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备考: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12.51 KB
- 文档页数: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清单一、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连接两个数或代数表达式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例如:3 < 5 ,x + 2 > 1 ,y 1 ≤ 4 等都是不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对称性如果 a > b ,那么 b < a ;如果 a < b ,那么 b > a 。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是相互的。
比如 5 大于 3 ,那么3 就小于 5 。
2、传递性如果 a > b 且 b > c ,那么 a > c ;如果 a < b 且 b < c ,那么 a< c 。
这就像排队一样,如果甲排在乙前面,乙排在丙前面,那么甲就排在丙前面。
比如 7 > 5 ,5 > 3 ,所以 7 > 3 ;同理,2 < 4 ,4 < 6 ,所以 2 < 6 。
3、加法性质如果 a > b ,那么 a + c > b + c 。
也就是说,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例如 8 > 3 ,两边同时加上 2 ,得到 10 > 5 。
4、减法性质如果 a > b ,那么 a c > b c 。
与加法性质类似,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比如 9 > 6 ,两边同时减去 4 ,5 > 2 。
5、乘法性质(1)如果 a > b 且 c > 0 ,那么 ac > bc 。
当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
比如 4 > 2 ,两边同时乘以 3 ,12 > 6 。
(2)如果 a > b 且 c < 0 ,那么 ac < bc 。
但如果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会改变。
例如 5 > 3 ,两边同时乘以-2 ,得到-10 <-6 。
6、除法性质(1)如果 a > b 且 c > 0 ,那么 a÷c > b÷c (c ≠ 0)。
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比如 12 > 8 ,两边同时除以 4 ,3 > 2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解法总结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值关系表达形式,它描述了两个数或者数值表达式之间大小关系的不同情况。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并解决不等式的问题。
本文将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加法性质:如果a<b,那么对于任意的实数c,a+c<b+c仍然成立;如果a>b,那么对于任意的实数c,a+c>b+c仍然成立。
2. 减法性质:如果a<b,那么对于任意的实数c,a-c<b-c仍然成立;如果a>b,那么对于任意的实数c,a-c>b-c仍然成立。
3. 乘法性质:如果a<b且c>0,那么ac<bc仍然成立;如果a<b且c<0,那么ac>bc仍然成立。
4. 除法性质:如果a<b且c>0,那么a/c<b/c仍然成立;如果a<b且c<0,那么a/c>b/c仍然成立。
5. 等式的性质:如果a=b且b=c,那么a=c仍然成立。
可以在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者减去相等的数值,不等式的关系仍然保持不变。
二、不等式的分类与解法不等式可以分为一元不等式和二元不等式两类。
一元不等式指只有一个变量的不等式,而二元不等式指含有两个变量的不等式。
下面将分别介绍一元不等式和二元不等式的解法。
1. 一元不等式的解法(1)图像法:将一元不等式转化为二元不等式,绘制出二元不等式的图像,通过观察图像得到一元不等式的解集。
(2)数线法:将一元不等式表示在数轴上,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3)代数法:通过变形和运算等方式将不等式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进而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2. 二元不等式的解法(1)图像法:将二元不等式表示为平面上的区域,通过观察图像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2)代数法:利用一元不等式的解法,将一个变量表示成另一个变量的函数,通过求解一元不等式得到二元不等式的解集。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汇总不等式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是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它不仅涉及到基本的不等式性质,还包括不等式的求解、图像表示以及应用等方面。
下面将对高考中常见的不等式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传递性:若a < b,且b < c,则有a < c。
传递性是不等式推导中常用的重要性质。
2. 不等式的加减性:若a < b,则有a±c < b±c,其中c为实数。
加减性运算是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时成立的性质。
3. 不等式的倍乘性:若a < b,且c > 0,则有ac < bc;若a < b,且c < 0,则有ac > bc。
倍乘性是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或负数时成立的性质。
二、不等式的求解1. 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ax + b < c或ax + b > c,其中a、b、c 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采用移项和分段讨论等方法。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例如ax^2 + bx + c < 0或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以利用函数图像、判别式、因式分解等方法来进行求解。
3. 绝对值不等式:例如|ax + b| < c或|ax + b| > c,其中a、b、c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求解绝对值不等式时,可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复合不等式进行求解。
三、不等式的图像表示1. 不等式的区间表示:例如a < x < b或a ≤ x ≤ b,其中a、b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不等式的区间表示可以通过画数轴,标示出解集所在的区间。
2. 不等式的图像表示:例如y < ax + b或y > ax + b,其中a、b 为已知实数,x、y为未知数。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解法知识点总结不等式在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描述数值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
本文将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法知识点。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加法性质:若a>b,则a+c>b+c,其中c为任意实数。
2. 减法性质:若a>b,则a-c>b-c,其中c为任意实数。
3. 乘法性质:若a>b且c>0,则ac>bc;若a>b且c<0,则ac<bc。
4. 除法性质:若a>b且c>0,则a/c>b/c;若a>b且c<0,则a/c<b/c。
5. 对称性质:若a>b,则-b>-a。
6. 传递性质:若a>b且b>c,则a>c。
7. 绝对值性质:若|a|>|b|,则a^2>b^2。
8. 幂性质:若a>b且n为正整数,则a^n>b^n。
二、不等式的解法1. 图像法:将不等式转化为图像,利用图像直观地判断解集。
2. 对称法:当不等式具有对称性时,可以利用对称性质简化计算。
3. 分情况讨论法:将不等式分成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逐一求解。
4. 加减法合并法:将不等式中的项进行合并,简化计算。
5. 取绝对值法:若不等式中存在绝对值,可以通过取绝对值简化问题。
6. 平方法:若不等式中存在平方或平方根,可以通过平方或开方简化计算。
7. 代入法:将不等式中的变量代入,通过求解方程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8. 倒置法:将不等式的方向倒置,从而转化为已知的不等式进行求解。
9. 寻找最值法:通过寻找函数的最值,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10. 数学归纳法:对于一些特殊的不等式,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方法来证明。
三、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些例子,通过上述解法来解答:例子1:解不等式2x+3>7。
解法: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加减法合并法将不等式化简为2x>4。
然后,再利用乘法性质除以2,得到x>2。
高三不等式复习知识点在高三数学中,不等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理推导中有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回顾一些高三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一种数学表达式,它描述了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常见的不等式符号有"<"(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和"≥"(大于等于)。
例如,对于实数a和b,如果a<b,则我们可以写作a<b;如果a≤b,则表示a小于或等于b。
二、不等式的性质1. 等式性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相同的数,不等式保持不变。
例如,对于不等式a<b,如果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c,则不等式变为a+c<b+c。
2. 倍数性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式的方向保持不变;如果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式的方向则反向。
例如,对于不等式a<b,如果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c,则不等式变为ac<bc;如果乘以一个负数c,则不等式变为ac>bc。
3. 倒置性质:不等式两边同时取倒数,不等式的方向需要反向。
例如,对于不等式a<b,如果两边同时取倒数,则不等式变为1/a>1/b。
三、不等式的解法1. 图解法: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我们可以将其在数轴上进行图解。
根据不等式的形式,判断出解的范围。
2. 等效变形法:通过一系列的等式性质和倍数性质的变形,将不等式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得到解。
例如,对于不等式3x-5<2x+7,我们可以通过将同类项合并,得到x<12。
3. 区间法:对于一些复杂的不等式,我们可以通过设定合适的区间范围来求解。
例如,对于不等式2x^2-7x+3>0,我们可以通过解二次方程2x^2-7x+3=0得到其零点,然后通过分析函数图像和函数值的正负来确定解的范围。
高三不等式知识点归纳图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代数、几何和实际问题中。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求解方法以及在应用问题中的运用。
本文将通过归纳图的形式对高三不等式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 a>b,b>c,则有 a>c;2. 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3.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4.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法: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不等式的解集;2. 不等式的图像表示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不等式的解集;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移项和化简,找到不等式的解集;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过解每个不等式,再求解交集;5. 不等式的解空间:解多个不等式组成的方程组。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法: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不等式的解集;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表示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不等式的解集;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性质和变形求解;4. 一元二次不等式组:通过解每个不等式,再求解交集。
四、绝对值不等式1. 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a|<b 等价于 -b<a<b;2.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通过移项和化简,根据情况分析绝对值的正负,找到不等式的解集。
五、分式不等式1. 分式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法: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不等式的解集;2.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过移项和化简,确定分式不等式的解集。
六、不等式应用1. 几何意义:利用不等式解决三角形、多边形的不等式问题;2. 实际问题:应用不等式解决数学建模、经济学、物理学等实际问题。
七、不等式的证明1.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和变形进行证明;2.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正确性。
高三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高三数学学习中,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三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点进行总结。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 加法性质: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
- 减法性质:如果a > b,那么a - c > b - c。
- 乘法性质:如果a > b,c > 0,那么ac > bc;如果a > b,c < 0,那么ac < bc。
- 除法性质:如果a > b,c > 0,那么a/c > b/c;如果a > b,c < 0,那么a/c < b/c。
2.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法解不等式时常常需要表示出解集,常见的表示方法有:- 图形表示法: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用图形表示出来,例如用方向箭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 区间表示法:使用区间表示法表示解集,例如(a, b)表示开区间,[a, b]表示闭区间,(a, b]表示半开半闭区间,等等。
- 集合表示法:使用集合的符号表示解集,例如{x | a < x < b}表示大于a小于b的x的集合。
3.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解方程类似,不同的是在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不等式的方向性。
- 加减法解不等式:通过加减同一个数使得不等式简化,确定不等式的方向。
- 乘除法解不等式:通过乘除同一个正数或负数使得不等式简化,确定不等式的方向。
4.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键是确定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位置关系。
- 求解不等式组:将二次不等式转化为不等式组的形式,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变化趋势求解。
- 图像法求解: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与x轴的位置关系得出解集。
高中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高中数学中,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涉及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加减乘除、不等式的等价变形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等不等式类型的解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
一、不等式的性质1.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2.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3.如果两个不等式成立,则它们的和、差、乘积、商仍然成立。
4.如果两个不等式的符号方向相反,求和时不等式方向不确定,求差时等式方向不确定,求积时反而求商时等式方向相反。
5.无论何时,两边加上相等的数,不等式的大小不变。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常规的解法是将其转化为等价的不等式进行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1. 化简:将不等式中的所有项移到一边,化简为标准形式ax+b<0或ax+b>0。
2.等价变形: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乘除法或加减法,将不等式变形为更简单的形式。
3.解不等式:根据等价变形后的不等式,确定x的取值范围。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利用抛物线的性质进行求解。
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根在抛物线的两侧,此时,可以通过求解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根在抛物线上,此时,可以通过根的位置确定抛物线在不等式中的符号。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根在抛物线的一侧,此时,可以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四、综合应用在实际问题中,不等式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经济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往往可以转化为不等式进行求解。
这时候,除了要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法外,还需要注意问题的本质,合理进行变量的定义和范围的确定。
综上所述,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在高中数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熟悉不等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的等价变形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和培养数学思维都非常有帮助。
关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等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数学的各个领域和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高考数学中,不等式也是一个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总结:1.不等关系性质不等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即对任意实数a,b,有:自反性:a≥a,a≤a对称性:如果a≥b,则b≤a;如果a≤b,则b≥a传递性:如果a≥b,b≥c,则a≥c;如果a≤b,b≤c,则a≤c2.加减性质对于不等式a<b和任意实数c,有:a+c<b+ca-c<b-c3.乘除性质(1)正数乘除:对于不等式a<b,如果c是正数,则有:正数乘性:ac < bc正数除性:如果c是正数且c≠0,则有:a/c<b/c(2)负数乘除:对于不等式a<b,如果c是负数,则有:负数乘性:ac > bc负数除性:如果c是负数且c≠0,则有:a/c>b/c(3)双边不等式乘除:对于不等式a<b和任意非零实数c,有:a/c<b/c(当c>0时)a/c>b/c(当c<0时)4.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将不等式简化为更为简单形式的不等式。
(1)三角形不等式:对于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a+b>ca+c>bb+c>a(2) 平均值不等式:对于任意n个非负实数a1,a2,...,an,有:平均值不等式:(a1+a2+...+an)/n ≥ √(a1a2...an)5.同向不等式同向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与等式类似。
对于同向不等式,如果对不等号两边同时乘除以同一个正数,或者对不等号两边同时乘除以同一个负数,则不等号方向不变。
例如,对于不等式2x+1<3x-2,可以同时减去2x,得到1<-2x-2,再同时减去1,得到0<-2x-3,再同时乘以(-1/2),得到0>(2x+3)/2,最后反转不等号得到(2x+3)/2<0。
高三备考: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高三第一轮备考已如期而至,紧张而又忙碌的复习阶段你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呢?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归纳,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相信认真复习的你一定能够在不就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归纳:
1.不等式的定义:a-bb, a-b=0a=b, a-b0a
① 其实质是运用实数运算来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
它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②可以结合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这个熟悉的知识背景,来认识作差法比大小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的性质。
作差后,为判断差的符号,需要分解因式,以便使用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2.不等式的性质:
① 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
不等式基本性质有:
(1) abb
(2) acac (传递性)
(3) ab+c (cR)
(4) c0时,abc
c0时,abac
运算性质有:
(1) ada+cb+d。
(2) a0, c0acbd。
(3) a0anbn (nN, n1)。
(4) a0N, n1)。
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和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
一般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出发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
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
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性质。
② 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类问题:
(1)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能否成立。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断实数值的大小。
(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间的充分或必要关系。
【总结】高三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归纳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好好复习,未来是属于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