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量平衡及可采期统计表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
煤 量 (万吨)可采期(年)计算基础 (万吨)煤 量 (万吨)可采期(月)计算基础 (万吨)煤 量 (万吨)可采期(月)计算基础 (万吨)43.212.5041.1324.1316.0019.319.4310.008.40处(科)制表人:高立强报出日期:2009-01-03单位负责人:王成利审核人:闫 晓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2008年三个煤量储量动态表编制单位:永兴煤矿煤 量 (万吨)可采期(年)计算基础(万吨) 煤 量(万吨) 可采期(月)计算基础(万吨) 煤 量(万吨) 可采期(月)计算基础(万吨) 煤 量(万吨) 可采期(年)50.462.8045.3230.5618.0022.3416.8513.0015.3447.562.60处(科)制表人:高立强报出日期:2010-01-02单位负责人:王成利单位负责人:王成利审核人:闫 晓开拓煤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2009年三个煤量储量动态表编制单位:永兴煤矿编制单位:永兴煤矿计算基础(万吨) 煤 量(万吨) 可采期(月)计算基础(万吨) 煤 量(万吨) 可采期(月)计算基础(万吨) 煤 量(万吨) 可采期(年)计算基础(万吨) 煤 量(万吨)32.7628.9815.0021.3516.3812.0014.6738.452.6032.7628.98单位负责人:王成利审核人:闫 晓审核人:闫 晓处(科)制表人:高立强报出日期:2011-01-01准备煤量回采煤量开拓煤量2010年三个煤量储量动态表2011年三个煤量~5月储编制单位:永兴煤矿可采期(月)计算基础(万吨) 煤 量(万吨) 可采期(月)计算基础(万吨)15.0021.3516.3812.0014.67处(科)制表人:高立强报出日期:2011-08-25准备煤量回采煤量个煤量1~5月储量动态表。
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报告XX煤矿生技科编制二 O一八年十月三十日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报告矿井采用平硐开拓,划分为一个水平,以主运输巷为界分为南北两翼,四个带区开采,XXm水平上山部分以回风上山巷为界,北翼为一带区、南翼为三带区,XXm水平下山部分以断层为界,北翼为二带区、南翼为四带区),采矿许可证允许开采XX煤层。
矿权范围内煤层的厚度、倾角在不同的区域有少量的变化,一带区煤层平均厚度XXm,平均倾角XX°;二带区已探明的煤层平均厚度XXm,平均倾角XX°;三带区已探明煤层平均厚度XXm,平均倾角XX°;四带区已探明煤层平均厚度XXm,平均倾角XX°;XX煤层实体煤容重1.5t/m3,工作面回采率为97%,带区回采率为85%。
本次“三量”计算数据取至2018年10月25日采掘工程平面图,因计算区段平面成图存在不规则形状,故采用CAD软件框选区段,直接读取平面面积,根据煤层倾角计算得出倾斜面积,再计算煤量。
一、回采煤量计算回采煤量是准备范围内回采煤量是准备煤量范围内,已按设计完成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等回采巷道及开切眼掘进工程所圈定的,且瓦斯抽采、防突和防治水的效果已达到工作面安全回采要求的可采储量,即正在回采或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工作面可采煤量之和。
矿井符合回采煤量计算区域为一带区XX采煤工作面和XX采煤工作面,根据巷道已揭露的煤层赋予状态表明,XX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XXm,平均倾角XX°,XX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XXm,平均倾角XX°;实体煤容重1.5t/m3,工作面回采率97%。
回采煤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回——回采煤量,t;经上式计算:回采煤量为36838吨。
二、准备煤量计算准备煤量是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的采(盘)区主要巷道掘进工程,形成完整的采(盘)区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中,各区段(或倾斜条带)可采储量与回采煤量之和。
"三量"的划分和计算(一)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二)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三)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M——设计采高或采厚,m;K——工作面回采率。
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
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
三、三量开采期(一)三量可采期的规定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大、中型矿井原则规定的三量合理开采期为:开拓煤量可采期3-5a以上;准备煤量可采期1a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4-6个月以上。
三量的划分和计算(一)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二)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三)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M——设计采高或采厚,m;K——工作面回采率。
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
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
三、三量的开采期(一)三量可采期的规定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大、中型矿井原则规定的三量合理开采期为:开拓煤量可采期3-5a以上;准备煤量可采期1a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4-6个月以上。
附录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一、开拓煤量是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采(盘)区大巷、回风石门、回风大巷、主要硐室和煤仓等开拓掘进工程后,形成矿井通风、排水等系统所圈定的煤炭储量,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
开拓煤量按下式计算:Q开=(LhMD—Q地损-Q呆滞)K 式中:Q开——开拓煤量,t;L—-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走向长度,m;h—-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域煤层平均厚度,m;D--实体煤容重,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回采率。
二、准备煤量是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的采(盘)区主要巷道掘进工程,形成完整的采(盘)区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中,各区段(或倾斜条带)可采储量与回采煤量之和.准备煤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准——准备煤量,t;L i-—第i个区段的采煤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m;l i—-第i个区段的平均采煤工作面长度,m;M i——第i个区段的煤层平均厚度,m;D i——第i个区段的实体煤容重,t/m3;K i-—第i个区段的工作面回采率;q i-—第i个区段的巷道掘进出煤量,t;n-—区段个数;Q回——回采煤量,t。
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所圈定的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后,各单元评价测点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他动力现象.(二)开采保护层后,准备煤量或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在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内。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附录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一、开拓煤量是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副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采(盘)区、回风石门、回风大巷、主要硐室和煤仓等开拓掘进工程后,形成矿井通风、排水等系统所圈定的煤炭储量,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
开拓煤量按下式计算: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走向长度,m;h——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域煤层平均厚度,m;D——实体煤,t/m3;Q地损——地质及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回采率。
二、准备煤量是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的采(盘)区主要巷道掘进工程,形成完整的采(盘)区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中,各区段(或倾斜条带)可采储量与回采煤量之和。
准备煤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准——准备煤量,t;L i——第i个区段的采煤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m;l i——第i个区段的平均采煤工作面长度,m;M i——第i个区段的煤层平均厚度,m;D i——第i个区段的实体煤容重,t/m3;K i——第i个;q i——第i个;n——区段个数;Q回——回采煤量,t。
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所圈定的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后,各单元评价测点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他动力现象。
三量平衡及可采期统计表20XX年 1 季度单位:万吨02表井口工作水平+150煤层3# 5# 合计采区回采煤量上季末储量51.3 102.9 154.2 本季新增本季减少 3.32 27.14 30.46 本季末储量47.98 75.76 123.74 工作面回采率《规定》95% 85%可采煤量45.58 64.4 109.9 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 3.5 6 9.5 可采期(月)13 10.7本季实际工作面回采率99.62% 90.03%按实际回采率计算可采煤量47.79 68.21 116.0 可采期(月)13.7 11.4因回采问题可采期减少(月)+0.7 +0.7准备煤量上季末储量184.75 254.62 439.37 本季新增本季减少66.85 181.22 248.17 本季末《准备》煤量117.9 73.4 191.3 采区回采率《规定》80% 80%《准备》可采煤量94.3 58.7 153 准备煤量合计139.88 123.1 262.98 平均月计划产量 3.5 6可采期(月)26.94 9.78本季实际采区回采率82.4% 69.4%按实际回采率计算准备煤量97.15 50.94 148.09 可采期(月)27.75 8.49可采期减少(月)+0.8 -1.3开拓煤量上季末储量166.38 253.95 420.33 本季新增189.3 189.3 本季减少99.5 99.5 本季末《开拓》煤量66.88 443.25 510.13 采区回采率《规定》80% 80%《开拓》可采煤量53.5 354.76 408.26 开拓煤量合计193.38 477.86 671.24 年设计《计划》能力42 72 114 可采期(年) 1.27 4.93本季实际采区回采率82.4% 69.4%按实际回采率计算开拓煤量55.11 307.62 362.73 可采期(年) 1.31 4.27可采期减少(月)+0.04 -0.12呆滞煤量备注本季度末对三量重新调整.矿总工程师科长制表20X年 4 月 3 日制。
三量平衡及可采期统计表
20XX年 1 季度单位:万吨02表
井口
工作水平+150
煤层3# 5# 合计采区
回采煤量上季末储量51.3 102.9 154.2 本季新增
本季减少 3.32 27.14 30.46 本季末储量47.98 75.76 123.74 工作面回采率《规定》95% 85%
可采煤量45.58 64.4 109.9 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 3.5 6 9.5 可采期(月)13 10.7
本季实际工作面回采率99.62% 90.03%
按实际回采率计算可采煤量47.79 68.21 116.0 可采期(月)13.7 11.4
因回采问题可采期减少(月)+0.7 +0.7
准备煤量上季末储量184.75 254.62 439.37 本季新增
本季减少66.85 181.22 248.17 本季末《准备》煤量117.9 73.4 191.3 采区回采率《规定》80% 80%
《准备》可采煤量94.3 58.7 153 准备煤量合计139.88 123.1 262.98 平均月计划产量 3.5 6
可采期(月)26.94 9.78
本季实际采区回采率82.4% 69.4%
按实际回采率计算准备煤量97.15 50.94 148.09 可采期(月)27.75 8.49
可采期减少(月)+0.8 -1.3
开拓煤量上季末储量166.38 253.95 420.33 本季新增189.3 189.3 本季减少99.5 99.5 本季末《开拓》煤量66.88 443.25 510.13 采区回采率《规定》80% 80%
《开拓》可采煤量53.5 354.76 408.26 开拓煤量合计193.38 477.86 671.24 年设计《计划》能力42 72 114 可采期(年) 1.27 4.93
本季实际采区回采率82.4% 69.4%
按实际回采率计算开拓煤量55.11 307.62 362.73 可采期(年) 1.31 4.27
可采期减少(月)+0.04 -0.12
呆滞煤量
备
注
本季度末对三量重新调整.
矿总工程师科长制表20X年 4 月 3 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