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彭泽鲫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33.73 KB
- 文档页数:4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文]酶是一种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是许多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酶的活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温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当酶在生物体内运作时,它们通常处于稳定的温度环境中。
但是,在实验室环境中,研究人员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对酶的活性进行测试。
这是因为温度可以对酶的构象和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随着温度的变化,酶的构象也会发生改变。
酶的构象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催化反应的速率和效果。
当温度升高时,酶的活性通常也会增加,因为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会使酶分子中的原子和分子振动更强烈,从而增加酶催化反应所需的能量。
然而,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后,酶的活性将开始下降。
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酶分子的变性,从而导致酶失去催化能力。
这种变性过程可以被视为酶分子结构的损坏,使得它们失去了催化反应所需的空间结构。
另一方面,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会降低。
这是因为低温会使酶分子中的分子振动减弱,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减缓。
当温度过低时,酶分子的活性会完全停止,因为低温会使酶分子结构变得僵硬和不活跃。
总的来说,温度对酶的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酶催化反应时,必须考虑到温度因素。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通常会使用恒温器控制温度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研究人员也可以通过测试不同温度下的酶催化反应速率来确定酶的适宜温度范围。
这些信息对于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特点以及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酶催化反应进行研究时,必须考虑温度因素。
随着温度的变化,酶的构象和活性也会发生变化。
了解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以及优化酶反应条件对于生命科学和工业领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影响渔药药效的因素渔药药效是指渔药在水体中对水产动物的防治作用。
影响渔药药效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温度是影响渔药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水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渔药的药效。
一般来说,水温过高会加快渔药在水中的分解速度,降低渔药的活性,从而影响药物的防治效果。
而水温过低会减缓渔药的分解速度,增加渔药残留时间,可能导致药物累积,对水产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2.pH值:水体的酸碱度(pH值)会直接影响渔药的药效。
水体的pH值对渔药的解离、溶解度、分解速度等都有较大影响。
在水体pH值较高的情况下,渔药的解离度会降低,药物会以沉淀的形式存在,降低药物在水体中的有效浓度,进而降低药效。
而在酸性水体中,渔药的溶解度会增加,药物易于被水产动物吸收,可能导致药物过量使用。
3.有机物质浓度:水体中的有机物质浓度会影响渔药的吸附和分解速度,从而影响药效。
高浓度的有机物质会降低渔药在水中的有效浓度,降低药效。
而水体中有机物质较低时,渔药对水产动物的侵害性可能会增加。
4.氧化还原潜能:水体中的氧化还原潜能对渔药的药效也有重要影响。
氧化还原潜能低的水体容易使渔药被还原为无活性的代谢物,从而降低渔药的防治效果。
5.水体中的离子浓度:水体中的离子浓度会影响渔药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一些特定的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等,会与渔药发生络合反应,降低药物的可溶性,从而降低渔药的防治效果。
此外,渔药的种类、剂量、施药方式、水体流动速度等都会对渔药的药效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温度、pH值、有机物质浓度、氧化还原潜能、离子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渔药的药效。
在使用渔药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选择渔药种类和剂量,并根据水体环境特点进行施药,以提高渔药的防治效果,降低对水产动物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温度对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吴垠;孙建明
【期刊名称】《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12)002
【摘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肝胰脏、胃、肠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55℃和40,40,55℃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62,59,63℃和58,52,69℃。
脂肪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5,35,40℃和35,40,4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0,50,53℃和51,52,53℃。
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30℃和30,30,25℃。
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42,45,45℃和40,45,45℃,中国对虾、日本
【总页数】8页(P15-22)
【作者】吴垠;孙建明
【作者单位】大连水产学院养殖系;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12
【相关文献】
1.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消化道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 黄燕华;王国霞;刘襄河;周晔;黄文庆
2.温度和pH对南美白对虾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 黄燕华;王国霞;刘襄河;周晔;程军德
3.不同程度低温胁迫对凡纳滨对虾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 何苹萍;韦嫔媛;赵永
贞;李强勇;陈晓汉;彭金霞
4.温度和pH值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mei)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 沈文英;胡洪国;潘雅娟
5.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J], 董义超;吴立新;李霞;马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度对鲤鱼复合酶制剂中3种酶活性的影响王吉桥;张跃环;李凡【期刊名称】《饲料研究》【年(卷),期】2006()10【摘要】试验研究了温度对鲤鱼复合酶制剂中蛋白酶、淀粉酶和β-葡聚糖酶3种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和β-葡聚糖酶的最适pH分别为3.0、6.0和5.0;粗酶液在4℃时放置72h,3种酶出现活性峰值;在4、25和40℃时保存10、20和30d,复合酶制剂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酶活损失率分别为1.91%~36.91%和5.17%~19.57%,酶活受温度的影响显著,受时间的影响不显著。
相反,β-葡聚糖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酶活损失率为10.19%~48.46%,酶活受温度及时间的影响显著。
在30d内,复合酶制剂中各种酶对低温的稳定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淀粉酶〉蛋白酶〉β-葡聚糖酶;在60、80、100和120℃时处理5、10和15min,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大活性分别出现在100和80℃,最大酶活分别为原酶活的78.95%~82.99%和85.72%~91.89%;β-葡聚糖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最大酶活分别为原酶活的82.45%-90.73%,酶活受温度的影响显著,受时间的影响不显著。
在15min内,复合酶制剂中各种酶耐干热高温的稳定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淀粉酶〉β-葡聚糖酶〉蛋白酶。
【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复合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β-葡聚糖酶;酶活;稳定性【作者】王吉桥;张跃环;李凡【作者单位】辽宁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25【相关文献】1.复合酶制剂对鲤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 乔秀亭;白东清;郭立;魏东;方旭;赵仕海;陈子梅2.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指标及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 史林鑫; 乔鹏飞; 龙沈飞; 陆文清3.饲用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形态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刘伟; 夏磊; 王江水; 苏长城; 郭秀云; 刑新荣; 胡卫华; 占秀安4.肉鸡小麦-豆粕型饲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内源消化酶活性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J], 周传凤;薛梅;张廷荣;史雪萍;王述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度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与调控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但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水产养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温度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调控方法。
一、温度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温度是水产养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的生长、繁殖、免疫以及生理代谢等方面。
1. 生长影响:温度对水产养殖生物的生长速度有着明显的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有助于促进水产养殖生物的生长,使其摄食、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强,从而提高生长速度。
但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抑制水产养殖生物的生长,导致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滞。
2. 繁殖影响:温度对水产养殖生物的繁殖有着重要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产养殖生物繁殖周期和繁殖数量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水产养殖生物的繁殖,提高其繁殖率。
但是温度过高或过低则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发育和繁殖行为,降低繁殖率。
3. 免疫影响:温度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免疫力有明显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能够增强水产养殖生物的免疫功能,提高其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削弱水产养殖生物的免疫力,使其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4. 生理代谢影响:温度对水产养殖生物的生理代谢也有很大影响。
适宜的温度能够维持水产养殖生物正常的生理代谢状态,使其酶系统正常运转,消化吸收以及能量代谢得到平衡。
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则会导致生理代谢紊乱,影响水产养殖生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温度对水产养殖的调控方法了解温度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调控措施,以确保水产养殖的良好生长和繁殖。
1. 温度监测与调控:养殖池塘或水体中安装温度监测设备,及时监测水体的温度变化,并根据不同种类的水产养殖物种,设置适宜的温度范围。
可以通过调整养殖环境、增加保温设备等手段来维持适宜的水温。
2. 温度适应培养:针对特殊环境下的水产养殖,进行温度适应培养,提高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逐渐将温度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使水产养殖生物适应不同的温度条件,增强其生长和生活能力。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检验不同温度下唾液淀粉酶和脲酶的活性,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一方面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提高温度可以增加酶促反应的速度。
通常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加快一倍左右,最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
另一方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过高可引起蛋白质变性,导致酶的失活。
因此,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反而逐渐下降,以至完全停止反应。
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某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度逐渐降低。
大多数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植物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
但是,一种酶的最适温度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与作用的时间长短有关,反应时间增长时,最适温度向数值较低的方向移动。
通常测定酶的活性时,在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下进行。
为了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的恒定,一般利用恒温水浴等恒温装置。
酶对温度的稳定性与其存在形式有关。
已经证明大多数酶在干燥的固体状态下比较稳定,能在室温下保存数月以至一年。
溶液中的酶,一般不如固体的酶稳定,而且容易为微生物污染,通常很难长期保存而不丧失其活性,在高温的情况下,更不稳定。
【实验材料和用具】1、0.3%氯化钠的0.2%的淀粉溶液。
2、稀释200倍的唾液。
3、碘化钾–碘溶液:将碘化钾20克和碘10克溶解在100ml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4、1%尿素溶液。
5、脲酶提取液:取黄豆粉6克,加30%乙醇250毫升,振荡10分钟,过滤。
可保存l 星期~2星期。
6、奈斯勒(Nessler)试剂:称取5克碘化钾,溶于5毫升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汞溶液(100毫升约溶解5.7克氯化汞),并不断搅拌。
直至产生的朱红沉淀不再溶解时,再加40毫升50%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100毫升,混匀,静置过夜,倾出清液存于棕色瓶中。
奈斯勒试剂是含有大量汞盐的强碱性溶液,所以,它是具有腐蚀性的剧毒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