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体系中NaA分子筛膜的制备及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08.80 KB
- 文档页数:5
毕业论文评审意见范文(精选)论文评阅意见篇一分子筛膜具有无机膜耐高温、高压及耐腐蚀的优点,并具有分子筛特殊的孔结构。
因此,针对分子筛膜的研究,探讨其在大分子分离,渗透汽化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在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该论文采用直接晶化的方法,利用Al2O3中空纤维陶瓷膜为基膜,(制备了性能优良的`NaX型分子筛膜。
通过考察陈化时间、晶化时间、晶化温度、碱度及体系水含量对分子筛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同时,采用干湿法纺丝技术和烧结法相结合制备了Al2O3中空纤维陶瓷膜,讨论了溶剂组成及水热合成条件对分子筛膜的影响,研究了膜的气体渗透性能。
该论文已达到硕士毕业论文的学术要求,同意该生参加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评审意见篇二本篇论文以市某某某工程中施工方的成本管理为研究方向,在参考相关学术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我国市某某某工程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运用挣值法进行成本管理的观点,以新元大道市某某某工程为案例,体现了挣值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先进性,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国内外成本管理各方面的研究现状;随后对项目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市某某某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挣值法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研究分析了论文的案例新元大道市某某某工程的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而后运用挣值法对案例进行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收集到的数据确定了分析中的各项参数,找出存在的问题偏差并制定纠偏措施;最后,针对施工方的成本管理,提出了项目成本管理成功的保障措施。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某某某表法、比较法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既有定性研究分析,又有定量研究分析,研究方法较为科学。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成本管理方法还较为落后,类似挣值法这样的先进管理方法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很少,因此,本篇论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
NaA与T型分子筛膜渗透汽化脱水稳定性的研究的
开题报告
题目:NaA与T型分子筛膜渗透汽化脱水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NaA和T型分子筛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分离、吸附、催
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NaA和T型分子筛材料在应用过程中
会面临渗透汽化脱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稳定性下降,从而影响分离、吸附、催化等性能。
因此,通过研究NaA和T型分子筛膜的渗透汽化脱
水稳定性,可以为其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介绍NaA和T型分子筛的结构和性质,探讨其在分离、吸附、催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
问题。
其次,深入分析NaA和T型分子筛材料的渗透汽化脱水稳定性的
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气体组成等。
接着,介绍NaA和T型分子
筛膜在渗透汽化脱水过程中的稳定性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
最后,通过
实验研究NaA和T型分子筛膜在不同条件下渗透汽化脱水的稳定性,并
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本研究对NaA和T型分子筛膜的渗透汽化脱水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可以为其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持,同时也为更好地设计和制备具
有更高稳定性的NaA和T型分子筛膜提供参考。
渗透汽化分离膜渗透汽化分离膜是一种重要的膜分离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渗透汽化分离膜的原理、应用范围、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渗透汽化分离膜的原理渗透汽化分离膜是利用膜作为分离屏障,利用物质在膜上的渗透、吸附、扩散等运动特性,实现物质分离的技术。
在渗透汽化分离过程中,被分离物质溶液经过膜进行处理,使其在膜上发生相变,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渗透汽化分离膜利用分子间的作用力差异,实现对溶液中不同物质的分离。
当溶液经过渗透汽化分离膜时,被分离物质会被膜吸附,并在膜上逐渐蒸发,形成蒸汽。
而溶液中的其它物质则无法被膜吸附,无法蒸发。
通过控制膜的选择性,可以选择性地去除或浓缩某种物质,实现物质的分离。
渗透汽化分离膜的分离效果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温度、压力、膜的材质、膜的厚度等。
温度和压力可以影响溶液中物质的蒸发速率,从而影响分离效果。
膜的材质和厚度决定了分子通过膜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分离效果。
二、渗透汽化分离膜的应用范围渗透汽化分离膜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离子分离与浓缩:渗透汽化分离膜可以将离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用于水处理、海水淡化等工艺中。
2. 气体分离与纯化:渗透汽化分离膜可以将混合气体中的某种成分分离出来,用于气体纯化、工业气体分离等领域。
3. 溶液浓缩:渗透汽化分离膜可以通过蒸发水分来浓缩溶液,用于制备高浓度溶液、回收溶剂等。
4. 有机物去除:渗透汽化分离膜可以去除溶液中的有机物,用于废水处理、环境保护等工艺中。
5. 分子筛分:渗透汽化分离膜可以实现对分子大小的筛选,用于分子分离、蛋白质纯化等领域。
6. 气体回收与再利用:渗透汽化分离膜可以将废气中的有用物质回收,用于节能减排、资源回收等工艺中。
三、渗透汽化分离膜的发展趋势渗透汽化分离膜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应用。
未来,渗透汽化分离膜技术将继续向以下方向发展:1. 提高分离效率:目前的渗透汽化分离膜技术仍存在一些限制,如分离效率较低、膜的稳定性不高等。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李晓茹【摘要】文章首先对于渗透汽化膜的类型进行分析,分别从有机膜、无机膜、复合膜三方面分析其性质与制造工艺。
其次重点介绍石油化工产业中应用到的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种类,并对废物有机物质脱离以及有机复合物质分离技术进行总结,帮助提升材料利用率。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5(000)030【总页数】1页(P82-82)【关键词】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石油化工【作者】李晓茹【作者单位】哈尔滨石油学院化学工程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正文语种】中文1.1 有机膜。
作为膜分离技术,经过渗透汽化处理得到的膜可分为三种,首先是有机膜,原料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氢碳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够吸附水分子,在石油化工产业中应用广泛。
膜体自身也可以溶于水,并且不会影响产品自身化学性质,常用的有机膜多数是德国生产制造的,在此方面德国投入研究早,可根据不同使用需求对产品性质做出优化。
有机膜的渗透功能可用于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对石油化工产业促进效果明显,可将不同颗粒大小的原料分离,表现出的亲水性研究空间巨大,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努力,可以尝试应用在航空航天方向。
聚乙烯材料在制膜过程中最为常用,还需要配合一些有机物质、碳等原料,具体成份会根据使用方向进行配置。
1.2 无机膜。
无机膜化学性质更稳定,不会与其他原料发生反应,具有耐高温、抗氧化的优异性能。
其制作材料中以陶瓷、金属等不具有吸附性、亲水性的物质为原料,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受到腐蚀污染,这一特性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
制作工艺为热加工处理,一次成型,使用过程中形状外观不会发生变化,可以用于石油化工产业的过滤阶段。
膜中会均匀分布过滤孔,热加工工艺制得的无机膜孔直径在0.1—10μm范围内,会根据使用方向对孔大小做出调整,但不可超出这一范围。
常用的无机膜多数使用铝原料制作而成,过滤效果好,能够将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其他杂志完全过滤掉,在制作成本上会高于有机膜,但并不影响选择,发展潜质巨大。
ETS-4分子筛膜的制备
郭凌云;李家栋;林晓
【期刊名称】《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1)003
【摘要】采用晶种法在多孔管状莫来石支撑体外表面水热合成ETS-4分子筛膜.研究合成条件,包括晶种、合成液碱度以及合成时间对ETS-4晶体生长和膜形成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ETS-4分子筛及分子筛膜进行了表征.通过75 ℃、质量分数为10%的水/乙醇混合物对膜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Al从支撑体析出,导致在支撑体孔中形成方沸石,影响了膜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郭凌云;李家栋;林晓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28.8
【相关文献】
1.取向晶种法制备沸石分子筛膜研究进展 [J], 刘益;刘毅
2.ZSM-5沸石分子筛膜的制备及脱盐性能研究 [J], 李子祎;潘恩泽;王佳轩;鲁金明;杨建华
3.ATP基分子筛膜支撑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李波;王柳青;李红玑;刁佳琦;张建民;赵孟肖
4.b轴取向MFI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J], 袁标;吴巍;罗超;沈鹏;陈赞
5.T/NaY复合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 [J], 刘晓宇;李胜利;周志辉;吴红丹;李向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性能气体分离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气体分离技术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气体分离方法包括吸附、凝聚、膜分离等,其中膜分离因其能耗低、操作简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而高性能气体分离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则成为了近年来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高性能气体分离膜材料通常包含多孔介质和聚合物两个关键组成部分。
多孔介质能够增加膜材料的孔隙度和有效表面积,提高气体分离效率;而聚合物则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和传输特定气体分子。
因此,制备高性能气体分离膜材料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多孔介质和聚合物,并合理组装二者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性能。
多孔介质的选择对气体分离膜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多孔介质主要包括陶瓷、金属等,但其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工业应用中的推广。
近年来,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多孔介质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
纳米多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机械性能,能够实现高效的气体分离。
常见的纳米多孔材料包括介孔硅、碳纳米管等。
将纳米多孔材料与聚合物相结合,不仅能够增加膜材料的孔隙度,还能够通过调节纳米多孔材料的孔径和表面性质,实现对特定气体的选择性分离。
聚合物的选择对气体分离膜材料的性能同样重要。
传统的聚合物膜材料如聚醚砜(PES)和聚乙烯醇(PVA)等存在着吸湿性强、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型聚合物材料。
例如,聚氨酯材料因其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膜的制备。
此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一种新型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和机械性能,被认为是开发高性能气体分离膜材料的有潜力的选择。
制备高性能气体分离膜材料的方法也有多种多样。
传统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浇铸、热压法等,虽然容易实施,但其制备的膜材料质量和性能往往较低。
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备方法。
例如,膜分形共混法通过在多孔介质表面共混聚合物溶液并经过化学反应,实现了膜材料的原位制备,提高了膜材料的分离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