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08细胞呼吸(一)有氧呼吸
- 格式:docx
- 大小:612.89 KB
- 文档页数:9
必修一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必修一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 +6O26CO2 +6H2O +大量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 +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3、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产生乳酸:C6H12O6、2乳酸+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注意:无机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讨论:1 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2 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为什么很多理科生生物不好在我们的印象里,理科生学生物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物理、化学那么难学的科目都能学会,更何况生物这么简单呢,这么可能学不会?学不会生物也不奇怪,因为理科生的思维就是生物要做题、要计算,根本不应该去背,导致生物成绩上不去。
而且一些理科生认为生物简单,在生物这科上花费的时间也少,不去学这么可能学会呢?其实生物这科虽然在高考中占的分值比例略低,但是也是高考中不可或缺的一科,如果不去重视它,很可能就折在生物这科上面,所以大家还应该转变态度,重新审视生物到底该怎么去学,其实是该重视这科。
生物必须上课认真听,理解透了,然后完全背下来,文科部分除了理解性记忆没有别的技巧,而理科部分则是需要多练习多计算,最后要整理好错题回归教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人教版高一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复习
细胞呼吸指物质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具体表现为氧的消耗和二氧化碳、水及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一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
①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②主要场所:线粒体;
③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
④过程:酶
C6H12O6—→2C3H4O3+ 4[H] + 少量能量(2ATP 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酶
2C3H4O3 +6H2O—→6CO2 + 20[H] + 少量能量(2ATP 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酶
24[H] + 6O2—→12H2O + 大量能量(34ATP 场所在线粒体内膜)
⑤总反应式:酶C6H12O6 + 6*O2+ 6H2O—→ 6 CO2+ 12H2*O + 能量(2870KJ,其中1161KJ能量存于ATP38mol);
注意: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O2,H来自C6H12O6和H2O;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H2O,C来自C6H12O6;
⑥相关小结:
Ⅰ有氧呼吸CO2的生成在第二阶段,O2参与反应在第三阶段;
Ⅱ有氧呼吸大量能量的释放在第三阶段;
Ⅲ有氧呼吸H2O参与反应在第二阶段,H2O的生成在第三阶段。
高一必修一细胞呼吸知识点细胞呼吸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氧气与有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在高一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作用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内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从而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产生源之一。
二、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1. 糖解:糖类物质在细胞质内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质。
2. 色素体呼吸:小分子有机物质在色素体内进一步分解,产生一定量的能量。
3. 奥氏体呼吸:剩余的有机物质在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能量。
三、细胞呼吸的反应方程式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 + 6O2 → 6CO2 +6H2O + 能量,可以看出,糖类物质与氧气在细胞内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四、细胞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细胞呼吸是发生在细胞内的过程,是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包括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五、细胞呼吸的调节因素细胞呼吸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温度、氧气浓度和细胞内物质浓度等。
温度过高或过低、氧气浓度不足以及细胞内物质浓度过高都会影响细胞呼吸的进行。
六、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在没有足够氧气供应时,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氧化呼吸,此时会通过乳酸发酵或酒精发酵来产生能量。
乳酸发酵是在动物细胞内产生乳酸,而酒精发酵是在微生物细胞内产生酒精。
七、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经过细胞呼吸分解,释放出能量;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八、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以ATP的形式储存,并在细胞活动中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形式。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货币”,提供细胞正常功能的动力。
第三单元生命系统的代谢基础专题08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其应用☆知识脑图☆☆目标导航☆1.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2.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及过程;3.了解细胞呼吸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点贯通☆一、细胞呼吸的原理1.有氧呼吸(1)过程图解(2)总反应式2.无氧呼吸3.细胞呼吸中[H]和ATP 的来源和去路项目来源去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H]葡萄糖和水葡萄糖与O 2结合生成H 2O 还原丙酮酸ATP 三个阶段都产生只在第一阶段产生用于各项生命活动4.能量的释放与去向(1)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释放能量产生ATP,而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产生ATP。
(2)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 中。
二、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1.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1)原理: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2)曲线分析①在最适温度时,呼吸强度最大。
②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速率下降。
③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下降。
(3)应用①低温下储存蔬菜和水果。
②蔬菜大棚夜间适当降温以降低呼吸消耗,提高产量。
2.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1)原理: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
(2)曲线分析①O2浓度=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0<O2浓度<10%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③O2浓度≥10%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④O2浓度=5%时,有机物消耗最少。
(3)应用①中耕松土促进植物根部有氧呼吸。
②无氧发酵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
③低氧仓储粮食、水果和蔬菜。
3.CO2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1)原理: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2)曲线(3)应用:在蔬菜和水果保鲜中,增加CO2浓度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4.含水量对细胞呼吸的影响(1)原理:水作为有氧呼吸的原料和环境因素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知识点小结细胞呼吸是高一必修一生物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知识点小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塘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a. 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材料:新鲜的食用酵母菌(生殖快,细胞代谢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b.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少量的DNA。
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肌质体是由大量变性的线粒体组成的。
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反应方程式可以简写成:c.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注意: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1 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2 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去路:氧气用于和[H]生成水高一生物学习方法回归课本最重要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多想几个为什么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
细胞呼吸(一)有氧呼吸【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方式2、掌握有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3、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4、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实质;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细胞呼吸方式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本质(1)概念: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本质: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要点诠释:细胞呼吸的概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掌握:①发生场所:生活状态的细胞内。
②分解底物: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
③呼吸产物:CO2和水或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因呼吸类型而异)。
④反应类型:氧化分解(生物氧化)。
⑤能量变化:有机物中化学能释放,生成ATP。
2、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目的:用兼性厌氧菌——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情况。
(2)产物的鉴定:酒精+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灰绿色;CO2+Ca(OH)2=CaCO3 + H2OCO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绿变黄(3)实验步骤:①配制酵母培养液,2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②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③检测酒精的产生:自A、B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滤液注入已编号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震荡并观察溶液中颜色变化。
(4)实验现象及分析:现象分析结果甲、乙石灰水都变浑浊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 2 甲装置浑浊快且程度高 酵母菌在有氧比无氧时放出的CO 2多且快2号试管由橙色变成灰绿色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1号试管不变色(5)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 2和H 2O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CO 2。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过程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基质中;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较多,不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无氧呼吸的酶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内膜上和线粒体基质中。
2.在人和植物体内部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①葡萄糖彻底氧化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③葡萄糖脱水缩合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是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发生的;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可以发生在植物细胞中,形成淀粉和纤维素,也可以发生在动物细胞中,形成糖原;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动植物细胞都能发生。
3.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吸入的O2最终形成了()A.CO2B.H2OC.ATPD.丙酮酸,吸入的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进入产物水中。
4.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灰绿色CO2和H2O,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因此无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产生CO2。
5.下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A.②处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B.①处产生ATPC.②处产生CO2D.③处发生[H]与O2结合的反应,①②③分别表示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细胞呼吸(一)有氧呼吸【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方式2、掌握有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3、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4、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实质;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细胞呼吸方式 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本质(1)概念: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2)本质: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要点诠释:细胞呼吸的概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掌握:①发生场所:生活状态的细胞内。
②分解底物: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
③呼吸产物:CO2和水或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因呼吸类型而异)。
④反应类型:氧化分解(生物氧化)。
⑤能量变化:有机物中化学能释放,生成ATP 。
2、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目的:用兼性厌氧菌——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情况。
(2)产物的鉴定:酒精+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灰绿色; CO 2+Ca(OH)2 =CaCO 3 + H 2OCO 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变绿 变黄 (3)实验步骤:①配制酵母培养液,20g 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 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②检测CO 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③检测酒精的产生: 自A 、B 中各取2ml 酵母菌培养滤液注入已编号1、2的两支试管中 分别滴加0.5ml 溶有0.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震荡并观察溶液中颜色变化。
(4)实验现象及分析:甲组乙组(5)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CO2。
要点诠释:对照实验:实验组的结果是实现未知,而对照组结果是已知的。
对比实验:两个实验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
要点二、有氧呼吸【细胞呼吸(一)有氧呼吸】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外膜:光滑结构内膜:嵴——增大了膜表面积,分布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基质: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DNA分布: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但代谢旺盛的部位或细胞多。
2、有氧呼吸过程图解3、有氧呼吸过程三个阶段的比较:4有氧呼吸反应式及元素去向C6H能量要点诠释:(1)有氧呼吸反应式中箭头不能写成等号,能量不能写成ATP(2)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但不是唯一的物质,有氧呼吸时1O2~1CO2,但分解其他物质(如脂质)时不一定是此关系。
5、特点必要条件:有氧的参与、多种酶的催化过程特点:①能量是逐步释放的;②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6、能量转化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转化效率只有40%,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掉。
【典型例题】类型一:细胞呼吸的方式例1、人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
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答案】B【解析】红细胞尽管携带氧气,但由于本身不含有线粒体(不含进行有氧呼吸的酶),所以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但红细胞含有无氧呼吸的酶,能够进行无氧呼吸。
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原料是葡萄糖,产物是乳酸和能量。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红细胞的能量来源。
例2、下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
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答案】(1)①不加入石蜡油;②加入10g活性干酵母(2)去除氧气自(3)③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4)A>B>C【解析】分析表中相关内容,考虑到实验要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这几个原则,因此①处应填:不加入石蜡油,②处应填: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氧气,这样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因此应设计成空白对照,即:③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因为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多,因此,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A>B>C。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通过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的情况。
【举一反三】:【变式一】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甲、乙中各加等量的经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并加等量的酵母菌,乙内用液体石蜡隔绝空气。
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不能以有无CO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B.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C.乙和甲比较,说明酵母菌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呼吸作用类型D.乙为甲的空白对照实验,以排除无关因素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答案】D【变式二】在一普通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下图所示。
在下列有关的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图示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在此过程中酵母菌消耗葡萄糖,产生酒精和 CO2。
CO2溶于水导致 pH 降低。
酵母菌的数量经过快速增长后处于稳定后期,随后,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环境的改变酵母菌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最终导致细菌的数量下降。
类型二:有氧呼吸例3、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带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葡萄糖的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分解成丙酮酸(糖酵解),同时产生[H]和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02,同时产生[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还原从空气中吸收进来的氧气生成水,同时产生了大量的ATP。
从C6H l2O6被氧化分解产生H20和C02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中180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要点诠释: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用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去向,进而了解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
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元素一般是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 、14C 、32P 、35S 等。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有氧呼吸过程中元素的去向。
学生们要深入了解其过程,然后跟踪其元素去向。
【举一反三】: 【变式一】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1)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分为________个阶段。
释放的CO 2是在第________阶段产生的;H 2O 是通过第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ATP 最多的是第________阶段。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__。
(3)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 ___ __。
(4)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 B.ADP +Pi +能量→ATP C.H 2O→[H]+O 2【答案】(1)三 二 三 三 (2)线粒体 丙酮酸(3) 反应式 :C 6H 12O 6 + 6H 2O + 6O 2−−→酶6CO 2 + 12H 2O+ 能量 (4) B【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
A. 肺泡B. 细胞质基质C. 线粒体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用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转移的途径是( )。
A. 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 B. 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C. 葡萄糖——氧——水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3. 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下列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的 CO2的是()。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经破裂的细胞B. 葡萄糖+线粒体C. 丙酮酸+核糖体D. 丙酮酸+内质网4.有氧呼吸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C.第①②阶段的中间产物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5. 下列生物中,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A乳酸菌 B酵母菌 C结核杆菌 D硝化细菌6.在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和氧气的参与分别发生在 ( )A. B.C. D.O2参与产生CO27. 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能生成大量ATP的阶段是 ( )A. B.丙酮酸彻底分解成CO 2和[H]时C.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时D.葡萄糖分解的[H]和丙酮酸分解出的[H]与O2结合生成H2O时8.人体内的葡萄糖经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的去向是( )A. B.贮存在线粒体中C. D.贮存在高能化合物中9.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鲜时间的生理原因是 ( )A.呼吸作用减弱B.C.光合作用减弱D.10.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和分解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 )A.叶绿体、葡萄糖B.线粒体、叶绿体基质C.线粒体、葡萄糖D.高尔基体、核糖体1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12.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①与氢结合成水;②与碳结合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A 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3.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C.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D.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二、非选择题1.(填空)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