提升。
高职院校需要切实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高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问题分析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逐渐变化,高职院校招生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体系的建设已经相对完善,但是高职院校招生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题。
本文旨在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应对这些挑战。
一、高职院校招生问题存在的挑战和难题1、招生政策不够灵活多样化,招生计划难以调节目前,高职院校招生政策相对固定,主要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没有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特征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招生政策。
同时,高职院校招生计划难以随时调整,一旦制定就比较难以变动,导致招生计划和就业市场需求出现不匹配的情况。
2、教育质量和就业形势不稳定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普及程度相对不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较为参差不齐,对于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稳定,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互之间争夺生源、招生计划和教师资源等,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创新招生方式和宣传手段,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1、招生政策要多样化2、加强教育质量的管理和提升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加强高职教育质量管理。
同时,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市场需求适应性的提升。
3、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高职院校应当创新招生方式和宣传手段,扩大宣传渠道,加强统筹协调,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和推广高职教育的品牌形象。
4、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对接。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
前言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寻找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和磨店职教城其他三所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这其他三所高等职业院校分别是安徽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广播电视电影职业技术学院。
在评析的基础上:要求我们理解和掌握SWOT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培养我们的环境分析能力。
提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未来的发展战略。
面向未来,将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以下内容四所院校简称“安职院”、“安城管”、“安涉外”、“安广”。
关键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SWOT分析发展战略目录一、(二)威胁 (6)六、基于SWOT环境分析的总结 (7)七、结束语 (8)附件 (9)(一)组员任务表 (9)(二)会议记录表 (9)安职院市场环境SWOT分析研究报告一、SWOT分析法简介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2015积12个三、四所院校的内外环境分析⑴、四所院校的硬件设施⑶、四所院校的就业率注释:四所院校的就业率数据来自与网络,经供参考。
⑷、四所院校的地理位置注释:地图来源自百度地图1.安职院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S(优势):1、校园占地面积广,绿地覆盖率高。
2、图书馆藏书比其他三所院校丰富,专业设备完善。
3、学校师资力量比其他三所院校雄厚,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都比较高,校风优良4、区位优势;学校知名度高,专科中的“小清华”、国家示范性院校之一。
W(劣势):1、学校宿舍电有点贵,食堂吃饭价格没有明确规定。
高职院校生源状况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成为人们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高职院校生源状况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社会在职人员。
其中,普通高中毕业生是主要的生源,他们通过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则主要通过单招考试等方式进入高职院校。
社会在职人员则主要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等方式进入高职院校。
然而,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专业与市场需求存在不匹配现象,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同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提高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和就业适应性。
2、加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3、提高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应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和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加强招生宣传。
高职院校应加强招生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论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提高师资力量以及加强招生宣传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院校生源结构调查及分析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安徽高职院校应对生源危机的策略分析
文章根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得出安徽高职院校存在生源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生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最后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安徽高职院校解决生源危机、扩大生源渠道的对策。
标签:安徽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策略
1 安徽高职院校招生现状
1999年我国确定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连续保持上升趋势,全国专科院校由1999年的313所增加到2012年的1297所,到2012年安徽专科院校也已达到74所。
但正当高职院校蓬勃发展之际,一场严重的生源危机悄然而至。
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普遍遭受冷遇,招生越来越困难,安徽各高职院校也不例外。
安徽现有70余所高职院校,2012年安徽文理科高职计划招收204905人,实际录取仅有17.9万人,近17所院校录取率不足50%,按报到率来统计,生源不足50%的学校超过三分之一。
今后几年安徽省的高考报名人数还将持续减少,但是招生规模持平并略有增长,录取率将持续升高,可能会出现招生计划与线上生源持平的局面。
一些高职、专科院校迟早有一天也会和现在的中专一样,只要报名就能上。
2 安徽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2.1 适龄人口减少是高职院校生源危机重要因素
对于安徽的高职院校来说,虽然有部分院校也招收省外学生,但其主要生源仍是安徽的考生。
但安徽基础教育适龄人口数量一直处于下降中,学龄儿童数由2005年的549.35万人减少到2012年的395.59万人,8年来共减少了153.76万人,减少了28%,受其影响高中生源绝对数量和招生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全省高中院校由2005年的3948所减少到2012年的3635所,高中生招生數、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也分别由2005年的1554318人、4608626人和1426129人减少到2012年的1129069人、3422963人和1282292人,分别减少了27.36%、25.73%和10.08%。
在严峻的招生形势面前,高职、专科学校录取将陆续出现“倒挂”现象。
2.2 本科院校连年扩招,抢占了大批生源
通过教育部统计的2005~2012年教育统计数据(见表1)可以看出,2005~2012年安徽省内本科院校的高招人数一直处于增长态势,总招生人数从2005年的80486人增加到2012年的150215人,增加了69729人,增幅达到86.63%,而专科院校招生数虽然从2005~2008年也增加,但从2009年开始逐年减少,从增幅
来看仅有29.29%,远远低于本科招生的增长幅度。
根据安徽省公布的高招工作统计数据,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三大类十三个批次共录取新生40.9万人,其中本科20.7万人,高职(专科)20.2万人,高招录取率达到80.8%,比2011年提高4.1个百分点。
本科计划增加了。
据统计,本科录取人数比2011年增加了1.2万人,增幅为6.2%;录取率为40.9%,比2011年增加4.8个百分点,本科录取人数首次超过了高职(专科)录取人数。
其中安徽省内本科院校录取新生150215人,专科院校共录取152821人。
2.3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不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高
目前,安徽高职院校虽然不断扩招,以往的办学质量及教学水平与现代生源特点和生源规模极不适应。
专业或学科同质化是现阶段制约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也是难以招揽生源的一个限制因素。
部分高校的专业设计、课程安排及治学理念与现代市场需要相互脱节,造成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源规模的拓展。
3 安徽高职院校扩大生源对策
3.1 优化生源结构,拓宽生源渠道
在中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源以高中毕业生为主,生源结构单一。
为优化生源结构,合理布局,可将招生对象扩大至岗位经验丰富的工人或转业军人和农民,进一步拓宽招生渠道。
同时,在进行正规的全年脱产办学的同时,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加强社会成人考生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其职业能力。
在办学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招生形式,除了参加常规的高考录取,可以继续鼓励各高职院校大力发展自主招生,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自行拟定招生条件和招生范围。
其实,早在2009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就已经开始进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了;2010年,安徽进行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增加到了3所;2011年,安徽省可以单独招生的高职院校增加到了8所,共计划招生3430人;2012自主招生规模扩大到24所,招生人数也达到万人以上;2013年,安徽共42所高职院校参加自主招生,招生人数也达到2万人以上。
今年,参加自主招生高职院校和招生人数将进一步增加。
3.2 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生源危机引发了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抢夺竞争。
高校纷纷转移战略重心,开始将内涵建设作为争取生源的有效途径。
加强内涵建设有助于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一方面,专业建设是关键,因为专业历来是学生报考时考虑的重要问题。
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其办学方向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地方性,搞高职教育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的,因此,安徽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要立足安徽、依托行业,紧紧围绕安徽地缘优势、行业资源优势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将人力、财力和物力用在符合本省经济发展
需要专业的合理设置和布局上,以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招聘中严把进人质量关,对现有教师进行提升学习,对年轻教师实行导师制,进行“一对一”帮助,培养和造就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教学中进行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3 提高就业质量,强化就业优势
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争取生源的一大优势,也是学生及家长择校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能就业、好就业则高职院校生源危机问题就迎刃而解。
目前,我省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岗位通常是一些待遇差、工作时间长、技术含量低的低端工作,职业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就业率固然重要,但是高校更应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应该确立就业为导向的治学理念,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衔接,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根据目标岗位群进行定向委培,形成具有支撑性、发展性的核心能力,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tjj/web/index.jsp,安徽省统计局.
[3]彭移风,宋雪峰.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01).
[4]唐丁方.高职院校应对生源危机的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05).
[5]张永红.高职生源危机的原因和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9).
安徽省教育厅2013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项目):《生源危机背景下安徽高职院校的营销策略研究》。
基金号:2013jyxm439。
杜小蓉(1978-),女,四川广安人,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