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核医学(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419.50 KB
- 文档页数:8
其他主治系列-核医学【代码:345】-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神经系统[单选题]1.安静时成人脑血流量约为每分钟()。
A.350mlB.100mlC.250mlD.150ml(江南博哥)E.750ml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安静时成人脑血流量约为每分钟750ml。
[单选题]2.下列关于脑血管的解剖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脑后动脉的皮质与大脑前、中动脉皮质之间,脉络丛前、后动脉间吻合极为丰富B.颈内动脉经颈动脉孔入颅腔,在视交叉外侧分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后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间有一短的前交通动脉C.基底动脉沿脑桥基底动脉沟前行,至脑桥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D.椎动脉经颈动脉孔进入颅腔,在脑桥下缘,两侧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E.大脑后动脉不完全性或缓慢闭塞往往没有显著症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椎动脉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在脑桥下缘,两侧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
[单选题]3.下列关于脑血管供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枕部血供来自大脑后动脉B.额叶外侧面和底面血供来自大脑中动脉,其内侧面血供来自大脑前动脉C.颞叶外侧面血供来自大脑中动脉,内侧面血供来自大脑后动脉D.顶叶血供主要来自大脑前动脉E.岛叶血供来自大脑中动脉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顶叶血供主要来自大脑中动脉。
[单选题]4.下列关于脑底动脉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左、右动脉环间血流互不沟通,当环的某一部分动脉血流量突然变化时,血液可由一侧流向另一侧,从而保证各部脑组织血流量相当或起侧支循环的作用B.脑底动脉环位于脑底面,由一条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脉近侧段、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近侧段组成C.脑底动脉环不仅是颈内动脉系与椎底动脉系之间的吻合,并且也是两侧颈内动脉系闯的吻合D.脑底动脉环的主要功能是平衡血流,保持脑血液均衡配布E.脑底动脉环不能平衡大脑血流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脑底动脉环的主要功能是平衡血流,保持脑血液均衡配布。
【核医学】神经系统题1、18F-FDG脑PET显像对脑瘤检测的临床优势哪项除外A、可替代脑CT和MRIB、判断放化疗的疗效C、鉴别脑瘤复发和坏死D、发现术后残余肿瘤组织E、心肌细胞活性测定A2、18F-FDG,FDG代谢不高常见于胶质瘤几级A、6级B、复发灶C、1~2级D、2~3级E、3~4级C3、有关血脑屏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脑毛细血管内皮的外面有一层连续的基膜,构成血脑屏障的第二道隔膜B、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还具有亲水性,水溶性物质易通过C、脑毛细血管的周围有一层胶质界膜,对大分子物质有屏障作用D、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没有或很少有吞饮小泡,因而不具备主动转运高分子物质和低分子离子化合物的功能E、血脑屏障功能的主要基础是脑、脊髓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紧密连接B4、以下不属于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的临床应用的为A、脑血管性痴呆和早老性痴呆的鉴别B、有氧代谢的评价C、癫痫病灶的定位D、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指征E、早期隐匿性病灶及小梗死病灶B5、脑梗死患者在脑灌注显像上何时才能显示异常影像A、发病一周后B、发病即刻C、发病3~4小时后D、发病2~3天E、发病1天后B6、rCBF显像时脑结构以外部位的异常放射性的非生理性浓聚不会因()产生A、脑挫伤伴脑脊液漏B、缺血性脑病C、脑挫伤伴头皮血肿D、脑挫伤伴硬膜下血肿E、脑挫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B7、以下不属于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的临床应用的为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B、精神分裂症的诊断C、失联络现象中血管反应性的判断D、脑血管性痴呆和早老性痴呆的鉴别E、隐匿性脑缺血灶和小梗死灶的探测B8、脑血流量是受哪个因素影响最小A、神经因素B、体液因素C、脑血管自身调节D、中心静脉压E、动脉血压D9、99mT c-ECD与99mTc-HMPAO比较,以下不属于99mT c-ECD 的优势的为A、99mT c-ECD的主要优点是体外稳定性很高,标记后放置24小时放化纯度仍可大于90%B、99mTc-ECD的脑摄取率是4.6%~7.6%,脑内的分布基本保持稳定,在6小时以内变化C、99mTc-ECD其体内清除快,可在同一天内重复显像,适合于特殊检查和介入试验D、99mT c-ECD可在同一天内重复显像,适合于特殊检查和介入试验E、99mT c-ECD脑内分布有轻微变化,1小时脑内总放射性约滅少10%E10、脑血流灌注显像剂123I-HIPDM在脑内滞留的机制是哪项A、123I-HIPDM进入脑组织后変成小分子和带负电荷的化合物B、123I-HIPDM进入脑组织后改变pH值C、123I-HIPDM进入脑组织后变成带正电荷的化合物,从而滞留在脑内D、123I-HIPDM进入脑组织后改变脂溶性E、123I-HIPDM进入脑组织后聚合成大分子C11、脑灌注显像注射显像剂时患者眼晴受到光刺激脑血流有什么改变?A、枕叶血流增加B、枕叶血流降低C、没有明显变化D、额叶血流降低E、题叶血流增加A12、以下显像剂一般不用于脑肿瘤'阳性”显像的是A、99mT cV)-DMSAB、 99mT c-T ctrofosminC、99mTc-IVDPD、99mT c-MIBIE、99mT c(III)-DMSAE13、相关 Alzheimer?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叙述错误的为()。
核医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核医学作为一种先进的诊断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核医学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本文将从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核医学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核医学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案例以及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和实验室检查等。
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规的诊断手段,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检查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触摸检查等方式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影像学主要包括CT 扫描、MRI和PET等技术,能够直观地观察患者的神经结构和功能异常。
神经电生理学通过测量患者的神经电位以及电信号的传导速度等来判断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实验室检查则是通过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体液成分等来辅助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然而,以上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部分方法对早期病变的敏感性较低,无法提供疾病的代谢信息和功能状态等。
因此,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核医学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核医学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核医学是一种介于医学和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示踪剂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核医学技术主要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两大类。
SPECT技术是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然后采用专用的仪器检测其所释放的γ射线来获得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信息。
SPECT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如脑卒中、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
PET技术则是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然后使用正电子探测器来测量正电子和电子的碰撞事件,获得组织和器官的代谢信息。
PET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比如在癫痫病的诊断中,PET技术可以观察到脑区的代谢异常、脑活动异常区等,从而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影像核医学神经系统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交叉性小脑失联络2、过度灌注(rCBF显像)3、慢性低灌注状态二、填空题1、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显像剂的特点为、、和,能穿透完整的血脑屏障入脑细胞,其进入脑细胞量与成正相关。
2、133Xe为惰性气体,进入血循环后能自由通过正常血脑屏障,通过弥散方式被脑细胞摄取,继而迅速从脑组织清除,其在脑组织的清除率与成正相关。
3、rCBF显像的断层影像中、、、和放射性较高,呈对称性均匀分布。
4、癫痫发作期局部血流,rCBF显像病灶放射性分布明显,而发作间期局部血流,病灶放射性。
rCBF显像能对病灶进行诊断。
5、rCBF显像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和其它。
6、癫痫发作期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可见病灶部位呈,发作间期则呈。
7、在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中,良性和低度恶性脑肿瘤的LCMRGlu与正常白质,高度恶性脑肿瘤的LCMRGlu则明显正常白质。
8、神经受体显像是基于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到上,利用PET或SPECT显像。
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神经受体显像有:、、、、等到。
9、在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的正常影像中,脑血管动态影像分为、、三个时相;脑静态影像中两侧大脑半球呈,头颅外周、颅底及各静肪窦呈。
10、交通性脑积水脑池显像的典型表现是显像剂可随脑脊液反流进入,使其持续显影,3~6h前、后位影像形似,同时脑脊液的清除缓慢,24~48h 及放射性分布极少。
四、选择题(一)A型题1、既能反映脑解剖结构又能反映功能代谢的最新仪器A. r cameraB. SPECTC. PET/CTD. SPECT/PET2、rCBF显像剂入脑量与以下哪一因素直接有关A. 局部脑解剖结构B. 局部脑功能C. 局部脑血流量D.局部脑代谢E. 局部多巴胺受体密度3、乙酰唑胺试验rCBF显像的目的A. 癫痫灶的定位诊断B.提高脑梗死灶的检出率C.提高潜在缺血性病的检出率D.提高脑肿瘤的人\检出率E.痴呆的鉴别诊断4、一般认为皮质rCBF低于多少才出现脑缺血临床症状A.50ml/(100g·min)B. 30ml/(100g·min)C. 23ml/(100g·min)D. 8ml/(100g·min)E. 0ml/(100g·min)5、早老性痴呆(AD)rCBF显像的典型影像表现A.以双侧顶叶和颞叶为主的对称性大脑皮质放射性减低B.大脑皮质多发散在分布的放射性减低区,基底节和小脑常受累C.以基底节为主的放射性分布减低D.额叶放射性分布新春佳节或缺损E.额叶和项叶前部放射性分布减低6、癫痫患者rCBF显像最主要的临床价值是A.癫痫的诊断 B.癫痫的分型 C.癫痫灶的定位D.癫痫疗效的判断E.癫痫预后的判断7、癫痫患者发作期rCBF显像的主要影像表现A.病变部位放射性分布减低B.病变部位放射性分布增高C.病变部位中央放射性分布减低,周围放射性增高D.病变部位中央放射性分布增高,周围放射性减低E.交叉性小脑失联络8、脑肿瘤患者rCBF显像的临床价值主要在于A.脑肿瘤的诊断B.脑肿瘤良恶性的鉴别C.脑肿瘤的定位D.脑肿瘤复发与治疗后坏死的鉴别E.脑肿瘤疗效的观察9、诊断脑死亡的首选神经核医学检查为A. rCBF显像B.脑18F-FDG显像C.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D.脑静态显像E.脑池显像10、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脑池显像的影像特点A.3~6h前、后位影像呈向上的“三叉”形B. 24h大脑凸面呈“伞状”放射性分布C. 3~6h前后位影像呈向上的“豆芽”状D.全脑明显扩大,基底池和小脑延髓池持续不显影E.放射性出现在鼻腔或外耳道11、一位临床高度怀疑可逆性缺血性脑病的患者rCBF 显像未见明显异常,应选择以下哪种方法进行进一步检查A、乙酰唑胺试验rCBF显像B、脑18F-FDG显像C、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D、脑静态显像E、脑池显像12、诊断交通性脑积水最好的方法是A、脑显像B、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C、脑池显像D、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E、18F-FDG PET显像13、脑静态显像不适用于A、脑瘤的诊断B、TIA的诊断C、脑梗死的诊断D、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E、炎症的诊断14、关于11C-MET显像的论述哪一项不正确A、11C-MET为正电子显像剂B、11C-MET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氨基酸代谢显像剂C、在肿瘤显像中11C-MET可用于精确地描述蛋白质的合成速率D、11C-MET可由放射化学自动合成仪制备E、11C-MET 可用于PET或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显像15、rCBF显像不适于A、TLA的诊断B、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C、痴呆分型D、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E、脑功能研究16、癫痫灶在18F-FDG的PET脑代谢显像中,葡萄糖代谢表现A、发作期和间歇期均增高B、发作期和间歇期均降低C、发作期增高,间歇期减低D、发作期减低,间歇期增高E、发作期增高,间歇期正常17、转移性脑肿瘤的影像特征A 、99Tc m-ECD显像高灌注,18F-FDG显像高代谢B、99Tc m-ECD显像低灌注,18F-FDG显像低代谢C、99Tc m-ECD显像低灌注,18F-FDG显像高代谢D 、99Tc m-ECD显像高灌注,18F-FDG显像低代谢E、没有规律18、99Tc m-MIBI脑显像主要显示A、脑脊液间隙B、脑梗死C、脑内炎病D、脑肿瘤E、脑脊液动力学改变19、反映血脑屏障功能的脑静态显像中,病灶异常放射性表现为A、浓聚区B、缺损区C、减低区D、头皮放射性浓聚E、五叉影像20、蛛网膜下囊肿诊断宜用A、脑静态显像B、脑池显像C、脑灌注断层显像D、核素脑血管造影E、201Tl显像21、18F-FDG脑代谢显像显示脑组织缺血部位葡萄糖代谢率不随血流量平行下降,这种情况提示该局部脑组织A、脑组织缺氧B、脑坏死组织C、脑组织存活D、瘢痕组织E、纤维化22、脑脊液漏可通过哪种显像方式诊断A、脑灌注显像B、脑池显像C、脑屏障显像D、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E、脑室显像23、99Tc m-ECD脑灌注显像前,服用过氯酸钾(KClO4)的目的是A、减少脑部辐射剂量B、减少99Tc m-ECD的用量C、降低脑部血本底D、封闭脉络丛E、封闭蛛网膜颗粒24、脑细胞能量绝大多数来源于A、氧代谢B、氨基酸代谢C、葡萄糖代谢D、脂肪酸代谢E、乳酸代谢B型题(1~5题共用备选答案)A、显像剂入脑量与局部脑血流量呈正比B、显像剂在脑组织的清除率与局脑血流量呈正比 C、显像剂作为葡萄糖的类似物被脑组织摄取D、显像剂通过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被特定脑组织摄取E、显像剂沿脑脊液循环径路运行1、rCBF显像2、脑18F-FDG显像3、133Xe脑血流量测定 4、脑池显像5、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6~12题共用备选答案)A、脑池显像B、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C、脑室显像 D、脑18F-FDG显像E、脑静态显像6、诊断脑死亡7、诊断脑脊液漏8、诊断交通性脑积水9、脑功能研究10、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11、脑肿瘤放疗、术后复发或坏死鉴别诊断12、脑动静脉畸形诊断(13~15用备选答案)A、多巴胺D2受体显像B、乙酰胆碱受体显像C、苯氮杂卓受体显像D、5—羟色胺受体显像E、阿片受体显像13、吗啡类药物成瘾性和依赖性研究14、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15、精神病的研究(二)X型题1、rCBF显像剂的特点A、分子量小B、不带电荷C、脂溶性D、能通过正常血脑屏障 E、局部入脑量rCBF呈正相关2、脑梗死rCBF显像的影像特点A、病变区放射性减低B、小的腔隙性梗死常为阴性C、出现双侧顶叶和颞叶为主的对称性放射性减低D、可出现交叉性小脑失联络现象E、可出现过度灌注表现3、脑18F-FDG显像可用于以下哪些疾病的诊断A、癫痫灶的定位诊断B、早老性痴呆的诊断C、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D、脑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E、动静脉畸形的诊断4、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可用于以下哪些疾病的诊断A、锥体外系疾病B、动静脉畸形C、早老性痴呆D、颈动脉狭窄和阻塞E、脑死亡5、正常脑池显像有以下哪些影像特征A、给药后1h显像剂达颈段蛛网膜下腔,小脑延髓池显影B、3~6h基底池、四叠体池、胼胝体池和小脑凸面陆续显影,前、后影像呈向上“三叉”形五、部答题1、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rCBF)的原理,其与CT和MR相比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2、简述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3、试述18F-FDG脑代谢显像的原理和主要临床应用。
核医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前沿研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核医学作为一项先进的影像学技术,正逐渐展现出其在前沿研究领域的巨大潜力。
核医学不仅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还具备非侵入性、无辐射、重复性高等优点,使得其成为理解神经系统疾病发生机制、评估疾病进展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就核医学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第一节: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等是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早期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核医学技术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放射性示踪剂来标记异常代谢或蛋白质异常聚集的区域,从而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结合标记的淀粉样成分示踪剂可以检测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从而帮助医生作出早期诊断。
第二节:肿瘤的定位和评估在神经系统肿瘤的定位和评估方面,核医学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combine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可以提供高灵敏度的图像,用于检测肿瘤的存在、位置和范围。
此外,甲基肟([11C]MET)PET/CT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脑肿瘤的定位,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活跃度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第三节:脑功能的研究除了诊断方面,核医学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脑功能及相应疾病的机制。
通过测量脑血流、代谢和受体结合等指标,核医学方法能够提供对神经系统各区域的功能状态的揭示。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可以定量评估针对特定脑区域的血流,帮助研究者理解与疾病进程相关的脑区功能改变。
另外,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结合PET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脑网络的功能连接情况,有助于深入理解脑功能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放射性核素治疗以前沿研究为基础,核医学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