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性及稳定性考核记录(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3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 2010 ] 量标证字第0197 号计量标准名称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标准装置计量标准代码 04113215申请考核单位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代码29199372-6单位地址云南省水富县云富镇邮政编码 657800联系人乐鹏联系电话 0870--86625012010年09月10日说明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凡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部门、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需经有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2.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一般使用A4复印纸,采用计算机打印,如果用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3. 申请新建计量标准考核,申请考核单位应当提供以下资料:1)《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原件和电子版各一份;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原件一份;3)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一套;4)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模拟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两套;5)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证明复印件一套;6)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
7)如采用计量检定规程或国家计量校准规范以外的技术规范,应当提供技术规范和相应的证明文件复印件一套。
4. 申请计量标准复查考核,申请考核单位应当提供以下技术资料:1)《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原件和电子版各一份;2)《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原件一份;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原件一份;4)《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连续、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一套;5)随机抽取的该计量标准近期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两套;6)《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连续的《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记录》复印件一套;7)《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连续的《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记录》复印件一套;8)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证明复印件一套;9)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如果适用)复印件一份;10)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如果适用)复印件一份;11)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the Standard Platinum-10%Rhodium/Platium ThermocoupleJJG 75—95代替JJG 75—82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7月5日批准,并自1995年12月1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郑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目次一概述二技术要求三检定仪器、设备和条件四检定方法五检定结果的处理和检定周期附录1 300~1100℃温区内标准热电偶热电动势E(t)和温度t之间关系的计算方法附录2 铂铑10-铂热电偶(S型)参考函数[E r(t)]表附录3 检定记录和检定证书背面格式1.双极比较法检定记录2.同名极比较法检定记录3.标准热电偶检定结果整理表4.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证书背面格式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一等、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的检定。
一概述一、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是热电偶系列中准确度较高,物理、化学性能良好,在高温下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热电动势的稳定性和复现性很好的热电偶。
因此,它作为标准计量器具,在419.527~1084.62℃温区用于温度量值传递,也用于该温区内精密测温。
二技术要求1一、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以下简称标准热电偶),它的正极(SP)为含铑10%的铂铑合金,负极(SN)为纯铂。
2新制标准热电偶的电极直径为0.5-0.015mm,长度不小于1000mm,使用中的标准热电偶的电极长度不小于900mm。
3 新制标准热电偶,电极的线径应均匀,表面平滑、光洁,测量端的焊接点圆滑、端正、光亮、直径为1.1~1.3mm的球状。
使用中的标准热电偶,允许电极稍有弯曲,表面略有暗色,但电极上不允许有焊点、裂痕及明显缩径。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名称计量标准负责人建标单位名称填写日期二等钳错迫一钳热电偶标准装置彭俊华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一、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3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4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 (5 )五、环境条件 .................................................................................. (5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6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 ......................................................... (7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8)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9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3)H-一、结论 (14)十二、附加说明 (14)-、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通过建立二等钳链,。
一钳热电偶标准装置,满足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并自行开展公司内部工作用工业热电偶的检泄。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用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被检和标准热电偶在各测量点附近温度(t‘)的热电势己被(t‘)和e t, (t'),由e你(t‘)与已知的标准热电偶在各测点(t)的分度值E杯(t)以及微分热电势S b (t)可计算出测量时实际温度与所需测屋温度点的差值由被测偶微分热电势S被(t) 以及e披(t‘)进一步计算岀被测热电偶在所需测量温度点的热电势。
二等标准铂铑 10-铂热电偶标准装置不确定度评定1、工作原理:用二等标准铂铑10 —铂热电偶和被检热电偶热端对齐扎紧,一起放入检定炉工作区中,冷端一起放入冰点瓶恒温,由热电偶自动检定装置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完成对管式检定炉的控温。
按检定规程步骤用双级法分别测量标准热电偶和被检热电偶的热电势进行直接比较而进行检定和分度、及对检定结果数据处理等全部检定工作。
2、组成:12346571——管式检定炉2——被检热电偶和标准热电偶3——低电势扫描仪4——数字多用表5——计算机(数据处理及PID控制)6——打印机7——控温仪1、 输入量的e 被 ( t ) 的标准不确定度 u ( e 被 ) 的评定输入量的 e 被( t) 的标准不确定度u ( e 被) 的不确定来源于被测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数字多用表测量误差、检定炉温场不均匀、热电偶参考端不均匀、测量回路寄生点势。
1.1 、由被测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 ( e 被 1) ,采用 A 类方法评定。
将一支Ⅱ级镍铬—镍硅热电偶用一支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作标准对它在 600℃时连续测量 10 次,测得数据为: 24.9048 mV 、 24.9055 mV 、 24.9067 mV 、 24.9079 mV 、 24.9088 mV 、 24.9085 mV 、 24.9068 mV 、24.9060 mV 、 24.9052 mV 、 24.9036 mV 。
则x 24.9063mVs 1≈1.7 μ V以实际测量次数 4 次计算,则该结果标准不确定度为u ( e 被 1)= 1.7 ≈0.85 μ V4标准不确定度 u ( e 被 1) 自由度e 被 1=54u e1.2 、由数字多用表测量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被 2) ,采用 B 类方法评定。
(合格期内的数字多用表,示值误差一般为± (0.005%RD+10) ,在区间内可认为均匀分布,覆盖因子K 被 2 =3以整百度计算结果如下表:测量温度℃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最大示值 (mV) 12.516.5 21.025.029.533.5 37.5 41.5 45.5示值误差 ( μ V ± 2.0 ± 2.2± 2.5 ± 2.7 ± 2.9 ± 3.1 ± 3.3 ±3.5 ±3.7半宽度 ( μ V) 2.0 2.2 2.5 2.7 2.9 3.1 3.3 3.5 3.7u(e 被 2)( μ V) 1.21.31.41.51.71.81.92.02.1估计u (e 被 2 )为 0.10 ,则自由度=50u (e 被 2 )被 21.3 、 由检定炉温场不均匀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 ( e 被 3) ,采用 B 类方法评定。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名称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标准装置建立计量标准单位计量标准负责人筹建起止日期说明1.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应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单位存档。
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
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目录一、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1)二、选用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2)三、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3)四、环境条件-----------------------------------------------------------------------(3)五、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4)六、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5)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6)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7)九、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8)十、结论-----------------------------------------------------------------------------(9)十一、附加说明------------------------------------------------------------------(10)。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标准装置
计量标准负责人彭俊华
建标单位名称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填写日期2018年7月24日
目录
一、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3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3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4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5 )
五、环境条件………………………………………………(5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6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7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8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9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3)
十一、结论 (14)
十二、附加说明 (14)。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1 概述1.1 测量依据JJG351-19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1.2 被测对象Ⅱ级K型廉金属热电偶,温度范围:(300~1100)℃1.3 测量方法将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与被校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捆扎成一束后一起置于检定炉中,用双极比较法进行校准。
表1 实验室的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1≤±0.25(0.0018%×显示值+0.0002%×量程)2 测量模型及不确定度来源分析2.1 测量模型е被(t)= +式中:е被(t)——被测热电偶在校准温度点t时的热电动势;——被测热电偶在校准点t时的热电动势算术平均值;——标准热电偶证书上在校准点t时的热电动势值;——标准热电偶在校准点t时的热电势算术平均值;、——标准、被测热电偶在校准点温度t的微分热电动势。
2.2 不确定度传播率式中灵敏度系数分别为:当t= 800℃时,c1 =1;c2=3.77;c3=3.772.3 不确定度来源热电偶校准的不确定度评估包括四个方面:2.3.1标准热电偶自身引入的不确定度:1)标准热电偶校准证书引入的不确定度;2)标准热电偶年漂移量引入的不确定度;2.3.2测量标准热电偶引入的不确定度:1)标准热电偶热电动势测量值引入的不确定度;2)数字多用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3)扫描开关寄生电势引入的不确定度;4)标准热电偶参考端温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5)标准热电偶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2.3.3被测热电偶引入的不确定度:1)被测热电偶热电动势测量值引入的不确定度;2)数字多用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3)扫描开关寄生电势引入的不确定度;4)被测热电偶参考端温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5)被测热电偶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6)检定炉温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7)检定炉温场不均匀引入的不确定度;2.3.4其他一些要考虑的因素:1)被测热电偶补偿导线引入的不确定度;2)被测热电偶不均匀引入的不确定度。
e e 铂铑10-铂热电偶热电动势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1. 测量方法:(依据JJG75-1995《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75-1995《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是用一支一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与被检偶捆扎一起放在卧式管型检定炉内中心点,在检定点温度上以比较法进行。
在检定点温度热平衡后,测出标准与被检偶的电动势值,算出本次检得结果,并在两次(不同天)检得结果不超过4μV 时,取两次检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后分度结果。
应满足在铜点(1084.62℃),铝点(660.323℃)及锌点(419.527℃)上的电动势偏差的技术要求。
2. 数学模型E 被(t)=E 标证(t)+△e(t) ⑴ 式中:E 被(t)―― 被检偶在湿度上(铜铝锌凝固点)上的热电动势。
E 标证(t)―― 一等标准偶证书中固定点热电动势。
△e(t)――检定时,测得的被检偶与标准偶测得值平均值之差。
采用双极法时:⑵即式⑴可写为: ⑶式⑶为本分析的数学模型。
3. 方差和灵敏系数3.1 灵敏系数:求式⑶对各误差来源的偏导得:3.2 方差 被2 +uu e 2= u E标证2+u 标2⑷4. 计算标准不确定度分量4.1 E 标证项:即为固定点上的标准器的检得结果不确定度。
根据国家量传检定系统及有关院颁资 料,一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在固定点上的扩展标准不确定度为0.6℃,属正态分布,P=0.99,即包含因子为2.58,自由度为∞。
u (铜点)=0.6℃(P=0.99). 因变化率为11μV/℃即6.6μV)()()()=(被被标证被t e t e t E t E -+)()()=(标证被t e t e t e -∆1EE =标证被∂∂1=被被e E ∂∂1=标被e E ∂∂)V (42.03101001060575.1066μ=⨯+⨯⨯--)V (25.03101001060860.566μ=⨯+⨯⨯--)V (18.03101001060447.366μ=⨯+⨯⨯--50%)10(212=⨯=υ-)V (56.122.0V 11μ=⨯μ)V (41.122.0V 10μ=⨯μ)V (27.122.0V 9μ=⨯μ2%)50(212=⨯=υ-e )V (58.031μ= u (铝点)=0.6℃(P=0.99). 因变化率为10μV/℃即6.0μVu (锌点)=0.6℃(P=0.99). 因变化率为9μV/℃即5.4μV故 u 1(铜点)=6.6/2.58=2.5μVu 1(铝点)=6.0/2.58=2.3μVu 1(锌点)=5.4/2.58=2.1μV 属B 类分量4.2 项即为检定时测得被检在温度t 上的热电动势。
关于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标准装置期间核查的探讨摘要介绍了期间核查的概述和目的,结合本单位二等标准装置使用情况给出了确定期间核查的策划、实施和频次所需考虑的原则、因素和建议,讨论了期间核查的方法、频次、数据处理。
关键词期间核查;核查策划;核查实施;数据处理;标准保存引言为了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和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保证热电偶计量器具法制管理和测量数据的溯源传递,依据计量法和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建立了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标准装置。
本文依据装置的使用频次和检定或校准的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的数量,就如何实施期间此装置的期间核查进行探讨。
1 期间核查的概述和目的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中规定,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计量基(标)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检定或校准的可信度;因此,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对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实验室一般对仪器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以保证其量值的溯源性,并加以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然而大多数实验室认为,只要对仪器进行了定期检定或校准,仪器就是可靠的,出具的数据就是有效的,使仪器的期间核查成为实验室最易忽视也最不重视的环节。
实际上,使用频率高、易损坏、性能不稳定的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操作方法,环境条件(电磁干扰、辐射、灰邕、温度、湿度、供电、声级),以及移动、震动、样品和试剂溶液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保证检定或校准状态的持续可信度。
因此,我们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标准装置期间核查。
2 期间核查策划对于不同的设备和专业采用的期间核查方法可以不同,以下对于二等铂铑10-铂标准装置我们采用控制图法。
2.1 建立期间核查计划待该装置主标准二等标准热电偶从上级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需要做出期间核查申请书,内容包含被核查标准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等,还应写明核查原因、核查地点与核查人。
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评定分析发表时间:2016-06-15T15:57:50.3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5期作者:朱建兵[导读] 做为自动化程度高的化工企业,需要检定的仪器仪表比较多,我们就需要一套完善的计量检测系统来进行计量检定。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19)摘要:做为自动化程度高的化工企业,需要检定的仪器仪表比较多,我们就需要一套完善的计量检测系统来进行计量检定,确保现场仪表的准确检测和控制。
我们就以本企业建标的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主要介绍ZRJ-03智能化热电偶检定装置的仪器组成,及检定原理。
各测量标准及其主要技术要求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及计算。
关键词:热电偶不确定度评定分析引言:随着仪表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工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准确的测量数据来保障工艺的安全,准确可靠的数据来源于准确的校验。
校验就存在误差及不确定度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对计量,检测以及实验比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热偶校验方法和原理图:检定方法:采用双级比较法,其测量顺序如下:自由端→标准→被检1→被检2→┈┈┈┈自由端←标准←被检1←被检2←┈┈┈┈检定原理图:二、该项标准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 1一等铂铑10-铂热电偶:S型,准确度等级:一等2.标准铂电阻:PT25,准确度等级:二等3. 数字多用表:MPE:±(0.005%RD+0.0035%F.S)4.热电偶检定炉:长度:600mm,加热管:40mm,均匀温场长度:±50mm,半径:14mm的区域内任意两点范围的温度差为0.8℃。
1000℃的不确定度为U=0.16℃,k=2.5.热电偶检定炉:长度:300mm,加热管:40mm,均匀温场长度:±30mm,半径:14mm的区域内任意两点范围的温度差为1℃800℃的不确定度为U=0.16℃,k=2.6.低温恒温槽:工作区域的最大温差0.0027℃,0℃测量不确定度为U=0.0008℃,k=27.热管恒温槽:100℃工作区域的最大温差0.025℃,测量不确定度为U=0.001℃,k=2。
计量标准履历书
建立日期1985 年02 月01 日
目录
一、计量标准器原始情况记载……………………………………(2-3 )
二、计量标准器配套设备登记……………………………………(4 )
三、计量标准考核(复查)记录…………………………………(5 )
四、计量标准器稳定性考核记录…………………………………(6 )
五、计量器具检定/测试记录……………………………………(7 )
六、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修理记录………………………………(8 )
七、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更换登记………………………………(9 )
八、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变更登记……………………(10 )
九、计量检定人员更换登记………………………………………(10 )
十、计量标准保管人更换记录……………………………………(11 )十一、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制造或供应商联络信息…(12 )十二、建立计量标准情况记载…………………………………(13 )
- 15 -
一、计量标准器原始情况记载
- 14 -
一、计量标准器原始情况记载
- 15 -
二、计量标准配套设备登记
- 14 -
- 15 -
- 14 -
四、计量标准器稳定性考核记录
- 15 -
五、计量器具检定/测试记录
- 14 -
六、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修理记录
- 15 -
七、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更换登记
八、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变更登记
九、计量检定人员更换登记
十、计量标准保管人更换记录
十一、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制造或供应商联络信息
十二、建立计量标准情况记载。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名称二等铂铑10-铂热电偶标准装置建立计量标准单位计量标准负责人筹建起止日期说明1.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应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单位存档。
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
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目录一、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1)二、选用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2)三、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3)四、环境条件-----------------------------------------------------------------------(3)五、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4)六、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5)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6)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7)九、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8)十、结论-----------------------------------------------------------------------------(9)十一、附加说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