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气象服务不足分析

公共气象服务不足分析

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不足及分析

姓名:孙威虎学号:20091333014 班级:09市场营销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找出我国气象现今服务的优势和不足,具体分析公共气象服务的各个方面,对气象存在的不足进行分类,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对策,为使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指导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气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现代气象业务和气象事业的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分析对策

一: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

1.1:公共气象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公众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系统及时地为社会各界各部门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以及在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具体包括:日常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沿海天气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天气热点、天气周报、双休日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百姓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等。

1.2: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分析: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重视公共气象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决策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防御和减轻气象及相关灾害、气候变化应对、重大工程建设、气象能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其面之广,内容之丰富,手段之多样,独具中国特色。初步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警报系统、海洋预警电台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专业气象服务已覆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体育等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较以往大大降低。1990年至2000年,气象灾害年平均死亡人数为4500人,本世纪以来年平均死亡人数约在2000人至3000之间,1990年至200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 的百分比年平均为3.4%,2001年至2006年平均为1.4%。

二:我国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的不足

由于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立的较晚,因此当前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不清晰、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滞后、科技支撑薄弱、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建设气象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适应。面对气象服务的不足,应该加快改进和建设,争取把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备欣赏一个台阶。

公共气象服务的不足具体有几下方面:

一)公共气象服务理念有待加强,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公共气象服务理念的缺失和体制机制障碍的存在,直接导致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依然存在。

从服务理念方面看:一些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公共服务的理念还要进一步增强,素质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有待强化。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公务人员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时,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性思维;

从体制方面看:政府在许多领域依然承担着决策者、生产者、监控者等多种角色,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制约了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型的进程;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仍然比较薄弱,进一步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和理念尚待强化;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界定还不够明确,全民均等地享有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二)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主体过于单一,企业等社会经济组织参与责任意识不足,社会化程度不高

传统意义上,政府是公共气象服务的唯一提供者,私营部门、非盈利性组织基本没有条件和机会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当中去。同时,公共气象服务准入障碍性条件较多,非政府组织参与相当困难。

(三)公共气象服务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职责需进一步理顺

1: 政府所属公共服务机构设置数量偏少。

2:公共气象服务机构类型分布不尽合理。社会公益类比重相对较低,生产经营类比重过高,与社会整体发展不够协调。

3:公共气象服务部门监管体系不健全。首先是监管规则不完善。规则体系缺乏统一性,不同位阶和部门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地方法规与国家法规之间存在矛盾;法规体系陈旧落后,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其次是监管规则的执行机制不健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关系过于密切,政事不分,使得监管规则执行缺乏公平性和有效性。在政府对公共气象服务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仍然发挥着主导甚至唯一的作用,行业协会、消费者保护群体、媒体等的积极性未得到有效调动。

(四)公共气象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区域城乡差距较大

公共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区,其中优质公共服务机构集中分布在主城区,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城乡差距较大。

三:对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建设性提议

(一)根据各地差异建设重点服务任务:公共气象服务重点任务包括面向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面向公众的气象服务,面向农业农村的气象服务,城市气象服务,海洋、水文、交通、能源、旅游、卫生等专业气象服务,重大活动和重大工程等专项气象服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以及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等。(二)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做好国家级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组织开展气候变化监测、检测与分析业务,尤其是加强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和诊断;开展气候变化情景模拟和预估,集成气候变化对敏感经济社会领域和区域影响评估成果,着力加强我国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对策综合分析,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布局、农业生产、煤电油气运、生态环境、土地利用、能源政策调整、国际谈判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科学的战略对策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我国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做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建设省级气候变化数据集,包括现有台站气候观测资料的均一化处理和长序列气候资料的构建;组织开展气候变化事实的分析,加强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水资源、能源、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开展区域人口、经济、农业、水资源、交通、能源等气候承载力分析,提出调整经济生产布局和优化功能分区的适应与应对措施,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气候变化决策服务产品;为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针对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紧迫要求,研究制定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措施。

(三)面向公众的气象服务:提供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服务。做好气象实况监测产品的服务,向公众提供温度、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实况监测产品,气象卫星、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等监测产品,台风、暴雨、雷电、冰雹、大风、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种类、出现地点、时间和强度的图示性描述产品。做好常规天气要素预报预测的服务,向公众提供暴雨、雷暴、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及强对流天气0-2小时的临近预报和3-12小时的短时预报,12小时-7天的常规气象要素预报,未来10-30天延伸期环流形势特征及演变趋势预报、降水及温度趋势预报。做好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描述灾害性天气事件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提供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开发与公众工作、出行、健身、医疗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如人体舒适度指数、紫外线指数、风寒指数、花粉浓度、中暑指数,提供空气质量、污染物汇聚、扩散的预报预测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信息。

面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发布公众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环境和空间气象事件信息及气象新闻,传播和普及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科学知识。以新闻发布会、电视、网络等方式发布公众关心的重大气象灾害事件。加强对公众的气象知识培训,增强公众科学应用气象产品的意识和能力。

(四)面向农业农村的气象服务:强化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强农村的山洪、滑

坡泥石流、雷电、大风等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多渠道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平台,着力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托气象信息系统,发展“政府主办、部门承办、涉农部门协办”的农村经济信息网。推动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发展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加强农村气象灾害普查,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编制农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重点加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定量分析评估技术研发,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信息系统,提高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具体需求,开展关键农事活动气象预报和农业重大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提供农业病虫害气象服务,包括主要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等级、范围、时间、影响对象和防御措施等。探索和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积极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管理。

(五)加强城市气象服务:做好城市生命线运行保障的气象服务。主动加强与城市交通、给排水、电力、旅游、航空等运行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主动、准确地将城市最新天气实况、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供给城市运行部门,做好城市高影响天气的气象服务,为城市运行部门的调度、指挥、联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做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气象评价。开展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气象环境评价工作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尤其是对沿江沿海等洪涝设防城市,科学确定不同城市的气象灾害防御设防标准,合理规划城市防台、防洪排水管网和大型工程建筑防风抗灾基础建设,修订完善现行规划、建筑设计、人居环境等涉及气象参数的标准。

做好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气象评价。分析与城市空气质量、紫外线辐射、花粉、人

体舒适度、气溶胶扩散等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有关的气象要素,开展城市居民

生活气象评价服务。分析与城市建筑关系密切的城市边界层风谱特性及其对城市高层建

筑风荷载的脉动影响,为城市高层建筑的设计提供服务;分析城市建筑群的排列方式、

密集度、高度等要素间的相关关系,为创造舒适的城市居民生活温度和风环境提供服务;

分析城市排放的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四:保障气象服务建设强有力的持续

(一)增强气象综合观测、预报预测业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基础作用

以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需要为引领,加强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建设,积极探索气象灾害预报业务,发展气象衍生灾害预报业务,建立满足公共气象服务需求的各类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努力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精细化程度和预警时效,尤其要提高对灾害发生具体时段和强度的预报能力。加强气象综合观测业务建设,优化站网布局,充实观测项目,提高地面和高空台站自动化观测水平;加快推进新一代天气雷达加密布设,发展风廓线雷达、雷电监测、GPS/MET 水汽观测、专用飞机探测和气象卫星构建的遥感气象探测系统和空间天气探测系统。同时,主动与其他部门联合,建设交通、水文、地质、生态、输变电路等专业气象监测网。通过气象综合观测、预报预测业务能力的增强,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提供强有力信息和技术支持。

(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科技支撑能力

鼓励并支持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学科体系研究,逐步建设比较清晰的公共气象服务学科体系结构,为公共气象服务的学科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引导高等院校建设与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学科,逐步在高等院校增设与公共气象服务相关的课程。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中国气象学会气象服务分会建设,通过全行业力量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学科建设。

积极推进在国家级科研单位建设公共气象服务的研究团队,鼓励省级科研单位立足本地的气象服务需求,明确定位,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化气象科研机构,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研究机构的实体化建设。

(三)加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公共气象服务稳定财政投入机制,实现公共气象服务投入与整个气象事业投入增长相协调;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各类项目的立项支持,并在中国气象局及地方各级政府各类重大气象工程项目和业务系统建设项目中加大公共气象服务制作平台、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各类专业气象服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等方面的经费支持,保障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持续稳定推进;积极通过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经费渠道,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理论的研究以及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服务制作分发技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和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的研发。

五:小结

本文列数了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现状及不足和建议,学生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和参考一些老师们的学术专著和论文,自己通过总结写出,其中许多观点是老师的观点。写完后发现我国的公共气象却是还存在许多不足,正是由于这些不足,我们做学生的才要努力学习,为我国的气象服务做出贡献努力。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马鹤年《气象服务学基础》气象出版社

[2] 黄宗捷蔡久忠《关于气象服务产品社会属性的认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3] 中国气象局 2011专题《气象现代化体系政策》

公共气象服务导论

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关系到人们群众生活的细节部分,研究公共气象服务中用户的需求,发现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几大问题的探讨,提出发展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建议和对策,以 促进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问题;对策;创新 一、引言 又好又快地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我国气象事业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共权益保障不断强化,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服务政策的透明度不断提高,亟需对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 充分的认识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指导公共气象服务的科学发展。 气象事业作为基础性、科技型社会公益事业,只有始终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不动摇,根据国家和社会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气象事 业才有生命力,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将公共气象放在首要位置,并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态、防灾减灾、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等方而发挥了 重要作用。 二、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主要问题 1.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存在明显空隙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尚不能满足气象防灾减灾广泛覆盖的需求。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 前仍有0.36%的公众无法收到气象信息,这些人群大多分布在经济落后,社会事业发展严 重滞后的地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信息最难覆盖到群体是最需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来防御 气象灾害的弱势群体。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手段落后。突发性气象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虽然通过电视、广 播等方式做了广泛的宣传工作,但还有很多人不能及时了解或引起重视。 2.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与公共基础设施抵御气象风险的现实不相适应 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抵御气象灾害风险方而的脆弱性问题。局地山洪灾害在当时的监 测站网密度下难以识别,若能加密测站网,在易发山洪的“上游”地区建设若干个自动观 测站,当上游降雨达到警惕的上限,尚未出现灾害时,把信息及时传递到即将受影响地区,灾害将会减轻。 3.没有处理好公益性气象服务与盈利性气象服务之间的关系 气象部门本质上是公益性服务部门,气象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同时应该兼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方面利益。就目前而言,公益性 气象服务不可避免的与盈利性气象服务发生冲突,公益属性增加,则气象部门收入不足, 若公益属性下降则偏离了工作性质,这种矛盾导致气象部门进入两难选择。气象部门应妥 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提高经费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另一方面提高日常工作 中的服务质量,使公益性发挥到更好。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气象服务部门应防止个别人 员为盈利非法提供错误气象信息,影响气象部门信誉事件的发生。 4.防治灾害的能力较弱 由于我国的气象服务工作开始运行的时间较短,目前很多的技术条件和服务都还存在 很多的问题,使原本包含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灾害防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有效

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气象部门以及公共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高素质人才和技能人才 从目前国内气象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气象部门尤其是基层气象部门内部高学历人才比较匮乏,部分气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基层公共气象部门与行业的发展。调查发现,部分基层气象服务部门工作人员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思想观念和工作模式,部分人员工作不够严谨细致,在气象数据分析时存在一定的差错,对气象防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2 获取气象信息渠道受限 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信息传播渠道一般采用手机短信、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等手段,然而基层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有些农民群众不能通过网络媒体等手段获得气象信息,只能看电视、听广播获取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由此可见,广大农民群众的气象信息获取受限,公共气象信息获取渠道相对较少,信息获取不及时,不能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此外,部分地区的信息闭塞,尤其是偏远地带突发自然灾害天气时,气象信息无法第一时间传达到部分人民群众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3 气象服务难以有效满足现代生产发展需求 对于基层气象部门而言,在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多的是单纯将观测所得的气象数据传递给人民群众,缺乏科学有效地提供灾害预防措施和方法。与此同时,公共气象信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过于专业,而且官方性较强,部分群众难以理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农业公共气象服务内容相对较少,服务工作跟不上,部分农民群众不能从公共气象服务中受益。另外,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科技投入力度不足,气象部门缺乏公共气象服务基础力量。基层气象部门虽然受政府及人民群众重视,但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以及偏远地区科技水平有限等,都会制约气象服务效果。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准确的气象预报和分析对于减少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生产、保障交通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气象服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将对气象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气象服务现状分析 1. 气象预报准确性不高 目前我国的气象预报在预测精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短期和局地的气象变化,预报的准确性较低。很多地方的天气预报经常出现偏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2. 气象监测设施不完善 气象监测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当前气象服务的一个问题。一些偏远的地区或者城市的一些角落并没有足够的气象监测设施,导致监测数据的不全面和准确性的不够。 3. 气象服务覆盖范围不足 当前我国的气象服务还存在着一定的盲区,一些农村地区或者一些专业的领域,如海洋气象等,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还有待加强。 4. 气象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气象服务的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很多气象信息还停留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等形式上,缺乏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 5. 气象灾害预警能力有限 对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突发的气象灾害事件上,往往缺乏有效的预警措施和及时的应对措施。 二、气象服务改进建议 为了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可以加强气象观测体系的建设,引入现代化的气象监测设备,并加强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能力。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国外气象部门的合作,加强气象信息的共享,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提高气象监测设施的完善程度,可以加大对气象监测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城市角落处的设施建设上,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气象科技服务在如今已经变得越发重要。气象科技服务不仅是为了预测天气,还能为各行各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并寻求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 数据信息不精准 气象科技服务所依赖的大量数据信息,由于数据的不准确和不精细,导致天气预测的准确率不高。这对天气对农业、交通运输和航空等方面的影响都十分严重。 2. 技术设备陈旧 部分地区的气象科技服务设备老化,导致了现代化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水平低下,限制了气象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专业人才不足 随着气象科技服务的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目前的气象科技服务领域存在着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导致科技服务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4. 应用服务不足 气象科技服务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还不够深入,很多新技术和新理论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使得许多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 服务覆盖面不广 一些偏远地区的气象科技服务设施不完善,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气象信息获取的滞后性和不平等性。 二、对策建议 1. 加强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合 对气象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合是推动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基础,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支持,建设更加完善的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并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整合和分析处理,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更新和维护现有的技术设备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投入,对现有的气象科技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使得气象科技服务能够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和企业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气象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从事气象科技服务的人员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整体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4. 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气象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大对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力度,也可以通过设立相关基金和奖励机制来激励科技工作者开发出更多实用的气象科技产品。 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合作,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气象科技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力度,确保这些地区的气象科技服务可以与发达地区的服务水平相持平,获得更加平等的服务。 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虽然不容忽视,但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智慧来寻求解决对策。只有不断加大对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才能使得气象科技服务一直发展并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气象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本文将从现状和改进建议两方面,对气象服务进行探讨。 从气象服务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气象服务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拥有一套完善的气象观测体系和气象预报模型,可以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及时监测和预报。天气预报产品丰富,包括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天气服务等,能够提供给社会公众、农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所需要的气象信息。我国还拥有多个气象预报机构和气象学研究机构,为气象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我国的气象服务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尽管我国的气象观测体系和预测模型较为完善,但受制于气象现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天气预报仍存在一定的误差。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当前,气象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对于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气象服务还不够到位。气象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气象服务体系,但在气象服务市场化和专业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乏。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加强气象观测体系建设。建立高密度、多层次的气象观测网络,加强对各种气象参数的观测和收集,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和时效性。还应加强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 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加大对气象预测模型的研究和改进,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加强与气象观测数据的融合,提高对观测数据的利用效率。应加强对气象预报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天气预报员的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拓展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气象观测和预报力度,提供更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还应加大对特定行业和领域的气象服务支持力度,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第四,推进气象服务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建立健全气象服务市场,引入市场机制,提供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应加强对气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我国气象服务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我们应加强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拓展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推进气象服务的市场化和专业化。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气象服务水平将会继续提高,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气象服务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气 象服务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理解和应对能力。本文将从气象服 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气象服务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气象服务 的水平,更好地为民众和相关行业服务。 一、气象服务的现状 当前,气象服务已经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到国家安全各个领域。气象部门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模型预测等手段,提供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灾害预警等服务。目前的气象服 务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天气预报精度有待提高。一些地区的天气预报精度不高,经常出现预报不准确的 情况,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 2. 气象服务滞后。在一些突发气象事件中,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递速度不够快,导 致民众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公共气象信息公共化程度有待加强。在一些地区,公共气象信息的发布还不够及 时和全面,可能导致一些灾害事故的发生。 4. 气象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气象部门在一些突发气象事件中的救援行动和保障措 施还有待完善,不能够有效地减少灾害事故的损失。 二、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关于气象服务改进建议: 1. 加强气象数据采集和监测技术。需要依托先进的气象卫星、雷达、气象探测器等 技术手段,提高气象数据的采集和监测精度。 2. 提升气象预报和预警装备水平。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天 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的精度和时效性,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气象情况。 3. 加强公共气象信息的宣传和传播。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和平台,让更多民众可以及时获取到气象信息,提高公众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4. 建立完善的气象服务保障机制。加强气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提高气象 灾害救援的应对速度和效率,减少灾害事故的损失。 5. 加强气象科普教育。通过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于气象知识的了解 和应对能力,增强社会整体气象安全意识。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是指通过观测、预报和预警等手段,向社会提供气象信息和服务的工作。随 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气象服务在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气象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和精准度有待提高。目前,气象观测站点的分布不均匀,导致某 些地区的气象信息不够准确和及时。应加大观测站点的建设力度,提高观测设备的精度和 灵敏度,确保气象数据的准确性。推广使用新技术,如卫星遥感和雷达等,提高气象观测 的覆盖范围和精度。 气象服务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有待改善。当前主要的气象信息传播渠道是电视、广播、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等,但存在部分地区和人群无法及时获取信息的问题。应加强传统 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合运用,完善气象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机制,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应加大气象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的气象科学素养,增强大众对气象预报的理解和应 对能力。 气象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需进一步发展。当前,气象服务主要以预报和预警为主, 对个体的需求和个性化服务不够重视。应加强对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调研, 开发相应的气象服务产品和工具,为用户提供更加具体、精准的服务。针对农业生产,可 以开发专门的气象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作物生长、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的国际合作和数据共享需要加强。气象现象的发生和演变通常涉及跨越国界 的影响,因此国际合作和数据共享对于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各国应 加强气象信息共享和交流,共同研究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等重大气象问题,为全球气 象服务做出更大贡献。 气象服务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进一步 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应加大观测设备和站点的建设力度,改善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推动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数据共享。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气 象服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 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存在着信息技术支持不足、服务网络不够完善、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提升以及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气象信息技术支持,优化农业气象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发展对策。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为农民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帮助他们科学管理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也能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随着气象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完善,将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助力农业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气象、农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发展对策、信息技术支持、服务网络、服务水平、质量、政策支持、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的作用日益凸显。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巨大,能够帮助农民有效地规划生产活动、应对自然灾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近年来,我国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气象信息的不稳定性、服务网络的薄弱性、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的发挥作用。 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政策支持等发展对策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以科学的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服务,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当前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探讨如何加强气象信息技术支持,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3. 研究如何优化农业气象服务网络,加强政策支持; 4. 总结现状并展望未来,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2. 正文

公共气象服务不足分析

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不足及分析 姓名:孙威虎学号:20091333014 班级:09 市场营销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找出我国气象现今服务的优势和不足,具体分析公共气象服务的各个方面,对气象存在的不足进行分类,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对策,为使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指导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气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现代气象业务和气象事业的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分析对策 一: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 1.1:公共气象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公众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系统及时地为社会各界各部门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以及在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具体包括:日常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沿海天气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天气热点、天气周报、双休日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百姓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等。 1.2: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分析: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重视公共气象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决策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防御和减轻气象及相关灾害、气候变化应对、重大工程建设、气象能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其面之广,内容之丰富,手段之多样,独具中国特色。初步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警报系统、海洋预警电台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专业气象服务已覆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体育等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较以往大大降低。1990 年至2000 年,气象灾害年平均死亡人数为4500 人,本世纪以来年平均死亡人数约在2000 人至3000 之间,1990 年至2000 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 的百分比年平均为 3.4%,2001年至2006年平均为 1.4%。 二:我国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的不足由于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立的较晚,因此当前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不清晰、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滞后、科技支撑薄弱、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建设气象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适应。面对气象服务的不足,应该加快改进和建设,争取把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备欣赏一个台阶。 公共气象服务的不足具体有几下方面:

气象服务市场监管现状及对策

气象服务市场监管现状及对策 【摘要】 气象服务市场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行业,但目前市场存在监管 不足的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本文从气象服务市场现状、监管问题和对策入手,提出了加强执法力度和完善监管制度的建议。 加强监管措施可以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气象服 务市场健康发展。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确保 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转,让气象服务市场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通过 本文的分析和对策提出,可以为气象服务市场的监管工作提供一定的 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气象服务市场监管, 现状分析, 监管问题, 对策, 执法力度, 监管制度, 加强监管措施, 健康发展.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气象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关系着人 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对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对气象信息需求的增加,气象服务市 场也日益壮大。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利用漏洞 谋取私利,严重扰乱了气象市场秩序,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

损失。加强气象服务市场的监管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 分析当前气象服务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监管问题,并提出改进监管 的对策,才能促进气象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 2. 正文 2.1 气象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气象服务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公共服务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气象 服务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气象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 进步,气象服务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涵盖的领域不断扩大,服务对 象也逐渐多样化。 气象服务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气象服务 提供商进入市场,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局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各 家企业纷纷推出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产品。 气象服务市场需求多样化。随着人们对气象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气象服务产品,涵盖了气象预报、气象解译、气象咨询等多个方面。 当前我国气象服务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多样化需求、竞争激烈 等特点。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气象部门综合业务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气象部门是我国气象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广大群众提供气象服 务的任务。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基层气象部门也面临着转型升级 的压力和挑战。在综合业务改革中,基层气象部门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能力不足、政策法规缺乏、技术设备滞后等。为了推动基层气象部门的综合业务改革,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优化资源配置。当前,一些基层气象部门资源配置不合理,存在着人员流动性大、培 训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人员稳定性管理,提高员工的职业满意度和 归属感,增加员工的培训机会,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配置 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和信息化技术设备,提高数据采集与传输效率,提升基层气象部门的 科学研究和服务能力。 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基层气象部门在综合业务改革中,应注重提高服务能力,提供多 样化的气象服务。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共同 开展综合服务。可以通过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气象科学素质,提升社 会对气象服务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完善政策法规。基层气象部门在综合业务改革中,需要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共同制 定和完善政策法规,明确基层气象部门的职责和权责。要及时跟进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变化,调整和优化相关政策,为基层气象部门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推动技术设备升级。基层气象部门在综合业务改革中,要注重提升技术设备水平,尤 其是信息化技术设备的应用。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设备,实现气象信息的及时 采集、传输和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和效率,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

简析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赵秋实孙文超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7期 气象服务是一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无论是出行方式的选择还是日程的安排,都需要气象服务提供的信息进行参考和做出决定,气象服务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和生 活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服务的水平也在相应提高。但当前,在气象服务中也不可避免 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本文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1、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针对性 气象服务以其服务对象划分,分为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科技气 象服务。这四个服务对象,可以完全体现了气象服务的全部功能。但气象服务部门在提供气象 信息产品时,没有进行细分,未能针对以上四个服务对象分门别类提供专业的气象信息,提供 的信息过于笼统,内容基本类似,在气象信息中对于时间、区域和品种的指向性不明确,缺少 有针对性的提示。 ②管理水平无法满足高质量的要求 一些气象服务部门的管理手段落后,跟不上气象服务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由于政府管理机 制的制约,气象服务部门缺少灵活性,阻碍了各项的开展,影响了气象服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多年来管理手段缺乏创新,一直延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缺少规范化、创新性不足,在进行专业化、针对性较强的气象服务时,固守陈规、依然采用陈旧的手段和方法进行预报和评定,对新 技术、新的管理手段引进不足,信息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服务的客观要求,不 能提供高质量的气象信息服务。 ③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 作为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气象服务部门必须在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才能更好地发 挥作用,更好地发展。很多的开展、基础设备建设、必要的维护等,都需要足够的资金进行支持,资金不足,严重的限制了气象服务的发展速度。政府应提高对信息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加 大对气象信息服务支持力度,使气象信息服务在资金保障的前提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④经济效益不高 在气象服务方面,由于理念和体制的限制,气象服务部门思想不够解放,没有充分的利用 市场,进行市场化的运作,积极推进气象服务的商业化进程,提高信息服务的经济效益。使气 象服务的发展滞后,气象服务的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对气象服务的更高要求。 2、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主要策略 ①拓宽信息传输渠道 在气象信息传输中,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广播和电视进行定时提供和播报,在信息十分发达 的今天,仅仅依靠广播和电视已经无法满足气象信息传输的需要。因此,应该充分利用更加先 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充分依托网络、通讯以及社交软件,积极开发专门的气象服务平台,实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提供天气预报,还涉及到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尽管气象技术不断进步,气象服务的现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就当前的气象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让我们来看看目前的气象服务现状。在许多国家,气象局负责提供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发布,用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的气象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虽然气象技术不断进步,但是在某些极端天气情况下,天气预报仍然存在误差。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一些偏远地区的气象监测设备不足,导致这些地方的气象信息不够准确。气象服务还需要更好地与其他部门协调。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气象预警信息需要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民众,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些改进建议。首先是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观测网络建设,提高气象监测设备的精度和覆盖范围。还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气象预报模型和技术,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高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针对偏远地区的气象监测设备不足的问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卫星遥感技术,提高气象信息对这些地区的监测能力。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需要建立更为紧密的协调机制,确保气象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有关部门和民众。 还可以通过加强气象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气象服务的公众宣传力度等方式,进一步改进建议气象服务。加强气象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气象意识和应对气象灾害能力。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覆盖范围。 气象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加强气象监测设备建设、提高气象预报技术水平、加强部门间协调以及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改进建议气象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

城市气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考

城市气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考 摘要:近些年来,成都市气象局一直将城市气象服务作为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 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逐步增强,城市公众气象服务更 加贴近百姓生活,城市专业气象服务更加深、广、细、专,城市重大活动、突发 公共事件等专项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城市气象服 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考。 关键词:城市气象服务问题发展思考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当前 城市气象服务正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极端性、突发性、局地性特征明显增强,大大增加了城市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的难度, 对气象部门提高城市精细化、短时临近预报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城市气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城市气象服务技术水平有待增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将会对气象服务技术水平产生影响, 同时决定着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现阶段,我国气象服务机制和形式大都是由政 府部门负责,政府针对气象服务方面重视度不高,直接造成气象服务技术水平落 后于发达国家,降低了城市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 们生活水平的增强,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应不断增强气象服务水平。气象服务对信息化的应用能力还相对较低,在分析、使用和集成化等方面, 气象服务工作效率不足,严重制约着城市气象服务水平。另外,我国气象服务的 现代化水平不高,气象服务技术水平同世界平均水平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 还没有达到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 1.2政府对气象服务的投入不足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为了确保城市气象服务的正常运 行也需要有资金保障。我国气象部门属于政府机构,气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气象服务的公益性特征较 为明显,气象事业属于公共事业服务范畴,这种观念降低了气象服务原有的价值,严重影响着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西方发达国家的气象 事业则以私营为主,具有较高的商业化特征,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商业气象 价值较为突出,而我国商业气象服务价值较低的主要原因,其根本就是政府部门 对气象服务的资金投入较少造成的。 1.3气象服务人才匮乏 现阶段,我国气象服务人才不足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也是各级气象部门发展 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优秀人才不足导致气象服务缺乏活力,不管是在电视还 是广播的天气预报中,气象服务人员对天气情况的解说大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任 何新意,一直以来都是重复同一句话,很难吸引大众的眼球。还有部分气象服务 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全面,在天气预报解说中很难引入新的方式,大都是照 本宣科,很难将解说的效果发挥出来。专业的预报人员可以融入自身的情感态度,即使隔着屏幕观众也能感受到节目与现实生活中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也会更加乐 意去收听和观看天气预报,气象播报在人们的心中的地位和印象也会增强。 1.4气象服务商业化程度低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气象服务商业化程度较低,严重被体制限制,

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1国家级决策气象服务情况 1.1决策气象服务现状 国家级决策气象服务任务主要由中国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中心承担。2008年6月,中国气象局印发《中国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中心运行方案》,明确了决策气象服务中心是中国气象局提供决策气象服务的业务和协调机构,以国家气象中心、气候中心、卫星中心、探测中心、气科院、公共服务中心等单位为基础,联合各省(区、市)气象局,按照“小实体、大网络”方式运行。决策气象服务中心由减灾司归口管理,减灾司司长担任主任,气象中心主任担任常务副主任,气候中心主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决策气象服务中心下设气象服务室和气候服务室。 1.1.1气象服务室主要任务 牵头制作《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灾害天气与灾情快报》和《两办刊物信息》;制作综合性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制作天气、农业气象等方面的专题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制作台风等气象灾害评估材料;制作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材料;完成气象灾情收集和上报;牵头制定“中国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1.1.2气候服务室主要任务 牵头制作气候影响评价、气候监测、气候预测、气候变化监测预估、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等专题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制作并提供《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综合性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和新闻发布会材料中气候方面素材。 1.1.3其他业务单位主要任务 卫星中心主要提供森林(草原)火险、大雾、积雪、沙尘、蓝藻、江

河湖泊水体等卫星遥感监测和分析等素材,探测中心主要提供闪电监测和分析等素材,气科院主要提供雷电灾害灾情等素材。 1.2运行中出现主要问题 1.2.1运行机制不畅 中国气象局决策服务中心气象服务室和气候服务室分别挂靠在国家气象中心和国家气候中心,受队伍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等因素制约,除在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及对策建议方面的材料有一定业务水平积累外,有效归纳各单位提供的素材制作综合性、专业专项的服务材料水平还不高,紧密结合社会敏感、热点问题开展针对性服务的能力明显不足。《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启动程序大多来自中国气象局领导或减灾司,决策中心依照指令制作材料。自下而上启动制作的《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多为天气、气候类产品,原因主要是:一是决策气象服务中心依托实体是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室;二是服务室人员很难综合掌握各单位前端产品信息,难以提出制作其他专业类别产品动议。 1.2.2体制性障碍 中国气象局各直属单位都承担相应对外提供服务任务,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影响评估、农业气象等方面服务产品,出现决策气象服务中心制作《重大气象信息专报》或综合性评估报告,其他业务单位同时提供各自服务产品,造成沟通配合不够、重复服务、信息混乱。《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和其他综合性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的审核程序是“层层把关”:材料初稿→首席或气象服务室带班领导→气象中心领导,但因国家气象中心很难把关其他单位提供内容,经常出现“层层负不了责”的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