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相碳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 格式:pdf
- 大小:863.32 KB
- 文档页数:4
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简介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和低成本等优点。
本文将对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的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特性1.高比容量: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可以存储更多的锂离子,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2.良好循环稳定性: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在长期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保持较高的容量和循环寿命。
3.低成本: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且成本较低,可以大规模生产,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
制备方法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通常通过碳化硅模板法制备,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硅模板:将硅颗粒与模板剂混合,通过高温煅烧得到具有孔隙结构的硅模板。
2.沉积碳源:将碳源溶液浸渍到硅模板中,经过干燥和热处理,使碳源在硅模板孔隙中沉积形成中间相炭微球。
3.模板去除:通过酸洗等方法将硅模板溶解,得到中间相炭微球。
4.表面改性:为了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可以对中间相炭微球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应用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动汽车:由于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可以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
2.便携式电子设备: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使用时间,使得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能够更加持久地使用。
3.储能系统: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的高比容量使其成为储能系统中的理想选择,可以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和更高的能量输出。
4.太阳能电池储能: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储能效率和稳定性。
结论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是一种具有许多优点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通过合适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具有高比容量和良好循环稳定性的中间相炭微球。
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储能系统以及太阳能电池储能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间相碳微球的制备与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间相碳微球的制备与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中间相碳微球制备方法,研究中间相碳微球的结构、性能及应用。
研究将从碳微球的制备开始,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控制其形貌结构,形成中间相碳微球。
对中间相碳微球进行多方位物理化学分析,研究其结构及性能;探究中间相碳微球在高能量密度电池、催化及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间相碳微球,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碳微球具有优异的导电、光电、机械、化学稳定性等性质,因此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催化剂、电化学储能器件等领域。
近年来,中间相碳微球由于其独特的孔隙结构和微球形貌,因此在传感器、光催化、催化剂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研究内容:1.中间相碳微球的制备方法研究:本研究将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中间相碳微球,通过改变溶液组分、pH值、温度等反应条件控制微球形貌和孔隙结构。
2.中间相碳微球的结构与性能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光衍射、氮气吸附等对中间相碳微球的形貌、孔隙结构、热稳定性等进行分析。
3.中间相碳微球的应用研究:探究中间相碳微球在高能量密度电池、催化及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1.溶胶-凝胶法制备中间相碳微球。
2.水热法制备中间相碳微球。
3.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光衍射、氮气吸附等对中间相碳微球的形貌、孔隙结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
4.探究中间相碳微球在高能量密度电池、催化及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四、研究计划与进度:1.前期阶段:文献调研,理论分析,材料采购及制备。
2.中期阶段:中间相碳微球制备方法研究及优化;中间相碳微球的形貌、孔隙结构、热稳定性分析。
3.后期阶段:中间相碳微球的应用前景探究;研究总结和论文撰写。
五、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预计可以开发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中间相碳微球制备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中间相碳微球的结构、性能及应用,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是一种新型的碳材料,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
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其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首先来介绍炭的分类。
通常,炭可以分为天然炭、人工炭和工业炭三类。
其中天然炭是指天然产出的碳材料,如木炭、煤炭和石墨等;人工炭是指利用各类有机物或天然碳质材料作为原料,通过加热、裂解或氧化等化学反应制得的碳材料;工业炭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炭。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人工炭中的一种——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
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是由商业C700炭块为原料,经低温热解、升温到高温等多个步骤制备而成。
其主要结构为石墨化的芳香平面和中间相杂质的紧密排列。
这种材料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因此在催化剂、电子材料、气体吸附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潜力。
下面介绍一下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的独特性质。
首先,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率,且电导率和热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其次,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可以在高温应用中保持化学稳定。
再者,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硬度。
最后,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和孔隙度,可以作为气体或液体的吸附材料或分离材料。
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我们介绍其中一种比较通用的制备方法。
首先需要将商业C700炭块破碎成小块,然后在真空条件下进行低温热解预处理。
接着将预处理后的炭块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高温,并控制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使炭块经历多次升温和冷却过程。
最后将炭块表面的硑子去除,得到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
总结一下,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碳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电导性、热导率、稳定的化学性质、高强度和硬度、一定的吸附性能和孔隙度等特点,可以在催化剂、电子材料、气体吸附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不同的条件控制来实现材料的特殊性质。
中间相炭微球为原料制备石墨材料中间相炭微球是一种特殊的炭材料,具有高纯度和均匀的球形结构。
这种炭材料可以作为制备石墨材料的原料之一。
1.原料选择:中间相炭微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常见的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模板法、电化学法等。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考虑炭微球的大小、形状和纯度等因素,以符合制备石墨材料的要求。
2.炭微球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一般通过碳源在特定条件下的裂解反应来实现。
在反应过程中,碳源会裂解生成炭原子,并在某种模板或催化剂的作用下形成球状结构。
这种球状结构的炭微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为后续制备石墨材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3.石墨材料制备:利用中间相炭微球制备石墨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炭化法和石墨化法。
炭化法:将中间相炭微球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使其中的非石墨碳转化为石墨结构。
这一过程中,炭微球会发生嵌入作用,形成具有层状结构的石墨纳米材料。
最后,通过退火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结晶度和石墨化程度。
石墨化法:在中间相炭微球表面涂覆一层石墨源材料,如天然石墨或石墨烯。
在高温下,石墨源材料会在炭微球上发生碳化反应,形成石墨材料。
这种方法可以使石墨材料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导电性能,适用于一些高级应用领域。
4.石墨材料应用:制备好的石墨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性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电池材料:石墨材料可用作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负极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功能材料:石墨材料可用于制备导电墨水、导热材料、光催化剂等,用于电子器件、热管理和环境治理等领域。
复合材料:石墨材料可以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用于制备轻质复合材料、导热胶粘剂和结构材料等。
总的来说,中间相炭微球作为原料制备石墨材料可以通过炭化法和石墨化法两种方法实现。
制备好的石墨材料具有多种应用,包括电池材料、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这些石墨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对于现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间相炭微球中间相炭微球(MCMB)是日本的Honda和Yamada于1973年从沥青中间相中通过溶剂选择分离出的,在此以后,对MCMB的研究快速发展起来。
MCMB是液晶状各向异性的小球体,它具有杰出的物化性能,如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优良的导热导电性能,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炭材料,因此它的出现引起了炭材料学界研究的兴趣。
MCMB由于其具有均匀的粒径和良好的球形特点,又兼具有独特的分子层面平行堆砌结构和自粘结性,已成为非常优质的炭材料前驱体,目前已被用于制备高强度高密度炭材料、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材料、高效吸附材料、催化剂载体、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1等一系列高性能材料。
本文概述了MCMB的制备方法,及其生长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了MCMB在高强高密各向同性炭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1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1.1 中间相球体的生成、生长和融并MCMB的制备是以液相炭化理论为指导。
按照液相炭化理论,含有多环芳烃重质成分的烃类,液相炭化过程中生成大量的中间相小球体,要得到粒径均匀、形貌好的MCMB关键在于聚合过程中,怎样适当控制小球体的生长,并阻止小球体之间的融并,这就要控制好液晶分子的生长速率和流动性。
为了能够制备出性能更优异的MCMB,国内外学者对碳质中间相的形成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极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论;一种为中间相形成机理的传统解释,有机芳香类化合物如煤焦油、沥青等在350~500℃下液相炭化,体系内不断进行着热分解以及热缩聚反应,脱氢后,形成了大量高聚物大分子,随着聚合程度的加深,分子量不断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形成片层叠合,为了体系内两相之间的稳定,片层堆叠到一定程度,形成具有各向异性的中间相小球体,中间相小球体继续聚合母液中的小分子,同时球体之间相互碰撞融并,逐渐成长为大的球体,这就是MCMB生成,生长和融并的过程。
对中间相形成机理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微域构筑”理论,认为应该先由片状芳香分子组装成片状分子堆积单元,然后再堆叠成球形的微域,最后由微域堆积成中间相球体。
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是一种新型的负极材料,其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能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材料。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间相炭微球的结构、性能以及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中间相炭微球是一种由石墨烯和多孔碳化硅组成的复合材料。
它采用“粉末衬底全反应法”制备而成,具有球形结构和均匀分布的孔隙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中间相炭微球可实现高比表面积和优良的导电性能。
此外,由于其具有三维多孔结构,中间相炭微球在储能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中间相炭微球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等。
首先是比容量,中间相炭微球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可以达到两倍以上的锂离子比容量。
其次是循环稳定性,中间相炭微球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可以完成上千次的循环充放电而无明显的性能衰减。
最后是倍率性能,中间相炭微球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可以实现高倍率的充放电。
中间相炭微球在储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锂离子电池中,中间相炭微球可以作为负极材料代替传统的石墨材料。
与石墨材料相比,中间相炭微球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可以提高电池的储能密度和使用寿命。
其次,在超级电容器中,由于中间相炭微球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和较高的比容量,可以作为电极材料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存储能力。
此外,中间相炭微球在光电催化、储氢材料和传感器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总之,中间相炭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的负极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性能。
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可以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以及光电催化、储氢材料和传感器等领域。
中间相炭微球的发展将为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
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及嵌锂性能考察李宝华;李开喜;吕永根;凌立成;康飞宇【期刊名称】《材料科学与工艺》【年(卷),期】2003(011)004【摘要】为了获得更高嵌锂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炭材料,以质量分数为3.7%吡啶不溶物的煤焦油为原料,在450℃下自生压热缩聚制备中间相炭微球(MCMB),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所得MCMB的充放电性能.研究发现:随着MCMB平均球径的增加,首次充放电可逆容量从246 mA·h/g增至540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先增加后减小;本实验条件下平均球径为8.9 μm的MCMB的充放电性能最好.【总页数】3页(P389-391)【作者】李宝华;李开喜;吕永根;凌立成;康飞宇【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7;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1;清华大学,材料系,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9【相关文献】1.中间相炭微球负极预嵌锂量对软包装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J], 张世佳;张熊;孙现众;赵菲菲;贾俊翔;马衍伟2.预嵌锂石墨材料制备超级电容器性能试验研究 [J], 李亚兵;王华3.PAn/V2O5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嵌锂性能 [J], 余丹梅;陈昌国;王强;王洁;文嘉植4.纳米α-Ni(OH)2的电沉积制备及其嵌锂性能研究 [J], 潘观林;姚金环;朱文凤;李延伟;张灵志5.球形3 LiF/Fe材料的制备及脱嵌锂性能研究 [J], 孙俊杰;王良哲;王明霞;林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近年来环保意识的提高,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氮氧化物(NOx) 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们直接导致臭氧层的破坏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目前,一些方法已被应用来降低尾气中的NOx,例如选择性催化还原(Sel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技术和黄尾峡催化剂孔道炭微球(Catalytic Hollow Carbon Microspheres,CHCMs)等氮氧化物捕集剂。
其中,CHCMs 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能够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拟对中间相炭微球(MBCMs)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研究。
主要探讨以下方面:1. MBCMs 的制备方法优化:通过改变不同的制备参数,如模板模板比、碳原料种类和温度等,来获得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MBCMs。
2. MBCMs 的表征:使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比表面积分析等手段来分析MBCMs 的形貌和结构。
3. MBCMs 的催化性能测试:考察MBCMs 在SCR反应中对NOx 去除的催化性能。
三、研究方法:1. 制备MBCMs:采用硫酸铁为催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MBCMs。
在制备过程中,共聚合反应中的中间相液滴充当了球形模板,最终生成中间相炭微球。
2. 表征MBCMs:使用SEM、TEM、XRD等手段对制备好的MBCMs 进行表征。
3. 测试催化性能:使用适当的反应装置,在不同条件下测试MBCMs 的催化性能。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制备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MBCMs,并探究其在SCR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期望得到以下结果:1. 合成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MBCMs;2. 研究不同条件下MBCMs的催化性能;3. 探究制备MBCMs的适宜条件,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五、结论:本研究旨在探究MBCMs的制备及其性能,以期达到减少汽车尾气中NOx 含量的目的。
中间相炭微球产业化工艺前言中间相炭微球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间相炭微球的产业化工艺及其相关问题。
什么是中间相炭微球中间相炭微球是一种具有孔隙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的碳材料微球。
它由天然或合成的有机物作为前驱体,在高温条件下经过碳化反应而制得。
中间相炭微球的外观呈球状,直径一般在几十纳米到几个微米之间。
中间相炭微球的性能1.高比表面积:中间相炭微球具有高度多孔结构,可以提供大量的活性表面,使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2.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中间相炭微球在常规的化学反应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应用于各种催化和吸附反应。
3.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中间相炭微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适用于电子器件和能源储存材料等领域。
4.良好的机械强度:中间相炭微球的结构稳定性较好,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适用于负载和固定其他催化剂。
中间相炭微球的产业化工艺前驱体选择中间相炭微球的合成过程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前驱体。
常用的前驱体有天然有机物如淀粉、葡萄糖等,也可以选择合成有机物作为前驱体。
碳化过程在碳化过程中,前驱体经过一系列的加热和处理,使其中的有机物分解并形成碳骨架。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反应时间,以确保产物的质量和性能。
表面修饰中间相炭微球的表面经常需要进行修饰,以改变其性能和应用领域。
常用的表面修饰方法有氧化、还原、功能化等,可以通过改变表面基团和形成复合材料来实现。
中间相炭微球的应用领域1.催化剂载体:中间相炭微球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作为催化剂的载体,在化学催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2.吸附剂:中间相炭微球的多孔结构可以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可用于废水处理、气体吸附等领域。
3.电子器件:中间相炭微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可以应用于电子器件中,如电池、传感器等。
4.能源储存材料:中间相炭微球可以作为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能源储存材料的电极材料。
中间相炭微球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和展望中间相炭微球的产业化仍面临一些挑战。
中间相炭微球自烧结制备炭石墨材料的工艺与性能研究中间相炭微球(Mesocarbon Microbeads,MCMBs)是一种制备高强高密炭石墨材料的优秀先驱体,具有良好的自粘结性和自烧结性,因此,将MCMBs作为原料制备炭石墨材料,可以省去传统制备工艺中的粘结剂添加、混捏、过筛和反复浸渍等工艺,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生产工艺的复杂性,缩短了制备周期。
此外,MCMBs还具有热稳定性好、球形度高、平均粒径小和挥发份少等优点,这使得其制备的炭石墨材料的致密性和弯曲强度均优于传统炭石墨材料。
本文主要以市售的低粘接剂含量的MCMBs(β树脂含量小于1wt%)为原料,研究了混捏造粒、粉末粒径、模压成型方法、模压成型压强和炭化升温速度等因素对炭石墨材料的成型性、烧成性、致密性、弯曲强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液相分散法、湿法球磨法和溶液混合法等掺杂工艺分别将SiC晶须(SiC whiskers,SiCw)、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短切碳纤维(Short Carbon Fibers,Cf)、聚丙烯腈预氧化丝(Polyacrylonitrile Preoxidized Fiber,PCf)和聚碳硅烷(Polycarbosilane,PCS)掺入MCMBs中制备了各类掺杂型炭石墨材料,研究了掺杂工艺、掺杂介质种类和掺杂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实验研究了MCMBs自烧结制备炭石墨材料的成型工艺及性能,结果表明:低β树脂的MCMBs采用一步单向模压成型工艺难以制备出完整的生坯;采用混捏造粒工艺提高了MCMBs的模压成型性和坯体的烧成性,但是混捏造粒工艺使得制品内部出现了分布不均匀的长裂纹和大孔隙,显著降低了炭石墨材料的弯曲强度;采用一步等静压工艺可以实现坯体的成型,且材料中孔隙分布均匀性较好,所制备的生坯在1200℃烧结后的体积密度为1.82g/cm3,弯曲强度为75.4MPa,开孔率为10.8vol%;通过改进的两步冷等静压成型工艺进一步提高了生坯的致密性,生坯在1200℃炭化烧结后体积密度达到了1.84g/cm3,弯曲强度提高到了81.7MPa,开孔率降低至3.14vol%,而且炭材料经2700℃石墨化处理后密度达1.92g/cm3,弯曲强度达到58.8MPa,开孔率为4.29v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