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及临床.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26
16种基底节区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文理清!基底节解剖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内包埋有一些灰质团块,称为基底神经节。
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
因为尾状核头与豆状核前端相连,在横断面上,灰白质交错呈纹状,故又将尾状核和豆状核称为纹状体。
基底节对缺氧、中毒、感染、缺血、代谢异常等有害刺激反应最敏感,许多疾病常首先引起基底节的改变,或以基底节病变为主要表现。
因此,基底节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图1:基底节区示意图一、基底节变性疾病1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氏病(Wilson),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
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豆状核、尾状核头部的大部分受累。
脑干以桥脑和中脑病变为主,少见小脑病灶。
对称性基底节异常信号同时伴有脑干病灶是Wilson的影像特征。
图2:肝豆状核变性影像2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综合征)Leigh综合征是一种线粒体病,由呼吸链中ATP产生异常导致,常见症状包括中央性肌张力低下、眼肌麻痹、呼吸和延髓功能障碍、共济失调。
影像学表现双侧对称性T2/FLAIR高信号:纹状体(壳核>尾状核>苍白球)、导水管周围灰质、黑质/下丘脑、脑桥背侧、小脑。
Leigh综合征常伴有微出血,SWI序列上可表现出低信号。
下图:A.轴位T2WI示双侧豆状核T2高信号、略肿胀,注意壳核内可见局灶性未受累组织,不均匀受累较常见。
B.大脑脚T2高信号,这是Leigh综合征另一常见受累部位。
图3:Leigh综合征影像3Kearns-Sayre syndrome(KSS)属于线粒体脑病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包括进行性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心脏传导阻滞。
CT平扫可见双侧基底节呈低密度,T2加权高信号。
病变也可见于丘脑、齿状核、大脑白质和小脑。
基底节区功能
基底节区是大脑的一个重要结构,位于脑干和大脑之间的灰质核团,主要由若干神经核团组成,包括苏木素节核、小脑边界节核、红核、丘脑、脑下垂体、中脑蓝斑、伏隔核等。
基底节区在大脑的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具体的功能如下:
1. 运动调节:基底节区对运动的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参与了意志运动、姿势调节以及运动的计划和执行等过程。
当我们发出运动指令时,基底节区会对运动进行调节和协调,使得身体可以准确地完成所需的动作。
2. 运动学习:基底节区也参与了运动学习的过程。
当我们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时,基底节区会对运动进行分析,并通过记忆和反馈来不断调整和改进运动的执行方式,从而使得我们的运动变得更加熟练和准确。
3. 情绪和动机调节:基底节区还参与了情绪和动机的调节。
它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的释放来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从而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动机行为。
当我们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时,多巴胺的释放会增加,而当我们处于压力或者焦虑的情绪状态时,多巴胺的释放则会减少。
4. 认知功能调节:基底节区还参与了认知功能的调节。
它与大脑皮层之间有着丰富的连接,可以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来影响认知功能的执行。
基底节区特别在注意力、工作记忆
和执行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多种精神疾病如帕金森病、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有关。
总之,基底节区在大脑的功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参与运动的调节、运动学习、情绪和动机的调节以及认知功能的调节等多个方面。
研究基底节区的功能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还能够为一些与基底节区有关的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放射冠和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的区别在神经解剖学中,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和基底节区是大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对于医学专业人士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放射冠和半卵圆中心以及基底节区之间的差异。
一、放射冠放射冠位于大脑白质内,是由从大脑皮层向深部白质延伸的神经纤维束组成。
这些纤维束主要起自大脑皮层的运动和感觉区域,负责传递运动指令和感觉信息。
放射冠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1.前放射冠:主要包括额叶的投射纤维。
2.上放射冠:含有顶叶的投射纤维。
3.下放射冠:含有颞叶和枕叶的投射纤维。
二、半卵圆中心半卵圆中心位于大脑的深部白质,是大脑皮层与脑干、小脑等部位之间的主要传导通路。
它主要由上、下两个卵圆球组成,分别称为上卵圆中心和下卵圆中心。
半卵圆中心内含有大量的纵向神经纤维束,负责传递运动、感觉和认知信息。
三、基底节区基底节区位于大脑深部,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伏隔核等结构。
基底节区主要负责调节运动功能、学习、记忆和情感等生理过程。
此外,基底节区还参与大脑的奖赏和惩罚系统。
四、区别1.位置:放射冠位于大脑白质内,起自大脑皮层;半卵圆中心位于大脑深部白质,是皮层与脑干、小脑等部位之间的传导通路;基底节区位于大脑深部,包括多个核团。
2.功能:放射冠主要负责传递运动指令和感觉信息;半卵圆中心主要负责传递运动、感觉和认知信息;基底节区主要负责调节运动功能、学习、记忆和情感等生理过程。
3.结构组成:放射冠由从皮层延伸的神经纤维束组成;半卵圆中心主要由纵向的神经纤维束组成;基底节区包括多个核团,如尾状核、豆状核等。
综上所述,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和基底节区在位置、功能和结构组成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