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一、概述(一)森林害虫预测预报的意义和特点森林害虫预测预报是指森林保护工作人员根据森林害虫发生规律、近期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结合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估计害虫未来发生发展趋势,及时通报有关林业部门,使之能依照测报的信息,作好害虫防治工作。
森林害虫预测预报与农业害虫预测预报相比又有其特点。
①种群估计难度更大。
森林树高林密,冠幅庞大,对害虫进行抽样估计比较困难。
②建立预测模型的过程复杂。
森林昆虫群落中的相互关系往往是非线性的,有阈限、饱和点和时滞,一般包含许多随机性的相互作用,许多过程具有后效性。
由于这些原因,组建预测模型相当复杂。
③预测预报的时限较长,森林害虫预测预报中的短期、中期、长期预测预报的期限有时比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的时间长。
(二)森林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别按预测预报的内容划分①发生期预测:是对害虫的卵、幼虫(或若虫)、蛹、成虫等某一虫态或虫龄出现或发生的初盛、高峰和盛末期进行预测。
②发生量预测:是对害虫可能发生的数量或虫口密度进行预测,了解是否有大量发生的趋势和是否会达到防治指标,以确定是否开展防治工作。
③分布蔓延预测:是对测报对象可能分布和蔓延危害的地区进行预测,以确定采取控制其扩展、蔓延危害的措施。
④危害程度预测:是在发生量预测的基础上预测测报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
以轻、中、重表示。
其划分标准是:叶部害虫,树叶1/3以下被害为轻微,1/3—2/3被害为中等,2/3以上被害为严重;树干及枝梢表面的害虫,树干及枝梢被害20%以下为轻微,21—50%为中等,51%以上为严重;树干及枝梢的钻蛀性害虫,以树干及主梢被害株率10%以下为轻微,11—20%为中等,21%以上为严重;种实害虫,种实被害率10%以下为轻微,11—20%为中等,21%以上为严重。
按预测预报期限的长短划分①短期预测:通常根据害虫前一二个虫态的发生时期和数量预测后一二个虫态的发生时期和数量。
预测期限较短,仅在一个世代或半年以内。
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日益严重。
为了做好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管理工作,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必须建立科学的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虫害预测的基础知识、预测方法、预测模型建立和管理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虫害预测的基础知识1.虫害的分类虫害是指以昆虫为主要危害对象的害虫,主要包括鞘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各类昆虫。
根据幼虫食性的不同,虫害可分为咀嚼性害虫和吸食性害虫两大类。
常见的咀嚼性害虫有蛾类、螟类、甲虫类等;吸食性害虫有蚜虫、白蚁、蝽类等。
2.虫害的危害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咬食叶片、莖、果实、种子或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叶片枯黄、果实畸形等现象,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部分虫害还能传播病原菌,引发病虫害复合发生,造成更大的危害。
3.虫害的发生规律虫害的发生受气候、作物品种、土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度性。
有些虫害在特定的发生期内多发,如稻虫、红蜘蛛等;有些虫害则随着气温、湿度的变化而产生,如棉铃虫、蚜虫等。
三、虫害预测的方法1.气象预测法气象因素是影响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气象预测法是虫害预测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常根据虫害对气温、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的适应性,结合历史数据和气象趋势进行分析,从而预测虫害的发生期和危害程度。
2.种虫关系法种虫关系法是通过研究害虫与其天敌、寄生虫、共生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推断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可能的发生量。
比如蚜虫和天敌之间的数量关系、早发生的危害虫对后来者的保护作用等。
3.生态学预测法生态学预测法是以害虫的生物特性和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基础,通过研究其性态、生活史和种群动态等因素,来推测害虫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例如,通过害虫成虫数量和寄主植物繁殖力的变化,推测害虫将来的发生情况。
四、虫害预测模型建立1.模型选择建立虫害预测模型时,需要选择适合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数学模型。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方法及其管理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就是在病虫害发生之前,预先估测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对森林的危害程度以及分布、蔓延范围等。
并在掌握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害虫数量变动、病害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出便于群众掌握的可操作性强的测报指标和方法,这项工作很复杂,因为影响害虫种群数量变动,病害流行规律的因素很多。
诸如森自身林病虫害自身内在的生物学因素,病害的病原物与寄主关系等。
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人类活动。
在外界环境因素中一般又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如食物(寄主)、天敌等。
非生物因素又包括气候因素和土壤等。
而气候因素中又包括有温度、湿度、光照、降水等。
由此可见。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要求从事害虫测报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生态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生理学、生物学和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测报有关的生理、行为等学科的知识。
对于从事病虫害测报工作的人员还要有植病流行学,病理学,生物学以及生物数学,数理统计,农业气象学等有关知识。
不仅如此,测报工作还要有连续性。
因为对于森林病虫害来讲,它所处的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十分特殊的生态系统中。
我们说天气预测就够复杂的了,然而,天气只是森林病虫害预测中的一个因子。
在实际工作中,了解某种森林病虫害自身的生物生态学习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而掌握它的规律就更加不容易,有的病虫种类甚至于要连续观察几年,十几年,多者几十年。
这也充分体现了测报工作的长期性,艰苦性。
正因为这些原因,做好测报工作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作为测报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
同时,还需要多与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进行充分的协调工作,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遵守“森林法”以及“森林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防治条例”等的自觉性。
一、森林病虫害情的调查森林病虫害情调查是进行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尤其是对现时森林病虫害情调查的资料是进行预测分析的重要依据,是必备的参数。
森林病虫害的预报评估及防治方法作者:回瀛瀛来源:《新农业》2021年第13期森林是独立的生态系统,其具有多样化的物种和种群结果,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宝库,同时保障了农业、畜牧业的高效发展。
但是近年全球森林资源急剧下降,使森林资源面临着重大危机。
目前,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发生面积约800万公顶,减少林木蓄积量1700万立方米,森林病虫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林场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灾害的防治工作,更好解决因森林病虫害引发的系列问题。
森林虽然看起来像健壮的成年人,但是本质上属于脆弱的孩子,只要有病虫害在森林中蔓延,那么短时间内森林就会遭到全面侵害。
所以就需要基层防治人员及时发现与诊断森林病虫害,倘若没有及时发现或者遇到的病虫害超出经验范围,就会导致森林病虫泛滥。
如下是森林病虫害预测及方法的分析。
1.1 发生期预测对有害虫的卵、蛹、成虫等某一虫态或虫龄出现或发生的初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进行预测属于发生期预测。
其方法主要有:(1)有效积温预测法。
该方法是指昆虫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依靠外界的热量才可以完成该阶段的生长发育,其每个阶段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2)物候预测法。
该方法主要是根据,害虫某个虫态的出现期往往与其它生物某个发育阶段同时出现的这层关系,对害虫某一虫态或发育阶段的出现进行预测。
1.2 发生量预测发生量预测是对害虫可能发生的数量或虫口密度进行预测,了解是否有大量发生的趋势和是否会达到防治指标,其方法为:(1)有效虫口基数预测法。
该方法简单明了,可直接从表面发现规律,并得出害虫发生数量的变化与前一阶段的基数有关。
如果前一阶段的基数变小,则会直接影响下一阶段发生数量变少;如果前一阶段的基数变大,则会直接影响下一阶段发生数量变多。
因此,可以用该方法,预测下一时期虫口基数。
(2)气候图及气候指标预测法。
昆虫属于变温动物,其种类较多,形态各异,并且温度的高低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国家林业局在全国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区设立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为规范和加强对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以下简称中心测报点)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心测报点是根据全国森林资源分布和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而设立的国家级测报点,是国家主要森林病虫鼠害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的骨干。
中心测报点应设置在病虫害发生区域代表性强、领导重视、森防机构健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高、设施条件和基本工作基础好的县(市、区),具体工作由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
第二条中心测报点由省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推荐,报送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以下简称森防总站)审核,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审批认定。
第三条中心测报点一经确定,地方不能擅自变更。
调整、撤消中心测报点,须经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审批。
第二章中心测报点的职责和任务第四条按时观察、记录、传输监测数据。
中心测报点要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主测对象测报办法,按时观察和准确记录调查数据,认真填写有关表格,分类汇总、处理和分析。
应用《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和检疫信息系统》及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软件,按时、定期向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森防总站传输监测数据并抄送上一级森防站。
第五条适时发布主测对象和当地主要病虫鼠害的预报。
预报内容为发生期预报(包括病虫鼠发生始、盛、末期)、发生量预报(包括病虫鼠发生范围、面积、有虫株率、虫口密度)、危害程度预报(以轻、中、重三级表示,划分标准按所在省制定的标准执行),并反馈核实预报结果。
预报准确率应在90%以上。
第六条及时报告辖区内突发性和重大的森林病虫鼠害发生动态。
要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森林病虫害联系报告制度》,及时向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和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新发生的检疫性、危险性病虫害和发生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其它森林病虫害;突发性病虫害发生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要及时向林业主管部门发出警报。
什么是病虫害预测预报
害虫的猖獗常决定于4个方面的因素,害虫的发生基数和生活势能(繁殖能力、抗逆能力以及迁移扩散能力)强;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适宜害虫的繁殖为害;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害虫的食物来源充沛,作物的种类和品种、长势和栽培管理等有利于害虫的取食为害,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
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
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需要应用有关的生物学、生态学知识和数理统计、系统分析等方法。
预测结果应以最快的方式发出通报,以便及时做好各项防治准备工作。
预测预报的对象包括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和仓贮病虫害等。
准确的病虫测报,可以增强防治病虫害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防治工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之更加经济、安全、有效。
病虫测报工作所积累的系统资料,可以为进一步掌握有害生物的动态规律,乃至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农田生态系统内
各类因子与病虫发生为害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制订最合理的综合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当年当季的农业生产,而且对于提高长期综合治理的总体效益具有战略意义。
林业病虫害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护和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第三条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目标是减少林木损失,促进森林生态平衡,保障森林资源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章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第四条林业部门应建立健全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开展林地巡查和观测工作,了解林木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
第五条林业部门应当及时发布林业病虫害预警信息,提醒林地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
第六条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应当遵循科学、严谨、及时的原则,确保病虫害的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治。
第三章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七条林业部门应加强对防治病虫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制定相应的防治技术规范,提高森林管理人员的防治病虫害能力。
第八条林业部门应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综合防治技术,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减少环境污染。
第九条林业部门应积极推动天敌种群调控和自然天敌增加,建立健全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病虫害的自然调控。
第四章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第十条林业部门应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十一条林业部门应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采取防治措施包括清除病虫害源头、修枝修剪、喷洒农药等。
第十二条林业部门应加强病虫害的储备物资管理,确保在病害爆发时能够及时调配应急物资。
第五章林业病虫害防治宣传教育第十三条林业部门应开展广泛的病虫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十四条林业部门应定期组织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提升森林管理人员和农民的防治技能。
第六章罚则第十五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规定,对病虫害防治工作造成损失的单位或个人,将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对于恶意破坏病虫害防治工作、投放有害生物等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将依法予以惩罚。
第七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章制度由国家林业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技术方法及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基础,是林业部门进行多种规划的依据。
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在发生灾害之前或及时地采取治理措施,将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为巩固绿化成果和发展林业生产服务。
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就是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之前,预先估测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对林木的危害程度以及分布、蔓延范围等。
并在掌握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害虫数量变动、病害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出便于群众掌握的可操作性强的测报指标和方法。
一、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的内容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进行的程序,预测分析所需要参数,测报技术方法内容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情况的调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情况的调查是进行测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我们这里所讲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情况调查是对当前或近期一定时间内,林业有害生物种群发育阶段的种群密度,种群的繁殖速率,种群的存活率以及危害程度、发生范围等的调查。
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方法很多,可因有害生物种类及调查时期的病虫发育阶段而异。
其原则是方法以简单、操作方便,调查结果准确为标准。
对于病虫调查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振落法、套环法、捕捉法、直查法、统计法。
常用的取样方法:分级取样(巢式取样)、双重取样、典型取样、分段取样、随机取样。
以上5种取样技术落到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时,还可以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进行调查。
在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中最常用的又有棋盘式、五点式、对角线式、平行线式、“z”字式等取样方法。
在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中根据调查的内容,方法和作用分为一般调查和系统调查。
一般调查:又叫面上调查。
适用于任何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的测报对象、监测对象的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面积。
景观农业J I NG GU A N N O N GYE林业植保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方式方法李连海(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朝阳 122639)摘 要 我国地貌广阔,拥有着多种自然资源,林业资源就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林业资源的稳定发展也带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林业树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树木的生长过程中会出现有害生物,而如何预防森林中的有害生物成为林业管理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也作出了很多对林业发展有利的研究,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方式方法便是相关研究之一。
基于此,探究了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方式方法,以江西省林业发展为探究目标,挖掘如何更加有效地防治林业发展中出现地病虫害,从而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方式方法;探究1 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方式方法1.1 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种类 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种类主要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个类别。
第一种短期预测,主要是根据害虫卵期和幼虫期的生长状态和数量进行预测,推测下一阶段可能会发生的危害,预测期限比较短,大约在害虫的一个世代内或者半年以内。
第二种为中期预测,是根据林业有害生物上一代的发生情况预测下一代的发生危害情况,一般都是半年以上的预测。
第三种为长期预测,是相隔两个世代或者一年以上的预测,一般是根据越冬后或者年初测报对象的越冬虫数量和气象预报来进行预测、防治。
1.2 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内容 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3方面。
首先,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时期,根据害虫的虫卵或是幼虫出现的高峰时期,推测病虫害发生的时期,以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从而进行有效预防。
其次,要预测出现病虫的数量,根据虫卵的数量来预测病虫出现的数量,根据数量布置防治药物,全面展开防治工作。
最后,要预测病虫对林业危害的范围,确定主要危害范围和会被蔓延的范围,进行针对性防治,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国家林业局在全国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区设立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为规范和加强对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以下简称中心测报点)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心测报点是根据全国森林资源分布和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而设立的国家级测报点,是国家主要森林病虫鼠害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的骨干。
中心测报点应设置在病虫害发生区域代表性强、领导重视、森防机构健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高、设施条件和基本工作基础好的县(市、区),具体工作由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
第二条中心测报点由省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推荐,报送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以下简称森防总站)审核,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审批认定。
第三条中心测报点一经确定,地方不能擅自变更。
调整、撤消中心测报点,须经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审批。
第二章中心测报点的职责和任务第四条按时观察、记录、传输监测数据。
中心测报点要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主测对象测报办法,按时观察和准确记录调查数据,认真填写有关表格,分类汇总、处理和分析。
应用《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和检疫信息系统》及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软件,按时、定期向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森防总站传输监测数据并抄送上一级森防站。
第五条适时发布主测对象和当地主要病虫鼠害的预报。
预报内容为发生期预报(包括病虫鼠发生始、盛、末期)、发生量预报(包括病虫鼠发生范围、面积、有虫株率、虫口密度)、危害程度预报(以轻、中、重三级表示,划分标准按所在省制定的标准执行),并反馈核实预报结果。
预报准确率应在90%以上。
第六条及时报告辖区内突发性和重大的森林病虫鼠害发生动态。
要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森林病虫害联系报告制度》,及时向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和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新发生的检疫性、危险性病虫害和发生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其它森林病虫害;突发性病虫害发生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要及时向林业主管部门发出警报。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度
一、负责本辖区内的测报网点建设和管理,组织、指导、监督、协调测报业务工作,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
二、及时汇总和报告本行政区域的主要森林病虫害及突发性、危险性森林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情况,提出防治意见。
三、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发布短、中期预报、警报,提出防治意见。
四、测报员的职责主要是负责监测对象、测报对象的调查,测报工作的组织、管理以及指导基层调查人员开展病虫情调查工作。
五、测报员必须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责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