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2.2中国的地形主要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四大盆地【学习目标】1、在地形图上指出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四大盆地的分布和特点。
2、会从地形种类和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表述地形特点,并分析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地形复杂多样一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 读中国地形图,中国主要有1,2 ,3 ,4 ,5 五种地形。
2、在地形图上画出中国的四大高原用圆圈符号、三大平原用三角符号和四大盆地用长1自主、合作学习四大高原二、读课本P23阅读“四大高原”回答下列问题:1、峰峦起伏,冰川纵横的高原是,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之称,平均海拔米以上。
2、可以开着汽车追黄羊的高原是,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地势。
3、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高原是,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的地表形态。
4、喀斯特地貌广布的是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②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③黄土高原黄土广布④云贵高原地形崎岖67、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国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的是________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的是________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的是______________高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_________________2自主学习四大盆地1、连线:塔里木盆地又称“紫色盆地”,物产丰富,农耕发达准噶尔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号称“聚宝盆”四川盆地面积广大,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柴达木盆地纬度位置偏高,受到西风湿润气流的影响2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降水最多的盆地是,能受到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的盆地是,已发现有较大的内陆油气田的盆地是3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3自主、合作学习三大平原和丘陵一、读课本P26阅读“三大平原”部分,回答问题:1、我国第一大平原是,由三部分组成黑土面积广大,有些低地常年积水,成为;以黄河为塑造主力的平原是,“鱼米之乡”是。
地形地势知识点总结地形地势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和起伏变化。
它由地表的山脉、丘陵、平原、高原、峡谷、盆地、湖泊、河流等自然地貌特征组成,是地球地壳及地表所呈现的三维形态和特点。
地形地势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构造、地球表面运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水文地质、交通运输和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地形地势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山地地形地势山地是地球表面地形的主要类型之一,其特点是地形起伏变化大,山脊起伏曲折,地势陡峭,山间沟壑纵横,山峰丛立。
山地地形地势的形成主要是受地质构造及地表运动的影响,如构造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所造成的地壳隆升和沉降。
山地地形地势对水文、土壤、植被分布等自然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也是旅游、农业、城市规划等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丘陵地形地势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一种地形类型,其特点是地势比较平缓,海拔较低,高差不大,丘陵间多为起伏连绵,河流曲折蜿蜒。
丘陵地形地势的形成主要是受风化、水流、地表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如蚀变作用形成的丘陵地貌、水流冲刷形成的河谷地貌等。
丘陵地形地势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文地质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也是旅游、休闲等方面的重要场所。
三、平原地形地势平原是地球表面地形的主要类型之一,其特点是地势平坦,地貌平缓,河流纵横交错,土地广阔。
平原地形地势的形成主要是受河流冲积、海岸沉积、火山灰堆积等因素的影响,如长期河流冲刷形成的河谷平原、海岸沉积形成的滨海平原等。
平原地形地势对农业、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等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四、高原地形地势高原是海拔相对较高的地面形态,其特点是地貌起伏较大,地势相对平缓,表面似台地。
高原地形地势的形成主要是受构造变动、岩石抬升、风化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如构造变动形成的断块高原、风化侵蚀形成的喀斯特高原等。
高原地形地势对气候、生态环境、水文地质等有着重要影响,也是旅游、休闲等的重要区域。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整理汇总(读背版)2.1.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并不是平坦光滑的,主要分为陆地和海洋,它的一部分被水淹没着,成为海洋,世界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71%;另一部分露出水面,形成陆地,地球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29%。
2.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全球大陆共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6块大陆。
4.地球陆地分成七大陆地部分,被称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与南极洲。
5.我们乘坐交通工具,在广袤的地球表面长途旅行,就有可能看到雄伟的高原、绵延的群山、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幽深的峡谷以及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等等,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
6.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科学家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分为五大类,五大地形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7.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我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因此地形地貌复杂。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这些形态各异的地形,以山脉为骨架交错分布。
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
8.观察课本22页和23页的5幅地形地貌图片,了解这5幅地形地貌的特点,并且对它们的主要形成原因进行猜测,填写下面的记录表。
地形地貌记录表9.研讨问题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地球表面主要由五大地形,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五大地形特点:问题2: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地形的因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课时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1.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
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A.物理风化作用 B.内力作用C.化学风化作用 D.海陆变迁盐风化是指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盐类结晶生长,促进岩石表面颗粒分散式脱落的一种物理风化过程,盐风化作用与岩石结构、盐分含量、微气候环境有关。
广东韶关丹霞山位于南岭南麓,该山睡美人南坡处砂岩崖壁上分布有开口均向下的蜂窝状洞穴,该洞穴是盐风化作用的产物。
图1示意广东韶关丹霞山北部区域位置,图2示意当地蜂窝状洞穴发育过程。
据此完成2~3题。
图1图22.广东韶关丹霞山有利于盐风化作用发生的条件是( )A.季风气候,干湿交替明显B.气候干旱,风力强劲C.砂岩广布,渗透性较差D.昼夜温差大,蒸发微弱3.a→b阶段蜂窝状洞穴( )A.由多变少 B.由大变小C.聚集状明显 D.多沿岩层层理分布知识点二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2024·贵州毕节高一统考]河阶又称堆积坡,是河流下切作用造成河谷斜坡形成的台地地形。
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往往会影响河流的侵蚀速率以及河阶地貌的形态。
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某段河谷阶地剖面图。
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推测该地区地壳曾( )A.间歇式下降5次 B.持续式下降5次C.间歇式上升5次 D.持续式上升5次5.每个河阶上的砾石层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搬运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2024·河南高一校联考专题练习]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凸岸B.凹岸 C.河源D.入海口7.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中,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外力作用最类似的是( )A.沙丘 B.瀑布C.冲积平原 D.火山地貌[2024·黑龙江牡丹江高二]青藏高原冰川地貌广布。
中国地形地势讲解1.引言1.1 概述中国地形地势是指中国国土的地理形状和地势高低的分布情况。
中国地形地势的多样性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地理特征十分丰富的国家。
中国地势起伏较大,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升高,东西两侧则是崇山峻岭和宽阔平原的交替。
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地处亚洲东部,被大陆环抱,非常庞大。
中国版图上横跨了东亚、中亚和南亚三个地理区域,所以地形自然也有着非常丰富的多样性。
其次,中国地形起伏较大,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高原。
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
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有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包括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的山脉,如长江三峡的巫山、庐山、武当山等。
另外,中国地形的特点还在于其广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中国东部有着宽广的华北平原和江苏苏北平原,这些平原地带肥沃且适合农业开发。
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是一个有着大面积平原的地区。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丘陵地区,如云贵高原、川西高原等。
总的来说,中国地形地势的多样性为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不同地形地势的分布对中国的气候、水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
在中国的大纲中,我们将会重点讨论中国地形地势的分布特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保护中国的自然环境,并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章分析和论证的方法:说明本文将采用哪些方法和途径来分析和论证中国的地形地势。
可以提及使用地图和数据统计作为主要的研究材料,并结合地理学和地质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2. 文章主要观点和分论点:简要概述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分论点,并解释为什么这些观点和分论点对于对中国地形地势的理解和认识非常重要。
例如,可以提及中国地形地势对自然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的意义等。
2.2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与地势。
由于地形地势是一个国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
本章的知识内容还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本章教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册乃至整个初中地理课的重点之一。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教材分析,讲述这部分知识时,并没有急于要求读图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那样学生在读图时就会很盲目,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入手点,也就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所以教材介绍了地势的含义,接着要求学生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和地形类型,以及分界线。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即有事可做,又不会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在完成这几个读图题,(不知不觉沿着设计者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顺利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
紧接着,教材给出两幅地势剖面略图,要求学生判读找出能反映我国地势的,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由于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的经济活动都产生深刻影响,那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会对上述各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教材做了简要分析。
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个知识点简单易懂,所以教材通过列举五种地形类型齐全,说明我国“地形多种多样”,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山区面积广大”。
为了复习等高线的知识,教材给出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初步训练学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判读实际地形类型的能力。
我国的地形特征,也会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教材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侧面分别叙述。
本章教材在培养学生地理记忆和地理分析能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2.2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了解我国是地形多样的多山国家。
2.过程与方法
运用中国地形图或中国地形剖面图,培养进一步阅读各地地形图的能力,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地形地势对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明白自然规律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利用才能造福人类。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我国人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
本节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地势含义: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1.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读图,说出包含有哪些地形(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平均海拔>4000m
2.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读图说出有哪些高原和盆地(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海拔在1000~2000m
3.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读图说出包括哪些平原和丘陵(三大平原和丘陵)
海拔大多在500m以下。
活动:
1)在地形图上判断三级阶梯P8
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2)阅读书本P30“地形剖面图”
介绍“剖面图”原理。
比较地图册P10和书本的剖面图,尝试自己绘制剖面图。
二、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我国五种地形类型齐全
完成书本P31练习
2.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约占总面积1/3。
3.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
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
三、地形地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讨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类型多样,对气候、河流、农业生产及交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
1.气候
利于海洋气流的水汽从沿海向内陆输送。
2.河流
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我国的东西交通,便于河海联运。
3.发电
在阶梯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大,可以兴建水电站。
4.农业
多种产业和综合发展农业。
平原连成一片,利于耕作业发展,城镇人口密集。
5.其他(旅游、矿产、林业)
讨论山区的开发利用。
拓展:
1)地势如果为东高西低,那么我国的气候和河流会有哪些变化?
2)我国地形地势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四、小结及布置作业
本节练习册P12-14
教学反思:
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传授学习方法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这节课中我把学法指导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
如记我国山脉这个难点时,让学生先看投影图,然后对照山脉图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最后画图,在画科中重点注意按山脉走向,由北向南,由东向西。
引导学生找出形成空间思维的方法和记忆的规律。
在分析地势特点时边让学生从分层设计地形图对剖面图的分析来总结特点,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地图中分析问题,使学生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
本节课我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每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