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08年生猪生产监测及 2009年预测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25
关于眉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2009年4月9日在眉山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眉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周仲明各位代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
一、全市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平凡的2008年,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抢抓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负重图强,经济稳健发展2008年,一季度的冰冻灾害,二季度的地震灾害,三季度的婴幼儿奶粉事件,四季度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市经济发展遭受了极为严峻的考验。
但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仍突破400亿元,达到412.7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4.2%,比计划高2.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7.71亿元,增长4.4%,比计划高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受地震和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实现增加值212.38亿元,增长19.3%,比计划低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2.62亿元,增长12.6%,比计划高0.6个百分点。
在铝产业、房地产业等重点税源严重减收的情况下,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61亿元,增长22.5%,比计划高7.5个百分点。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2.53亿元,比年初增长33.4%;各项贷款余额170.08亿元,比年初增长14.2%。
(二)战胜大灾,农业稳产增收2008年,我市农业经济战胜了冰冻和地震的双重考验,保持了平稳增长。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465.13万亩,总产量达到171.48万吨,比计划高11.4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54元,比上年增加615元。
全市规划的23个优势农产品快速发展,新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83个。
3个省级重点示范试点村建设深入推进,规划的16个示范片已有7个基本建成。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2009年2月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组织和动员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两个加快”,努力克服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审定,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12506.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比上年回落4.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6.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790.1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4350.0亿元,增长8.3%。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61.9%和32.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78元,增长9.7%。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19.3:44.2:36.5调整为18.9:46.3:34.8。
图一:2004-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65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GDP的52.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0.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3514.7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2041.3亿元,增长12.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6.6%。
表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指标全省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 105.1 104.7 105.5食品 112.0 112.5 111.3其中:粮食 106.1 105.9 106.4油脂 119.6 121.9 117.4猪肉 116.5 117.8 114.9鲜蛋 103.6 103.3 104.5水产品 116.0 116.5 115.2鲜菜 105.2 104.7 106.9烟酒及用品 102.0 101.9 102.0衣着 97.3 95.8 99.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2.7 103.2 10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4 102.1 102.7交通和通信 99.8 98.2 10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9 99.1 101.0居住 104.6 103.1 106.0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8.0%。
1.背景介绍生猪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存在能源消耗大、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并减少环境污染,本报告对年产1万头生猪养殖进行节能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2.分析目标通过节约能源,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养殖效益。
3.分析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传统养殖方式和节能养殖方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4.传统养殖方式的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传统养殖方式使用燃煤锅炉供暖,供电设备效率低,养殖过程中的污水和粪污处理不完善,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5.节能养殖方式的优化建议a.采用生物质能源取暖:使用生物质锅炉替代燃煤锅炉,可减少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b.优化供电设备:更新高效节能的电机和电气设备,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c.粪污和污水处理:建设垃圾沼气池和生物处理系统,将粪污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减少臭气排放;d.废热利用: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如猪舍废气和废水热能等,进行能源回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e.精细管理养殖环境:合理控制猪舍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提高猪只的养殖效益和健康状况。
6.节能效益预测通过上述优化措施的实施,预计年产1万头生猪养殖将获得以下节能效益:a.能源消耗减少:生物质能源取暖可使能源消耗减少30%以上;b.污染物排放减少:垃圾沼气池和生物处理系统可将部分污染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c.养殖效益提高:精细管理和废热利用可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增加养殖收益。
7.结论通过上述节能措施的实施,年产1万头生猪养殖将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养殖效益和环境友好程度。
此外,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生猪养殖节能政策和管理机制,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17.0%。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2008年全国生猪市场走势分析预警报告[来源:中国养猪信息网点击数:918 ]一、疫病预警疫病形势:心理影响大于生产影响猪价狂飚的罪魁祸首二、盈利周期预警:一个新的超高、超长盈利期已经到来三、猪价预警活猪价格:2006年11月份便进入“正红色”预警区猪肉价格:活猪涨价及时跟进活猪跌价并未紧跟仔猪价格:“+黄色”二元母猪价格:启动较晚四、生产预警生猪存栏指数:先降后升母猪存栏恢复母猪存栏指数:2007年下半年母猪存栏快速恢复母猪补栏指数:2008年、2009年生猪存栏结构变化的源头生猪补栏指数:仔猪远比母猪抢手五、供求预警供应指数:生猪存栏的增长并不意味的供应的增加需求指数:猪价的狂飙动力主要来自于供应而非需求六、2008年生猪市场预警及应对预案母猪存栏变化预测生猪存栏变化预测生猪需求形势预测应对预案2007年全国生猪市场经历了历史上价格上涨速度最快、幅度最大的涨价。
尤其是5月份后,全国各地活猪价格屡创新高,不仅带动养殖盈利水平不断上升,而且由于生猪短缺,导致禽蛋、禽肉、牛羊肉、蔬菜等需求增加,从而带动了整个食品体系的价格上涨,CPI指数屡创新高,给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压力,通货膨胀风险增大。
随着猪价上涨带来的影响逐步扩大,经济学界、各大媒体甚至整个社会都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养猪业。
国务院、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纷纷出台包括“补贴、保险、贷款”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养猪生产,希望通过宏观调控平抑居高不下的猪价。
然而猪价仍保持高位运行,且有进一步上涨的势头。
本报告将从盈利周期、价格走势、饲料市场形势变化、政策影响、疫病情况、存栏结构变化等方面展开对2007年全国生猪市场的分析。
一、疫病预警疫病形势:心理影响大于生产影响猪价狂飚的罪魁祸首2007年国内部分地区虽仍有猪高热病发生,但其对生猪生产产生的实际影响较2006年下半年要小许多。
多数月份疫病影响级别为“2”。
根据对不同时期生猪疫病的调查评估可知,2006年4月份开始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影响深远,而且疫情最为严重、对养猪生产造成的损害最为严重的时期是在2006年6月-2007年2月。
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填报时间:2009-03-05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09年2月27日2008年是成都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一方面共克时艰、夺取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另一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扩大内需,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初步核定,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已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0.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16.7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14.2亿元,增长9.9%。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6.9:46.6:46.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30855元,增长9.6%。
图1:2004-2008年成都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占GDP 的比重为5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5%。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70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382.2万人,增加22.1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6.3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7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5.0万人。
保障粮食安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川省作为粮食主产省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成都市的粮食产量自2010年以来呈波动式下降,粮食产量波动是成都市粮食生产中出现的不稳定现象。
根据成都市粮食产量的波动特征,深入分析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及科技因素等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有利于探索提高成都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肖海峰等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有化肥投入、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其他物质投入[1]。
Zhou 等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是粮食的播种面积[2]。
尹世久等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发现有效灌溉面积、农产品价格、粮食播种面积等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3]。
目前,已有学者对影响河南省、河北省、陕西省、吉林省、云南省、西北5省等粮食产量主要因素进行分析[4-9],但对四川省成都市粮食作物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
影响粮食作物产量的因素有很多,运用单一方法研究某一因素对粮食产量影响不具有说服性,因而将影响粮食产量的各因素进行量化并加以比较,找出影响粮食产量较大的因素,并提出一些有助于粮食产量增产的对策。
本文以2008—2021年四川省统计年鉴和成都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成都市粮食产量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科学指导提高成都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数据与方法1.1区域概况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位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地势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000mm 左右,全年日照时数1000~1600h 。
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年均水资源总量304亿m 3,时空分布不均衡,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自然灾害频繁[10-11]。
四川省2008年生猪生产监测及2009年预测分析报告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信息中心中科易恒(北京)现代农牧信息技术研究院二00九年二月十日样本数据说明:四川生猪生产监测预警自2008年5月初试点以来,已对33周价格动态、8个月生产月报予以分析,目前运行良好。
以下统计分析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全省18个市州68个生猪主产县1020个乡镇、1632个村、3672个村民组(社)的116824个散养户、2244个适度规模户(场)。
第一部分生猪市场分析1 猪价走势简析虽然生猪预警系统5月初正式启用,但从价格趋势上来看与全国走向基本一致:“五一”过后一路下滑至8月略有回升,“国庆”后逐周继续下跌,直到11月下旬反弹。
由于四川遭遇“5.12”汶川特大地震,较其全国其他省区,尚有自身独立的以下特点。
1.1 育肥肉猪均价跌期短反弹早。
四川育肥猪从4月均价15.96元/公斤的次高点开始逐周下跌(08年度最高点为2月20日16.52元/公斤),至7月9日跌到最低13.01元/公斤止滑逐周反弹,跌幅21.25%。
而全国育肥猪均价从4月的最高价16.8元/公斤跌至最低10月12元/公斤附近才止跌(河北、辽宁等部分地区最低价位甚至曾跌至9.8元/公斤),跌幅达28.57%。
9月17日,维持了10周上涨势头、涨幅6.84%后,四川育肥猪受全国各地价格的影响开始补跌,并晚于全国11月初受元旦春节市场消费刺激反弹20多天后于11月26日再次反弹。
表1 2008年5月~12月四川省猪价统计表从表1、图1A、图1B看出,一是四川育肥猪与全国各地4月同期开始下跌,但下跌时间短,提前近3个月反弹,平均跌幅低于全国7.32个百分点。
二是四川育肥猪从4月起,下跌期5~8月每公斤低于全国均价0.8元~1.6元;全国反弹期均价在绿色、蓝色正常区域时,四川均价仍在橙色、红色区域,高于全国均价0.6元/公斤左右。
图1A 2008年5月~12月四川省出栏肉猪均价走势图图1B 2006年~2008年全国出栏肉猪价格走势图。
1.2 猪肉均价跌幅少涨幅大。
四川猪肉市场2月最高均价为25.58元/公斤,低于全国最高均价26.2元/公斤0.6元左右。
此后,虽然与全国一样开始下跌,但涨跌互现至“五一”节后才开始下跌。
6月中旬由红色高位区进入橙色高位区,从2月最高均价到7月末的最低21.73元/公斤,跌3.85元/公斤,跌幅17.63%。
5月初~7月底四川猪肉均价为22.83元/公斤,低于全国同期均价24.4元/公斤的1.57元、6.43%。
8月初,继育肥猪反弹21天后,猪肉均价强行攀升到9月17日的22.98元/公斤,连创7周新高,涨幅达5.75%,而此期间,全国各地均价仍呈单边下跌态势。
9月下旬,受全国各地猪肉均价深跌影响,四川猪肉市场均价在国庆一周小幅上涨0.3元/公斤后再次下滑进入黄色区域,至11月下旬与育肥猪同期止跌反弹,10周跌幅达13.49%。
从图2A、图2B比较看出,一是全国猪肉均价从2月最高均价26.2元/公斤后即逐月下降至11月最低均价19.4元/公斤后企稳反弹,跌幅高达25.95%(6.8元/公斤)。
而四川其间从8月到9月中旬确有长达7周的上涨,从2月底最高价到11月底最低价,跌幅21.89%(5.6元),低于全国跌幅的4.06个百分点。
二是四川猪肉均价与全国均价虽然10月起同时跌入黄色区域,但11月下旬反弹后很快进入橙色区域,而且第四季度猪肉均价达21.1元/公斤,高于全国均价7.65%(1.5元/公斤)。
图2A 2008年5月~12月四川省猪肉均价走势图图2B 2006年~2008年全国猪肉均价走势图1.3 母猪均价上下震荡2月半之久。
5月起随着全国性均价下跌,四川二杂后备母猪均价从5月的1720元/头跌至11月的1227元/头,跌幅28.66%,而同期全国均价跌幅达40%(5月均价2200元/头,11月均价1320元/头);四川12月回升至1237元/头。
从图3A、图3B来看,一是四川后备二杂母猪均价各阶段均低于全国水平。
5月低于全国480元、12月低于63元。
二是当7月中旬全国均价继续下滑之时四川开始止跌回,在1400元上方稳窄幅震荡至10月第一周,时间长达11周,而同期全国不仅无回稳迹象,而且下跌了21.43%。
三是距2009年“两节”不远的11月下旬,四川再次企稳上涨,而全国均价续跌至12月的1300元/头,全年整整跌了1000元,四川全年仅跌700元左右。
由此看出,涨得越高,跌幅越大,表明养殖母猪心态各异。
对下跌之前刚刚高价补栏母猪的养猪场、户来说,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图3A 2008年5月~12月四川省母猪均价走势图图3A 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全国母猪均价走势图1. 4 仔猪价格全年有两次企稳反弹。
“五一”节后,四川仔猪以每月均价1.5元/公斤~2.9元/公斤的幅度下跌,至7月底企稳反弹连续7周;9月下旬掉头向下进入黄色区域,至11月下旬最低点15.23元/公斤后再次企稳,并缓慢上行进入牛年。
全年最高均价点在4月份的30元/公斤,最低均价点为11月份的15.99元,差价14元,跌幅46.67%。
而全国仔猪价格08年的下跌速度和幅度却快得多、大得多。
4月份前后,全国仔猪平均价格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38.2元/公斤左右。
广东、湖南、浙江、福建、湖北等地的仔猪价格居然卖到了1000元一头的“天价”。
之后便上演了“大跳水”,10月份跌破20元/公斤,跌幅惊人,差价达18.6元/公斤,跌幅48.69%,高出四川2个百分点。
图4A 2008年5月~12月四川省仔猪均价走势图图4B 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全国仔猪均价走势图从图4A、图4B不难看出,一是四川仔猪跌期降幅小于全国均价。
四川月间下降幅度为1.5元/公斤~4.26元/公斤,全国均价同期下降幅度为1.8元/公斤~6.4元/公斤。
二是四川仔猪全年有两次企稳反弹,分别是7月底和11月下旬,而全国仔猪全年从5月下行后无一次企稳反弹。
2 生猪盈利水平分析2.1 规模养殖盈利出现快速下降。
四川自繁自养户每头育肥猪盈利最大时期出现在2008年1月,盈利系数为2.59点,按每0.1个点盈利25元~30元计算,最高可获利648元~780元(全国平均为800元,最高1000元)。
维持高位获利3个多月后于4月中旬开始向下,“五一”节后一路下行,至7月下旬盈利系数跌至0.652,8月初反弹至9月初的1.05,而后再次下行至11月中旬的最低点为0.57,盈利仅140多元,较历史最高点减少640元。
图5A 2008年5月~12月四川规模养殖盈利变化趋势图5B 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全国规模养殖盈利变化趋势从图5A、图5B对比看出,四川自繁自养户盈利点从5月由超高红色区开始下跌后,6月份盈利系数进入高橙色区,7月初已进入较高黄色区,8月反弹上行,9月在橙色区仅维持了3周即反转,至10月末跌入绿色正常区达5周之久,11月下旬再次反弹进入橙色区,可盈利300元左右。
首尾走势与全国基本同步,不同的是四川在8、9月份不跌反涨,较全国多一轮向上反转。
2.2 散养盈利水平大幅下滑。
5月以来,四川散养至今仍维持超高盈利,比规模户的盈利水平高。
其原因在于散养户对饲料成本的控制。
玉米、豆粕、鱼粉、小麦麸等价格的波动对规模场饲料成本的影响较大,同时水电、环保、人力成本等各种成本的上涨都使规模养殖盈利从超高赢利区跌至较高赢利区甚至是正常盈利区。
但由于散养户可以大幅降低豆粕、鱼粉等饲料的用量,以大量的青绿饲料等替代,因此成本较低,从而保证了散养户的盈利虽然全国性大滑期间有大幅回落,但仍保持相当高的盈利。
08年散养户最高猪粮比为1月下旬的8.89:1,最低为7月上旬的6.82:1,相差2.66个点;最低猪粮比仍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所规定的红色区域(价格重度下跌,猪粮比价低于5∶1)上方近1.7个点位。
按照猪粮比价的正常区间在4.7~5.3:1(平均按5:1计算)、高于均衡线每0.1点盈利增18~20元计算,我省08年散养户盈利态势是:最高740元左右,最低在346元附近(均没有考虑劳力及散养户自有饲料成本)。
图6A 2008年5月~12月四川散养盈利变化趋势图3、生猪存栏结构分析表2 2008年5月~12月样本点生猪存栏结构统计表3.1 总存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总存栏变化趋势:从总存栏量的变化来看,2008年下半年保持平稳增长势头,说明了地震灾后生猪生产恢复明显,抗震救灾成效显著,农民增收保持稳定。
至11月存栏量为全年最高月,监测点总存栏量达331万多头。
进入12月份后“两节”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出栏量大增。
因此总存栏量回落至300万头左右,有利于来年生产。
图7 样本点总存栏变化趋势图-柱状图3.2 母猪存栏比重平稳上升。
母猪存栏变化趋势:参考图8、表2,2008年全省监测点母猪存栏保持增加势头,从5月份的34.8万头增至11月份最高点的37.4万头。
12月份,部分母猪被淘汰,母猪存栏下降至36.4万头左右。
母猪存栏比重变化趋势:参考图9,全省监测点母猪存栏比重变化趋势可知,自2008年5月份开始,母猪存栏比重便开始平稳上升。
6月份开始进入11%,至11月份上升至11.3%,至12月份猛升至12.11%。
主要原因在于大量育肥猪的出栏上市,增加了母猪在总存栏中所占的比重。
图8 样本点母猪存栏量变化趋势图-柱状图图9 样本点母猪存栏比重变化趋势图-折线图3.3 仔猪秋季补栏显著。
仔猪存栏变化趋势:参考图10,监测点仔猪存栏在2008年9、10、11月达到较高水平,存栏仔猪达100万头以上,但12月份暴跌至73.7万头,显示出养殖户普遍习惯春秋两季补栏仔猪,同时也受到全国仔猪价格暴跌的影响,从而赶上春节前夕出栏。
图10 样本点仔猪存栏量变化趋势图-柱状图仔猪存栏比重变化趋势:参考图11,6~11月份仔猪存栏比重始终维持在30%~32%,但12月份猛跌至24.5%,其中秋季补栏高峰期仔猪存栏比重在31%以上。
图11 样本点仔猪存栏比重变化趋势图-折线图3.4 育肥猪存栏年末最低图12 样本点育肥猪存栏量变化趋势图-柱状图图13 样本点育肥猪存栏比重变化趋势图-折线图3.4.1 育肥猪存栏变化趋势:参考图12,各月底育肥猪存栏变化趋势可知11月育肥猪存栏量达最高点,为186.7万头,其他月份除12月外均在180万头以上,12月份下降至179.3万头左右。
3.4.2 育肥猪存栏比重变化趋势:参考图13,育肥猪存栏比重自6月份达到58.58%后一路下滑,9、10、11月分别保持在56.3%左右,12月份猛升至59.69%。
参考仔猪存栏比重的变化便可知,入秋后补栏旺季到来,并且年底育肥猪存栏大增,出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