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之技术服务与支持-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李文波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32 MB
- 文档页数:22
目录第一部分专业知识 (1)一、基础知识 (1)二、采编知识 (4)三、读者服务知识 (7)四、信息技术知识 (10)第二部分我馆概况 (10)一、总况 (10)二、读者服务与资源利用 (13)第三部分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知识 (19)第四部分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21)图书馆员应知应会知识问答第一部分专业知识一、基础知识1.什么是文献?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纸质的图书、报刊等出版物和非纸质的录音资料、影像资料、缩微资料、计算机文档等。
文献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2.什么是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
凡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都是一次文献。
比较常见的是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
二次文献,也叫检索性文献。
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如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考查的文献。
主要的二次文献有书目、索引、文摘。
三次文献,可以叫做参考性文献。
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一次文献做出系统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
如: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等单篇文献,以及百科全书、词典、年鉴、手册(指南)、表谱等专书文献。
3.文献有哪几种类型?按文献记录技术手段和载体形式划分可分为:印刷型文献:图书报刊特种文献非印刷型文献:缩微胶片缩微资料缩微胶卷缩微卡片听觉资料视听资料视觉资料音像资料机读文献:电子出版物软件出版物网络出版物4.什么叫古籍?从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实际来看,古籍主要是指1911年以前历朝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等。
5.什么是古籍版本?古籍版本有侠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版本,最初专指用木板雕版印刷的书;广义的版本,则指古籍图书的各种印刷、抄写的本子,包括:稿本、写本、抄本、雕印本、排印本、活字本、影印本、拓印本等等。
6.什么是善本?善本的最初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文字讹误的书本。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一、信息、知识与文献1.信息的定义[1-2]•信息的名称:Information 资讯信息•广义的信息:是物质存在和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表现形式。
•狭义的信息:是一种消息、信号、数据或资料。
•综合的信息界定:是再现的差异;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可以以消息、信号、符号、数据等形式来表达、存储、传递、处理、感知和利用。
•信息资源与非加工信息及其作用2.信息的属性[2-5]✶消除不确定性(基本属性)✶普遍性✶对物质、能量的相对独立性✶物质依附性✶可感性✶可传输性✶共享性✶内容理解的歧义性✶内容的可耗散性✶时效性✶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可伪性✶存在势差3.信息的种类[5-6]•信息无时无处不在。
•信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和机器信息等四种类型。
自然信息大自然中物质、能量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如: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等等。
生物信息生物体所携带和发出的信号、消息。
如遗传因子、气味、声响、颜色、动作,甚至语言,等。
社会信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号。
如语言、文字、姿势、动作等。
(人类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大大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生物。
)机器信息机器设备之间传送的信号。
如声响、温度、光线、电脉冲等。
4.信息的功能[6-7](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信息与物质、能量在本质上统一的;物质结构、能量的转换隐含着信息及其传递;信息显示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的方式、状态;信息可以对信息自身的运动再显示。
(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功能相对于信息接受者的状态改变而言。
当信息接受者接受到特定信息后,改变或确定了对事物的原有认识。
是申农经典信息论阐释的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其他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基础。
(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信息可改变事物结构,是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根据。
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信息减少不确定性,也就减少无序,减少熵,增加有序度,有利于将因素整合为系统。
(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信息交流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信息提供知识的公共积累;通过信息交流加强人们的共存感;信息帮助人们认识环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浅析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工作【摘要】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普及的重要场所,其基础服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工作进行浅析,探讨其在读者服务中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基础服务工作的定义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探讨了基础服务工作的内容,包括借还书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和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图书馆基础服务工作对读者的重要性,提出了图书馆应不断提升基础服务工作水平的建议,并展望了基础服务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图书馆基础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基础服务工作、借还书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服务、读者、提升服务水平、展望。
1. 引言1.1 图书馆的重要性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和知识中心,承载着收藏、保护、传播和利用知识的重要职责。
图书馆不仅是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场所,更是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
图书馆收藏了各种各样的图书、期刊、报纸、文献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广泛的知识资源和信息渠道,帮助读者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图书馆还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不仅可以满足读者的学习和研究需求,还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服务。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培训等活动,图书馆成为了人们交流、学习、思考的重要场所。
图书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收藏的文献资源,更在于其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和支持。
图书馆在促进读者的自主学习、拓宽视野、提升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书馆所承载的文化、知识与信息,不仅为个人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为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书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价值和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凸显。
1.2 基础服务工作的定义基础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基本服务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借还书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等。
这些基础服务工作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功能,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和传递的支持。
图书馆业务知识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图书馆正在应运而生,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逐步被现代新型的图书馆取而代之。
计算机管理给图书馆空间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一些辅助设备如互联网、校园网等网络链接、激光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先进设备、设施逐步走进了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对单一的纸质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发展为对纸质在内的现代所有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包括互联网上的知识的搜集、整合、加工、利用。
这就要求我们图书馆馆长的知识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观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当好现代图书馆的馆长。
下面与大家共同温习图书馆的有关知识。
一、什么是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收集、加工、整理、保管与一定社会读者利用馆藏之矛盾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图书馆学”这一概念是德国人施莱廷格于1807年首先提出的,直到1887年德国哥丁根大学开办图书馆讲座,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正式诞生。
图书馆学从诞生发展到今天,不过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却关于吸取其他学科营养而获得快速发展,并在由4000多个学科组成的科学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什么是现代管理图书馆学?现代管理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应用了电脑以后的图书馆、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事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工具性、技术性、法规性和知识性等特征。
现代管理图书馆学是“电脑时代”的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学发展的新阶段。
三、什么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主要观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所谓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多方组成要素以及包藏文献中的知识、信息;所谓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及图书馆事业。
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上主要有“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交流说”等观点。
1、要素说:此观点始于1929年,由陶述先先生提出,他认为图书馆要素有三:书籍、馆员和读者;1932年,杜定友先生认为图书馆有书、人和法三个要素;1934年,刘国钧先生指出图书馆由图书、人员、设备和方法四要素构成;1957年,刘国钧先生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图书馆事业由五要素组成,即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设备以及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