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法律救济与法律责任共2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20
法律责任与救济制度(doc 9页)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法律责任与救济制度监督检查与行政责任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可进行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部门可根据不同的不正当行为和情节,给予违法当事人如下行政处罚:(1)责令停止违法行为;(2)没收违法所得;(3)罚款;(4)吊销营业执照。
当事人对监督检查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民事责任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刑事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主体和行为类型经营者(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行业协会参与组织实施诸如横向价格联盟之类的垄断行为反垄断机构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1)当卖方拥有市场支配地位时,可能以不公平的高价来盘剥买方;(2)当买方拥有市场地位时,可能以不公平的低价盘剥卖方。
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也称掠夺性定价。
目的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
下列情形除外:(1)销售鲜活商品;(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3)季节性降价;(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指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拒绝向买者出售商品的行为。
第八章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责任学生伤害事故教育法律救济3编教育法制原理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法律责任及其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了解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责任的规则要件●澄清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及其类型●明确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救济途径第八章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责任学生伤害事故教育法律救济3编教育法制原理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第二节学生伤害事故第三节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第八章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责任学生伤害事故教育法律救济3编教育法制原理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2.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3.教育法律责任的规则要件1.教育法律责任概述4.教育行政违法行为的免责条件第八章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责任学生伤害事故教育法律救济3编教育法制原理法律责任广义的法律责任狭义的法律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二是行为人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必须承担的法律仅指广义法律责任的后一种情况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1.教育法律责任概述1.1法律责任的定义第八章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责任学生伤害事故教育法律救济3编教育法制原理教育法律责任含义教育法律责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了教育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法律上应当承担的义务;或是由于违反教育法规定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种法律后果特征特征法律的规定性 国家强制性 专权追究性 规则的特定性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1.教育法律责任概述1.2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及特点第八章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责任学生伤害事故教育法律救济3编教育法制原理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性质和危害程度,一般将教育法律责任分为: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2.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行政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第八章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责任学生伤害事故教育法律救济3编教育法制原理第一节教育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已构成行政违法及部分的行政不当行为人须具有行政法律责任能力行为须具有相应的情节3.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第八章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责任学生伤害事故教育法律救济3编教育法制原理结合案例1与案例2谈谈对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的认识?3.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第八章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责任学生伤害事故教育法律救济3编教育法制原理教育行政违法行为的免责是指行为已构成教育行政违法,但依法可以不承担教育行政法律责任。
法律的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保障,它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当人们违反法律规定时,将面临不同形式的法律责任。
同时,法律也赋予了受害者通过法律途径获得救济的权利。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
一、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在法律框架下,个体或机构因其行为或不作为而需要承担相应后果的义务。
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1.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通常适用于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并符合主体、客体和客观方面的法律要件。
当个人或组织犯罪时,将会受到相应的刑罚,例如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等等。
刑事责任的设立旨在惩罚犯罪行为,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2.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在合同、侵权等民事关系中,当事人因违反法律规定需承担的责任。
在民事责任中,当事人应按照民法的规定进行赔偿、修缮、恢复原状等方式进行补偿,以恢复受损方的合法权益。
通常民事责任以经济赔偿为主,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要求其他形式的补偿。
3.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或公职人员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职责的行为,导致行政违法行为或失职行为所引发的责任。
行政责任通常包括纪律处分、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等措施,旨在维护行政效能和行政公信力。
二、法律救济当人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遭受不公正待遇时,法律赋予了他们通过诉讼等途径获得救济的权利。
1. 刑事救济刑事救济通常由律师或相关机构代理,通过上诉、抗诉等方式来为被判刑的个人提供法律援助。
刑事救济旨在纠正司法错误,保护被冤枉或受不公正判决的个人的合法权益。
2. 民事救济民事救济通常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实现。
当个体享有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请求法院给予相应的救济措施,例如赔偿金、受损修复或其他形式的补偿。
3. 行政救济行政救济通常由行政机关或相关机构来提供。
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411引言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是法律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当一个人或实体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时,他们将面临法律责任。
而当他们遭受到他人违反法律规定而给自身带来损害时,他们可以通过法律救济来维护自身权益。
本文将对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进行详细介绍。
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是指个人或实体因其违法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是法律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对违法行为所设定的规范。
各国法律体系对法律责任的定义和界定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责任的种类1.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所产生的责任。
刑事责任由国家机关依法进行追究,一旦定罪,可能会受到罚金、拘役、徒刑、监禁、死刑等刑罚的处罚。
2.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一方因违反民法规定而应承担的责任。
违反法律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一方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并可能需要承担其他民事法律责任,如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
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主体采取的行政措施。
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责令、行政奖励等。
4.劳动责任:劳动责任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在劳动合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
劳动责任主要包括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方面的责任。
法律救济的概念和途径法律救济的概念法律救济是指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司法途径或其他途径寻求保护、恢复和赔偿的行为。
法律救济是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法律救济的途径1.法院诉讼:当个人权益受侵害时,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寻求救济。
诉讼是一种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的方式,当事人可以在法庭上提供证据和理由,由法官作出判决来保护其权益。
2.调解和仲裁:除了法院诉讼外,当事人还可以选择通过调解和仲裁来解决争议。
调解是通过第三方的协调和沟通来达成双方的一致意见,而仲裁则是由仲裁机构作出裁决来解决争议。
法律责任与救济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法律责任与救济制度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可进行监督检查O监督检查部门可根据不同的不正当行为和情节,给予违法当事人如下行政处罚:(1)责令停止违法彳亍为;(2)没收违法所得;(3)罚款;(4)吊销营业执照。
当事人对监督检查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能够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能够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能够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主体和行为类型反垄断机构刑事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监督检查与行政责任民事责任1 .相关商品市场及其界定相关商品市场,是指具有替代关系的商品范围。
所有具有相互替代关系的商品构成同一个市场。
(例如电器、饮料)确定商品市场的意义在于,能够明确哪些商品之间存在着竞争。
从需求角度界定相关商品市场,一般考虑以下因素:(1)需求者因商品价格或其它竞争因素变化,转向或考虑转向购买其它商品的证据。
(2)商品的外形、特性、质量和技术特点等总体特征和用途。
(3)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
如果两种商品的价格相差悬殊,即使彼此的功能和用途相同,也很难发生竞争关系,不认定为属于同一相关商品市场。
(4)商品的销售渠道。
(5)其它重要因素。
在消费者特别偏爱某种商品的情况下,这种商品的可替代性就会减弱。
从供给角度界定相关商品市场,一般考虑以下因素:经营者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转产的难易程度,转产需要的时间,转产的额外费用和风险,转产后所提供商品的市场竞争力,营销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