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68.74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前言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因脑部疾病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偏瘫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作为一名偏瘫护理工作者,我有幸参与这一领域的护理工作,现将我的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患者入院评估在患者入院后,我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意识、肢体功能、言语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
通过对患者的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供了依据。
2. 日常生活护理(1)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穿衣、洗漱、大小便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被褥,预防压疮的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3. 药物护理(1)根据医嘱,按时为患者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口服给药等。
(2)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4. 康复护理(1)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如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
(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提高康复效果。
(3)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5.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2)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
6. 家属护理指导(1)向家属讲解偏瘫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2)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
(3)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共同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三、工作体会1. 严谨的工作态度作为一名偏瘫护理工作者,严谨的工作态度至关重要。
在工作中,我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认真负责,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 专业的护理技能在偏瘫护理工作中,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 团队协作精神偏瘫护理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家属等多方共同参与,我注重团队协作,与同事、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体会
我是一名康复护士,多年来一直从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体会。
首先,脑卒中患者需要耐心和关爱。
他们的身体和脑部受到了重创,他们需要我们耐心地对待他们,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我们需要为他们营造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感到安心和舒适。
其次,脑卒中患者需要有规律的锻炼。
锻炼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我们康复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案,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锻炼。
第三,脑卒中患者需要营养均衡的饮食。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为患者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保证他们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加强身体的抵抗力。
最后,脑卒中患者需要家庭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需要与患者的家人沟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总之,脑卒中康复护理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 1 -。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体会标签: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美国每年约有近百万人患上脑卒中,是美国第三致死疾病、第一致残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其极高的致残率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现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
笔者对58例脑卒中患者从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体位、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并应用中医特色疗法等几方面进行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在本科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1岁,平均55 岁;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35例,均经CT或MRI确诊。
2 护理2.1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脑卒中发生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
在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内脑功能恢复最快,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只要其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病情不再发展,48 h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一般宜在10 d~14d后进行康复护理。
值得注意的是,康复护理应该贯穿疾病的始终,且尽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第一时间进行康复护理。
2.2 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心理上往往不易接受,加上偏瘫在床,行动不便,需要别人照顾,特别是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许多麻烦而出现心理障碍。
大多表现出失望、焦虑不安、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消极情绪,故心理护理是早期康复护理成功的保证。
护理人员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病情后,及时与患者沟通,取的其信任。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消除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能配合护理工作,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及体会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能给患者带来重大的残疾障碍,给家庭成员也带来极大的沉重负担。
脑卒中患者的恢复通常经历三个阶段:急救期、缓解期和康复期。
恢复期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改善残疾症状,使患者能够尽可能恢复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中,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也尤为重要,目前康复训练已经在治疗脑卒中患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期康复训练以积极有效的形式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健练习,有助于恢复残疾的发生,恢复和维持残疾者的功能。
1.肌肉骨骼功能训练肌肉功能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和全身功能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主要是改善患者不对称性体张力,多肢协调力、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改善病变肢体的肌肉收缩功能,增强神经肌肉功能。
全身功能训练主要是改善患者的双肢协调性,以便增加正常步态的范围、有助于全身重心的调整。
2.脑神经及感觉功能训练脑神经功能恢复训练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以完善脑功能为目的,通过训练改变患者的思维,增强其控制自身肌体的能力,以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表现,提高患者的肢体协调性。
脑卒中患者进行定期的感觉功能训练,也能够提高患者脑部神经机能,以及增强肢体功能恢复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体态不良及躯体功能紊乱所带来的活动不稳定性。
3.活动功能训练活动功能训练旨在帮助患者在实际生活中恢复功能以及改善自身调节能力,帮助患者提高活动能力、建立功能性的认知行为和实际运用功能,减少行动不方便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从康复训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即使在脑卒中后期,仍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某些功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就需要患者以及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情绪压力,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和社会支持,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改善残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需要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社会支持,更有效地实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