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证 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303 国考 真题及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10
2013下半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注意事項: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塗、作答。
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在每小題列出の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の,請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の答案字母按要求塗黑。
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の著作是()。
A.《論語》B.《大學》C.《學記》D.《孟子》2.教育能夠把潛在の勞動力轉化為現實の勞動力。
這體現了教育の()功能。
A.經濟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3.最早在大學裏講授教育學の學者是()。
A.梅伊曼B.赫爾巴特C.洛克D.康德4.人の身心發展有不同の階段,“心理斷乳期”一般發生在()。
A.幼兒階級B.青少年階級C.成年階級D.老年階級5.“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隱喻了教師勞動具有()。
A.連續性B.長期性C.創造性D.示範性6.最早提出“什麼知識最有價值”這一經典課程論命題の學者是()。
A.誇美紐斯B.斯賓塞C.杜威D.博比特7.一個數學成績優秀の學生由於某種原因產生了對數學の厭惡,他在離開學校後很可能不會再主動研究數學問題了。
這種現象屬於()。
A.連帶學習B.附屬學習C.正規課程D.顯性課程8.“西鄰五子,一子樸,一子敏,一子盲,一子跛,一子僂,乃使樸者衣,敏者賈,盲者蔔,跛者紡,僂者績”這體現の教學原則是()。
A.啟發性原則B.因材施教原則C.循序漸進原則D.直觀性原則9.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人獨立研究結合在一起,並采用靈活の時間單位代替固定劃一の上課時間,以大約20分鐘為一個課時,這種出現於美國20世紀50年代の教學組織形式是()。
A.文納特卡制B.活動課時制C.道爾頓制D.特朗普制10.“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體現の德育原則是()。
A.思想性原則B.疏導性原則C.連貫性原則D.一致性原則11.“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寓德育於活動之中,寓德育於教師榜樣之中,寓德育於學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於管理之中”這體現の德育過程是()。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统考)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目录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 (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2)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
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7)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40分) (8)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8)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答案 (9)一、单项选择题 (9)二、辨析题 (10)三、简答题 (11)四、材料分析题 (13)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2.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稳定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总体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QQ交流群:29148244中公教师考试网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汇总一、选择题1.【答案】C.《学记》。
2.【答案】A.经济功能。
3.【答案】D.康德。
4.【答案】B.青少年阶段。
5.【答案】B.长期性。
6.【答案】B.斯宾塞。
7.【答案】A.连带学习。
8.【答案】B.因材施教原则。
9.【答案】D.特朗普制。
10.【答案】B.疏导性原则。
11.【答案】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2.【答案】A.注意分配。
13.【答案】C.外在近景动机。
14.【答案】A.复述策略。
15.【答案】D.形式运算。
16.【答案】D.场依存型。
17.【答案】D.两极性。
18.【答案】C.遵守法规。
19.【答案】A.强化法。
20.【答案】D.强迫症。
21.【答案】B.人际纪律。
二、辨析题22.【答案】该说法错误。
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23.【答案】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24.【答案】该说法错误。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 )。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2.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A.稳定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总体称为( )。
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
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7.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课程是( )。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探究课程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的饲养。
上述情况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9.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
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10.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2013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 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
A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 .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 .辛勤的园丁2. 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 .稳定性B •阶段性C.不平衡性D •个别差异性3.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体育课B .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 .运动队训练4. 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总体称为()。
A .国民教育制度B .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 .学校教育结构5.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 .决定作用B .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 .基础作用6. 1949 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A .实践模式B .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 .目标模式7.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课程是()。
A •分科课程B •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 •探究课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的饲养。
上述情况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A .实验法B .参观法C .演示法D .实习作业法9.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A .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 .现代教育论10.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2.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稳定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总体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7.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课程是()。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探究课程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的饲养。
上述情况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9.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10.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家的识记情况。
本题是识记题型,考生只需要记得即可正确作答。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出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故C项正确。
A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源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
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心灵的建筑师”和“辛勤的园丁”这两种说法很普遍,无从查找其出处,但可以确定并非夸美纽斯关于教师的言论。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2解析本题考查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题干中的关键词为“童年期”,童年期最主要的特征便是儿童思维发展处于具体逻辑思维阶段,多数思维过程还必须借助具体形象和具体事物来完成。
题干中指明“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即针对童年期的主要矛盾和特征而展开的,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故B项正确。
A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中不包括稳定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生理上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上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别差异性是指虽然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不同个体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最终达到的水平有高有低,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也存在千差万别,强调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
2013年国家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选择题(21题,每题2分,总共42分)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2.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稳定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总体称为()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7.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课程是()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探究课程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9.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10.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理论联系实际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11.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12.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13.丁力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
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14.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据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张东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
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心理定势D.垂直迁移15.王老师播放一交响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想象。
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对比B.联觉C.补偿D.错觉16.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7.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8.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放,南方人含蓄、细腻。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次要特质D.中心特质19.学生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都不理睬。
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A.强化法B.脱敏法C.消退法D.惩罚法20.当学生嘲笑张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的一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尴尬,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A.升华B.补偿C.幽默D.宣泄21.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A.教师的知识B.教师的能力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期望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23.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24.逆向迁移都是负迁移25.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水平三、简答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27.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要求28.简述人格的特征29.简述品德的特征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 材料: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
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一起床,就去上网。
连中午、晚上休息时间也不放过。
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中协调合作,建立互帮互助关系。
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互联网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指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儿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则会为教师的做法。
(18分)31.材料在一次讨论课上,老师问学生:“雪融化后变成什么?”张红抢先回答:“雪融化后变为水。
”黄阳想了想说:“雪融化后变成泥土。
”柳丽慢条斯理的回答“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老师评价道:“张红反应敏捷,回答准确,可以得到满分,黄阳和柳丽真不知你们怎么想的。
要是给分,只能得0分。
”问题:(1)运用心理学知识评价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
(10分)(2)这个案例对教师教学有何启发?(8分)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前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说的。
2.B【解析】儿童身心发展每个阶段具有每个阶段不同的特征和面临的主要矛盾,教学要根据相应的阶段性特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A【解析】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4.B【解析】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学校教育制度5.C【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有四个因素,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6.D【解析】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被称为目标模式,过程模式是斯滕豪斯提出的7.A【解析】考查我国新课改的课程结构设置,目前我国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是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高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
8.D【解析】实习作业法指的是在老师的相应指导下,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实践,获取相关的技能9.B【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的是实质教育论,强调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知识的传授的形式教育论。
10.C【解析】要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几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体现的是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1.A【解析】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体现的是实践锻炼的德育方法12.C【解析】该题考查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的区别,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再造想象13.D【解析】元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认识,具体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
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属于元认知策略。
14.C【解析】心理定势指的是遇到问题情境,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来思考问题15.B【解析】题目中体现的是视觉和听觉的联合。
16.D【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再认和回忆的区别,回忆和再认最大的区别是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因此呈现问答题答案属于回忆17.B【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比较短促的情绪状态。
比如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等18.B【解析】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人的特质有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是指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中心特质是指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一个人一般有5-10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如偏好某种颜色的衣服,闲暇时喜欢收拾房间,等等。
19.C【解析】老师对学生的行为不予理睬,学生这种行为逐渐减少属于行为矫正中的消退。
强化是促进某种行为的增加,与题干不符,惩罚是给予个体一个他厌恶的刺激,与题干不符。
20.C【解析】题干中老师运用的情绪调节方法是幽默21.D【解析】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哥马利翁效应,强调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辨析题22.参考答案(1)这句话是片面的。
(2)影响人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
(3)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既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
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有三个层次的活动:(1)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2)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知活动;(3)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因素虽然会影响人的发展,但并不是一概称之为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因此。
(4)因此,题干表述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是片面的。
【解析】该题考查的广义教育的概念,把广义的教育概念外延扩大了23.参考答案(1)这句话是片面的。
(2)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除了这一任务之外,还有以下四方面的任务:①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②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③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教学的五个任务,而题干只包含了其中的一个任务24.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负迁移和逆向迁移是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划分出来的两种不同的学习迁移类型。
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方向,可将学习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使正向迁移也可以使逆向迁移;逆向迁移指的是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可以是正迁移也可以使负迁移。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迁移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划分为不用的种类,题干混淆了这两个概念25.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的影响,遗传只是为个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