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矿产资源
- 格式:docx
- 大小:20.87 KB
- 文档页数:4
海洋矿产资源什么是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是指目前处于海洋环境下的除海水以外的矿物资源,包括分布在滨海、浅海、深海、洋盆和洋中脊的各类矿产资源。
按成因和赋存状况分为:①砂矿,主要来源于陆上碎屑,经河流、海水、冰川和风的搬运与分选,最后在海滨或陆架区的最宜地段沉积富集而成。
②海底自生矿产,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过富集后形成矿产。
如磷灰石、海绿石、重晶石、大洋多金属结核及海底多金属热液矿等;③海底岩石中的矿产,多属海底沉积物及其孔隙流体在埋藏过程中发生化学演化的阶段性产物,如海底油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硫矿及煤等。
主要的海洋矿产资源分类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底和滨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种类多,按照海洋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从滨海浅海至深海大洋分布有:滨海砂矿、石油与天然气、磷钙土、多金属软泥、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以及未来的替代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
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未来的世界将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陆地上资源和能源因消耗剧增而日趋减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
1.滨海砂矿资源海洋砂矿资源分布与沿海大陆架地区,主要矿种有:金属矿物中的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磁铁矿(钛磁铁矿);稀有金属矿物中的锡石、铌钽铁矿;稀土矿物中的独居石、磷钇矿;贵金属矿物中的砂金、金刚石、银、铂;非金属矿物中的石英砂、贝壳、琥珀等。
2.海底煤矿海底煤矿是指埋藏于海底岩层中的煤矿,一般是陆地煤田向海底延伸的部分。
海底煤矿作为一种潜在矿产资源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尤其是陆地煤矿资源缺乏而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均有不同规模的海底煤矿开采、开发,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中国亦有海底煤田分布。
3.其他海洋矿产资源海洋中的矿产种类较多,其他海洋矿产资源主要包括:海底铁矿、磷钙土、热液硫化物矿床(包括块状硫化物、多金属软泥和金属沉积物白生沉积矿床,富含铜、钴、锌、金、银、锰、铁等多种金属元素)、大洋多金属结核(锰结核,富含铜、镍、钴多种微量元素)、富钴结壳(主要有铁锰氧化物构成,富含锰、铁、钴、铂等金属元素)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石油天然气等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及分布————————————————————————————————作者:————————————————————————————————日期: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分布解决人口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日益严峻挑战的对策之一就是充分合理利用可持续开发且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
世界各临海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调查研究和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节,采取措施、增加投入、优先发展海洋科学和开展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1海洋资源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三大类;海洋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海洋资源开发关系密切。
1.1海洋资源的分类海洋资源是相对于陆地资源而言的,包括传统海洋生物、溶解在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海底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表1)。
1.2海洋资源的分布海洋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一定的自然规律支配,其分布受海底地貌的影响较大。
在不同海底地貌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表2)。
2海洋主要矿产资源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底和滨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种类多,按照海洋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从滨海浅海至深海大洋分布有:滨海砂矿、石油与天然气、磷钙土、多金属软泥、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以及未来的替代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
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未来的世界将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陆地上资源和能源因消耗剧增而日趋减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
2.1滨海砂矿资源海洋砂矿资源分布与沿海大陆架地区,主要矿种有:金属矿物中的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磁铁矿(钛磁铁矿);稀有金属矿物中的锡石、铌钽铁矿;稀土矿物中的独居石、磷钇矿;贵金属矿物中的砂金、金刚石、银、铂;非金属矿物中的石英砂、贝壳、琥珀等。
2.2海底煤矿海底煤矿是指埋藏于海底岩层中的煤矿,一般是陆地煤田向海底延伸的部分。
「图解科学」深海矿产资源
海洋是一个聚宝盆,从滨海、浅海、半深海到深海都有着不同特色的资源可以为人来所使用,那么我们来看看深海拥有哪些独特的资源。
1.传统矿产资源所谓的传统矿产资源是指在深海中发现较早、已经进行工业开采或具备工业开采能力的矿产资源,如深海油气、多金属结核矿物等等。
2.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
冰是固态的水,怎么可能燃烧呢?但在自然界却真的存在着可以燃烧的冰。
它非但灭不了火,而且还是危险的“火种”。
3.热液矿产富含矿物质的深海热液迅速冷却,可沉淀出含金、银、铜、铅、锌、锰等元素的硫化物。
这是正在形成中的多金属“活矿床”,是一种过去从未发现的工业矿床新类型,而且也是一种现在还在不断生长的多金属矿床。
那什么是“深海热液”呢?。
深海矿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海矿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陆地上的矿产资源日益匮乏。
因此,人们开始关注深海矿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深海矿物资源是指分布于海洋底部的矿物质,包括有价值的金属、贵金属、能源矿产等。
然而,深海开发面临着许多挑战与问题。
本文将探讨深海矿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讨论相关的环境与科学问题。
深海矿物资源的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也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技术挑战。
首先,深海开发需要克服高压、低温、极端环境等困难条件。
这些极端的环境条件对于设备与工程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其次,深海矿物的获取需要开发出具有高效率和环保性的采矿技术。
传统的陆地采矿技术并不适用于深海矿物开发,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技术来解决采矿难题。
此外,深海矿物开发还需要面对高成本和风险较大的挑战。
由于深海采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投资者需要考虑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然而,深海矿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面临着一些环境和科学问题。
首先,深海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脆弱的生态系统,深海矿物开发可能对深海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许多深海生物依赖于海底的热液喷口和海底山脊等特殊环境,深海矿物开发可能破坏这些生态环境,导致珍稀物种灭绝。
其次,深海矿物开发也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海底滑坡和地震等。
这些地质灾害不仅对采矿设备和工程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海啸和其他自然灾害。
此外,深海矿物资源的开发也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以了解深海矿物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制定开发计划和保护策略。
为了解决深海矿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的技术和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技术与资源。
深海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共同应对挑战。
其次,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深海生态系统和深海矿物资源分布规律。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与保护策略。
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深海生态系统和维护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效益评估与管理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逐渐枯竭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人们开始关注起了遍布海洋底部的矿产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但环境保护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因此,对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估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效益评估与管理的相关内容。
首先,环境效益评估是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估旨在明确开发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潜在破坏程度。
评估过程需要全面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包括水质、底栖生物、海床地质等。
评估结果能够为政府决策者和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帮助他们在开发过程中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其次,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是确保开发过程中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
有效的环境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政府应当制定针对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相应法规和标准,并对开发企业进行监管。
这些法规和标准应包括资源开发的限制条件、环境监测要求、事故应急预案等,以确保开发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
环境监测是评估开发项目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和采集相关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
监测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估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开发过程的可持续性。
第三,推动科技创新,寻找环保技术和方法。
为了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寻找更加环保的开发技术和方法。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推动各国在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方面形成共识。
最后,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效益评估与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
海洋中自然资源海洋中自然资源包括水域、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1. 水域资源:海洋中的水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其中包括海水、咸水湖和咸水河流。
海洋的水资源可供人类用于饮水、农业灌溉、工业和能源生产等方面。
2. 生物资源:海洋中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海洋中生活着各种鱼类、贝类、虾蟹、海草和海藻等生物。
这些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此外,海洋中还存在很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如海藻、海绵、海洋动物等。
3. 矿产资源:海洋中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海盐、珊瑚、海底矿石等。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海洋中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许多国家依靠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维持经济发展。
此外,海洋中的海盐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用途广泛。
海洋中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自然资源是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海洋中的自然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石油和天然气:海洋底部储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资源对于人类的能源供应至关重要。
2. 鱼类和海洋生物:海洋中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此外,海洋中还有许多其他海洋生物,如虾、蟹、贝类等,它们也是人类的食物来源。
3. 盐:海洋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可以被提取出来用于食品加工和其他工业用途。
4. 矿产资源:海洋中的矿产资源包括锌、铜、铁、金、银等金属。
此外,海底还有丰富的磷、石膏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5. 深海热液喷口资源:深海热液喷口附近存在着大量的硫化物矿床和菌类生物资源,对于地球科学研究和潜水器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6. 海水:海洋中储存着巨大的水资源,可以被转化为可用的淡水,对于人类的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需求至关重要。
7. 填海造地:海洋中的沉积物可以被用来填海造地,用于建设新的土地。
这些海洋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需要合理开发和管理,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一、我国海洋矿产资源概述1.海洋是“聚宝盆”,有全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用“聚宝盆”来形容海洋资源是再确切不过的。
单就矿产资源来说,其种类之繁多,含量之丰富,令人咋舌。
在地球上已发现的百余种元素中,有80余种在海洋中存在,其中可提取的有60余种,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海水中的“液体矿床”;海底富集的固体矿床;从海底内部滚滚而来的油气资源。
据估计海水中含有的黄金可达550万吨,银5500万吨,钡27亿吨,铀40亿吨,锌70亿吨,钼137亿吨,锂2470亿吨,钙560万亿吨,镁1767万亿吨等等。
这些资源,大都是国防、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海水是宝,海洋矿砂也是宝。
海洋矿砂主要有滨海矿砂和浅海矿砂。
它们都是在水深不超过几十米的海滩和浅海中的由矿物富集而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砂,是开采最方便的矿藏。
从这些砂子中,可以淘出黄金,而且还能淘出比金子更有价值的金刚石,以及石英、独居石、钛铁矿、磷钇矿、金红石、磁铁矿等,所以海洋矿砂成为增加矿产储量的最大的潜在资源之一,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种矿砂主要分布在浅海部分,而在那深海海底处,更有着许多令人惊喜的发现:多金属结核就是其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种。
它是1872-1876年英国一艘名为“挑战者”号考察船在北大西洋的深海底处首次发现的。
这些黑乎乎的,或者呈褐色的多金属结核鹅卵团块,有的象土豆,有的象皮球,直径一般不超过20厘米,呈高度富集状态分布于3000-6000米水深的大洋底表层沉积物上。
据估计整个大洋底多金属结核的蕴藏量约3万亿吨,如果开采得当,它将是世界上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目前,锰多金属结核矿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开发热点。
在海洋这一表层矿产中,还有许多沉积物软泥,也是一种非同小可的矿产,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和浮游生物残骸。
例如覆盖1亿多平方公里的海底红粘土中,富含轴、铁、锰、锌、钴、银、金等,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中国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1. 海洋资源1.1 海洋生物资源中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鱼类、甲壳类、头足类、贝类和珊瑚等。
其中,鱼类资源尤为丰富,共有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70多种。
黄鱼、带鱼、鲨鱼、大黄虾等是中国的四大海产。
此外,中国海域还拥有大量的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豚、海狮、海豹等。
1.2 海洋矿产资源中国的海洋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铀、多金属结核等。
其中,海底石油资源尤为丰富,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和渤海等海域。
据统计,中国海域的石油资源量可达20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4800亿立方米。
1.3 海洋盐资源中国的海洋盐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长芦盐场、海南莺歌海盐场等地。
海盐是中国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1.4 海洋可再生能源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
据估算,中国沿海的潮汐能资源可达到1.5亿千瓦。
近年来,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2. 海洋环境2.1 海洋水质环境中国海域的海洋水质环境总体较好,但近年来受陆源污染、海洋开发等活动的影响,部分海域出现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等问题。
为保护海洋水质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如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加强海洋监测管理等。
2.2 海洋生态与环境中国海洋生态与环境多样,包括海洋生物、海洋沉积物、海洋大气等。
近年来,由于海洋开发强度加大,部分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恶化风险。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生态保护政策,如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等。
2.3 海洋灾害与环境中国海域经常遭受风暴潮、海浪、赤潮等海洋灾害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因素,海洋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加剧。
为应对海洋灾害,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海洋灾害的预警、防御和应急管理工作。
2.4 海洋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中国海洋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问题密切相关。
1、海洋化学资源:工业用冷却水源、食盐等各种盐类、淡水、溴等。
2、海洋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
3、海洋矿产资源:
大陆架:石油、天然气、煤、硫、磷;
滨海砂矿:富含砂、贝壳等建筑材料,金属矿产;
海盆:深海锰结核。
4、海洋能源:潮汐发电、波浪发电。
5、空间资源:
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底管道、海上机场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海洋牧场
通讯电力输送空间:海底电缆、海底光缆
储藏空间: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文化娱乐设施空间: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上运动区。
海洋中有哪些矿产资源
石油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海洋矿产资源又名海底矿产资源。
包括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中文名海洋矿产资源别名海底矿产资源范围海滨、浅海、深海等资源储藏分类按矿床成因和赋存状况分为3类我国情况1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我国情况2含油气远景总面积约70万公里分类按矿床成因和赋存状况分为:①砂矿,主要来源于陆上的岩矿碎屑,经河流、海水(包括海流与潮汐)、冰川和风的搬运与分选,最后在海滨或陆架区的最宜地段沉积富集而成。
如砂金、砂铂、金刚石、砂锡与砂铁矿,及钛铁石与锆石、金红石与独居石等共生复合型砂矿;②海底自生矿产,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过富集后形成。
如磷灰石、海绿石、重晶石、海底锰结核及海底多金属热液矿(以锌、铜为主);③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大多属于陆上矿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气资源、硫矿及煤等。
在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海底油气资源、海底锰结核及海滨复合型砂矿经济意义最大。
含量分布据美国石油地质学家估计,全世界含油气远景的海洋沉积盆地约7800万公里,大体与陆地相当。
世界水深300米以内海底潜在的石油、天然气总储量为2356亿吨。
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天然气储量181.46万亿米3,分别占世界储量的24%和23%。
主要分布于浅海陆架区,如波斯湾、委内瑞拉湾与马拉开波湖及帕里亚湾、北海、墨西哥湾及西非沿岸浅海区。
大陆坡与大陆隆也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主要组分,富含锰、铜、镍、钴等多种元素。
据估计,世界大洋海底锰结核的总储量达30000亿吨,仅太平洋就有17000亿吨,其中含锰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
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
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
估计该地区约有600万公里2富集高品位锰结核,其覆盖率有时高达90%以上。
世界96%的锆石和90%的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
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
金刚石砂矿主要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锡矿主要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中国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公里,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公里2,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
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和台湾沿岸有丰富的海滨砂矿,主要有金、钛铁矿、磁铁矿、锆石、独居石和金红石等。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始终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程度逐渐加深。
从古至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历史,经历了由单一地上到地上地下兼顾,由单一陆地到路还兼顾。
由于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较长,再加上陆地都明确的属于某一主权国家,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短、程度低,特别是国际公害的国际共有性,这就导致海洋资源越来越成为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点。
海洋资源指海洋所固有的,或在海洋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并分布在海洋地理区域内的,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所有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的范围涵盖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航运和港口资源、海洋能源、海水及海水化学资源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等。
矿产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是指赋存于地球内部或地壳上及其水体中的天然产出的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富集体,该富集体是从经济角度具有开采价值、从技术角度具有利用价值的无机或有机体。
海洋中的矿产资源不仅包括通常意义的固体矿产,并且还包括呈固态、气态和液态溶于水中并具有开采价值的无机或有机矿物质。
海底矿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分布广,不可忽略的是其中的大多数是不可再生资源。
在地球上已发现的百余种元素中,有80余种在海洋中存在,其中能过直接提取利用的有60余种。
从海岸到大洋,从海面到海底均分布有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除具有一般矿产资源的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由于海洋矿产资源基本上处在洋壳的表面,因而构成了矿产资源垂直分布局限性。
虽然有些元素在地球中很集中,例如,地心的金属核,集中了大量的铁和镍,地幔富含铁和镁,但是,鉴于目前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矿产资源的开发仅仅在地壳范围内开展,最深的矿井只达到4000m,最深的钻井刚到10000m。
现在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仅仅局限在贴近地面的一个薄层中。
扩大开采的范围,有待于更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更大的资金投入,这通常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从地域上讲,矿产资源的水平分布呈现较大的不均衡性,存在着很大的地区性差异。
由于构造运动及其物质组成在空间上呈现不规则格局,相邻地块间的差异又比较大,因而造成了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
目前世界大部分矿产的已知储量只在很少的几个国家中发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矿产资源完全自给自足。
以海底矿产而言,作为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和化工原料的石油主要蕴藏在沿海大陆架,其中主要集中在中东等区域;锰结核的分布主要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深处。
矿产资源分布的局限性还包括矿产资源分布和生产及消费的不吻合。
矿产资源不仅在世界上的分布很补均匀,和生产力格局也很不吻合。
矿产资源的消费在世界上的分配也很不均匀。
按产值计算,占世界人口约1/4的发达国家,消费的矿产资源占世界总产量的85%。
占世界人口总数1/20的美国,消费了几近世界1/2的矿产量。
而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只消费世界矿产量的15%,这些状况和各国自身矿产禀赋并不吻合。
除此之外,海底矿产资源大多埋藏在一定深度的海水层之下,这给勘探和开采这些资源带来很大的技术和经济困难。
现在我国已经发现各类矿物162种,其中148种探明了储量,计有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5种,水3种。
其中探明储量占世界第一的有12种,占世界第二位的有7种,占第三位的有3种。
我国海底矿产资源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种类繁多我国海域处在太平洋的西北边缘,南北纵跨37个纬度,大陆海岸线和岛屿海岸线总长32000km,海岸线既有基岩海岸,又有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既有珊瑚海岸又有红树海岸。
不同的海岸类型对于海滨和海底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富集均起着较大的作用,因此我国海底矿产资源的种类非常繁多。
2、海底地貌类型齐全我国海底地貌类型齐全,除海岸阶地、大陆架、大陆坡以外,还有海槽、海盆、海山等不用的地貌类型单元。
由于南海海盆深度达,又有铁、锰、镍、铜、钴等金属的来源,所以形成了在其他海域少见的锰结核。
由于南海海山较多,又为富钴结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海底地址构造控制海底矿产分布从地质构造来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都是中、新生代时形成的海盆。
由于库拉板块、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中国大陆受到强烈挤压,引起地幔物质运动,从而形成东部总体隆起的构造背景,同时使元古代以来长期南北分异的构造格局,转变为与板块俯冲基部平行的北东向构造格局,形成了一系列与此构造带相一致的隆起带和沉降带。
这些都从宏观上控制了海底矿产的形成。
隆起带是内生矿产形成的地带,它对滨海砂矿等资源的富集起较大作用。
沉降带则是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良好区域。
局部海底扩张的地带,如冲绳海槽,南海中央海盆,又是海底热液矿床形成的地区。
鉴于上述构造、地貌和海岸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我国海底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几乎世界上海底矿产资源的大多数矿种在我国海域都有发现。
可以说,开发海底矿产资源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海底矿产资源的分类既可依其存在方式分为未固结矿产和固结矿产,也可依其成因分为由内力作用生成的内生矿产和由外力作用生成的卫生矿产两大类。
虽然对海洋矿产的成因研究还很不成熟,但为了便于理解、掌握和了解人类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对海洋矿产做如下分类:滨海砂矿、海底热液矿床(包括硫化物矿床和多金属软泥)、洋底多金属结核、海底富钴结壳、海底磷矿床、海洋可燃矿产或油气资源(石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
在众多的海洋矿产资源中,多金属结核是一种标志性的深海矿物,也是当代海洋资源中比较热门的一种。
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主要呈黑色和黑褐色,其中含铁量高者长呈淡褐色,而富锰者则为金属墨色。
通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调查,发现世界所有的大洋底都有多金属结核分布,其中又以太平洋底最为富集,从宏观的地形地貌上看,无论是在深水(4500m以下)的海底丘陵区、海山区,还是盆地区和海台区结核分布,分布的典型水深为5000m。
多金属结核是极为有用的矿产资源。
它至少含有60多种金属元素,但以铜、镍、钴和锰四种金属最有经济价值。
它们是现代化工、电子、能源、机械、钢铁、运输工业的重要原材料。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其陆地面积仅约占总面积的1/3.虽然大路上的矿产资源丰富,但经过人类的长期开采,资源的储存量已一天天减少。
矿产资源的成矿时间是以百万年、千万年,甚至以亿年来计算。
所以说,陆地矿产是不可再生的。
科学家早已提出警告,进入21世纪,人类将面临着“人口、环境和资源”三大挑战,其中资源是最难以克服的。
显然,大陆资源枯竭的危机日趋严峻,因此,向海洋资源进军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海洋也必将成为21世纪资源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