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掠射角海杂波的统计特性分析_谢洪森
- 格式:pdf
- 大小:722.16 KB
- 文档页数:8
五、海杂波统计特性分析及其建模仿真[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1. 利用已有的IPIX 雷达海杂波数据来进行统计特性分析,如幅度分布、相关系数估计、功率谱估计等,对海杂波统计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2. 在Matlab 环境下产生不同参数的相关复合K 分布的海杂波数据,并且能够对其统计特性进行分析。
3. 应用Matlab 语言工具实现各种随机序列的产生,理解和熟悉随机过程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 课程设计的要求:1. 能够掌握和正确运用信号处理工具箱中的一些函数,通过这些函数的运用能够正确分析相应的雷达海杂波数据的统计特性。
2. 要求能够熟练应用Matlab 语言产生各种常见的随机分布序列,并能够了解和分析其统计特性。
3. 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产生出不同分布参数的相关K 分布海杂波随机序列,并能分析其统计特性及其相关特性。
[三] 课程设计的内容:1. 海杂波有关的特性阐述高分辨雷达、低观测角,海杂波体现一种脉冲行为,更准确地说显示为类似目标的回波,称为尖峰(spikes )。
实验证明雷达杂波显著偏离了高斯行为,研究新的统计模型描述杂波的幅度、频谱和高阶统计量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一阶幅度统计特征量已经提出了几种概率密度函数(PDF )。
在低观测角时,与杂波幅度符合的很好的是双参数分布家族,即包含一个形状(shape )参数和尺度(scale )参数的PDF ,其中采用最多的是Weibull 和K 分布,这两种分布总体上是和复合高斯分布兼容的。
其PDF 分别为:1)Weibull分布的PDF为:()1exp p p z pz P z q q q −⎡⎤⎛⎞⎛⎞=−−⎢⎥⎜⎟⎜⎟⎢⎥⎝⎠⎝⎠⎣⎦,()120,0,0,2p z p q q σ>>>= 其中q为尺度因子,p为形状因子,根据不同的海情,在1.4到2之间变化。
若p=2,就成为瑞利分布,若p=1则为指数分布。
2)K 分布的PDF为:111()(),2()A a u f u K au ννννν−−−=Γ 0,u ≥ ,0a ν>其中:()Γi 为Gamma 函数,()K νi 是ν阶第二类修正贝赛尔函数,ν为形状参数,a 为尺度因子。
海杂波幅度分布模型的研究宋莹;姬光荣【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5(000)019【摘要】为改善雷达检测目标的能力,基于对海杂波幅度特性的分析,采用瑞利分布、韦布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K分布进行仿真,并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四种分布方式的拟合特点。
由结果可知,雷达处于低分辨率高擦地角时,适用于瑞利分布;当雷达处于高分辨率低擦地角时,适用于其余三种分布,其中正态分布拟合的效果较好。
由四种分布的参数拟合图知,K分布参数可以作为特征参量,更好地将主、次目标单元分离开来,为提高雷达检测能力提供依据。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bility of radar target,Rayleigh distribution,Weibull distribution,lognormal distribu⁃tion and K distribution were simul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mplitude characteristics of sea clutter. The fit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distributions are analyz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asured data.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Rayleigh distribution is suitable for the situation when the radar is in low resolution and high grazing angle. Other distributions are suitable for the situa⁃tion when the radar is in high resolution and low grazing angle,in which normal distribution has better fitting effect. According to fitting figures of four distribution parameters,K distribution parameter can be taken as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to sepa⁃rate the main target and sub⁃target units.K distribution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radar detection ability.【总页数】4页(P15-18)【作者】宋莹;姬光荣【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7-34【相关文献】1.海杂波实测数据的改进K分布模型分析 [J], 张翼飞;冯讯;胡林华;陈立2.海杂波典型幅度分布模型的仿真分析 [J], 高铮;张安清3.L波段小擦地角海杂波幅度统计特性研究 [J], 张玉石;许心瑜;尹雅磊;李慧明;吴振森4.基于实测海杂波的典型幅度分布模型对比分析 [J], 刘宁波;孙艳丽;丁昊;宋杰5.海杂波复合K分布模型的参数估计 [J], 苏昭斌;陈红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掠射角下传播因子对毫米波箔条RCS的测量影响
周涛
【期刊名称】《舰船电子对抗》
【年(卷),期】2011(034)003
【摘要】依据雷达传播理论、雷达测量原理和外场测控实践,结合有代表性的点目标和非相干延伸目标,分析了海面干涉因子,并对粗糙海面和平坦海面参与毫米波箔条云反射的程度进行了理论评估和实际测算,以求进一步认识和利用表面散射波对雷达测量的影响。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radar propagation,the principle of radar measurement and the practice of outfiel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a interference factor combing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point targets and incoherent extended targ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周涛
【作者单位】解放军91404部队,秦皇岛06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7.51
【相关文献】
1.低掠射角海杂波的统计特性分析 [J], 谢洪森;邹鲲;周鹏
2.小掠射角下切变波对海底反射损失的影响 [J], 韩震;白正勤;赵阳
3.海面低掠射角雷达反散射波 [J], 袁宗楼;刘继宗
4.低掠射角海面雷达散射截面积的计算 [J], 吴丛风
5.膨胀石墨与箔条的3毫米波RCS特性对比 [J], 周明善;杨春燕;徐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基于多重分形特性检测海面弱目标的新方法作者:张波张丹婷胡冲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3期张波1 张丹婷2 胡冲2(1.西安市导航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8;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71)【摘要】本文分析计算了海杂波的分形维数及多重分形特性。
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上综合考虑,利用杂波包含与不包含目标时多重分形谱的差别,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并且具有较小的计算量,为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有效手段。
【关键词】海杂波;分形;多重分形;目标检测0引言海杂波是雷达发射脉冲照射的局部海面的后向散射回波。
对海杂波进行特性分析和建模仿真对于设计有效的雷达检测方案和评价雷达检测性能至关重要。
传统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其统计特性,建立统计分布模型,如典型的瑞利(Rayleigh)分布、对数正态(Log-normal)分布、韦布尔(Weibull)分布和K分布等[1]。
然而,这些模型把海杂波视为某一随机过程的样本函数,这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因为海杂波的物理本质,而是出于其看似随机的波形。
实际上,高分辨率雷达在低掠射角情况下测量的海杂波往往不具有高斯分布特性,海杂波并不是平稳的,而是呈现为非线性的不平稳性[2-4]。
这样经典雷达目标检测所作的独立、线性,平稳等假设均不符合真实情况,基于这些假设而采用的经典雷达目标最佳检测策略不可避免导致检测性能下降。
分形理论[5]的发展不仅为数学和物理提供了全新的观察视角和观察深度,也为杂波建模和分析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S.Haykin等人[6-7]对海杂波的研究表明,海杂波存在分数维的混沌吸引子,且存在大于零的Lyapunov指数,进而表明,用非线性学科中的混沌与分形方法研究杂波模型比传统的随机方法更为有效。
已有很多学者对海杂波的分形特性进行过不同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8-9]。
雷达海杂波性能分析及消除方法摘要:文章根据舰载雷达海杂波影响情况及相关资料,对海杂波时域特性、频域特性、空域特性进行了分析。
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处理办法,并给出仿真结果。
海杂波在时域上相关时间有限;海杂波在频域上类似高斯型。
可以通过估计其参数进行自适应处理,在频域、空域及时域进行滤除,达到目标检测的目的。
仿真结果表明,该种处理可达到滤除杂波的要求。
关键词:海杂波;时域特性;频域特性;自适应;目标检测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177-021 概述舰载雷达执行任务时,经常面临海杂波的影响,造成目标检测能力下降。
海杂波处理困难是因为海杂波具有变化无规律,性质难把握的特点。
首先,海杂波与海域,气象及季节等均有关系。
在杂波不出现时,画面较为干净,而杂波出现时,则会严重干扰目标检测,甚至看不到目标。
因此,对海杂波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针对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舰载与岸基雷达作战效能的一项紧迫任务。
解决舰载雷达的抗海杂波能力应从杂波特性分析入手进行处理。
2 海杂波特性分析根据相关资料及实测数据,海杂波具有如下特性。
海杂波与雷达工作频率、风力、风速、擦地角、温度等均有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风。
风的影响在海杂波的时域及频域表现出来[1]。
2.1 海杂波的时域特性在a显上观察海杂波时,其表现为与分辨单元的尺寸有关,对于大的分辨单元,海杂波在距离上是分布式的;随着分辨单元的减小,海杂波表现得越来越孤立,类似于时变目标的一系列回波,在小入射角时,则表现为海浪尖峰。
根据《雷达手册》的表述,海杂波在小入射角时,表现为海面尖峰。
如:水平极化时x波段海面尖峰如图1所示。
图1中,左图为海态3,右图为海态1对应的回波,从图中可以看出,时域分辨力越高,杂波越呈尖峰状态,杂波的影响越小。
舰载多功能雷达工作于水平极化方式,性质与之基本相同。
海表面在时间和空间上可看成是一个平稳的随机过程,在特定的持续时间与空间内,杂波散射截面积是各态历经的,即为一个均值。
不同海域多频段海杂波特性差异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海域多频段海杂波特性差异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资源之一,其表面传播的波动信号经常受到海杂波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不同海域多频段海杂波特性的比较分析,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旨在了解海域之间海杂波的差异,并揭示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洋工程的设计、通信和数据传输等提供依据。
1. 引言海洋是地球最大的自然界限,其表面存在着丰富的波动现象。
海杂波指的是海洋表面的各种波动现象,包括风浪、潮汐等。
在海洋工程、水下通信、声纳探测等领域,海杂波的特性对信号传播和设备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海域的海杂波特性差异巨大,因此,研究海域之间的海杂波特性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 海杂波的特性分析(1)频率特性不同海域的频率特性存在差异。
大陆架海域的海杂波频谱相对平坦,主要集中在低频范围;近海海域的海杂波频谱有较高的峰值,集中在中频范围;开阔海域的海杂波频谱呈现出明显的峰值,且集中在高频范围。
(2)时域特性不同海洋环境下,海杂波的时间特性也存在差异。
大陆架海域的海杂波呈现周期性较强的规律性,相邻时间段的海杂波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近海海域的海杂波呈现出较大的起伏,且变化较为剧烈;开阔海域的海杂波变化相对平稳,具有较低的变化速度。
(3)空域特性不同海域的海杂波的空间特性也有所不同。
大陆架海域的海杂波在空间上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集中区域;近海海域的海杂波分布具有一定的聚集性,呈现出局部峰值和谷值;开阔海域的海杂波分布较为均匀,且变化平稳。
3. 影响海杂波特性的主要因素分析(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是影响海杂波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表面的风力和风速会直接影响海杂波的能量和频谱。
较强的风力和风速会导致海杂波频谱的增加和波动的加剧。
(2)海洋地理因素海洋地理因素也对海杂波特性产生影响。
大陆架的存在会影响海杂波的频率特性和空间分布;海底地形的起伏会导致海杂波在空间上的聚集和分散。
岸基雷达的海杂波特性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作者:王皓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29期[摘要]介绍岸基雷达的海杂波幅度分布、相关性、海杂谱和与海杂波反射面积相关的参数等特性,针对这些特性提出与岸基雷达系统设计相应的海杂波抑制措施,并重点研究基于雷达回波相关特征的海杂波抑制方法,仅作参考。
[关键词]岸基雷达系统;海杂波;特性分析;相关性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287-011、岸基雷达的海杂波特性1.1 幅度分布特性一般情况下,海杂波的幅度基本处于锐利分布和对数-正态之间。
不同分辨率的雷达系统面对不同海情海杂波的后向散射性差异较大。
(2)根据目标的结构特征,对第一步得到的二值图象进行形态学处理。
首先采用3×3的结构元素对S1(z,y)做开运算得到S21(z,y),目的是抑制S1(z,y)中的强相关噪声。
其次,根据目标的长条形分布特征,在方位上方向上,即垂直方向上对S1(z,y)做开运算和闭运算,得到二值图像S22(z,y),目的是进一步消除S1(z,y)中的杂波,结构元素为1×N的长条形。
N的大小可以根据目标长度调整,这里取N=7。
最后在距离方向上,即水平方向上对S22(z,y)做闭运算,结构元素为3×1的条形模板。
实验采用某型雷达记录的视频数据。
3、结束语海杂波是影响岸基雷达系统目标检测与跟踪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既可以将海杂波看作是一种随机过程,也可以将视为一个混沌的系统,仅从幅度信息或能量信息来抑制海杂波是非常不现实的。
本文结合海杂波的特性,从图像处理的角度出发,在时域方面抑制海杂波的是切实可行的,更多如多帧雷达图像等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岸基雷达在海杂波背景下目标检测的实现也是有益的。
而广大技术攻坚人员为抗杂波仍需付出不懈努力,力求抗杂波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1] 赵巨波,符燕,耿文东;海杂波统计特性分析[J];现代雷达;2011,27.[2] 曹浩;海杂波的抑制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电子工程;2002,(01).[3] 曹晨,王小谟;关于雷达杂波性质研究的若干问题[J];现代雷达;2001,(10).。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雷达--海杂波概述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13章海杂波Lewis B.Wetzel13.1 引言就一部正在工作的雷达而言,海表面对发射信号的后向散射常常严重地限制了其对舰船、飞机、导弹、导航浮标以及其他和海表面同在一个雷达分辨单元的目标的检测能力。
这些干扰信号一般被称为海杂波或海表面回波。
由于海表面对雷达来说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平面,因而对海杂波的认识不仅要寻求一个合适的模型来描述海表面的散射特性,而且还要深入了解海洋的复杂运动。
幸运的是,在遥感领域内,雷达和海洋学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并已积累了大量关于海表面散射,以及这些散射是如何与海洋变化相关的有用资料。
在各种雷达参数和环境因素的条件下,直接测量它们对雷达回波的影响,然后按照经验来描述海杂波的特征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与雷达或其工作配置相关的参数,如频率、极化方式、分辨单元尺寸和入射余角(擦地角)均可由试验者指定,但是环境因素则全然不同。
这有两个原因:首先,不清楚哪些环境因素重要。
例如,风速无疑会影响海杂波电平,但是舰船风速计读数和海杂波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相符。
海表面的搅动状态(海表面状态)对海表面散射特性看起来似乎有很大的影响,但这仅是主观的量度,它与当地盛行的天气间的关系通常是不确定的。
其次,人们还发现,所测得的风速与其形成的海浪(造成杂波的海浪)有关,而空气和海表面的温度能影响这种关系。
可是,在过去海杂波测量的历史中,这些影响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很少记录下空气和海表面的温度。
即使人们已经意识到某个环境参数的重要性,但是要在实际的海洋条件下精确测量这个因素通常也是非常困难的。
2012年第06期,第45卷 通 信 技 术 Vol.45,No.06,2012 总第246期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46,Totally ·传 输·X波段雷达实测海杂波的特性分析﹡杨永生, 张宗杰(苏州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215011)【摘 要】舰载雷达和海岸警戒雷达的目标检测和跟踪性能与海杂波密切相关。
对X波段雷达实测海杂波进行了功率谱密度和相关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与VV极化相比,HH极化的海尖峰特性更明显;与HH极化相比,VV极化海杂波的功率谱密度具有更窄的带宽,且衰减得更快。
而HH和VV极化海杂波具有相似的相关性,但HH极化的相关系数要比VV极化的要小。
得到的结果对雷达目标检测与识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海杂波;相关分析;功率谱密度;极化【中图分类号】TN9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12)06-0055-03 General Properties of X-band Sea Clutter based on Experiments DataYANG Yong-sheng, ZHANG Zong-jie(College of Electric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Jiangsu 215011, China)【Abstract】The target detection and tracking performance of shipborne radar and coast warning radar, is closely related to sea clutter. The power spectrum density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is done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sea clutter with X-band radar, and some helpful results are thus obtained. Compared with VV polarization, the spike of sea clutter in HH polarization is more obvious, and compared with HH polarization, the band width of power spectrum density of VV polarization is smaller and decays more rapidly. However, of both HH and VV polarization of sea clutter have similar correlation properties, but the coefficient of HH polarization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VV polariz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given in this paper are of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the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radar.【Key words】sea clutter; correlation analysis; power spectrum density; polarization0 引言海杂波通常是指雷达接收来自海表面散射的回波信号,它不仅与海面粗糙度密切相关,而且雷达波的极化、波段以及入射角度等系统参数对其也有较大的影响。
雷达海杂波性能分析及消除方法作者:皇甫一江付启众徐晋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第05期摘要:文章根据舰载雷达海杂波影响情况及相关资料,对海杂波时域特性、频域特性、空域特性进行了分析。
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处理办法,并给出仿真结果。
海杂波在时域上相关时间有限;海杂波在频域上类似高斯型。
可以通过估计其参数进行自适应处理,在频域、空域及时域进行滤除,达到目标检测的目的。
仿真结果表明,该种处理可达到滤除杂波的要求。
关键词:海杂波;时域特性;频域特性;自适应;目标检测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177-021 概述舰载雷达执行任务时,经常面临海杂波的影响,造成目标检测能力下降。
海杂波处理困难是因为海杂波具有变化无规律,性质难把握的特点。
首先,海杂波与海域,气象及季节等均有关系。
在杂波不出现时,画面较为干净,而杂波出现时,则会严重干扰目标检测,甚至看不到目标。
因此,对海杂波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针对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舰载与岸基雷达作战效能的一项紧迫任务。
解决舰载雷达的抗海杂波能力应从杂波特性分析入手进行处理。
2 海杂波特性分析根据相关资料及实测数据,海杂波具有如下特性。
海杂波与雷达工作频率、风力、风速、擦地角、温度等均有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是风。
风的影响在海杂波的时域及频域表现出来[1]。
2.1 海杂波的时域特性在A显上观察海杂波时,其表现为与分辨单元的尺寸有关,对于大的分辨单元,海杂波在距离上是分布式的;随着分辨单元的减小,海杂波表现得越来越孤立,类似于时变目标的一系列回波,在小入射角时,则表现为海浪尖峰。
根据《雷达手册》的表述,海杂波在小入射角时,表现为海面尖峰。
如:水平极化时X波段海面尖峰如图1所示。
图1中,左图为海态3,右图为海态1对应的回波,从图中可以看出,时域分辨力越高,杂波越呈尖峰状态,杂波的影响越小。
舰载多功能雷达工作于水平极化方式,性质与之基本相同。
大掠射角对海雷达导引头实测回波特性分析
连静;杨勇;谢晓霞;王雪松
【期刊名称】《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年(卷),期】2024(46)5
【摘要】大掠射角下,对海雷达导引头观测到的海杂波强度激增,舰船目标检测困难。
本文结合全极化雷达导引头挂飞实测数据,分析了回波幅度和相位特性。
首先,采用
典型分布对回波幅度分布进行拟合,并利用拟合优度对拟合效果作出评估;然后,分析了平均相位变化量。
结果表明:在大掠射角条件下,雷达导引头各极化通道海杂波幅
度服从K分布;海杂波与舰船回波幅度在同极化通道服从K分布,在交叉极化通道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交叉极化通道回波信杂比高于同极化通道;海杂波与舰船回波相位
平均变化量小于海杂波。
【总页数】9页(P1535-1543)
【作者】连静;杨勇;谢晓霞;王雪松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9.21
【相关文献】
1.蒸发波导环境掠射角对雷达海杂波的影响
2.低掠射角海杂波的统计特性分析
3.基于实测数据的海杂波及小目标回波特性分析
4.低掠射微波雷达的海杂波多方位幅
度特性分析5.基于大掠射角海底反射特性的深海地声参数反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5卷 第12期2023年12月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SystemsEngineeringandElectronicsVol.45 No.12December2023文章编号:1001 506X(2023)12 3806 13 网址:www.sys ele.com收稿日期:20220409;修回日期:20220905;网络优先出版日期:20221009。
网络优先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422.TN.20221009.0918.007.htm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06180,62171023,62222102);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OFSLRSS202009)资助课题 通讯作者.引用格式:杜延磊,杨晓峰,汪胜,等.海面雷达散射及其杂波幅度统计特性的空间遍历性数值仿真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23,45(12):3806 3818.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犳狅狉犿犪狋:DUYL,YANGXF,WANGS,etal.Numericalinvestigationonthespatialergodicityofoceanradarscatteringandseaclutteramplitudestatisticalcharacteristics[J].SystemsEngineeringandElectronics,2023,45(12):3806 3818.海面雷达散射及其杂波幅度统计特性的空间遍历性数值仿真研究杜延磊1,杨晓峰1, ,汪 胜1,殷君君2,杨会章3,杨 健3(1.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100101;2.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083;3.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4) 摘 要:海面雷达散射的空间遍历性是开展海面散射数值仿真以及分析不同体制雷达系统在海洋遥感应用中算法适用性的重要基础之一。
低入射余角下雷达地杂波反射率模型
冯胜;陈杰;张娟;涂序彦
【期刊名称】《火力与指挥控制》
【年(卷),期】2005(030)002
【摘要】在常用雷达地杂波反射率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雷达频率、地形种类和入射余角等对地杂波反射率的影响,建立了一个低入射余角下雷达地杂波反射率模型,并在不同的情况下,该模型与其他常用地杂波反射率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该雷达地杂波反射率模型更符合实际,进而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总页数】4页(P18-20,25)
【作者】冯胜;陈杰;张娟;涂序彦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
【相关文献】
1.低入射余角下雷达海杂波的建模与仿真 [J], 宋海娜;胡卫东;郁文贤;吴建辉
2.一种地形条件下电波传播入射余角估计算法 [J], 刘晓娣;周新力;肖金光;张烨
3.海面的小入射余角雷达后向散射 [J], Helm.,HF;肖梁
4.不同入射余角情况下海面电波特性对雷达导引头的影响分析 [J], 任子西
5.地杂波背景下雷达组网抗低空突防能力模型 [J], 亓强;丁建江;袁俊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海杂波纹理分量提取方法研究谢洪森;周鹏;栾宝宽;李淑党【摘要】针对不同海况、不同风向条件下海面起伏特性及变化规律,研究了海杂波采用复合高斯过程描述方法,提出了一种海杂波纹理分量的提取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分析实测海杂波数据纹理分量的去相关时间,自适应搜索纹理分量的最佳相干长度,完成海杂波的纹理分量与散斑分量的分离.基于X波段雷达海杂波实测数据仿真分析了不同距离分辨率、不同极化组合条件下海杂波纹理分量的提取效果.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对分析研究海杂波统计特性,提高雷达信号检测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According to the sea level fluctuations and variations under different sea conditions and wind conditions,this paper studies the sea clutter by use of the compound Gaussian process description method,and puts forward a method of extracting sea clutter texture component.By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the decorrelation time of the measured sea clutter texture components can be analyzed,and the best coherence length of the texture components can be adaptively searched.Thus,the separation of the texture component from the speckle component of the sea clutter can be completed.Based on the X band radar sea clutter data,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extraction efficacy of sea clutter texture component in different resolutions and different polarization condition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good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ea clutter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adar signal detection performance.【期刊名称】《雷达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7(015)003【总页数】4页(P251-254)【关键词】海杂波;纹理分量;相干长度;复合高斯过程【作者】谢洪森;周鹏;栾宝宽;李淑党【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青岛26604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青岛26604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青岛266041;中国人民解放军91917部队,北京1024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7.510 引言在雷达信号检测过程中,海杂波的统计特性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对雷达信号检测算法的设计与性能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