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新航路的开辟》

初中历史《新航路的开辟》

初中历史《新航路的开辟》
初中历史《新航路的开辟》

新课标初中历史《新航路的开辟》精品课件

地位:“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结束时期14─16世纪,欧洲巨变的一大标志,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古代历史到世界近代历史的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2、学情分析: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3、教材处理:“新航路的开辟”,在教材中是作为一个子目出现,内容叙述极为简略,甚至文字描述中连四大航海家的名字都没有全部出现,根据教材内容,无法让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必需补充一些材料,并和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这些工作的完成必然离不开电脑这一教学工具,所以根据需要,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人在地理上的重大发现,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绕非洲到达印度;哥伦布抵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掌握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和意义。

2、德育目标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以下问题:

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中国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新航路的开辟需要技术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

3、能力培养目标

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的开辟的动机和取得的成就,结合开辟新航路的成果和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新航路开辟路线图》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充分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并运用信息的能力。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分析: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又对世界的发展尤其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同时航海家们的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良好素材。在600年前,比四大航海家早近一个世纪,中国就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中国比西班牙、葡萄牙更早具有远洋航海的实力,为什么中国没有能够成为大航海时代的主角呢?这值得我们深思,原因何在?总结

教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不但对学生有重大意义,对于每一个中国人,对于整个中华民族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难点: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学习中的疑惑。

分析: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少知识既难于理解,又超出了现有的知识水平。从老师的专业理解角度出发,可能会与学生的实际疑惑出现偏差;即使没有偏差,也有可能与学生的兴趣点不相吻合,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即使老师花了很多精力在如何突破难点上作了精心准备,实际效果也不会太好。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本课以学生提出的比较普遍的、绝大多数学生又解决不了的疑惑作为难点,灵活处理,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

1、以中国“神六”升天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导入新课,带着民族自豪感在世界历史学习中再次审视中国。

2、指导学生观察《新航路开辟路线》图,思考并提取有用信息完成《新航路开辟简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充分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并运用信息的能力,归纳整理的能力。(书中字里行间没有关于四大航海家及航海过程完整的叙述,只有这副图中有一定的信息,所以以这副图为切入点,开展本课教学。)

3、指导各学习小组根据《新航路开辟简表》,归纳总结: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结论?还有什么疑问?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有:

走在航海时代前列的是葡萄牙、西班牙。为什么这两个国家能走在世界前列呢?

各航海家航海的目的是寻求通往东方的航路。为什么那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呢?

目的地都是东方。为什么西班牙支持的航海家航行方向却是向西呢?这一时期,为什么能够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影响?

4、提供资料,指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疑问(关于没有预计到的问题,灵活引导学生解答;关于学生没有能够提出的问题,补充提问,启发思考。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释疑惑点)。

5、课堂练习,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6、课后延伸,当时的中国比西班牙、葡萄牙更早具有远洋航海的条件,事实上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就远远超过了四大航海家,为什么中国没有能够成为大航海时代的主角呢?(启发学生思考历史的得失,积累经验教训,指导现实社会生活)

四、教学过程

今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值得我们鼓掌的事情实在太多。10月12日,中国“神六”升天,【幻灯片1】翻开了中国航天历史新的一页,也大大推进了人类向无穷宇宙进军的步伐。世界在为中国鼓掌,那么我们的掌声呢?

同样是今年,世界又在一起纪念,中国历史上航海领域的一次伟大壮举。大家知道是什么事情吗?(郑和下西洋)【幻灯片2】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600年前,郑和率领万人船队,开始了世界上最早、最大规模的远洋航行,翻开了世界航海历史的新篇章,为人类征服辽阔的海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世界在为中国鼓掌,那么我们的掌声呢?

因为有了中国,才有了整个世界。正是郑和下西洋后的半个世纪,人类开始认识了海洋,征服了海洋。经过无数的努力,终于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开辟了一条条新航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幻灯片3】

虽然是中国把人类带向了海洋,但可惜的是这个时代的主角却不是中国人。那么这个时代的主角有哪些人呢?(回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幻灯片4】

为什么说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是大航海时代的主角?请同学们结合书上58页《新航路的开辟路线》图来思考:完成《新航路开辟简表》。

【幻灯片5】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练习题(1)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练习题(1)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1.带领印度人民摆脱英国殖民地统治获得独立的领导人是( ) A.拿破仑 B.章西女王 C.尼赫鲁 D.纳赛尔 2.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独立,独立后第一任领导人是( ) A.卡尔姆昌德·甘地B.拉吉夫·甘地C.英吉拉·甘地D.尼赫鲁 3.印度独立,但将原来的印度分为( ) A.印度巴勒斯坦 B.印度巴基斯坦 C. 印度尼泊尔 D.巴基斯坦巴勒斯坦 4.埃及共和国成立于() A.1952年 B.1953年 C.1959年 D.1956年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冲击最大的是() A.埃及的独立 B.印度的独立 C.古巴的独立 D.纳米比亚的独立 6.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事件是( ) A.埃及的独立 B.苏伊士运河的收回 C.非洲独立年 D.纳米比亚的独立 7.20世纪50年代,埃及将哪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主权收回()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其中有一年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 ) A.1952年 B.1959年 C.1960年 D.1990年 9.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展开于( ) A.北非 B.南非 C.东非 D,西非

10.下列人物中,为民族解放运动或民族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有() ①华盛顿②拿破仑③纳赛尔④尼赫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宣告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的事件是() A.南非彻底结束种族隔离制度 B.19xx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C.1960年“非洲独立年” D.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12.19xx年12月,巴拿马从哪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3.从地域分布看,发展中国家相对集中于( ) ①亚洲②非洲③欧洲④南美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战后在拉美地区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阿根廷 B.古巴 C.智利 D.巴拿马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1947年8月尼赫鲁 材料二: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也是历史上曾经被殖民奴役最多的地方,后来他们起来反抗并且取得了胜利,甚至在某一年之内,就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厄运”指什么?“厄运的时代”是哪个国家造成的?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普兰店市第九中学金红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探究及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的精神,并提高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欧洲航海家的航海历程和探险精神,发展学生坚毅、积极进取的性格。 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随之开始的殖民活动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激发学生热爱独立、自由、反抗压迫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难点:如何恰当评价新航路开辟 教学的过程 导入新课 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设问中国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导入本课。 问题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世界航海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应该是那一事件?【显示字幕】中国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 【展示图片】郑和的头像和郑和远洋航行时的大海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 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相关历史阶段。这种情境的 设置或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地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或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相应的课 件;或通过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好奇”地进入课文;或通过出示材料,联系实际, 利用联系法链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境化、经验化,巧妙地将问题 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强拉硬扯,牵强附会。②情境不宜太长,能起到潜移默化最好,切忌拖泥带水,费时太多,喧宾夺主。 2、自读课文,建构知识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法。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此时应指导学生读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 工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 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有重点地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历史时间、人物、 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 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最后,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质疑点。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学生自读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粗读和 细读相结合,能充分理解课本插图、图表及补充史料的作用。勾画知识点内容应抓住关键词句,切忌对 课文基本内容全圈全画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有针对性,且最好一次性交代完毕,切忌随意打断学生读书的思路。③对学生所列提纲不要强求一律,不要求全责备。④对于起始年级的授课,教师可以列出其

《亚非拉的奋起》习题1

《亚非拉的奋起》习题 1、1947年8月,尼赫鲁在一次会议上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所说的“厄运的时代”是指() A.法国殖民统治时期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D.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的战争 2、下列亚洲新独立的国家中,经济迅速发展,较早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是() A.朝鲜、越南 B.印度、中国 C.韩国、新加坡 D.菲律宾、缅甸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在赢得民族独立的同时,推翻本国封建统治的国家是() A.印度尼西亚 B.印度 C.埃及 D.新加坡 4、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A.埃及独立 B.纳米比亚独立 C.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D.印度独立 5、二战后,亚非拉的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取得独立。其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有() A.印度 B.纳米比亚 C.古巴 D.埃及 6、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自二战以来争斗最激烈的地区,围绕这一地区的争斗致使两国关系一直比较紧张,这种情况根源于() A.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 B.美、俄两国对该地区的争夺 C.两国都想称霸南亚地区 D.英国实行印巴分治政策 7、材料一:印度是英国殖民地,英国把它视为自己的“生命线”,看成是“英国女王王冠上的一颗明亮的宝石”。二战后,印度像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英国于1947年7月不得不改变其殖民政策,采取“分而治之”的方针。 材料二:“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我们了。” ——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时的演讲。 请回答: (1)英国什么时候开始入侵印度?当时的殖民统治机构是什么? (2)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印度人民进行多次斗争,请举一例。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教案新人教版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主题概述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等历史知识。这一主题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崩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 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民族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等历史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崩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视频《印尼将举办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系列活动》 教师:2015年4月18日至24日,印度尼西亚将举办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纪念庆典,届时将邀请109个国家和25个国际组织参加。万隆会议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国际会议,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会议所倡导的“团结、友谊、合作” 的“万隆精神”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60年前的万隆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这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二战刚刚结束后的亚非拉世界,感受这些国家为获得独立与自由所进行的斗争。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导入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新闻时政中提取历史的能力。)(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我宁愿向前看,当洪水消退,人类的历史上会出现新的一章:说不定黎明会从这一面出现,从太阳出升的东方出现。” ——泰戈尔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概述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 新航路开新航路开辟1,通过学习,体会中1,情景诱导,穿越东方的诱惑辟的背景的条件历史时空,激发学国古代科技文明在世 新航路开生探究情景,激发界历史发展中起到的人类历史的重大推动作用,增强民辟的路冒险精神开辟新航路发展充满着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线、人物2,利用图表认识新曲折与艰险心及时间航路开辟的经过 3,比较认识东西方2,通过学习,体会探新航路开新航路开辟航海史上的壮举险家们勇于冒险的开辟对西欧世界市场的在世界整体拓精神,体会新航路开4,辩证认识新航路和亚非拉初步形成历史形成中辟充满血腥味和罪恶开辟造成的不同结的不同影的作用感响果 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才开始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 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东方的诱惑”,介绍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原因。第二目“开辟新航路”,介绍了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介绍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情景激趣法:通过放映视频《大国崛起》,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问题教学法: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以学生思考代替直接灌输,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展示地图,师:同学们看1420年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图,当时世界在欧洲人眼中是什么样子, 生:范围小 师:再看1620年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图,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范围扩大了 师:对,已经有了美洲,非洲的面积也比原来大了许多,那么,是什么导致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变了样呢, 生:新航路的开辟 播放《大国崛起》的一段视频,进一步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展示课题:新航路的开辟 师:同学们,看到标题,你脑海里马上涌现出那些疑问, 生: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 开辟新航路的主要有哪些国家,有哪些航海家, 他们开辟了哪些新航路,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摘要]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看老师所受内容是否全面、深入,他更依赖于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巧妙的教学导八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历史教学导入法语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所谓导入设计是教师讲授新课之前的导语,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听课,有效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精心设计初中历史教学的导语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匠心独具、巧妙地创设能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课堂引人时,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顺利进人课堂的

学习。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哪些导入方法呢,在此我主要就显示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有效的集中教学导入方法作相应的介绍: 1 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人法,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这种导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复习旧课而引人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如:学习夏、商、周历史时,用暴君的残暴统治衔接导人效果会更好。夏莱的昏庸,商封的残忍,周厉王的专制,其结果是毁灭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间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这样的衔接,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使学生容易从以前的知识中转人即将学习的课堂上来。 2 悬念导入法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节时,老师就可以先通过讲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学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向学生明确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和意义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积极影响: 1、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商业革命 学生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前,欧洲的主要贸易区在地中海沿岸,欧洲的市场也比较小。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国、尼德兰所代替。从前很少越出欧洲大陆的市场,规模突然扩大,商品种类大增,贸易额急剧上升,货源空前开阔。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如:银行、股票交易所、以及股份公司纷纷建立。经商观念成为社会主流观念,从事商业的人员激增。 价格革命 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大大增加,远远超过了商品交换所需,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在历史上就叫“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社会的分化,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收取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在物价飞涨中也遭受巨大损失,财力下降甚至破产,社会地位随之下降,封建势力被削弱;小手工业者和农民两极分化加剧,大部分人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及从事工商业经营的新贵族,一方面剥削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财富迅速增加。所以,价格革命的后果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步伐。 2.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序幕 新航路开辟让西欧人看到了世界的大,发现了很多的没有去过的地方,这刺激了欧洲人对外扩张的欲望,掀起了海外殖民掠夺的高潮。 3.世界逐渐形成为一个整体 随着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把零散的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主要有全球性的物种、人种、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 消极影响: 强制性的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给亚非拉美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量财富的流失、资源被掠夺、人口被掠夺、贵金属被掠夺,另外频繁的来往也把地区性的疾病带到世界各地。 总结: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更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客观上给亚非拉美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促进了亚非拉美的政治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论文: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导入 新课程导入如同影剧的“序幕”,负有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主题的任务。精美的新课导入像磁石,能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之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应用。以下是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 设疑导入法 上课前,教师通过有目的设疑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探究的动机。我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名族的祖先》时,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清明节前后,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纷纷到黄帝陵祭拜、凭吊,你们知道黄帝陵在哪里?黄帝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尊敬?皇帝对中华民 族有什么杰出的贡献?谁能知道炎黄子孙一词的由来?这 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教师顺势导入新课。 2 创设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景能打破时空界限,使逝去的历史有血有肉地重现出来,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我上八年级历史《同仇敌忾,抗战到底》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在台儿庄冒着浓烟躺满烈士城墙的画面,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地宝藏……流浪!

流浪!整日价在关内……”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刻充满每个学生的胸膛,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效果,顺势导入新课。 3 故事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故事引入使学生兴趣倍增,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我上七年级历史上册《诸子百家》时就以故事导入:“孔子去齐国经过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哭泣,经过询问得知是残暴的统治逼迫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愿离开这老虎出没的地方,返回残暴统治的地方。”孔子由此得出“苛政猛于虎也”的结论。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那么,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春秋时期还有哪些思想家?他们的主张各是什么?由此转入新课。 4 图片导入法 新编历史教材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有关插图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以最短的时间融入课堂。如学习《解放战争胜利》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看三大战役路线图,并将三大战役的兵力部署、战场范围、规模、战果及毛泽东“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指挥艺术加以渲染,从而导入新课。

新航路的开辟优秀教案4

《开辟新航路》五步教学案例 ——一堂市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研讨课 长沙市明德中学熊建新 【说】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开辟新航路》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第一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本单元从“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四个目介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首先,人类社会在古代是几大文明区域的点状分布,相互间几乎处在隔绝状态。其次,到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横向交流,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第三,工业文明的兴起,使人类社会由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了重大的跨越,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张,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在客观上又推动了工业文明的进程。第四,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3、考情分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文科综合考试不回避热点、以问题为中心的命题特点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将越来越成为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重点和亮点,成为世界史新的、最主要的学科主体知识。近两年考查过的主要知识点有:广东卷新航路开辟的原因、2009宁夏卷就考到了新航路的开辟;全国卷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江苏卷英德的崛起。特别是2010年对这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更多:如山东卷考到了新航路的开辟;上海单科考到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北京文综还考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等等。通过上述考情分析,全球化与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殖民扩张等知识点密切相关,这些知识都是命题的重点。 二、说学情 由于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这部分历史比较熟悉,所以对本课的基础知识部分我将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预习完成,在课堂上主要加以深化和突破。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按照新课改精神和历史的高考要求,多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与参与,以课本为工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用一张《地球和握手》的图片,提问学生看了后有何感受;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全球化趋势从什么时候就开始了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研修日志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作用很大。导入的作用有:一是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以积极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中。例如: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好奇心都是非常强烈的,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导入中设置悬念,诱发好奇心。利用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主思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意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使学生很想知道结果,常常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结果,从而造成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心态。教师应设置恰当适度的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导入的内容要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基础,使本课的重难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导入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学习《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对于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什么是导入呢?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我常用的教学导入方法有两种: 一是复习导入法,这种导入方式即温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悬念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有利于教学活动与学生心境达成一致,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例如《甲骨文和青铜器》一课中,我是这样来做的。 教师提问:首先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 在公元前1300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回答:在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 教师提问:在约公元前1046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回答:武王伐纣。 教师讲述:千百年来,这座废弃的都城一直都默默无闻,直到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经常在田地里挖到龟甲或兽骨,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们便随意把挖到的龟甲和兽骨扔到河边或用来填坑。后来,有一个剃头匠,因为染上了一身脓疮,无钱医病,无可奈何中将随地乱扔的甲骨碾成粉末,涂在患处。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创面脓血被骨粉吸干了,患处很快就好了。甲骨这种神奇的功效被传开,村里的读书人给这些甲骨起了一个名字:龙骨。后用作药用。 1898年,在北京为官的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他服用的中药龙骨中,注意到上面的文字,这引起他的兴趣,他将达仁堂药店里带有文字的龙骨全部买了下来,研究这些文字。这种文字就是什么呢?由此引入甲骨文 二是历史故事导入法,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大约距今300万年左右,地球上就出现了人类。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呢?我国古代流传着女娲水和黄泥造人的故事。西方则流传着上帝造人的传说。那位同学给大家讲讲女娲造人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略 教师: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般而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导入以引领新的教学内容的开展。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这一部分。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印度的独立和经济发展:印巴分治:________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印度振兴: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都有了巨大发展,____________的成就卓著。 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________、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知识点2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开始: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________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________________收归国有。 全面展开:1960年出现________个独立国家,这一年被称为“____________”。 深入发展:________年3月____________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知识点3 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战后,拉丁美洲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发展迅速。1959年,________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巴拿马收回运河的主权: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从________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巴拿马逐步收回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权力。到________年底,终于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印度独立后,原来的印度被分为哪两个国家() A.印度和巴基斯坦 B.印度和巴勒斯坦 C.巴基斯坦和缅甸 D.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 2.2015年12月25日,印度总理莫迪对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的家进行了一次私人访问,这一举动震惊了两国民众。导致两国关系长期动荡不安的历史根源是()A.印度民族大起义 B.东欧剧变 C.英国的分治决议 D.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3.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小明同学围绕“印度的独立和振兴”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 ..,此处是() 独立时间:1947年 斗争对象:英国 领导人:纳赛尔

完整word版,小课题研究---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之研究

小课题 一、课题名称及作者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课题负责人:苟杰宝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导入是最首要的步骤。而课堂导入的好坏、恰当与否,往往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导入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2.研究创设有效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根据现阶段的历史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课堂导入原则;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中常用的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对不同类型的课堂导入进行分析,对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导入提出教学建议。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成果,整理出可资借鉴的信息。 2.调查法。调查导入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实行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边研究边实施边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研究条件:

1.背景条件:今年是景泰四中高效高效课堂推进年,大力开展高效堂课题研究活动,由领导深入学校教学一线,开展课题研究前景大好。 2.材料条件:本课题资料均由我校富有经验的历史老师提供。围绕本课题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整理、汇总,获取第一手资料;此外还进行大量的搜集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研究整理,提出了我们对“历史高效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研究”的认识和界定。 3.时间保障:学校在本课题研究中,为教师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 4.研究资料获得:学校图书室配备了较为丰富的校本研修等教育理论书籍,电脑、网络以备老师随时网上查询资料等。 预期成果: 1.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历史课堂情境导入的方法。 2.提供各种情境导入方法的课堂的案例。 (五)特点与创新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堂有效导入,它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读,需要教师对学生深入了解。课堂导入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灵机一动,而是要经过精心设计,往往是一堂课的主旋律,而贯穿始终。课堂导入是艺术,第一个音符往往就是整堂课的感情基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本课题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典型导入案例,结合一线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在理论上作初步的探究,在导入方法上作一些归纳和设计,以期研究成果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较好的参考价值。建立景泰四中历史学科“有效课堂导入库”。同时,我校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自主合作”实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将尝试着将有效课堂导入研究与“自主合作”实验研究结合,将“引

九年级历史亚非拉的奋起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课标要求】 1、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2、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学习提示】 了解印巴分治,知道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回归;简述在尼赫鲁、纳赛尔和卡斯特罗的事迹;知道非洲独立年。 【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快速浏览教材,说出教材主要讲述了哪些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事迹,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 二、师生合作学习 (一)学习亚洲的独立和振兴 1、出示名人名言和尼赫鲁人物像照片。 “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2、学生思考 ⑴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他有哪些主要事迹? ⑵给印度造成厄运的国家是什么? ⑶为摆脱厄运,印度人民进行长期斗争,请举一例。 3、出示2009年由新加坡主办的APEC会议背景材料。 4、学生思考 ⑷除印度外,亚洲还有哪些新独立国家? ⑸较早成为现代化的国家有哪些?你知道“亚洲四小龙”吗?

(二)学习非洲独立 1、出示《非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2、学生读图讨论 ⑹20世纪50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要发生在哪个地区?主要代表国家是谁?主要大事有哪些? ⑺非洲独立运动的高潮时期出现在哪个年代?1960年在非洲历史上有何地位? ⑻1990年3月新独立的国家是哪一个?其意义是什么? (三)学习拉美人民的独立斗争运动。 1、出示美洲地图和卡斯特罗照片。 2、学生思考 ⑼拉丁美洲的地理范围怎样? ⑽19世纪初期,领导拉美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有“南美解放者“美誉的人物是谁? ⑾照片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⑿独立后的古巴在社会制度上有何特别之处? 3、巴拿马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与哪国进行了不屈不挠斗争?有什么结果? 【课堂小结】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1)

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2.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因素,学会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把握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3.通过评价哥伦布,培养以历史的眼光、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知道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使全球联系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使欧洲殖民者加紧殖民掠夺。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难点:评价哥伦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竞赛用白板、帆船印章、记号笔. 教学过程 (说明)本节课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凡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为本组争得一艘小帆船,最后以小帆船的多少决定名次。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老师这里有两只鸡蛋,你们有没有办法使鸡蛋小头朝下,在桌上立起来呢?请两位同学上来试一试(一男一女)。 (表扬学生创新的思维)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不破不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回答,如不能回答或不全面,由老师解答、补充)这与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有关。我们知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首航归来,他成了英雄,人们为他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欢迎宴会。一次宴会上,忽然有人高声叫道:“我看这件事情不值得这样庆祝,大陆是地球上本来就有的,并非哥伦布创造的,他只不过坐着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碰上了这块大陆而已,其实只要坐船一直往西走,谁都会有这项发现的。”宴会上顿时鸦雀无声,这时,哥伦布笑着站了起来说:“这位先生讲的似乎很对,其实不然,我们不妨一试。”说着,他顺手抓起桌上放着的熟鸡蛋,请大家在桌上立鸡蛋,当时竟无一人想出办法。最后,哥伦布做到了,如同刚才同学们所做的。

第13课 亚非拉的奋起

第13课亚非拉的奋起(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掌握: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埃及独立和“非洲独立年”;古巴和巴拿马人民的斗争。 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学习重点: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埃及独立和“非洲独立年”;古巴和巴拿马人民的斗争 2、学习难点:印巴之争的历史根源;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一:自主预习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仔细阅读课本,针对提出的问题在课本上进行标注,圈划。组内订正,课上教师检查。) 1、二战后印度独立的时间?印度分成哪两个国家? 2、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最先在哪里展开?埃及何时独立?领导人? 3、“非洲独立年”是指哪年?为什么?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什么? 4、古巴人民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巴拿马人民怎样收回运河主权的? 二:预习展示(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教师评价小组) 三:合作探究:(小组同学共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2、试分析: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即埃及人民为何要收回苏伊士运河?)

四: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1947年8月,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这里“厄运的时代”指的是()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 C、德国的法西斯侵略 D、苏联的控制 2、在“非洲独立年”,有17个国家相继获得独立。“非洲独立年”指的是() A、1950年 B、1960年 C、1970年 D、1990年 3、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A、纳米比亚独立 B、尼尔利亚独立 C、利比亚独立 D、肯尼亚独立 4、在二战后的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巴拿马 B、古巴 C、巴西 D、玻利维亚 5、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是在() A1933年B1947年C1949年D1952年 6、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中下层军官发动“七月革命”,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这个国家是() A、印度 B、埃及 C、阿尔及利亚 D、巴基斯坦 7、印度独立后,实行印巴分治,其中印巴指() A美国和巴基斯坦B印度和巴基斯坦C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天我们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我们了。” ----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时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中“我们的财富”是指什么?“财富已经归我们”是什么意思? (2)对于巴拿马人民来说,他们也有这样的财富,它的命运和埃及人民的这个财富有着相似的命运。请你说出这个财富的名字,并介绍一下这个财富归还的情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教学设计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清三条线索:第一,亚洲的振兴与崛起;第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第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通过本课的教学及其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得出以下认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继续努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内容的重点:第一,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第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本课内容的难点:第一,印巴分治。第二,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本课的内容涉及地区极为广泛,有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有埃及独立运动等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还有古巴的独立斗争;其次,本课的内容头绪较多,既有民族独立运动,又有经济发展概况;第三,本课内容识记的要求高,既要掌握各个时间段内历史事件的时间概念,又要掌握亚非拉各个地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概念;第四,本课的内容牵涉旧知识较丰富,以印度为例,既有遭受民族奴役的悲惨经历,又有反抗民族压迫的艰辛历程,还有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壮丽画卷。同时,课本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亚非拉在现代化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命运。

新航路的开辟

2011级历史系 学号:110301029 姓名:王毛毛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课开辟新航路【高中历史(必修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15世纪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的流传,葡萄牙西班牙等的海外探险活动。 2.在了解当时欧洲社会面貌、各种航海技术的基础上,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背景,了解其具体过程,整理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意义。 ●能力目标: 1、从文本、图片、视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依据史 实材料来找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够通过比较归类等方法对一些相近相似的内容 系统全面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主动的收集相关史料、踊跃参加小组讨论,在集体学习中体验到协作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主动思维的意识和参与集体协作的精神。 2.在学习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史实的过程中,认识到新航路开辟的不易,航海家们中间经历的困难,同样也要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虽然伴随着死亡与屠杀,但其对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十分重大。

(二)【重难点】 重点:开辟新航路的背景、迪亚士、哥伦布等四位航海先驱的航海路线、评价这些航海家。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与其消极影响、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中国郑和的航行与这些西方国家的航海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 1.结合15世纪前后东方国家对西方国家的诱惑,以及当时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2.运用用收集图片和文字史料,阅读归纳的方法,了解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和航行故事; 3.分组讨论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影响,并总结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4、本节学习应当注意运用地图识记航线,并通过不同时期的航海图,比较和认识开辟新航路的意义。 (四)【教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30分钟)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提问】:想必大家都看过电视剧水浒传,这就是该电视剧中的一个场景(课件中展示图片),仔细看着图片,同学们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说课稿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说课稿 目标叙写 基础知识了解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掌握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分析比较评价史实你如何认识印巴问题?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当地人民收回主权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认识现象概括线索 印度怎样赢得独立?它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如何?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怎样?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如何?古巴怎样捍卫民族主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殖民体系的 形成和崩溃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历史的必然,放眼世界明确责任 殖民主义体系虽然已经最终崩溃,但是它的消极影响尚未肃清,在当今世界还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赢得独立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而继续努力 教学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教学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经历有什么

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社会主义曾经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2.教师顺势导入: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称作“第三世界”。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所以也简称为“亚非拉国家”。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它们怎样奋起和发展?请阅读课文。 1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印度怎样赢得独立?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怎样? 2.如何认识印巴问题? 3.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4.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如何? 5.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6.古巴怎样捍卫民族主权? 7.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当地人民收回主权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尼赫鲁说: “[Weend today a period of ill fortune and India discovers herselfaga in.]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厄运”指什么?(印度遭受英国的殖民奴役。) B.为什么说是“再次发现了自己”?(印度自19世纪中期以来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二战后独立运动高潮是“再次”出现的。) C.“厄运”怎么结束?(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同意印度独立。1950年,印度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 2.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怎样?(印度独立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