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负担_规制俘获与食品安全_龚强
- 格式:pdf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2
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通过论文征集共收到中英文投稿700余篇,其中优秀论文数量众多。
为保证年会最佳的学术交流,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北大经济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的经济学者对年会投稿文章进行了集中评审,共选出中文235篇、英文58篇优秀论文参会。
今年年会拟按惯例组织女经济学者专题、国防专题、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专题,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专题,微观家庭金融行为专题等。
以下为2014年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入选论文名单,公布表单中的作者信息为投稿系统直接导出(英文文章信息从邮箱所投稿件中摘录),若有需要更正之处,请您务必于10月28日之前将需要更正的个人信息、论文题目,所属领域发信致mail2cenet@。
注:第14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将于2014年12月13日-14日在深圳北京大学大学汇丰商学院召开,届时还将举办经济学年会人才招聘专场和经济学图书展。
敬请关注年会官方网站-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的最新消息。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究竟什么政策最有效张萌萌;丁建勋【摘要】通过对食品生产者和食品监管人员的博弈分析发现,加大对违规食品生产者的处罚力度只能使制售假劣食品者的行为在短期内有所收敛,而长期内并没有什么效果,同时这种政策还助长了监管人员偷懒的可能,相反,加大对食品监管人员的处罚力度虽然只能使其在短期内尽职尽责,在长期中并不会使其恪尽职守,但其真正作用是长期中降低食品生产者违规生产的概率,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2(000)033【总页数】2页(P122-123)【关键词】食品安全;博弈;政策【作者】张萌萌;丁建勋【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 266520;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 266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引言近年来中国的食品问题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那么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症结在哪里?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来保证食品安全呢?对此,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食品加工行为,这样才能保证食品安全。
从表面上看,这个建议是正确地。
但是,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上,这个建议仿佛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因为对上述建议,不同人对其理解的落脚点可能有所不同,是重在加大监管,要求监管人员恪尽职守?还是重在严厉打击,对违规生产者加大惩罚?还是双管齐下?而不同的理解可以形成不同的政策,从而形成不同的政策效果。
因此,本文拟对食品生产者与食品监管者之间的博弈进行研究,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从而形成最有效政策措施,以保证我们的食品安全及生命安全。
一、文献综述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早期的时候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自2004年后,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社科研究才得到重视,包括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经济学方面的思考,而博弈论分析也是经济学解释的一种。
我国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研究作者:崔蓓蕾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1期关键词:政府规制;食品安全;规制俘获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9年3月15日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不可或缺因素,食品安全是人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但是,长期以来每年都会有食品安全事件爆出,我国食品安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那么,现阶段怎么才能保障食品安全,处置违法行为,如何进行政府规制并进行改进成为很重要的问题。
(一)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的产生来自于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负外部性情况下,某个主体的活动会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这个主体本身却不会承担成本。
在现实中,负外部性例子大量存在于食品安全领域。
“地沟油”、“瘦肉精”等事件反映出企业生产劣质、不合格产品,违反法律法规,损害消费者利益,丧失企业道德。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消费者在接下来的购买中,会因为购买不合格产品带来的伤害而避免对该类食品的消费,同时对同类诚信经营企业滋生不信任情绪,影响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
这些事件所产生的负外部性,不仅会影响食品生产行业运行,甚至还会引起社会的无效率。
因此,食品安全领域降低负外部性、实现良好的运转,需要政府进行有力的规制。
(二)信息不对称。
在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行为。
一方面体现在消费者与食品加工企业之间,消费者无法获知食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在购买产品时,由于广告效应、名人效应,对产品质量深信不疑,因此在食品市场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
同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会利用自身优势,考虑到自己企业的最大化收益,不顾或者轻视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体现在规制者与食品加工企业之间,规制者对企业的监管体现在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或抽测检验产品质量,但是食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系统规模庞大,规制者资源有限,无法对产品生产供应的所有环节和产品进行全面深入的监测。
而且,食品种类、成分极其复杂,制定全面而且容易实施的检测手段和质量标准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政府规制理论视角下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摘要: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几乎贯穿了食品生产的每一个主要环节。
本文从博弈论角度和市场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以及生产者的道德风险等市场行为中,分析了政府规制食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性;并从规制主体、准入制度、利益集团以及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方面剖析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政府规制和市场有效调节,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政府规制;博弈论;利益集团食品的安全状况与质量的保障是一个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我国政府向来就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把加强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等食品安全建设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如食物中毒以及食品中危害物质超标现象屡屡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
本文从食品市场的政府规制角度,讨论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并从政府规制行为中找出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为食品质量安全政府规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环节民以食为天,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经过不懈努力,近些年来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有所改善。
但是,“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校园食物中毒事件、地沟油事件等,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说明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令人担忧。
(一)在种植或养殖环节农药或兽药残留过多,化肥使用过量。
虽然我国很早就颁布了相关的管理条例和实施办法,用以规范我国相关人员和单位在生产农产品时的农药或兽药、化肥的用法和用量以及适用农药或兽药等。
但在我国相关人员和单位在生产农产品时并未严格执行其规定。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农药施用量最大的国家,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世界平均用量高2.5~5倍。
食品安全规制的困境:泛滥与缺失
何立胜;杨志强
【期刊名称】《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3
【摘要】食品安全的外部性,要求实施食品安全规制,而食品安全信息的非对称性,规制主体与被规制者之间的利益关联,会导致政府规制被俘获,甚至规制主体寻租,如果缺乏约束甚至会导致政府规制反向捕获利益,使食品安全规制陷入困境。
因此,必须实施监管"监管者",促使食品安全企业与政府共责,推动政府食品安全规制的帕累托改进,强化规制者的食品安全责任。
【总页数】6页(P20-25)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规制;规制绩效;安全责任
【作者】何立胜;杨志强
【作者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5
【相关文献】
1.中国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实践困境与完善路径 [J], 刘晓丹
2.“小饭桌”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困境及应然路径 [J], 田春苗
3.食品安全规制:现实、困境与趋向 [J], 马琳
4.辽宁省县区级食品安全规制困境及对策 [J], 徐飞;张文挺;田田
5.制度缺失与制度虚设:劳动关系法律规制的困境 [J], 梁立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药品质量规制中“规制俘获”现象探析基于政府规制理论,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我国药品质量规制中存在的“规制俘获”现象及其原因。
发现企业违法成本过低、药监收益难以客观量化、药监渎职的责任追究体系不健全是药监为企业俘获的主要原因。
建议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建立科学的药监责任追究体系,并建立有效的药监行为激励机制。
标签:政府规制;药品质量规制;规制俘获药品质量规制是指政府为了保证药品质量而对药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等主体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自1984年我国第一部《药品管理法》的颁布、实施以来,我国药品质量规制体现不断健全,效果明显。
然而,旨在解决市场失灵的药品质量规制其本身也存在着种种“失灵”现象,具体表现为规制效率低下、被企业俘获等。
本文即运用政府规制的相关理论,以及博弈论的方法,对我国药品质量规制中的“规制俘获”现象及原因做一简要分析。
1“规制俘获”理论及其含义简介政府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表明,对政府规制的需求是一种社会公共需求,政府规章制度的供给是处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反应。
根据这一理论,政府规制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发现市场运作中的缺陷并予以纠正。
即由于市场失灵而引发的社会公共需求是政府规制的正当性基础。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赤字和有限理性等。
然而,这一理论将政府视为仁慈的社会福利最大化者,它忽略了“政府规制失灵”的问题,更没有认识到作为规制者的政府还可能会被受规制企业收买或俘获,从而产生不利于社会公众的行为。
最早意识到规制过程中存在规制俘获问题的是斯蒂格勒,他将规制这个因素内生化,并首次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之处规制总是有益于厂商的:利益集团向规制者支付“价格”,“俘获政府”使得产业里或是产业间出现了进入壁垒、差别补贴等一系列无效率的政府保护措施(1971)。
此后,佩尔兹曼(Peltzman)、贝克尔(Becker)等丰富和拓展了斯蒂格勒的思想,并形成了规制俘获理论的芝加哥学派阵营。
走向食品安全强国:中国应对国际食品安全挑战的政策和措施走向食品安全强国:中国应对国际食品安全挑战的政策和措施2023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市场,预计消费规模将达到5.2万亿美元。
同时,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保障,中国正积极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应对国际食品安全挑战,并整体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推进中国走向食品安全强国。
一、严格监管食品生产企业和零售商为确保食品安全,中国政府将严格控制食品生产企业和零售商的市场准入,对其进行严格安全管理和监管。
此外,政府还会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零售商的日常监管,以保证其生产和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二、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实现食品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个体系将可以追溯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全过程,从而确保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食品的来源,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三、强化食品安全监测中国政府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测和检验,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通过对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食品进行定期检测,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四、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关于食品安全标准和管理规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
中国政府将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落实从源头到消费者的食品监管责任,提高食品产业的整体水平。
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是培养公民食品安全意识,推动食品安全形成社会共识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六、深入国际合作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协调。
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和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深入参与全球食品安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