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思路
- 格式:pdf
- 大小:246.10 KB
- 文档页数:3
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临证经验席作武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专家,擅长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经验丰富。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席作武教授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证经验。
一、辨证施治席作武教授指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医理论中,功能性便秘多属于脾胃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等病机。
对于不同类型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席作武教授会根据其具体病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二、中药调理席作武教授认为,中药调理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非常重要。
他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方剂。
这些中药方剂能够帮助患者调整脾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改善便秘情况。
三、针灸治疗除了中药调理外,席作武教授还会采用针灸治疗来帮助功能性便秘患者。
他认为,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在针灸治疗中,席作武教授常常会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的目的。
四、饮食调理五、生活方式调整席作武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生活方式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会建议患者适量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他也会指导患者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以减轻脾胃负担,促进健康。
六、心理疏导席作武教授指出,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病因和发展与心理因素有关。
心理疏导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也非常重要。
他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他还会介绍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瑜伽、冥想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压力,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席作武教授的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而著称,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他的临证经验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广大中医医生在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作为胃肠道的一种常见疾病,不但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更是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目前功能性便秘大多依靠西医治疗,部分患者效果差,且容易出现药物依赖,而中医对该病具有显著效果。
因此,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便秘,成了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
一、了解功能性便秘1.什么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于胃肠道蠕动减弱以及肠道的不协调运动所引起。
患者的胃肠道结构并没有明显异常,但却具有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以及排便硬、干球便等便秘症状。
功能性便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通常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概率大约在15%-20%左右。
该病主要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辅以药物及其他治疗手段来控制和改善病情。
2.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中医中认为,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主要为以下几方面:(1)传导功能失常:中医中认为,大肠的主要功能为传导功能,一旦该功能失常,就会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后,更容易形成便秘。
此外,肺气郁闭也是造成传导功能失常的原因之一。
肺与大肠相表里,一旦肺气郁闭,则会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
(2)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机体脾胃虚弱,则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肠道难以得到足够的养分滋养,从而引发便秘症状。
(3)肝郁气滞:中医中认为,肝主疏泄,一旦肝气郁结,则会导致体内气滞血瘀,从而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出现便秘。
(4)阴液亏虚:中医认为阴液是润滑和帮助肠道蠕动的重要物质,一旦阴液亏虚,则会导致肠道干燥,进而形成便秘症状。
而阳气作为推动肠道运动的动力,如果阳虚寒凝,也会减弱肠道的蠕动。
3.功能性便秘的症状(1)典型症状:功能性便秘的症状主要是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以及感觉未排尽为主。
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且大便干燥,质地坚硬,难以排出,有时甚至需要借助辅助排出,常常伴随着肛门疼痛和出血。
(2)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会感到腹部胀满不适,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精神疲乏、容易疲劳等全身症状,同时伴随着食欲不振,进食后容易出现饱胀感。
便秘病(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路径一、便秘病(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BNP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功能性便秘(ICD-10:K59.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见附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 Ⅲ标准及2007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2.分型诊断(1)结肠慢传输型(2)出口梗阻型:包括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3)混合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见附件)。
便秘病(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常见证候:(1)肠胃积热证(2)肝脾不调证(3)肺脾气虚证(4)血热津少证(5)脾肾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便秘病(慢性功能性便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便秘病,且疾病编码为ICD-10:K59.001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
2.除外消化道肿瘤,或其他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如神经肌肉的病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3.除外最近30天内有急性胃肠疾病或外科手术者;4.除外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呼吸系统、造血系统等疾病和恶性肿瘤者;5.除外妊娠、哺乳期妇女;6.除外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者;7.参考《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属重度便秘,需要住院治疗: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
8.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9.患者同意中医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56·山 西 中 医 2019年4月第35卷第4期 SHANXI J OF TCM Apr .2019 Vol .35 No .4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近况单静怡 林 江摘要:功能性便秘是消化道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满意度低,而且有副作用。
针灸治疗具有简、效、廉和安全的特点。
针灸 (包括温针灸、电针等) 能有效增加FC患者的自主排便次数、改善患者排便困难程度和粪便性状,不仅起效快,而且疗效持久。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针灸机制 ;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 (2019) 04-0056-03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 (编号:201540268) 。
作者简介:单静怡,女,硕士,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 200032) ;林江,单位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林江,E-mail:change_jy@便秘是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近年来,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全球的发病率已超过10%[1]。
在西方国家中, 成年人的患病率为16%,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33.5%[2]。
亚洲地区便秘的患病率约为14%,而在我国,患病率约在10%~15%之间[3]。
根据引起便秘的原因大致可以把便秘分为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和药物性便秘,临床上以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 最为常见。
便秘不仅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肝性脑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诱发因素和增加结直肠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4],因此治疗便秘对降低上述致死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针灸治疗具有简、效、廉和安全的特点,针对患病人群开展针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对近年来针灸治疗FC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常用穴位和配伍特点针灸作为中医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应用于便秘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中国乡村医药脏腑别通法指导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验案二则郝春花 洪中华 李 炜 管志敏功能性便秘是由于结直肠、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是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病症[1]。
针灸是治疗该症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常规针灸取穴主要依据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理论。
脏腑别通法是根据明代李梃《医学入门》中“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的理论,从调治阴阳气化功能角度着手,用脏腑别通的理论来指导治疗病症。
笔者试从脏腑别通角度,通过二则验案就其指导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运用进行论述,以飨读者。
1 脾与小肠别通思路指导针刺治疗裘某,女,35岁,2019年11月3日初诊。
主诉:排便困难3余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常3~5日1解,严重时常达1周才1解,行肠镜检查未见异常。
期间患者服用中西医泻下通便药物,服药时效果尚可,停药则大便难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患者1个月前出现排便困难加重,伴气短乏力,既往有慢性胃炎史。
刻诊:排便困难,3~7日1解,大便并不干硬,但解出费力,有时一次大便需几次才能解出。
患者每次如厕,努挣汗出,便后乏力,纳眠差,面色萎黄,舌淡,胖苔薄,脉细涩。
西医诊断:功能性便秘。
中医诊断:便秘,辨证为脾胃气虚证。
治以补中益气,润肠通便。
第一组穴:患者取仰卧位,选取中脘、天枢、大横、气海、关元、下巨虚穴,采用0.25mm×50mm毫针常规针刺,施以补法,留针20分钟起针后针刺第二组穴。
第二组穴:患者取俯卧位,选取脾俞、胃俞、大肠俞穴。
针刺手法及留针时间同前,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患者针灸结束约1小时有便意,并随即解下1次,便质不干,如厕结束后未发现汗出,继续治疗2次后,每2日可解便1次,排便较前顺畅,乏力减轻,纳眠较前改善。
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大便1~2日1解,便质稍干,纳眠可,无汗出、乏力不适。
考虑到患者长期便秘,嘱基金项目: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AD32122)作者单位:314001 浙江嘉兴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郝春花、李炜),肛肠科(洪中华),针灸科(管志敏)通信作者:管志敏,其自行购买补中益气丸巩固治疗。
Doi :10.13621/j.1001-5949.2019.08.0751·经验交流·脑肠轴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60例临床分析邵文超1,卢殿强2[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根据脑肠轴理论选穴针刺,穴选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神门、四神聪,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2周后2组患者便秘及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便秘及焦虑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治疗后便秘、焦虑及抑郁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脑肠轴理论选穴治疗功能性便秘优于传统针刺。
[关键词]脑肠轴;针刺疗法;功能性便秘;焦虑;抑郁[中图分类号]R574.6[文献标识码]B[作者单位]1.宁夏贺兰县中医医院,宁夏银川7502002.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17[通讯作者]卢殿强,Email :gandan666@163.com功能性便秘是一种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主要症状,但又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胃肠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其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药物及饮食疗法难以满足临床需要,心理疏导已成为不可或缺一部分,尤其是脑肠轴的发现,更为心理或精神疗法提供了客观依据。
针灸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直接引起一系列化学效应、神经传导、内分泌调节和免疫反应等,对胃肠蠕动、情绪及心理变化起到双向调节作用[1]。
根据脑肠轴理论选穴施针,在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患者中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5月-2018年6月门诊就诊的确诊为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9 76岁,平均(50.8ʃ9.4)岁;病程1 24年,平均(15.2ʃ10.8)年。
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
巫秀义;张栋梁;付亚平;孙雪琴;陆明仙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28)5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针刺组辨证取穴行常规毫针针刺,对照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通便,以麻仁丸口服调理.分别观察2组患者2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和疗效.结果:针刺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针刺组治疗后、随访时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优于口服药物治疗,且远期疗效优势明显.
【总页数】2页(P793-794)
【作者】巫秀义;张栋梁;付亚平;孙雪琴;陆明仙
【作者单位】镇江市中医院,江苏镇江212000;镇江市中医院,江苏镇江212000;镇江市中医院,江苏镇江212000;镇江市中医院,江苏镇江212000;镇江市中医院,江苏镇江2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5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近况 [J], 单静怡;林江
2.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J], 韩国红;尚小侠
3.温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J], 任变英;张俊杰;罗清华;林敏;刘晶
4.耳穴磁珠贴压联合针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直肠感觉功能的影响 [J], 张晓辰;刘凤珍;余峰;韦莉君;张蕾;朱薇;王丽
5.理气润肠方结合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J], 王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孙宝会;张丽侠【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63例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口服治疗,针刺组63例予单纯针刺治疗,针刺按摩组63例在针刺组治疗基础上行腹部穴位按摩.3组均7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便秘评分系统(CCS)评分、首次通便时间,并统计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针刺组及针刺按摩组临床痊愈率均高于药物组(P<0.05),针刺按摩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及针刺组(P<0.05),药物组与针刺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C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组两两比较显示,针刺按摩组CSS评分低于药物组及针刺组(P<0.05),针刺组与药物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按摩组首次通便时间早于针刺组及药物组(P<0.05),针刺组与药物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复发率高于针刺按摩组及针刺组(P<0.05),针刺按摩组与针刺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痊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可替代口服药物治疗.【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6(038)008【总页数】3页(P1231-1233)【关键词】便秘;针刺;按摩【作者】孙宝会;张丽侠【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普通内科,河北大厂065300;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普通内科,河北大厂06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5;R245.31;R244.1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顽固性便秘,以老年人多见,病情严重者影响其生活和工作。
目前,慢性功能性便秘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考虑与结肠传输和排便功能紊乱有较大关系[1]。
乐活82老年人便秘,针灸、方药治疗能见效罗仕伟 (叙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 646400)便秘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老年人尤其好发和多见。
老年人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伴有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正常人每天排便至少1~2次,或者2~3 d排便1次。
而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2次,且排便费力,粪便干结、量少。
便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综合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成为老年患者就诊的主诉之一。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便秘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便秘主要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久,出现粪便干燥、排便困难等一系列症状及体征。
便秘会导致老年人肛门出现坠胀疼痛感、食欲不振、腹痛等现象,严重者还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现象。
在临床中,便秘也伴随着多种疾病发生,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长期便秘的患者,还会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
1便秘的病因病因:(1)饮食不节:饮酒过量,吃太多辛辣油腻的食物,导致肠胃积热,大便形成干结,从而导致排便困难。
食用太多生冷食物,会导致阴寒之邪侵入人体,损伤阳气,寒邪留滞不去,就会导致胃肠传导功能失调,从而造成便秘;(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过多、久坐不动,导致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腹部胀痛;(3)年老体虚:老年患者身体通常会发生气虚和血虚等现象,气虚会导致肠胃没有传送粪便的力气,血虚则会使肠道湿润度下降,粪便发生干结,难以排出;(4)感受外邪:寒邪会导致阴寒内盛,肠胃寒冷就会形成便秘,热邪会使肠胃燥热,损耗津液,从而导致大便干燥。
2针灸治疗便秘的方法针灸治疗便秘的穴位有很多,具体选穴时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理机制进行相应调整,常用治疗便秘的穴位有合谷穴、支沟穴、天枢穴、中脘穴、腹结穴、丰隆穴和足三里穴。
另外,还要看患者的具体病机,如果病机有阴虚的情况可以加上阴陵泉穴、太溪穴、复溜穴等补阴的穴位。
如果患者有长期便秘、气虚的表现,需要在上述穴位加上补法,也就是同时针一个穴位时手法不同,起到的作用也有区别,所以要根据实证则泻、虚证则补的原则进行针灸。
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中所收治的80例患有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
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辩证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麻子仁丸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不良反应症状展开观察与对比。
结果:经临床治疗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患有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辩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便秘症状,减少临床治疗副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
标签: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伴随现代人饮食习惯的变化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功能性便秘逐渐成为当代大多数人群所困扰的问题。
有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性便秘在短期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会进一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当前,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方法较为繁多,如导泻剂、推拿、手术等,较为普遍的为西药治疗,但是患者极易出现停药后病症再次发作现象,且临床副作用较大。
对此,为探讨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将安全性较高的中医针灸作为功能性便秘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案,现将详细医学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中所收治的80例患有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
其中,经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为25~65岁;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为28~70岁,两组患者经症状诊断均确诊患有功能性便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辩证治疗。
首先,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处理,根据针灸所需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仰卧位,在做好针灸准备时,选择天枢穴位进行2.5~2.7厘米的深刺,直至患者针刺部位出现酸胀感为主,再进行平补平泻;再选择大横双侧针刺,针刺深度为2.542.7厘米,直至患者针刺部位出现酸胀感为主,再进行平补平泻;在上巨虚和足三里针刺时,其主要针刺深度为1~2厘米,后进行平补平泻;在大肠腧、中髎针灸,其针刺深度为1~2厘米,在得气后不需进行行针,可以曲池、支沟作为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