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演练】
1.“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
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D)
A.创办京师同文馆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废除八股文
D.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2.“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
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由此可知《申报》的创办 ( C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变化。 答:由培养官僚士绅发展为培养近代实用人才;新式学堂侧重传播西方科学技术 知识。
(2)据材料二指出1895年前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变化,并结合史实概括这一 变化的时代背景。 答:变化: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居多。背景: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失败;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兴起(辛亥革命)。 (3)据材料三指出“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的含义,并分析这一“新陈代谢”对近 代社会产生的作用。 答:含义:新式的专业人才逐渐取代了传统知识分子。作用:满足了近代社会对各 行各业专门人才的需要。
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
“时代的最强音”是 ( A )
A.宣传爱国救亡 B.批判封建礼教 C.实现民主共和 D.弘扬民族文化
5.1905年,适逢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忽然触发
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电影的灵感,他将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的若干片段拍摄成
作品 《阿Q正传》
《子夜》
塑造形象 在封建势力压榨下的落后的农民形象 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