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对于白酒企业有着全面的监控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浓香型白酒标准浓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的名优白酒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口感浓厚,香气独特,备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规范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和质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发布了《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对浓香型白酒的原料、生产工艺、品质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本文将对浓香型白酒的国家标准进行介绍,以便相关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标准。
一、原料要求。
浓香型白酒的原料主要包括高粱、小麦和玉米等。
国家标准规定,浓香型白酒的原料应当选择优质、无公害的粮食作为原料,严禁使用霉变、变质或有害物质超标的原料。
同时,国家标准还对原料的加工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原料的清洗、研磨、蒸煮等加工工序,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
二、生产工艺要求。
国家标准对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也进行了严格规定。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蒸馏、发酵、陈酿等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同时,国家标准还规定了浓香型白酒的蒸馏设备、发酵工艺、陈酿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品质要求。
浓香型白酒的品质是国家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
标准规定了浓香型白酒的外观、色泽、香气、口感、酒精度等方面的要求,要求产品应当清澈透明,色泽纯正,香气浓郁,口感醇厚,酒精度稳定。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浓香型白酒的包装、贮存、运输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产品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品质。
四、质量控制。
国家标准要求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监控、成品检验等环节。
企业应当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控。
同时,国家标准还要求生产企业应当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检,并建立健全的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可追溯。
五、食品安全。
浓香型白酒作为食品,其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
国家标准对浓香型白酒的食品安全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对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等。
食品监管白酒专项监督抽检方案一、背景与目的白酒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酒类产品,对于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对白酒行业的监管,确保白酒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合规性,制定了食品监管白酒专项监督抽检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白酒专项监督抽检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确保抽检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效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二、抽检范围和对象1. 抽检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所有生产、销售和进口的白酒产品。
2. 抽检对象:对于生产企业、销售商和进口商的白酒产品进行抽检。
三、抽检内容和抽样方法1. 抽检内容(1)产品质量:主要包括白酒的酒精度、气味、色泽、透明度、滋味等多项指标。
(2)添加物和非食品成分:对白酒中的添加物和非食品成分进行检测,包括色素、防腐剂、甜味剂等。
(3)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白酒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确保不超过国家标准限制。
(4)微生物指标:包括总菌落、大肠菌群、霉菌等的检测。
2. 抽样方法(1)随机抽样: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获取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不同批次抽样:从生产批次、销售批次和进口批次等不同环节抽取样品,以全面监督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
(3)定量抽样:根据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口规模,按比例抽取样品,以保证样品数量的合理性。
四、抽检频次和数量1. 抽检频次:根据白酒行业的特点和风险状况,制定白酒专项监督抽检的频次,一般为每年进行一次。
2. 抽检数量:抽检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确定,既要保证监督抽检的效果,又要避免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五、抽检机构和责任1. 抽检机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负责进行抽检工作,确保抽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抽检责任:抽检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抽检工作,确保抽检结果的真实可靠。
六、抽检结果处理和信息公示1. 抽检结果处理:对于抽检样品合格的,及时向抽检对象反馈结果并予以通报和表扬;对于不合格的样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
一、总则为保障白酒食品安全,提高白酒产品质量,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白酒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确保白酒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2. 提高白酒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3. 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 促进白酒行业健康发展。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企业成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 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监督和检查;3. 各部门、车间、班组负责人为食品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四、管理制度内容1. 原料采购与验收(1)采购原料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2)建立原料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3)验收原料时,严格检查原料的质量、数量、包装等,确保符合要求。
2. 生产过程管理(1)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生产,确保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2)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生产区域进行清洁消毒;(4)对生产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3. 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1)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对白酒产品进行全检;(2)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立即采取措施,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3)对出厂产品进行标签标识管理,确保标签标识符合国家标准。
4. 销售与售后服务(1)销售产品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2)建立健全销售记录,确保销售渠道可追溯;(3)对消费者进行售后服务,解决消费者提出的食品安全问题。
5.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1)建立白酒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可追溯;(2)记录产品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设备信息等,便于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查询。
五、监督与检查1.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各部门、车间、班组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2. 企业内部设立食品安全监督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督工作;3.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11.28•【文号】食药监食监一[2013]244号•【施行日期】2013.1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食药监食监一〔2013〕2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年来,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直把白酒作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专项整治,白酒产品质量总体稳定可靠。
但是,目前白酒生产仍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如个别地方白酒生产许可管理不严,企业存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液态法白酒或固液法白酒冒充固态法白酒、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塑化剂”,以下简称塑化剂)污染及制售假冒伪劣白酒等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白酒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白酒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督促企业切实保障白酒质量安全,促进白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落实白酒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从源头保障白酒质量安全(一)严格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生产许可条件组织生产。
企业要严格按照白酒生产许可有关规定和条件组织生产,保证生产条件持续符合规定。
在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前提下,进行生产许可的延续、变更、注销等。
不准倒卖、出租、出借白酒生产许可证,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生产许可证。
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修订工作已启动,明确将控制塑化剂指标等新问题列入审查细则,从原辅料到生产过程全环节质量安全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审查细则修订发布后,企业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换证时,必须遵照执行。
(二)切实控制白酒中塑化剂污染。
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CCGF 103.1-2008白酒2008-7-22发布2008-10-1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及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其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及针对特殊情况的监督抽查可参考本规范执行。
监督抽查产品范围包括白酒。
本规范内容包括产品分类、术语和定义、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及异议处理复检。
2 产品分类2.1 产品分类及代码2.2 产品种类2.2.1按产品的发酵工艺分为: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
2.2.2按产品的酒精度分为:高度酒、低度酒。
2.2.3按产品的香型分为: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芝麻香型、老白干香型、酱香型、兼香型等。
3 术语和定义白酒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
固态法白酒: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或半固态)糖化、发酵、蒸馏,经陈酿、勾兑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本品固有风格特征的白酒。
液态法白酒:以含淀粉、糖类物质为原料,采用液态糖化、发酵、蒸馏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醅串香或用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而成的白酒。
固液法白酒: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液态法白酒勾调而成的白酒。
4 企业规模划分根据白酒产品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白酒产品年销售额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下表:5 检验依据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2757 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GB/T 5009.28 食品中糖精钠的分析方法GB/T 5009.48 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10344 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0345 白酒分析方法GB/T 10346 白酒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GB/T 10781.1 浓香型白酒GB/T 10781.2 清香型白酒GB/T 10781.3 米香型白酒GB/T 14867 凤香型白酒GB/T 16289 豉香型白酒GB/T 20821 液态法白酒GB/T 20822 固液法白酒GB/T 20823 特香型白酒GB/T 20824 芝麻香型白酒GB/T 20825 老白干香型白酒QB/T 2524 浓酱兼香型白酒GB 18356 茅台酒Q/DJ01 董香型白酒国家质检总局第13号令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6 抽样6.1 抽样型号或规格样品以中低档和散装白酒为主,兼顾部分高档名优白酒。
白酒生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白酒生产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白酒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第四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职责,落实食品安全措施。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第五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设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应当由企业负责人负责,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第六条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一)组织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三)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四)监督食品安全措施的落实;(五)组织食品安全自查和食品安全评审;(六)其他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第七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价食品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八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理措施,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
第四章原料采购与验收第九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采购制度,明确原料供应商的资质要求,对其进行评估和选择。
第十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对采购的原料进行验收,确保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
第五章生产过程控制第十一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过程控制制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二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十三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加强生产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生产环境清洁,防止污染。
第六章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第十四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产品检验制度,对产品进行定期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白酒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白酒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白酒产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白酒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法经营,诚信守信,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第四条国家鼓励科研、教育、推广等机构开展白酒食品安全技术研究和交流,提高白酒食品安全水平。
第二章白酒生产企业管理第五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生产范围、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等进行生产。
第六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第七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原料采购制度,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原料质量安全。
第八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对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第九条白酒生产企业应当对其生产的白酒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条白酒生产企业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伪造、冒用白酒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
第三章白酒销售企业管理第十一条白酒销售企业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经营场所等进行经营。
第十二条白酒销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对销售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第十三条白酒销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进货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四条白酒销售企业应当对经营设备和经营环境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五条白酒销售企业应当对其销售的白酒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六条白酒销售企业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伪造、冒用白酒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
第四章白酒食品安全监管第十七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白酒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产品质量白酒行业产品质量监管与检测在产品质量白酒行业,产品质量监管与检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白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饮品,其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
本文将就产品质量监管与检测的重要性、国内外的监管体系、监管与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产品质量监管与检测的重要性酒类产品属于食品类别,其质量安全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具有直接影响。
白酒行业作为酒类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与检测。
首先,产品质量监管与检测能够确保白酒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法规,合格率高,从而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
其次,监管与检测能够促进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减少低劣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产品质量监管与检测还能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国内外的监管体系1.国内监管体系:中国白酒行业的监管主要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包括国家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
这些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
同时,中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白酒行业的相关标准和法规,如《GB 10344-2005 白酒》、《GB 2752-2014 食品添加剂酒石酸二氢钾》等。
2.国外监管体系:国外对白酒行业的监管主要根据各国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机制进行。
例如,欧盟对白酒产品制定了严格的检验和认证标准,以确保产品安全和质量。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有相应的监管系统和法规,以保障白酒产品质量。
三、监管与检测技术产品质量监管与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白酒行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常用的监管与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检测技术:通过检测白酒中的化学成分,如酒精度、挥发性酚类化合物、酒醛等,来评估产品的质量。
2.物理检测技术:包括色度测定、透明度测定、密度测定等,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产品的外观质量。
3.微生物检测技术:通过检测白酒中的微生物含量,如细菌、霉菌等,来评估产品的卫生质量。
白酒企业的质量安全监测标准有哪些?
按照中国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对于白酒企业有着全面的监控,从原料的进货渠道到最后的销售存储方式,主要包括:
1、进货渠道与检验,
2、基酒的选择与存储,
3、过程控制检验,
4、成品检验,
5、成品储存,
6、市场产品的监控。
关于白酒酒厂内部的质量安全监测会有专门的督查部门定期检查。
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对酒业检查了:
1、生产过程管理。
用粮、用水、环境、发酵、贮存、制曲、瓶塞、
废水处理、瓶子使用、生产各项记录,证单等每一个环节。
2、质量控制检验。
进厂物资验证检测、生产过程控制、关键控制
点、半成品检验、产成品检验、一年、两年内质量(理化、感
官)验证。
3、设备设施现场。
清洁卫生、仓储环境、物流人流、生产现场、
与原料,酒液接触的设备设施的材质安全性。
4、质量安全体系。
组织架构:管理团队、职能分工、有效证照、持证上岗、
管理文件:流程制度、奖罚制度、岗位职责、物资管理制度、危险品管理制度、与食品接触面管理制度、清理清洁制度、审核验证制度、不合格品召回流程、产品追朔制度、质量安全承诺制度、质量分析会议制度、质量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进、销台帐溯源制度、食品安全培训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和定期备案制度、
执行标准:国标企标、标准备案、标准时效、产品标注、产品标准、采购验收标准(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检验标准、勾兑用水标准、酒曲标准、
员工培训:培训计划及验证、入职培训、经常性培训、专业培训、针对性培训
品控管理:检验流程,记录、不安全(合格)品召回管理制度、产品出厂检验制度
采购仓储:供方评价、供方资质、原辅材料、包装材料、
运输及市场监控:食品安全运输及保管制度、市场信息反馈、货架产品质量监控验证、
5、环保管控:废水、费料、粉尘、烟尘、垃圾、绿化、净化、自检与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