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一、引言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术后康复护理是偏瘫患者恢复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偏瘫病人术后康复护理措施。
二、护理目标1.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残疾程度。
2. 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2)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康复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
(3)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增强患者的社会归属感。
2. 早期康复护理(1)肢体被动活动: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肢体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肌肉按摩:每天定时对患者瘫痪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3)关节活动度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
3. 被动和主动康复训练(1)床上训练:教会患者床上翻身、起坐、坐立等基本动作,提高患者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2)站立训练:在辅助下,逐渐增加患者的站立时间,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3)步行训练:在辅助下,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4.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1)饮食: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排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排泄方式,预防便秘和尿失禁。
(3)个人卫生:教会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压疮: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床铺整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2)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进行足部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呼吸道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吸入性肺炎。
(4)尿路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
6. 家庭护理指导(1)家属培训:教会家属康复护理方法,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
(2)康复计划:制定康复计划,定期评估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3)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因为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及时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或坏死的高发疾病。
其发病突然、致残致死风险性极高。
而偏瘫是脑卒中最严重的结果,病灶常在内囊周围,当其发生损伤会导致对侧半身躯体感觉障碍,如肢体摆位不对称、口眼歪斜、针刺偏瘫一侧没有生理反应等。
不仅如此,还会出现双向性及同向性的对侧视野缺失,导致半侧偏盲,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早期的良肢位的摆放及康复干预有助于减轻或者是预防偏瘫痉挛姿势的出现,本文将带大家了解脑卒中偏瘫是如何进行康复护理的。
一、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早期,采取正确卧床姿势,可以很好的对后期恢复起到一个“塑性”的作用。
为病人采取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偏瘫肢体的刺激,增加机体敏感度,可以有效控制患侧肢体抽搐。
尽可能的伸屈偏瘫一侧的肢体,使其形成肌肉记忆,但切记要适度,以免造成肌肉劳损。
指导病人自己翻身,学会控制协调各部分肢体的作用力,将阻力转化为支撑力。
为了增加偏瘫一侧的肌肉神经敏感度,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其施加压力,比如尝试让病人的身体重心落在偏瘫一侧,可以让患侧作为支撑点来变换体位。
此外,这个时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及继发性损伤。
为了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经常给病人变换体位,检查病人长期受压部位有没有出现体温异常、皮肤颜色改变、皮肤溃烂流脓等,防止压疮的发生。
并给偏瘫侧患肢和骶尾部、肩肘部、足跟等压疮好发部位用按摩油进行向心性按摩,以促进肌肉血液循环。
为了减少压力,避免长期压迫同一组织,可以在经常与被褥摩擦的部位垫气垫。
不能给偏瘫患肢睡偏硬质的床,以免加重压疮程度;但也不能睡太软的床,以免病人活动无耐力。
可以在床上协助病人做简单的肢体伸屈运动,如握拳、伸屈关节、抬臂抬腿等,能够很好的锻炼肌肉活动度,同时避免肢体血流不畅。
此外,在协助病人康复锻炼的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安全,指导病人做正确的康复运动,不能强行去扳正患肢,要循序渐进,要避免病人出现过度肌肉劳损、肢体畸变的情况。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新进展摘要:脑卒中作为临床中具有较高致残率的疾病类型,大多患者在积极接受治疗后,仍旧伴随程度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现象,其中较常见的障碍为偏瘫,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随近些年的医学发展,康复技术不断更新,并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前言:脑卒中就是指患者脑动脉出现病变,从而使其脑血管发生痉挛、破裂或者是闭塞等,致使其脑部循环产生障碍以及肢体的功能性障碍。
据临床相关研究资料显示[1],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已经达到80%多,因此在治疗开展中保证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的前提下,还需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临床诸多研究显示康复护理针对功能障碍,比如肢体瘫痪、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均有显著作用,所以在临床中积极开展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
一、康复护理开展最佳时机近些年在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及相关研究的不断进步,有大量实践显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改善其受损的肢体,还可以促进其肢体功能的尽快恢复,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现阶段临床中认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身体体征趋于稳定,并保证其神经症状无发展后开展康复护理作为最佳时机;对此有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在急性发病的24小时之内,对其开展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针对较多患者来讲,在发病的1-3天内开展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由此来看,早期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可以避免膝关节出现畸形、挛缩等,利于患者的机体康复。
二、患者心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因为肢体功能丧失,且长期受到病情困扰,容易出现悲观、抑郁、焦虑等诸多情绪,在患者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哭泣、消极、反抗等,不良情绪的出现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容易使患者出现不配合等行为,因此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需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对其心态做以正确评估,以此实施科学的心理疏导,必要时可协同家属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支持,减轻患者内心的无助感,树立疾病恢复的信心,并使其在临床干预中有较高的配合度,促进康复计划的顺利推进。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偏瘫,这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早期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以及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床位护理、生活自理训练、功能训练和心理支持。
首先是床位护理。
床位护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减少并发症,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功能。
具体措施有保持患者舒适、室温适宜,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和尿潴留等。
其次是生活自理训练。
生活自理训练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护理措施包括训练患者独立就座和起坐,培养患者进食自理能力,进行大小便训练,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等。
再次是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是通过各种康复训练手段,促进患者受损部位的神经功能恢复。
护理措施包括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例如被动活动、热敷、按摩等,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抬手、握拳、屈伸等。
最后是心理支持。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心理压力,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绪变化,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促进肌肉的功能恢复,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尽早恢复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早期康复护理注重对患者心理的关注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积极面对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床位护理、生活自理训练、功能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心理状态。
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康复护理分析目的探讨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临床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
方法对78例临床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关节松动护理、防褥疮护理、防感染护理,按护理规范对病人实施综合康复护理。
结果78例患者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72例无并发症,4例发生肩手综合征,4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结论对脑卒中肢体偏瘫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疗效显著。
标签:脑卒中;失语;康复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 cient),是一组突然起病且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脑出血及脑梗死。
1987年调查全国29个省市579万余人,发现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高达245.58/100000,死亡率77.15/100000,近年来其发病率仍在上升,且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
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之一,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常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行走不利,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我科自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共收治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采用了综合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经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1例;年龄46~80岁。
脑梗死48例,脑出血30例;左侧偏瘫52例,右侧偏瘫26例;上肢肌力<Ⅲ级46例,下肢肌力<Ⅲ级37例,均无意识障碍,左侧肢体偏瘫发病时间1~7d,住院天数20~30d。
所有病例均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结合CT、MRI检查确诊,病情趋于稳定。
2综合康复护理2.1心理护理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由于恢复慢、活动受限而不同程度的产生悲观失望、精神忧郁、烦躁焦虑等各种心理。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体会标签: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美国每年约有近百万人患上脑卒中,是美国第三致死疾病、第一致残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其极高的致残率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现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
笔者对58例脑卒中患者从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体位、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并应用中医特色疗法等几方面进行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在本科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1岁,平均55 岁;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35例,均经CT或MRI确诊。
2 护理2.1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脑卒中发生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
在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内脑功能恢复最快,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只要其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病情不再发展,48 h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一般宜在10 d~14d后进行康复护理。
值得注意的是,康复护理应该贯穿疾病的始终,且尽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第一时间进行康复护理。
2.2 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心理上往往不易接受,加上偏瘫在床,行动不便,需要别人照顾,特别是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许多麻烦而出现心理障碍。
大多表现出失望、焦虑不安、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消极情绪,故心理护理是早期康复护理成功的保证。
护理人员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病情后,及时与患者沟通,取的其信任。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消除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能配合护理工作,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生活康复护理指导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致残率和病死率也在明显的增高,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脑卒中患者通常经过医院的救治后,常会留下一些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或是语言功能障碍,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制约,往往患者不能保证在医院长期接受康复治疗,那么就需要患者早出院后进行一些长期有效的家庭康复的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那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要点有哪些?家庭康复护理都应注意哪些问题呢?1.重视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家庭康复措施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脑卒中病人由于偏瘫,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患者往往会呈现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会变得很急躁。
这时,家属就应多给予患者一些关爱和理解,并尽量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让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心,比如家人在与患者说话时尽量保持微笑,声音不宜过高过大,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及温暖,患者就会对自己的康复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2.早期康复锻炼很关键有很大一部分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以后,觉得瘫痪就应当卧床休息,一切生活也都需要别人照顾,所以患者自身就很不愿意锻炼。
还有一部分患者虽然偏瘫程度不重,但自身的依赖性比较强,早期对于康复不重视,到晚期就会造成很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
所以,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宜早不宜晚,但对于偏瘫患者的训练方式应该选择循序渐进。
脑卒中患者在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后,家属就可以为患者进行翻身、按摩以及做一些关节的被动活动,直至患者的主动运动开始恢复,这样可以为患者日后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锻炼患者的自理能力,其中包括饮食动作、大小便自理训练、洗漱动作、更衣动作、洗澡、家务劳动以及散步等,要特别注意的是,患者在训练时旁边必须有人照看。
而锻炼正确的方法则是从患侧开始,这样可以有助于患肢的血液循环,以防止患者出现肌肉韧带孪缩。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偏瘫。
而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极大。
本文将就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
一、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1. 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患病后的早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康复训练手段,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比如进行主被动训练,促进患肢活动,防止肌肉萎缩;进行平衡训练,增强患者的平衡感,减少跌倒的风险等。
2. 心理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心理抚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调整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3. 日常护理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需要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全方位的护理。
包括帮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帮助患者进行床位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合理搬动患者,减少并发症等。
4. 营养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合理搭配营养餐,确保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
比如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营养;合理控制脂肪的摄入,预防血管堵塞等。
5. 床旁训练对于不能离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床旁训练。
包括进行肌力训练、关节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以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3. 预防并发症日常护理和床旁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比如通过合理的床位翻身和搬动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出现褥疮;通过适当的肌力训练和关节功能训练,可以降低患者的肢体肌肉萎缩的风险。
4. 促进营养吸收营养护理可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适当的营养搭配可以促进患者的肌肉恢复和机体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5. 提高生活质量综合上述各项措施的效果,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和心理状态的调整,患者可以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自理能力,减少对家人的依赖,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个案护理范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康复个案护理范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1. 患者背景与评估。
浅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33-01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主要是在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的损害,是目前严重威胁对人类生存疾病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精神负担。
如何为患者做好早期康复护理,使更多患者重新走向社会,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现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简述如下:1.早期康复护理发病后的24-48h即可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如是脑血栓,病情稳定即可开始。
此期配合临床治疗,可以减少继发性神经损伤,同时为下一步的训练做好准备。
1.1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的情绪变化程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康复[1],患者起病急、重,且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清醒患者大都存有恐惧和焦虑心理,表现出抑郁和悲观,为常见的心理障碍[2]。
常因瘫痪、失语、生活不能自理等产生焦虑、情感脆弱、易怒等情感障碍,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有很大帮助。
1.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热情接待患者,以高度的责任心,主动和患者进行交谈,建立协调信赖的护患的关系,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并予以心理安慰和支持。
1.1.2重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
患者是社会和家庭中的一员,特别是配偶,嘱其多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倾心交谈。
探视时间鼓励探视,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帮助让患者认识到亲朋好友都在身边帮其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从而减少孤独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1.3鼓励疗法。
鼓励患者利用健侧肢体的协助作用,一方面用来进行保护自己的患肢,另一方面进行生活部分自理锻炼,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强化患者功能协调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对未来充满信心。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意义摘要:脑卒中,是指急性发作的脑局部循环障碍私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是由于脑动脉系统病变后,发生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的现象,因此又称脑血管意外。
在我国,每十万人中,大概有0.4%~0.7%的人会得脑卒中疾病,每年有200万以上的人发病,其中,重度伤残人员在生存者中占据40%以上的比例。
瘫痪肢体恢复的如何直接决定了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
一直以来,康复工作者都在研究如何让患者摆脱生病的痛苦,最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使用现代的治疗技术,改善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成为了实践重点。
目前影响患者日后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医学更多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对康复护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本文主要介绍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关键词:脑卒中;生存质量;早期康复护理目录1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要求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重要意义 12脑卒中偏瘫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13 如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 23.1肢体功能锻炼康复 23.1.1保持正确的姿势 23.1.2患肢按摩 23.1.3患肢被动运动 23.1.4系统功能训练 33.2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33.4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 33.5亲属参加康复护理的意义 44 小结 4参考文献 4瘫痪的四肢是否能恢复运动能力如何直接决定了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
一直以来,康复工作者都在研究如何让患者摆脱生病的痛苦,最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使用现代的治疗技术,改善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成为了实践重点。
本文主要研究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护理机制,切入点为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要求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重要性。
1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要求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重要意义国家在九五科技计划指出,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前14天的治疗是最关键的。
很多学者的观点是,病发后只要还保留清醒的意识,,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条件下,康复治疗可以在2天后进行。
早期治疗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重中之重,最终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治疗的三个步骤依次为:使瘫痪侧与非瘫痪侧肌不再萎缩或减少萎缩,减少肢体挛缩发生的次数,使并发症的发病可能大大减少的治疗效果。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
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102例,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治疗同时,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
结果:本组10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54完全自理,41例部分生活自理,3例无明显好转,2例重残完全他人照顾,2例死亡。
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及早介入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及智力等功能恢复,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致死率。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脑卒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起病的颅内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中枢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有些发病后病情迅速进展,治疗不及时,短期内导致死亡。
它是一种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杀手。
幸存者中3/4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重残率在40%以上。
为总结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02例,男62例,女50例;年龄49~86岁,平均62.3岁。
其中脑栓塞19例,脑梗死50例,高血压脑出血33例。
大面积脑栓塞合并脑疝形成2例,脑出血合并脑疝3例。
出血量15~30ml 15例,31~50ml 75例,50~70ml 8例,70ml以上4例。
急性期康复护理:⑴康复护理目标: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枝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修复起到积极作用,可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就是利用刺激运动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促进偏瘫肢体康复。
此期的目标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树立康复信心,尽早恢复健康,使患者回归社会。
⑵康复护理实施:1对清醒无力变换体位的患者,根据情况1.5~3小时翻身1次,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置,平卧时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在其手掌下放一软枕,呈自然握物样,足底部放一硬枕,或双膝关节下放软枕,双下肢程屈曲位,避免足下垂、内翻等畸形;侧卧位时,头稍向前,下面上肢伸直,和上身躯干保持一定夹角,另一上肢放于胸前,下面垫一头枕,肘关节稍曲,上面下肢弯曲,保持屈髋屈膝位;另一下肢伸直,呈近似三角形,两小腿之间垫一头枕,以支撑体重,避免压伤,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卒中偏瘫如何开展居家康复护理脑血管病是导致世界人口残疾、死亡的一类重要疾病,我国每年的脑卒中新发病例数目多达200万,绝大部分患者因遗留残疾而失能。
预计2010年~2030年我国的脑血管病发生率将上升50%,疾病负担持续增加[1]。
脑卒中后的功能康复十分重要,但时间漫长,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部分患者在专业机构进行康复,即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仍有80%的患者不得不在家庭中自己应对由疾病带来的诸多问题[2]。
我国医疗资源有限,脑卒中后康复体系尚初具雏形,绝大部分患者并不能在机构康复,而是出院后居家继续康复治疗,由家属负责患者的护理。
为了使脑卒中患者居家得到规范、有效的康复,本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如何开展居家康复护理作一介绍。
1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要点脑卒中康复具复杂性与有多样性的特点。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并不是单一方面的,而是要尽量做到整体性,如此方能使患者达到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以更健康的状态地回归社会。
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迫切的希望。
此外,患者往往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功能、吞咽功能障碍、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居家康复护理要从康复训练、营养饮食、用药、心理支持、家庭环境等方面为患者提供精心而又全面的护理。
1.居家康复护理内容2.1康复训练介绍2种传统成熟的康复训练方法,这2种康复训练简单易操作、便于家庭开展,不会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患者及家属容易依从。
康复训练的原则是保证安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1)作业疗法:训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活动能力,减少日常活动功能障碍,同时亦能促进知觉、感觉、认知功能的恢复。
主要包括:①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摄食、洗漱、梳头、穿衣、大小便、上下楼梯等;②休闲娱乐训练:如:朗读、书画、剪纸、插花、拼图、拼积木、抓握球体等;③职业技能训练:如:刺绣作业、黏土作业等。
(2)运动想象疗法:只进行动作的想象,无实际肢体运动的输出执行,通过自发调动感官与知觉,在大脑中将运动情景进行反复的模拟排练。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关键词】脑卒
据有关报道,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85/10万~219/10万,生存者中,病残率高达70%~80%[1],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负担。
所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1 临床资料
我康复中心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全面进行了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其中男68例,女57例;年龄为30~79岁,平均56岁;脑梗死72例,脑出血53例,均经CT 检查确诊,入院时都有不同程度偏瘫,平均住院日为81d。
3个月后经评定效果明显者58例,效果不明显者17例,效果最好的患者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0分增至75分,差者ADL由75分增至85分,ADL 分数提高平均为34.2±13.97分。
治疗前后总体ADL的Barthel指数的评价表见表1。
表1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ADL的Barthel指数评价(略)
2 护理措施
2.1 体位护理、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首先,良肢位的正确摆放是预防关节挛缩、变形的重要措施之一。
良肢位是指患者在卧位或坐位时躯干及四肢一种良好体位或姿势[2]。
早期患者体位是使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肘伸直,腕关节伸展、旋后,指关节外展。
患者
下肢应放在中立位,膝关节微屈,防止下肢外旋。
每1~2h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变换,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再到患侧卧位,但仰卧位尽量少采用。
其次,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有学者认为康复训练越早越好[3],从发病至24h内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是最佳时间[4]。
但临床上多以脑梗死发病48h后、脑出血1周后[5],生命体征平稳、疾病不再发展,给予患侧肢体、关节被动运动每日2次,护士或康复治疗师的手法要轻柔、缓慢,按由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的顺序依次进行,每次每个关节至少重复活动5~7次。
一般先从被动活动开始,随着运动功能的恢复逐渐减少辅助量,直至患者能完成主动运动。
在护士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主动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主要训练方法有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翻身、起坐运动等,应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避免引起疼痛。
2.2 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的护理由于长期卧床,机体运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不良,易发生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因此,根据病情每2h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为患者勤换床单、被套、衣服,床铺平整、无碎屑,必要时受压部位按摩。
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给患者翻身时应进行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
2.3 肩手综合佂的预防及康复护理肩手综合征早期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手浮肿、疼痛、皮温上升。
后期表现为皮肤及手部肌肉萎缩,手指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病人坐位或乘坐轮椅时,应避免患侧上肢垂于一侧,上肢放于前面的
桌子上,使腕关节轻度背屈。
如出现上述症状,可采取冰水疗法、向心压缩缠扎法,可有效减轻手的水肿及疼痛。
2.4 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分析,掌握其心理状态,通过良好的环境,热情通俗的语言,宣传疾病知识,加强护患交流,指导其逐渐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康复训练。
2.5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按摩双侧面颊,以刺激患者麻痹的面颊;用冰棒刺激口腔两侧黏膜、舌根及咽部,以诱发患者吞咽反射;进食时保持坐位或半坐位,身体放松,头略前倾,选择一定口感的食物,利于病人咽部感知,避免粘稠和容易附着口腔壁的食物,进食速度要慢。
2.6 安全护理康复病房的床面要求较硬,以便于病人翻动、坐起,并有床档防止病人坠床;地面应做防滑处理,保持干燥、无水迹;走廊有扶手,厕所有座便;病人上下轮椅时,应将轮椅刹车刹好,防止轮椅滑行、病人摔倒;病人禁穿拖鞋,最好穿尼龙扣的旅游鞋。
2.7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当病人残损水平的功能不再提高时,ADL仍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
所以,针对患者功能恢复的程度,对其技巧性训练指导2次,如大小便控制、起床、穿衣、洗漱、练习握笔写字、持匙进餐、扶拐行走等,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6]。
3 讨论
脑卒中病人并发症较多,卒中后留有偏瘫及各种功能障碍的人也越来越多,病情变化快,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而且要开展早期康复护理以预防或控制继发性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尽
早进行改善功能的训练,使关节活动度得到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以提高。
笔者对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体位护理,结合被动与主动运动,明显降低了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总之,早期的康复护理和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其功能更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尽早地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姜贵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1-112.
[2] 燕铁斌.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2-385.
[3] 姚菊峰,孙静,张继敏,等.脑卒中患者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84-685.
[4] 胡荣东,肖爱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7.
[5] 席明霞,张亚林,徐泽兰,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3):11.
[6] 荣明霞.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5):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