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15级《汽车构造》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构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发动机、底盘的各机构系统及其主要总成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查调整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汽车的类型,国产汽车编号规则;汽车总体构造;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汽车构造》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学采用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学习为主线,以岗位能力为依据,根据技校学生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综合运用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突出应用,讲清原理,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应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车间机械现场教学。
4.推荐教材及学时说明本课程推荐教材:《汽车构造》李德刚李春彦解方喜主编XX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7127562, 本课程课时为108课时。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和要求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2.理解汽车构造的组成;教学内容: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2.课程内容二、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1.机器与机构2.机器的组成3.零件与构件三、汽车构造的概念及应用特点1.发动机构造2.发动机的应用特点3.发动机工作原理四、机械传动的分类教学建议:1.引言要激励学生学习好本课程,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打好基础,以适应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2.在汽车构造概述中要讲清楚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并有机地串成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组成,进而由常见传动方式导入机械传动分类,为后面几章进行铺垫第一章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教学要求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形式;2.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类型、预紧及防松方法;教学内容:§1-1 动机的分类及基本术语一、发动机的分类二、发动机的基本术语§1-2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一、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二、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教学建议:1.可结合专业需要选择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汽车构造是现代汽车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主要任务:以国产常用汽车的基本结构为主要讲授对象,适当讲授先进车型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以汽车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对典型结构及其件进行适当的分析;授予学生汽车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162学时,具体课时分配见课时分配表:(一)绪论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在专业中的地位和学习方法;汽车发展简史;现代汽车的类型;国产汽车编号规则;汽车总体构造和主要技术参数。
重点:汽车总体构造现场教学:汽车总体构造的认识(二)发动机总体构造和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及国产发动机编号规则;发动机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重点: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难点:发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现场教学:发动机总体构造的认识(三)曲柄连杆机构概述;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的功用、组成、结构形式和工作特点重点:气缸体、气缸盖构造;气缸结构、定位和密封;活塞的变形规律及相应的结构措施;气环、油环的作用原理和特点,连杆结构、定位和安装;曲轴的结构、定位和密封;多缸发动机工作顺序。
难点:缸体构造;活塞的变形规律和结构措施现场教学: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四)配气机构概述;配气相位;气门组和气门驱动组主要零件的功用、组成、结构形式和工作特点;重点:配气相位的概念;凸轮轴的构造、驱动的关系;气门组主要零件的构造;及布置方式;气门间隙的观念与调整;液力挺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难点:凸轮轴的构造;液力挺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现场教学:配气机构的拆装(五)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概述汽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发动机和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现代化油器的基本构造和典型化油器的构造;进排气管和消声器;汽油喷射装置的组成、类型及工作原理和布置。
汽车构造教学教案详解一、教学目标1.理解汽车的构造,包括车身、底盘、动力系统和驾驶系统等。
2.掌握汽车各个构造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能够分析汽车构造对汽车性能和性能影响的关系。
4.培养学生对汽车构造的兴趣,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汽车构造的基本概念2.车身结构及其功能3.底盘结构及其功能4.动力系统及其构造5.驾驶系统及其构造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幅汽车的示意图,并简单介绍汽车构造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汽车构造的兴趣。
2.学习与讨论2.1学习车身结构及其功能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汽车车身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例如车顶、车厢、车门等。
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以探讨不同类型的车身结构在车辆使用中的优缺点。
2.2学习底盘结构及其功能教师向学生介绍汽车底盘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例如车架、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
学生可以观察真实的汽车零部件,了解它们所承担的功能,同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理想的底盘结构,讨论其优劣之处。
2.3学习动力系统及其构造教师向学生介绍汽车动力系统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的功能,例如发动机、传动系统、燃料系统等。
学生可以展示一些汽车动力系统的示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的动力系统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2.4学习驾驶系统及其构造教师向学生介绍汽车驾驶系统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的功能,例如方向盘、刹车系统、变速器等。
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的汽车驾驶系统零部件,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功能,并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理想的驾驶系统结构,讨论其可行性。
3.实践与应用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汽车修理厂或汽车工厂,让学生亲眼目睹汽车的构造和制造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和质量。
2.学生提交的小组设计作业,评估其对汽车构造的理解和创新思维能力。
3.实地参观的观察和感悟,评估学生对汽车构造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汽车设计比赛,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构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发动机、底盘的各机构系统及其主要总成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查调整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力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关于汽车发动机和汽车底盘、车身和汽车电子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组成机构、各组成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材质特性以及发展的新技术等;掌握底盘部分各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和特点以及新技术等。
教学要求主要是牢固掌握国产常用汽车各总成、主要零部件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总成、零部件的支承、定位、润滑、密封、调整部位和相互装配关系;了解先进汽车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
课堂讲解结合挂图、实物、示教板的演示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通过驾驶实习对汽车各部功能有所了解,通过认识实习和实验室拆装了解汽车结构。
在构造教室参照实物进行教学。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由于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已牢固的掌握了前边所学的基础课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对前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本课程又涉及到的内容,在授课时应适当地再补习一些知识。
本门课程的实用性较强,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教学班应组织学生到汽车修理厂参观和操作实习,使学生建立基本的概念。
在理论教学阶段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以便增加学生对零部件和构造的感性认识。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汽车构造本门课程以数学、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公差配合、液压传动等为基础,与汽车电器、汽车材料及金属加工相配合,为汽车修理、汽车运用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数学、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公差配合、液压传动。
后续课程:汽车电器、汽车材料及金属加工相配合,为汽车修理、汽车运用。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汽车构造教学大纲汽车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了解汽车的构造和原理对于学习驾驶、维修和保养汽车都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汽车构造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汽车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汽车构造基础在汽车构造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
这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以及电气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了解每个部件的功能、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部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汽车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
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包括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以及电动发动机。
他们将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燃烧过程以及如何进行维修和保养。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汽车的传动系统,包括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以及四驱系统等。
第三部分: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是汽车行驶安全的关键部件。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原理,包括悬挂弹簧、减震器以及悬挂架等。
他们还将了解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制动器,如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如何进行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的维修和保养。
第四部分:转向系统和电气系统转向系统和电气系统对于操控汽车和提供电力供应至关重要。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转向系统的构造和原理,包括转向机构、转向器以及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此外,他们还将了解汽车的电气系统,包括电池、发电机、起动机以及点火系统等。
学生将掌握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
第五部分:汽车安全和环保在汽车构造教学大纲的最后部分,我们将重点关注汽车安全和环保问题。
学生将学习汽车安全系统,如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及车身结构设计等。
此外,他们还将了解汽车的环保技术,如尾气排放控制、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等。
总结:通过这份汽车构造教学大纲,学生将全面了解汽车的构造和原理。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详解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学时:64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材:《汽车构造》马卫平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构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发动机、底盘的各机构系统及其主要总成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查调整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1、总论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汽车的类型,国产汽车编号规则;汽车总体构造;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2、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发动机分类、四行程、二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3、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气缸体组、活塞连杆组及曲轴飞轮组的组成、功用、工作条件、要求及构造;活塞环的密封机理,曲轴的轴向定位,曲轴曲拐的布置及发火顺序。
4、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的功用与要求,配气机构的布置与传动;气门组、气门传动组零件的功用、工作条件、要求、材料及构造;凸轮轴轴向定位,配气相位,气门间隙检调原理及方法。
5、汽油机供给系汽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简单化油器的工作原理;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典型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6、柴油机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柴油机的燃烧室;喷油器的功用、类型、构造与工作原理;柱塞式喷油泵的功用,基本要求、构造及工作原理,供油量和供油正时的调整;调速器分类、功用、工作原理及调整;转子分配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7、发动机排气的净化排气净化的目的;汽油机排气净化措施及装置;柴油机排气净化简介。
8、发动机冷却系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冷却方式;水冷却系组成、水路,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风冷却系。
9、发动机润滑系润滑系功用、要求、类型与组成;润滑剂的种类与牌号;润滑油路,主要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曲轴箱通风。
汽车构造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汽车构造课程思政教学大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汽车构造课程作为汽车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传授汽车的构造原理和技术知识,还需要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
一、课程目标汽车构造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汽车构造原理和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使其成为具备高度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汽车工程师。
二、课程内容1. 汽车构造基础知识本部分主要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汽车结构设计原理本部分主要介绍汽车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结构设计的目标、设计流程、材料选择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汽车安全与环保技术本部分主要介绍汽车安全和环保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 passively safe 设计、主动安全技术、排放控制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4. 汽车电子技术本部分主要介绍汽车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车载通信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传授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汽车构造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评价方法1.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汽车构造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构造课程编号:XXXXXX学分:XX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先修课程:无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汽车构造》(编著者:XXX)2. 参考书目:《汽车设计原理》(编著者:XXX)、《汽车结构与材料学》(编著者:XXX)授课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操作课程学习目标:1. 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2. 掌握汽车构造的分类、组成部件及其功能;3. 熟悉常见汽车构造的设计、制造和维修方法;4. 培养学生运用汽车构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1. 第一部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 汽车构造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汽车构造的分类和组成部件概述;- 汽车构造术语的解释和应用。
2. 第二部分:发动机构造与工作原理- 发动机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发动机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循环。
3. 第三部分:传动系统和底盘构造- 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原理,包括变速器、离合器、传动轴等; - 底盘构造的基本概念,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4. 第四部分:车身结构和安全系统- 车身结构的分类和设计原则;- 车身安全系统的构造和作用,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等。
5. 第五部分: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 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汽车电子系统的构造和应用,包括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仪表盘等。
6. 实践操作环节:- 汽车构造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汽车构造的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设计。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对所学知识进行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3. 课程论文:独立完成对某一汽车构造问题的研究论文。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汽车构造教学大纲引言: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和原理是每个汽车工程师和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汽车的整体结构、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和电气系统等方面,介绍汽车构造的教学大纲。
一、汽车的整体结构汽车的整体结构包括车身、底盘和动力系统等部分。
车身是汽车的外部骨架,承载着乘客和货物,同时也保护车辆内部的各种零部件。
底盘是汽车的支撑系统,包括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等。
动力系统则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和驱动系统组成。
二、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负责产生动力并驱动车辆运行。
教学大纲中应包括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类型、结构和性能参数等内容。
例如,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混合气体来释放能量,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汽车。
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包括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电动发动机等。
三、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使车辆前进或后退。
教学大纲中应包括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等内容。
例如,手动变速器通过齿轮的组合和离合器的操作,实现不同速度的传递。
自动变速器则通过液压系统和离合器的控制,实现自动换挡。
四、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汽车的支撑系统,负责保持车身稳定并减缓震动。
教学大纲中应包括悬挂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内容。
例如,独立悬挂系统可以使每个车轮独立运动,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五、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汽车的安全保障,负责减速和停车。
教学大纲中应包括制动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内容。
例如,液压制动系统通过踏板的操作,使制动液传递到制动器上,产生制动力,从而减速或停车。
六、电气系统电气系统是汽车的电力供应和控制系统,负责点火、照明、通信和音响等功能。
教学大纲中应包括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等内容。
例如,点火系统通过触发火花塞的放电,点燃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从而启动发动机。
结论:汽车构造是汽车工程师和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汽车构造Automobile Structure课程代码:901120717学时数:48 学分数:3一、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对典型车型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分析,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概况、类型、总体构造及各系统的功用、组成,掌握各系统的结构和新技术的应用。
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进而达到使用与维护各种车辆的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将来正确选用、合理使用以及设计车辆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总论(2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汽车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掌握汽车总体组成和布置形式;理解汽车的类型、型号编制和总体构造。
1.汽车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定义;汽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汽车发展简史;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汽车的类型:按用途分类;按动力装置类型分类;按行驶道路条件分类;按行驶机构的特征分类。
3.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首部;中部;尾部。
4.汽车总体构造:汽车总体组成;现代汽车布置形式。
5.汽车行驶基本理论:驱动条件;附着条件。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4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发动机的分类方法、总体构造及内燃机产品的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理解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掌握二、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汽车发动机的类型。
2.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及基本术语:基本结构;基本术语。
3.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二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二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汽油机与柴油机、四冲程与二冲程内燃机的比较。
4.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5.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强化指标;紧凑性指标;环境指标;可靠性指标等。
第三章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4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各零部件的作用、结构组成、类型及装配要求;理解活塞组中气环、油环的作用和泵油现象。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学时:64学时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教材:《汽车构造》马卫平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构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发动机、底盘的各机构系统及其主要总成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查调整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1、总论
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汽车的类型,国产汽车编号规则;汽车总体构造;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2、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
发动机分类、四行程、二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3、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气缸体组、活塞连杆组及曲轴飞轮组的组成、功用、工作条件、要求及构造;活塞环的密封机理,曲轴的轴向定位,曲轴曲拐的布置及发火顺序。
4、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与要求,配气机构的布置与传动;气门组、气门传动组零件的功用、工作条件、要求、材料及构造;凸轮轴轴向定位,配气相位,气门间隙检调原理及方法。
5、汽油机供给系
汽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简单化油器的工作原理;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典型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6、柴油机供给系
柴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柴油机的燃烧室;喷油器的功用、类型、构造与工作原理;柱塞式喷油泵的功用,基本要求、构造及工作原理,供油量和供油正时的调
整;调速器分类、功用、工作原理及调整;转子分配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7、发动机排气的净化
排气净化的目的;汽油机排气净化措施及装置;柴油机排气净化简介。
8、发动机冷却系
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冷却方式;水冷却系组成、水路,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风冷却系。
9、发动机润滑系
润滑系功用、要求、类型与组成;润滑剂的种类与牌号;润滑油路,主要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曲轴箱通风。
10、汽车传动系
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功用及布置形式。
11、离合器
离合器的功用、要求和类型;摩擦式离合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各种典型离合器(周布弹簧式、膜片弹簧式)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调整;离合器操纵机构。
12、变速器与分动器
变速器的功用和类型;普通齿轮式变速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同步器的功用、构造及工作原理;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副变速器与分动器。
13、液力机械传动
液力机械传动;液力耦合器、液力变矩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及其效率;典型液力变矩器;液力机械变速器简介;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变速原理;典型行星轮变速机构。
14、万向传动装置
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与组成;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的构造及工作特性;准等速万向节及等速万向节的构造与应用;传动轴与中间支承。
15、驱动桥
驱动桥的功用与组成;主减速器的功用、类型、构造及调整;齿轮式差速器的作原理及特性;防滑差速器;半轴支承形式与桥壳。
16、汽车行驶系
行驶系的功用、组成和结构形式;车架的类型,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车桥的类型,转向桥和转向驱动桥构造,转向轮定位;车轮、轮胎的构造,轮辋轮廓类型与规格代号,轮胎规格标记方法;悬架的功用、组成和类型,悬架的弹性元件和减振器,各种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的构造,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17、汽车转向系
转向系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对转向系的要求;转向器的类型,典型转向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调整方法;转向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布置形式,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动力转向装置的组成的工作原理,整体式动力转向器与转向加力器。
18、汽车制动系
制动系的功用,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制动系的类型及基本组成,各种制动器的构造、特点、工作原理及调整方法;各种制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其中主要总成、零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调整;制动力调节装置的作用、类型、工作原理,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简介。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总论
了解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掌握汽车的类型、国产汽车编号规则、汽车总体构造和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2、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
了解发动机分类、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掌握四行程和二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构造和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
3、曲柄连杆机构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气缸体组、活塞连杆组及曲轴飞轮组的组成、功用及构造;了解活塞环的密封机理,掌握曲轴的轴向定位、曲轴曲拐的布置及发火顺序。
4、配气机构
了解配气机构的功用与要求,掌握配气机构的布置与传动;掌握气门组、气门传动组零件的功用、材料及构造;掌握凸轮轴轴向定位,配气相位,气门间隙检调原理及方法。
5、汽油机供给系
掌握汽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了解简单化油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典型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6、柴油机供给系
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了解柴油机的燃烧室;掌握喷油器的功用、类型、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柱塞式喷油泵的功用,基本要求、构造及工作原理,供油量和供油正时的调整;掌握调速器分类、功用、工作原理及调整;了解转子分配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7、发动机排气的净化
了解排气净化的目的、汽油机排气净化措施及装置和柴油机排气净化简介。
8、发动机冷却系
掌握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冷却方式;掌握水冷却系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了解风冷却系。
9、发动机润滑系
掌握润滑系功用、要求、类型与组成;掌握润滑剂的种类与牌号;掌握润滑油路、主要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曲轴箱通风。
10、汽车传动系
掌握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功用及布置形式。
11、离合器
掌握离合器的功用、要求和类型;掌握摩擦式离合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各种典型离合器(周布弹簧式、膜片弹簧式)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调整;掌握离合器操纵机构。
12、变速器与分动器
掌握变速器的功用和类型;掌握普通齿轮式变速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同步器的功用、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变速器的操纵机构;了解副变速器与分动器。
13、液力机械传动
了解液力机械传动、液力耦合器、液力变矩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及其效率、典型液力变矩器、液力机械变速器简介;掌握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变速原理;掌握典型行星轮变速机构。
14、万向传动装置
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与组成;掌握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的构造及不等速工作特性;掌握准等速万向节及等速万向节的构造与应用;了解传动轴与中间支承。
15、驱动桥
掌握驱动桥的功用与组成;掌握主减速器的功用、类型、构造及调整;掌握齿轮式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掌握防滑差速器;了解半轴支承形式与桥壳。
16、汽车行驶系
掌握行驶系的功用、组成和结构形式;了解车架的类型,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了解车桥的类型,转向桥和转向驱动桥构造,掌握转向轮定位;掌握车轮、轮胎的构造,轮辋轮廓类型与规格代号,轮胎规格标记方法;掌握悬架的功用、组成和类型,悬架的弹性元件和减振器,了解各种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的构造,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17、汽车转向系
掌握转向系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对转向系的要求;了解转向器的类型,掌握典型转向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调整方法;掌握转向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布置形式,主要零部件的构造;掌握动力转向装置的组成的工作原理,整体式动力转向器与转向加力器。
18、汽车制动系
掌握制动系的功用,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制动系的类型及基本组成,掌握各种制动器的构造、特点、工作原理及调整方法;掌握各种制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其中主要总成、零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调整;掌握制动力调节装置的作用、类型、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简介。
四、课程习题要求
在每一章后安排1~2道思考题,用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
思考题中既考虑对汽
车各机构和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考虑到对关键结构的掌握。
思考题量应占自习时间的三分之一。
五、课程的实验内容与要求
1.实验教学内容
1)发动机总体构造认识。
2)曲柄连杆机构结构认识与拆装。
3)配气机构结构认识与拆装。
4)汽油机供给系结构认识与拆装。
5)柴油机供给系结构认识与拆装。
6)润滑系、冷却系结构认识与拆装。
7)传动系、离合器结构认识与拆装。
8)变速器结构认识与拆装。
9)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结构认识与拆装。
10)行驶系,重点:悬架、减振器结构认识与拆装。
11) 转向系,重点:转向器结构认识与拆装。
12)制动系,重点:气压制动系、制动器、制动阀结构认识与拆装。
2、实验教学要求
1)、掌握发动机总体构造,掌握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各部主要零件、机构和总成的构造、调整、维护方法。
2)、掌握汽车总体构造和汽车底盘各系统的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掌握底盘系统中主要总成、机件的构造、工作原理、调整、维护方法。
3)每次实验后,学生要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