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的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222.00 KB
- 文档页数:18
QC小组活动基本知识一、QC小组的概念与分类1、QC小组的概念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咨询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升人的素养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治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特点:1)明显的自主性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治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升,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慧才智和主动性、制造性。
2)广泛的群众性QC小组是宽敞职工主动参与质量治理的有效组织形式,更注重吸引在生产、服务工作一线的操作人员参加。
3)高度的民主性小组长民主推选,小组内部讨论咨询题时各成员是平等的,不分职位与技术高低,高度发扬民主,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4)严密的科学性a、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步步深入地分析咨询题、解决咨询题。
b、活动中坚持用数据讲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咨询题,不要凭"想因此"或个人体会。
2、QC小组的分类现场型以操作工人为主体组成,活动范畴要紧在生产现场。
要紧以稳固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
服务型由从事服务工作的职工组成,活动范畴要紧在服务现场。
要紧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升服务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
攻关型通常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
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
治理型由治理人员组成。
以提升业务、工作质量,解决治理中存在的咨询题为目的。
二、QC小组活动的作用1、开发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能,提升职工素养,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2、有助于提升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和谐能力、分析与解决咨询题的能力,促进职工岗位成材。
3、实现全员参加治理,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4、有利于改进质量和预防质量咨询题,提升生产、服务效率,降低消耗,提升经济效益。
5、有利于改善和加大治理工作,提升治理水平。
三、QC小组活动的步骤1、选择课题选择课题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1)针对上级方针、目标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来选题2)从现场或小组本身存在的咨询题方面选题3)从用户(下工序也是用户)不中意的咨询题中去选题选题要注意的几个咨询题1)课题宜小不宜大2)课题的名称应一目了然地看出要解决什么咨询题,不可抽象,幸免喊大口号或把采纳的要紧计策冠以课题名称(即计策加目的)。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一、QC小组的概念、特点与作用1、QC小组的概念: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2、QC小组的特点: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严密的科学性。
二、组建QC小组的原则1、自愿参加,自由组合2、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项目班子和作业班组宜组建现场型或攻关型QC小组;材料管理和设备管理部门宜组建现场型、服务型QC小组;管理部门可以组建管理型QC小组。
3、实事求是、联系实际4、自上而下、上下结合三、QC小组的注册登记:为了便于管理,组建QC小组时应认真做好注册登记工作:QC 小组的注册登记、活动课题的注册登记。
QC小组注册登记不是终身制,一般每年企业QC小组活动主管部门都要进行一次重新登记。
四、QC小组成员及其要求1、QC小组组长主要职责:抓好QC小组的质量教育;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好小组活动;做好QC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2、QC小组成员:要有好奇心、能发现问题、不满足现状、重在参与。
由工作岗位相近、兴趣爱好相投的人员组成,工人、技术人员、管理者都可以参加。
五、QC小组活动的内容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进行质量控制,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特征,要解决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运用两方面的技术:专业技术,即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属于什么专业范围,需要用哪一门专业技术;另一方面是管理技术,即程序、证据、方法等。
每个QC小组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不同的,因此涉及的专业技术也是各不相同的,而其管理技术却是共性的,每个QC小组都应了解、掌握和应用它。
六、QC小组的管理技术:遵循PDCA循环;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应用统计方法1、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是质量改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QC小组概念Q是Quality 的缩写,意为质量C是Control的缩写,意为控制QC意为质量控制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的有效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特点;1.明显的自主性QC小组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
2.广泛的群众性QC小组是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形式,不但包括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更注重吸引在生产、服务工作第一线的操作人员参加。
广大职工群众在QC小组活动中学技术,学管理,群策群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高度的民主性QC小组的组长可以民主推选,QC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课题小组长,人人都有发挥才智和锻炼成长机会;内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不分职位与技术高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高度发扬民主,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4.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步步深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坚持用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
活动宗旨;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3.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
作用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3.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4.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5.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6.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职工岗位成才7.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QC小组基础教材一、QC小组的概念1、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这个概念包含四层意思:1)参加QC小组的人员是企业的职工;2)小组活动选择课题是广泛的,可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来选题;3)小组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4)小组活动强调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突出其科学性。
2、QC小组的特点:1)明显的自主性;2)广泛的群众性;3)高度的民主性;4)严密的科学性。
3、QC小组的作用: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3)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4)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5)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6)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7)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4、QC小组的分类:按照QC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把QC小组分为:“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四类改进型,中质协最近又提出“创新型”QC小组。
一共五种类型。
“创新型”课题:是QC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和创造方法,开发新产品(项目服务)、新工具、新方法,探索研究实施最佳措施(方案),从而打破现状,实现预期目标。
二、QC小组的活动程序(一) QC小组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即P阶段(计划阶段)包含四个步骤: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制订对策。
D阶段(实施阶段)包含一个步骤:按照制订的对策实施。
C阶段(检查阶段)包含一个步骤: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A阶段(处理阶段)包含两个步骤:制订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提出遗留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1997年3月20日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科协、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意见》,其中指出,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这个概念包含了以下四层意思:(1)参加QC小组的人员可以是企业的全体职工,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都可以组织QC小组;(2)QC小组活动可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来选题,活动内容广泛;(3)QC小组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4)QC小组活动强调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具有突出的科学性。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编写QC小组成果报告应该是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总结和真实写照,为编写好成果报告,QC小组成员应了解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编写技巧和一般要求。
(1)成果报告是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写照,因此主要内容通常也按活动全过程的顺序来写,而活动的过程又经常采用PDCA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因而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小组概况、选题理由、现状调查及分析、设定目标值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明确主要问题和原困、确定主要原因并对其进行验证、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检查效果、制定巩固措施、明确遗留问题及今后计划。
当然,上述各项不一定都有作为一个标题来描述,其顺序也不一定一成不变。
可根据实际情况,把要突出的内容重点列成几个小标题详加描述,而非重点内容可归纳到一个小标题之中加以说明。
(2)成果报告的编写技巧为使成果报告编写成功,应注意以下技巧和安排:1)课题名称要精练、准确、鲜明和简洁2)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令人回味。
3)成果的中心问题应该明确并富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