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贸易】双方行为违反中国商标法-如何承担侵权造成的损失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2
商标法中的商标侵权赔偿计算商标是企业建立品牌形象、区分自身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的重要标识。
然而,在商标使用、注册和保护过程中,一些企业或个人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商标权益。
商标法为保护商标权益提供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补偿机制。
本文旨在探讨商标法中的商标侵权赔偿计算方法。
一、商标侵权的认定在商标法中,商标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他人擅自使用与商标权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使得消费者容易产生混淆,进而造成对商标权人利益的侵害。
商标侵权行为包括商标的冒用、仿冒和滥用等。
商标侵权的认定需要进行实质性的相似性比较和对市场导向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在比较相似性时,需要综合考虑商标的整体构成、音形义的相似性、商品或服务的相似性等因素。
二、商标侵权赔偿计算方法商标侵权赔偿的计算旨在补偿商标权人因他人商标侵权行为所受到的经济损失。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侵权赔偿计算分为实际损失赔偿和交通费用赔偿两种方式。
1. 实际损失赔偿实际损失赔偿主要是根据商标权人因他人商标侵权行为所遭受的具体经济损失进行计算。
在计算实际损失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未实现的利润:如果商标权人可以证明由于商标侵权行为导致了他们未能实现的利润,可以按照这部分未实现利润进行赔偿。
(2)销售额减损:商标侵权可能导致商标权人的销售额减少。
根据销售额的减损情况,可以计算出相应的赔偿金额。
(3)市场影响:商标侵权行为可能对商标权人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产生负面影响,可以根据市场影响的程度进行赔偿。
2. 交通费用赔偿在商标侵权赔偿中,交通费用赔偿是指商标权人因查证和取证的必要费用而支出的合理费用。
这些费用包括了侦查、取证、送达、调查等方面的支出。
商标权人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赔偿。
三、附加赔偿商标法还对恶意侵权行为提供了附加赔偿的规定。
当商标侵权行为被认定为恶意侵权时,法院可以酌情加重赔偿数额,但是赔偿数额不能超过损失的两倍。
附加赔偿的设定旨在加大对商标侵权的打击力度,保护商标权人的正当权益。
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与防范措施商标侵权是指他人在未经商标权人授权的情况下使用相同或类似于他人商标的行为,侵犯了商标权人的独占权利。
商标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法律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与防范措施。
一、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商标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商标权人向商标侵权者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并进行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权人可以要求商标侵权者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以及公开道歉等。
商标权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如利润损失、国际认知度降低等。
2.刑事责任在严重情况下,商标侵权行为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商标侵权的刑事责任,如故意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构成犯罪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刑事处罚,包括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
3.行政责任商标侵权还可能涉及行政责任,商标执法机关有权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查处并予以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方式包括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
同时,执法机关还有权对侵权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公示于社会,以起到警示作用。
二、商标侵权的防范措施1.注册商标商标权的取得方式有多种途径,其中商标注册是最常见也是最具法律效力的方式。
商标注册能够确保商标权人对商标的独占权利,便于维护商标权益。
商标权人应及时申请商标注册,并注意对权益的维护,及时续展商标注册,防止商标失效。
2.加强监测与维权商标权人应定期监测市场,防范他人对商标的侵权行为。
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保护自身权益。
此外,商标权人还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商标监测和侵权调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侵权行为。
3.加强合同管理商标权人与商业伙伴之间的合作往往通过合同来规范,商标权人应加强对合同的管理,确保合同中包含充分的商标保护条款。
在合同中约定商标使用权限、使用范围、期限等,明确违约责任,为商标权人维权提供法律依据。
议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侵权法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无疑是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伴随着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涵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多个方面,对于创新和知识创造具有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
而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权利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阻碍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侵权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例如,未经授权制造、销售他人拥有专利的产品;冒用他人知名商标,以误导消费者购买伪劣商品;未经许可复制、传播他人的著作,包括文学作品、音乐、电影等。
这些侵权行为不仅在实体商品贸易中屡见不鲜,在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也日益猖獗。
造成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侵权现象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存在差异,这为侵权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些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弱,法律规定不够完善,执法机制不够健全,使得侵权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其次,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跨国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侵权产品可以轻易地跨越国界,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流通,而各国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往往不够顺畅,导致侵权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打击。
此外,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的重要因素。
侵权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冒着违法的风险,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侵权给国际贸易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对于知识产权所有者来说,侵权行为直接导致其经济利益受损,创新积极性受挫。
研发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从而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到侵权产品可能意味着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从宏观层面来看,知识产权侵权破坏了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了技术的传播和创新,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1篇一、引言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具有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等多重功能。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商标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探讨商标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以警示企业遵守商标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
二、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足以引起混淆的标志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 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2. 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3. 未经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4. 未经许可,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可能对消费者产生误认。
三、商标侵权承担的法律后果1. 民事责任商标侵权行为侵犯了权利人的商标专用权,权利人可以依法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具体包括:(1)停止侵权:侵权人应当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不得继续使用侵权商标。
(2)赔偿损失:侵权人应当赔偿权利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3)消除影响:侵权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消除侵权行为给权利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2. 行政责任商标侵权行为违反了商标法律法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处罚。
具体包括:(1)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机关可以没收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违法所得。
(2)罚款:行政机关可以对侵权人进行罚款,罚款数额由行政机关根据侵权情节和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
(3)吊销商标注册证:对于情节严重的商标侵权行为,行政机关可以吊销侵权人的商标注册证。
3. 刑事责任商标侵权行为构成犯罪的,侵权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商标侵权犯罪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侵犯商标权处理方式及侵犯商标权最新赔偿标准侵犯商标权怎么处理?1、协商处理。
如果双方能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后和解,则既可以使商标权人迅速有效地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可以使侵权人避免声誉的损害;2、申请调解处理;3、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或行政诉讼处理;4、向侵权行为地或者侵权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
(一)收集证据其次,诉讼所需要的证据,除了被告的促销宣传材料、产品样品或照片、产品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工商立案材料、处罚材料等侵权证据外,作为提出诉讼主张赔偿的原告,还要提交损害赔偿证据及有关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这将决定最后的赔偿金额。
而为了确定侵权人和诉讼的管辖机关,原告还要提供侵权人确切的名称、地址、企业性质、注册资金、人员数、经营范围等有关侵权人情况的证据。
权属证据、侵权证据、损害赔偿证据、有关侵权人情况的证据,都是提出诉讼的基本证据,因此这些方面的证据要注意收集。
另外,在收集证据时,要注意收集的证据内容及取证手段应合法,不能采取暴力、威胁、欺骗、引诱、收买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也不能提供虚假的、伪造的、无证明力的材料作为证据使用。
而为了确保证据的证明力,还要注意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各个证据之间要有某种客观的联系,相互印证,而不能相互孤立的、相互矛盾,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证据的作用。
由于商标诉讼案件的专业性较强,非专业人士对证据方向和范围的把握往往会出现偏差,致使出现败诉的可能。
一般来说,专业的代理机构具有丰富的商标法律知识和诉讼经验,取证范围更加广泛、精准,取得的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因此,若出现商标被侵权的情况,选择一家专业靠谱的商标代理机构进行代理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制作起诉书起诉书同证据一样,是直接影响案件进程的直接因素,因此也不可忽视。
起诉书作为一种法律文书,其格式与内容都有严格的要求,案件性质、文书种类、请求事项、事实和理由等等都要一一填写清楚,在内容上,要以事实为根据,以具体法律条款为准绳,体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的精神,诉讼请求要写得明确、具体、详尽、言简意赅。
商标侵权的法律后果商标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存在一定的规定和限制,如果他人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商标,将涉及商标侵权行为,该侵权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接下来,本文将分析商标侵权的法律后果及相关法律条文。
一、商标侵权的定义商标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他人擅自使用与其商标注册证明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类似于其商标注册证明的商标,以至于产生可能导致混淆的后果。
商标侵权不仅包括直接侵权,也包括间接侵权。
二、1. 停止侵权行为:商标侵权的首要后果是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包括停止使用、生产、销售等一切与商标有关的侵权行为。
2. 赔偿侵权损失:商标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其因侵权行为遭受的实际损失,包括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等。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63条的规定,商标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支付赔偿金额,并据此依法确认赔偿数额。
3. 还原商标原状:商标侵权行为导致商标权人可能需要对其商标重新进行宣传推广,还原商标的原始形象。
4. 其他法律责任:商标侵权行为还可能面临其他法律责任,如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如果商标侵权行为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侵权人可能面临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刑事处罚。
三、商标侵权的法律依据商标侵权的法律依据包括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以下为商标侵权案件常见的法律依据:1. 商标法第13条:明确了商标受到法律保护的范围,以及商标的注册和使用的规定。
2. 商标法第50条:规定了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可能产生混淆的情况下,可能构成商标侵权。
3. 商标法第63条:规定了商标权人因商标侵权行为可以要求侵权人支付赔偿。
4. 刑法第213条:规定了商标侵权构成犯罪的情形。
四、预防商标侵权的措施为了预防商标侵权引发的法律纠纷和损失,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注册商标并保护自己的商标权益。
2. 加强商标侵权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潜在的侵权行为。
商标法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商标法是一项旨在保护商标权益的法律法规。
在商标侵权案件中,被侵权方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寻求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
本文将就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进行探讨,包括侵权行为的法定义务、侵权责任的法定和合同责任、故意侵权和过失侵权的不同对待、法律责任的适用、赔偿范围等方面。
一、侵权行为的法定义务商标法对侵权行为有明确的法定义务规定。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包括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作为商品或服务的商标、仿冒他人的注册商标等。
只有当被指控的行为符合商标法对侵权行为的定义时,才能构成商标侵权行为,才能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侵权责任的法定和合同责任商标侵权责任的追究既有法定责任,也有合同责任。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权人可以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和损失的程度,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此外,在商标许可合同或者商标转让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相应的商标侵权责任。
三、故意侵权和过失侵权的不同对待商标法对于故意侵权和过失侵权有不同的法律责任规定。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故意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要比过失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严重。
如果商标侵权行为是故意的,被侵权方可以要求侵权方支付相应的赔偿金额;而如果商标侵权行为是过失的,被侵权方可以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四、法律责任的适用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适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当商标侵权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当商标侵权行为构成违法的,应当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此外,商标权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五、赔偿范围商标侵权赔偿的范围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侵权赔偿的范围包括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侵权行为所得的利益、维权费用等。
被侵权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赔偿请求,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作出相应的赔偿判决。
商标侵权的赔偿计算商标侵权是指他人在未经商标所有人允许的情况下,以非法手段使用商标并获利的行为。
对于商标侵权行为,法律规定了赔偿的计算方式。
本文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讨论商标侵权赔偿的计算方法。
一、赔偿基数的确定商标侵权赔偿计算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赔偿基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商标侵权赔偿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必要时可以计算侵权人的获利。
1. 实际损失实际损失是指商标所有人由于侵权行为所遭受的具体经济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是指商标所有人直接遭受到的财务损失,如销售额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等。
间接损失是指商标所有人由于侵权行为造成的其他损失,如声誉受损、品牌价值下降等。
对于实际损失,商标所有人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来予以认定和计算。
2. 侵权人的获利在商标侵权中,有时候商标所有人难以提供实际损失的证据,这时可以考虑计算侵权人的获利作为赔偿基数。
侵权人的获利是指侵权行为使侵权人非法获得的利益,通常可以通过侵权人的销售额、利润等数据来进行估算。
二、赔偿额计算1. 赔偿倍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63条的规定,商标侵权赔偿金额可以适当加倍,不超过三倍。
加倍赔偿主要是对于故意侵权行为或者恶意侵权行为的一种惩罚性赔偿。
2. 诉讼费用和合理费用商标所有人在维权诉讼过程中,需要支付一定的诉讼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胜诉一方可以要求败诉一方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另外,商标所有人为维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如律师费、取证费等,也可以列入赔偿金额的计算。
三、赔偿金额的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63条的规定,商标所有人在要求赔偿时,应当提供商标侵权行为的相关证据,如果不能提供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认定实际损失和侵权人获利的,最高赔偿金额为五十万元。
以上就是商标侵权赔偿计算的相关方法和规定。
商标侵权赔偿的计算涉及法律法规的认定和证据的提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具体情况,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
侵犯商标权怎么赔偿商标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资产,可以识别并区分其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如果他人未经授权使用了商标,构成了侵权行为,当商标权被侵犯时,商标权利人有权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
商标权的侵犯行为一般包括商标的未经授权使用、仿冒、混淆、擅自注册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商标侵权的赔偿方式和程序。
1. 停止侵权行为商标权利人首先应该要求商标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
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发出警告函,要求对方立即停止使用并删除相关商标标识,以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如果对方拒绝停止侵权行为,商标权利人可以采取法律途径寻求维权。
2. 提起诉讼商标侵权方不愿意停止侵权行为,商标权利人可以通过提起侵权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商标权利人可以委托律师准备起诉材料,向侵权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起诉时,要在合适的法院提起,并明确列明自己的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法律依据,以及附上相关证据。
3. 赔偿金额计算商标权利人要求赔偿时,需要合理计算损失金额。
赔偿的原则是还原损失和消除不正当竞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赔偿金额一般包括实际损失、合理开支以及利益损失等。
实际损失是指商标权利人因侵权行为而直接遭受的经济损失,如销售额减少、市场份额下降等。
合理开支是指为维护权益而发生的合理支出,如调查取证费用、行政执法费用等。
利益损失是指因侵权行为而造成的商誉、信誉等非经济损失。
在计算赔偿金额时,商标权利人可以提供相关证据,如财务报表、合同、票据等,以证明自己的损失和支出。
4. 制定赔偿方案商标权利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与侵权方协商制定赔偿方案。
赔偿方案可以包括赔偿金额、公开道歉、停止侵权行为等内容。
商标权利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维权目的制定赔偿方案,以达到最佳维权效果。
5. 执行赔偿决定如果商标侵权方同意接受赔偿方案,可以签订和解协议并履行相关义务。
如果侵权方拒绝履行赔偿义务,商标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法院强制执行赔偿决定。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及对策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也日益突出。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型经济的核心,而侵权行为不仅对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也可能对整个经济体系和创新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问题分析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是创新的产物,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
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是对创新者的一种保护,也是激励创新的重要机制之一。
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然而,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时有发生。
一些企业可能会通过复制他人的产品、盗用他人的技术等手段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创新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侵权的原因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有多种原因。
首先,法律法规的落地和执行存在差异。
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尽相同,法律的执行力度和效果也有所不同。
其次,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足。
一些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够重视,缺乏相关的保护措施。
再次,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导致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得以滋生。
对策建议1. 强化合作与信息共享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的共同机制。
各国可以在国际组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等框架下,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形成合力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同时,应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库,方便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信息的交流和查询。
2.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了解,明确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同时,政府应通过宣传教育、鼓励创新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水平。
双方行为违反中国商标法-如何承担侵权造成的损失含同争议的双方在履行合同时共同侵犯了他人的注册商标权。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商标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措施,而与中国大陆的贸易中,时有出现侵犯商标权的案件。
本案例将对双方当事人的货物买卖行为如何违反了中国商标法,构成了侵权,以及如何承担侵权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
裁决书简介一、案情1990年11月16日,双方当事人在深圳市签订了买卖清水蘑菇《售货合同书》。
合同规定:(1)以申诉人为买方、被诉人为卖方,由被诉人向申诉人提供:A、清水蘑菇(碎片)184g×24,数量为40,800箱,每箱单价4.64美元,金额为189,312美元;B、清水蘑菇(整菇)198g×24,数量为11,200箱,每箱单价5.45美元,金额为61,040美元;C、清水蘑菇(碎片)425g×24,6,750箱,每箱单价9.8美元,金额为66,150美元。
货款总价为316,502美元,FOB深圳。
(2)装货地点深圳,装货时间1990年1月16日至1991年2月28日分批,买方来车运输。
(3)验收方式,按出口规格、按样板验收。
(4)结算方式,本票(先结后出)。
(5)卖方不能按期交货,或买方不要货均属违约,按货款总额10%赔偿给守约方。
(6)买方预付50,000港元用于招纸费。
1990年12月18日,双方当事人又签订了《补充合同》。
补充合同规定:(一)原合同中“清水蘑菇(碎片)425g×24”,现同意不再组织生产出口;(二)原买方预付的50,000港元招纸费已结算;(三)1991年元月15日前交清198g×24=1600箱(整菇);(四)买方同意预付150,000元港币作为组织生产货源的定金,第1次预付100,000元港币本票后,卖方派人到厂签订合同,第2次50,000元港币本票在卖方与厂家签订合同后支付,如卖方与厂方签订合同没有商检放行,全部定金退回。
合同签订后,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合同中发生争议,双方经多次协商不能解决,申诉人于1991年5月15日向深圳分会申请仲裁。
申诉人在仲裁申请书中提出如下要求:1.裁定被诉人双倍返还定金200,000元港币和返还申诉人多支付的货款21,000元港币给回申诉人;2.裁定被诉人因违约而依合同支付31,650.2元美金给申请人折算港币246,238.55元作为赔偿;3.裁定被诉人承担本案的仲裁费用。
被诉人在答辩书中提出反诉要求如下:1.裁令申诉人向被诉人赔偿因商标侵权处罚的75,743.35元人民币;2.裁令申诉人向被诉人赔偿因处理已加工的合同货物2,573箱而需支付的费用和损失79,873.90元;3.裁令申诉人向被诉人赔偿货物仓租、货款利息及其他费用共计12,034.86元;4.裁令申诉人承担本案的全部仲裁费。
双方当事人在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在仲裁庭开庭审理时各自的陈述中,争议的要点如下:(一)申诉人在仲裁申请书中提出:1990年11月16日、1990年12月11日和1990年12月18日,被诉人已分3批交货给申诉人,交货累计:清水蘑菇(碎片)148g×24,共交16,909箱,价值78,457.76美元;清水蘑菇(碎片)425g×24,共交2,997箱,价值29,370.6美元,两者合计总价值107,828.36美元,折港币838,918.16元。
清水蘑菇198g×24,无交货。
申诉人已于1990年11月16日、12月11日、12月18日向被诉人支付货款现金756,128.83港元。
另外,申诉人曾代被诉人支付25,000元人民币折港币33,783.78元,已预付50,000港元作为招纸费。
补充合同签订后,申诉人向被诉人预付定金100,000港元。
被诉人接到定金后,仍无法组织货源供应给申诉人,致使申诉人的经济损失严重。
申诉人多次拍电报打电话追讨被诉人,要求退还定金、赔偿损失和多支付的货款,但遭到拒绝。
(二)被诉人在答辩书中提出:1990年11月16日,被诉人与申诉人签订了合同后的第2天起先后分3批向申诉人发出了清水蘑菇184g×24共23,612箱和425g×24共4,097箱。
但因市场变化,申诉人要求停止履行合同,遭到被诉人反对,故双方于1990年12月18日签订了《补充合同》。
补充合同签订后,申诉人一方面拒绝接受补充合同签字前已加工生产的2,573箱清水蘑菇,另一方面在1990年12月28日被诉人与厂方签订合同后拒绝支付第2次预付款。
同时,由于申诉人内部矛盾,黄先生向深圳市工商局举报此交易中存在商标侵权行为,市工商局于1991年元月18日冻结和查封了全部到货的合同货款和制成的招纸,并于1991年元月29日作出处罚决定,认定申诉人委托被诉人代为负责印制的商标为侵权行为,并销毁全部招纸和处以75,743.35元人民币的罚款,致使上述合同无法履行,使已加工好的清水蘑菇无法销售造成重大损失。
被诉人在开庭时称,被诉人是根据申诉人于1990年9月27日出具印刷出口蘑菇罐头招纸的委托书,于当天由被诉人与深圳天明美术印刷有限公司订立了印刷罐头招纸合同。
当时是被诉人的代表与申诉人的代理人胡小姐及同胡小姐一起来的黄先生,共同到深圳天明美术印刷有限公司洽谈印刷招纸事宜。
印刷招纸合同签订后,“水仙”招纸底片是由申诉人的代表直接提供给深圳天明美术印制有限公司的。
被诉人还提出,申诉人与被诉人之间签订的合同,因使用商标而违反国家法律使合同无法履行,而这一责任应由申诉人承担,因为合同标的物使用的商标是申诉人提供的,被诉人只是根据申诉人的委托和由其提供钢印图形和招纸底片印刷的,因此,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应由申诉人承担。
(三)申诉人在开庭时提出,1990年9月17日,申诉人在福建省福州市向被诉人出具过印制蘑菇罐头招纸委托书,印制的招纸是“CHAMPlN JONER”,招纸分色底片已提供给被诉人。
被诉人认为在福州印刷费太高,没有印成,原底片也没有退回。
因此,在深圳商谈印制招纸时,没有用原提供的底片,而是用“水仙”招纸底片,因时间紧,申诉人只好同意印制“水仙”招纸,并于1990年9月27日出具委托书委托被诉人在深圳印刷招纸。
但“水仙”招纸底片不是申诉人提供的,而是被诉人提供的,申诉人的代理人胡小姐也没有去过深圳天明美术印刷有限公司。
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被诉人的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罚决定,说明是被诉人的过错,责任应由被诉人承担。
二、仲裁庭的意见根据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和仲裁庭的调查,仲裁庭作如下分析和判断:(一)关于商标侵权及其责任问题双方当事人签订了售货合同书后,申诉人于1990年9月27日上午向被诉人出具了印刷商标标识的委托书。
委托书称:本公司请宝安县信托贸易公司出口磨菇罐头一批,需要出口蘑菇罐头招纸。
现委托深圳宝安县信托贸易公司印刷招纸,以供出口……。
被诉人根据申诉人的委托,于1990年9月27日下午,与深圳天明美术印刷有限公司签订了《印刷业务合同书》。
合同规定,印刷招纸共1,468,800张,印刷费为61,029.60元人民币,交货日期1990年10月13日以前。
该合同签订后,双方按合同约定履行了义务。
1991年9月7日仲裁庭开庭审理时,申诉人的代理人承认,在深圳天明美术印刷有限公司印刷的“水仙”商标标识,是经申诉人同意了,然后向被诉人出具印刷招纸委托书。
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1991年1月29日深工商商标[1991]7号文《关于对深圳宝安县信托贸易公司侵犯“水仙花”专用权的处理决定》称:对库存在宝安沙湾中旅社仓库的2538箱“水仙”蘑菇进行了查封。
“水仙花”商标是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的注册商标。
1990年9月27日,深圳宝安县信托贸易公司受香港雅达公司委托,要求深圳天明美术印刷有限公司印刷“水仙”商标标识1,468.800张,印刷费61,029.60元。
深圳宝安县信托贸易公司共销售“水仙”罐头21,134箱,销售总额491,624.90元。
深圳宝安县信托贸易公司生产、经销“水仙”蘑菇罐头以及非法印刷“水仙”商标标识的行为是违反中国《商标法》的,属商标侵权行为。
对深圳宝安县信托贸易公司作如下处理:(1)被我局查封的“水仙”罐头,在我局人员监督下消除罐头上商标标识;(2)对剩余的商标标识交由我局依法销毁;(3)对其非法印刷“水仙”商标标识的行为依法处以2,000元罚款;(4)对其生产销售“水仙”蘑菇罐头的行为处以非法经营额15%的罚款,罚款额73,743,35元。
仲裁庭审核了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没有证据证明申诉人委托被诉人印刷的是“CHAMPlN JONER”商标标识,也没有证据证明申诉人向被诉人提供过上述商标标识底片。
1991年10月24日,代表深圳天明美术印刷有限公司在《印刷业务合同书》上的签字人李先生出庭作证时称:本公司与被诉人的代表签订印刷合同时,申诉人的代表胡小姐是在场的。
合同签订后,胡小姐再次来到本公司,将“水仙”招纸底片直接交给本人。
本公司就是使用该底片印刷“水仙”招纸的。
以上的事实表明:被诉人印刷蘑菇罐头的商标标识,是申诉人的主张,印刷“水仙”商标标识是申诉人同意了的,并向被诉人出具了委托书,支付了印刷费,接受了被诉人交付贴有“水仙”商标标识的蘑菇罐头,进行销售。
而被诉人接受了申诉人的委托,与印刷商标标识的公司签订了印刷商标标识合同,并将贴有“水仙”商标标识的蘑菇罐头交付申诉人。
上述行为,是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合同中,构成了共同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双方当事人均应承担责任。
由于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合同中构成了商标侵权的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已依法作出处理,双方当事人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由于侵权行为造成合同不能履行,及由此而发生的损失应由双方当事人各自承担。
鉴于上述的理由,仲裁庭认为:1.申诉人要求被诉人双倍返还定金200,000港元和申诉人要求被诉人因违约而依合同支付31,650.2美元给申诉人作为赔偿的理由均不能成立。
2.关于被诉人要求申诉人赔偿因商标侵权处罚的75,743.35元人民币,以及要求申诉人赔偿因处理已加工的合同货物2,573箱而需要支付的一切费用和损失79,873.9元人民币的问题。
仲裁庭考虑到,由于双方当事人构成共同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为此而受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是因双方的过错所致。
根据被诉人提交的证据,经仲裁庭审核确定应由双方共同承担的:(1)非法印刷“水仙”商标标识被处以2,000元罚款;(2)依法处以非法经营的罚款73,743.35元;(3)被查封的磨菇罐头实际是2,451箱,价款70,071.82元(其中184g×24共1,438箱,每箱单价18.55元,总价26,674.9元;425g×24共1,013箱,每箱单价42.84元,总价43,396.92元),以上3项合计为145,815.17元人民币,双方当事人各半承担,即申诉人承担72,907.58元人民币,被诉人承担72,907.58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