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膜性肠炎
- 格式:ppt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2
伪膜性肠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伪膜性肠炎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内科,内分泌科病症体征:呼吸急促,毒血症,腹部压痛,腹痛,腹胀,血压下降疾病介绍:伪膜性肠炎是什么?伪膜性肠炎是怎么回事?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此病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故为医源性并发症,现已证实是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引起,病情严重者可以致死本病若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及消失,粪便中致病菌转阴和毒素消失,若延误诊断,未能较好的控制病因,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合并症则后果严重,死亡率可高达20%~30%症状体征:伪膜性肠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有关伪膜性肠炎症状的介绍:发热、腹痛、恶心、腹胀、大量腹泻,腹泻物呈绿色海水样或黄色蛋花样稀便,脱落的伪膜;腹泻后腹胀减轻、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脱水征象、精神错乱、腹部压痛、腹肌紧张、肠胀气及肠鸣音减弱。
(一)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多在应用抗生素的4~10天内,或在停药后的1~2周内,或于手术后5~20天发生。
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轻型病例,大便每日2~3次,可在停用抗生素后自愈。
重者有大量腹泻,大便每日可30余次之多,有时腹泻可持续4~5周,少数病例可排出斑块状伪膜,血粪少见。
(二)腹痛为较多见的症状。
有时很剧烈,可伴腹胀、恶心、呕吐,以致可被误诊为急腹症、手术吻合口漏等。
(三)毒血症表现包括心动过速、发热、谵妄,以及定向障碍等表现。
重者常发生低血压、休克、严重脱水、电解质失平衡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少尿,甚至急性肾功能不全。
化验检查:伪膜性肠炎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有关伪膜性肠炎要做的检查:化验粪便涂片检查,是否发现球/杆菌比例增高(即革兰阳性球菌大量增多,而阴性杆菌减少)。
必要时可作粪便双酶梭状芽胞杆菌抗毒素中和法测定,以检查有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毒素存在。
辅助检查(1)X线检查:可见肠管胀气和液平。
伪膜性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tridiumdifficile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1935年第一次被发现1978年被确认为伪膜性肠炎的致病菌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clotridiumdifficile-aoiateddiarrhoea,CDAD)可以表现为轻度的腹泻、伪膜性肠炎、中毒性巨结肠甚至死亡。
在发达国家是医院获得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
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抗生素是诱发CDAD最主要的原因1996年31/10,000人——2005年84/10,000人2003年在加拿大曾有爆发性流行。
新出现的高毒力变异菌。
BI型——NAP-1/027型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和长期住院患者中。
CDAD的发生主要与宿主对细菌分泌的两种毒素的反应有关。
毒素A对结肠上皮细胞产生肠毒素作用毒素B对结肠上皮细胞产生细胞毒素作用临床表现与诊断轻症患者表现为腹泻重症患者表现为伪膜性肠炎、显著的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低血压诊断:多有抗生素使用病史临床出现腹泻,典型为胶冻样大便粪便中的难辨梭菌毒素A、B阳性肠镜下可见典型的伪膜PCR检测病理治疗严格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尤其是控制克林霉素、三代头孢菌素以及氟奎喏酮类甲硝唑:治疗失败率升高万古霉素:重症患者的一线用药,口服或者静脉早期次全结肠切除术:极重的患者益生菌(酵母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比例、肠道的免疫功能和代谢功能、水解艰难梭菌毒素、调节腺体分泌和肠壁通透性,在二级预防中效果确定。
无毒力的肠道正常细菌的补充复发治疗后4周约20%的患者可能出现复发致病菌:不同类型的难辨梭菌或者初次治疗后剩下的耐药菌治疗措施:停用所有抗生素,尤其是克林霉素,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除外IBD、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等。
4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一、伪膜性肠炎概述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以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并在黏膜表面形成伪膜为特征的急性肠道感染性疾病。
该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抗生素使用、感染、炎症性肠病等。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腹泻、发热等。
治疗伪膜性肠炎需综合考虑病因、病程、患者体质等因素,采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手段。
二、病例分享1. 病例 1患者,男,65 岁,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发热”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1 周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2. 病例 2患者,女,50 岁,因“反复腹痛、腹泻、发热”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环丙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2 周后,患者症状消失。
3. 病例 3患者,男,35 岁,因“抗生素治疗后出现伪膜性肠炎”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3 周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4. 病例 46患者,女,72 岁,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痛、腹泻”就诊。
诊断为伪膜性肠炎。
治疗方案:停用原有抗生素,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 4 周后,患者症状消失。
三、治疗体会1. 及时停用可能导致伪膜性肠炎的抗生素,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2. 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甲硝唑、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3. 针对患者病情,给予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如补充电解质、维持水盐平衡、纠正贫血等。
4. 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5. 加强对伪膜性肠炎的预防,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滥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治疗经验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1例大面积烧伤并发伪膜性肠炎的护理体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烧伤科(310009)钟祖爱蔡君儿伪膜性肠炎(pseudomenbranous colitis, 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肠粘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粘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
临床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以后,故有“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之称。
现已证实伪膜性肠炎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icile ,cd)的外毒素所致①。
其中主要有氨苄青霉素,氯洁霉素,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及这类药物的联合应用。
近期我科救治一例大面积烧伤并发伪膜性肠炎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得到一些护理体会,现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41岁,因瓦斯爆炸致全身烫伤1月,腹泻12天入院,伤后即在地方医院治疗,诊断为全身烫伤30%Ⅱ-Ⅲ,经创面换药,药物抗炎(克林霉素.磷霉素.头孢硫脒.特灭菌),手术植皮,残余创面5%,因伤后第22天植皮术后出现腹泻有脓血,每日7-10次,经口服黄连素、比奇颗粒、痢特灵、氟哌酸、利福平均未见好转,当地医院肠镜:结肠广泛糜烂,散在溃疡,白苔,为进一步治疗而转本院。
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28.6干/dl,N:81%,血钙:7.71mg/dl,血白蛋白:2.09mg/dl.1.2 治疗(1)停用原有抗生素,改用对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灭菌灵0.2口服qid;去甲万古0.4口服tid;(2) 重建肠道菌群,培菲康2#口服tid; (3) 营养支持补液,纠正水电平衡;(4) 禁食;(5) 止血。
1.3 结果:患者48小时后腹痛.腹泻症状消失,4天后大便常规检验正常。
12天后肠镜:结肠息肉山,表面粘膜完整,活检基本钳除,病理诊断:粘膜性炎伴息肉样增生。
2 护理2.1 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饮食护理:患者长期禁食,消瘦明显,入院后评估患者全身营养状况,观察患者皮肤弹性,记24小时出入量,观察患者出入是否平衡,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遵医嘱行胃肠道外营养及补钠、钙离子并做好静脉管理,合理挑选静脉,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伪膜性肠炎的防治
*导读:此病多由于机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防治同时也需增强机体抵抗力。
……
此病多由于机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防治同时也需增强机体抵抗力。
(一)防治
1.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
2.确定本病后,应立即调整抗生素,改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如红霉素、万古霉素、灭滴灵等。
3.口服消胆胺,发挥离子交换作用,与梭状芽胞杆菌毒素结合排出体外。
4.口服培菲康2~3粒,2/d,或用正常人大便与等渗盐水混悬液保留灌肠,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5.扩容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应用TPN。
6.并发中毒性结肠扩张者,必要时作横结肠造口术,减除肠内张力。
(二)护理
1.同普外科常规护理。
2.注意观察脉搏、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
3.注意观察大便次数和质量变化。
4.准确记录出入量。
伪膜性性肠炎40例临床误诊分析目的观察伪膜性肠炎在临床的误诊情况,总结临床经验教训,为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2007年至2011年入院的40例伪膜性肠炎误诊患者从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抗生素使用种类、时间等方面采用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结果伪膜性肠炎多发生于合并有长期慢性疾病、年龄大、体质差、术后及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的老年患者。
误诊疾病主要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
结论从详细询问病史,大便镜检,结肠镜检查,粪中细胞毒素测定,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多方面综合考虑可显著提高伪膜性肠炎确诊水平,减少误诊发生。
标签:伪膜性肠炎;误诊;急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Pseudomembranous enteritis clinical misdiagnosis analysis on 40 cases【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 in clinical misdiagnosis,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for the effective and timely treatment.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7 to2011on 40cases of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misdiagnosed patients from age, sex, clinical symptoms, type of antibiotic use, time and other aspects using retrospective summary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 occurred with long-term chronic disease, old age, poor health, postoperative and antibiotic applica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Misdiagnosis for acute bacillary dysentery, acute enteritis. Conclusion from the detailed history-taking, fecal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colonoscopy, fecal cell toxin determination, necessary stool bacterial culture many aspects considere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iagnosis level of 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 reduce misdiagnosis.【Key words】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diagnosis; acute appendicitis; acute bacterial dysentery【中國分类号】R5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92-01伪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