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同步学案:第22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20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拟法、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翻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
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讲授新课]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
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第22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2.了解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与主要城市和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3.掌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先学过程: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的自学)。
一、西北地区1.位置和范围A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B昆仑山—阿尔金山—C祁连山以北地区。
2.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区包括D内蒙古高原、E塔里木盆地和F准噶尔盆地(2)温带大陆性气候①特征: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多大风。
(3)植被温带草原为主,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读图思考]说明造成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演变的原因是什么?(4)河流:流程短,水量小,多为内流河,流经本区的外流河主要有额尔齐斯河、黄河。
4.工矿业(1)矿产地煤矿:霍林河、石嘴山;石油:玉门、a克拉玛依;铁、稀土:b白云鄂博;(2)工业:包头的钢铁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
5.基础设施建设(1)铁路线:①包兰线,②兰新线,③南疆线。
6.主要环境问题:荒漠化。
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1.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往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 )A.森林→草原→荒漠B.荒漠→森林→草原C.森林→荒漠→草原D.草原→森林→荒漠2.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据图推断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致是A.南多北少B.北多南少C.东多西少D.西多东少3.内蒙古自治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A.林业B.牧业C.种植业D.渔业4.读图,完成(1)~(3)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后教过程: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完成情况分别提问,学生不断补充回答完成。
第22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考点展示素养目标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矿产资源与工业。
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与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的自然资源。
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与城市分布。
知识:能够结合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等条件,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掌握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资源、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等特征并会分析其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技能:分析西北、青藏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能提出治理措施。
素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因地制宜,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西北地区[读图思考](1)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分析其是否属于同一级阶梯。
(2)影响图中M、N、P三地植被差异的因素,并分析这种植被差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3)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及应对措施。
[读图思考]西北地区矿产及铁路线与城市分布的关系,以及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位置与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A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B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 准噶尔盆地。
(2)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多大风。
(3)植被:荒漠和草原广布,由于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河流:流程短,水量小,多为内流河;流经本区的外流河主要有额尔齐斯河、黄河。
3.农牧业(1)畜牧业:半干旱地区以草原牧场为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以东,如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
干旱地区以高山牧场为主,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坡地带。
(2)灌溉农业①分布: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以及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
第22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优化知能训练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回答1~3题。
1.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A.海拨高度B.距海远近C.气温高低D.地表植被2.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有()A.沙尘暴B.泥石流C.地震D.水土流失3.关于a河段水文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流域面积扩大,河水水量显著减少B.工农业用水较少C.地势平坦,水流平缓D.有凌汛现象解析:该题组通过区域图分析西北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
西北地区降水东西差异显著与距海远近有关;由于该区降水少,植被稀少,地表松散物质多,加上风力大,主要的自然灾害为沙尘暴;黄河进入兰州以下河段后,工农业用水量增多。
答案:1.B2.A3.B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①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地形、水源B.水源、地形C.土壤、光照D.热量、水源5.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源B.海陆位置C.地形D.土壤6.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解析:从图中提供的省区轮廓、山河分布上可知①为内蒙古的河套平原,该地降水较少,农业发展主要靠黄河水的灌溉;②处是青藏高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④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地势因素是其形成和②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③地是横断山区和东北林区相比,纬度低,降水较多,相对高差更大树种更为丰富。
答案:4.B5.C6.C7.(经典高考)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区域地理教案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2第22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第2课时学习⽬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与⽓候特征,主要的⾃然资源。
2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产的特点。
3.说出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与城市分布。
先学过程: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标呢?主要靠⼤家⾃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主学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学(教师督促,使每⼀位学⽣紧张的⾃学)。
⼀、青藏地区1.位置:A横断⼭脉以西,昆仑⼭—B阿尔⾦⼭—C祁连⼭以南。
2.⾼寒为主的⾃然环境特征(1)地形:平均海拔在4 000⽶以上,以⾼原、⼭地、盆地为主。
(2)⽓候(3)⽔⽂:西北属内流区,东南是许多⼤江⼤河的发源地,如D长江、E澜沧江、F黄河(4)植被:以⾼寒草甸为主。
3[读图思考]青藏地区种植业分布在河⾕地带的原因。
4.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产⾼的原因。
4.丰富的能源与矿产①太阳能丰富:A拉萨有“⽇光城”之称。
②地热能丰富:⽺⼋井建有我国⽬前最⼤的地热蒸汽⽥,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③藏北⾼原:⽯油和天然⽓资源丰富。
④风能、⽔能丰富。
(2)矿产:柴达⽊盆地被称为“聚宝盆”,主要矿产有B察尔汗钾盐、C锡铁⼭铅锌矿、5.交通: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式,以拉萨为中⼼。
E铁路是青藏铁路。
[读图思考]简述青藏地区交通以公路为主的原因。
⾃学检测(⼤家都⾃学的很认真,现在⽼师来检测⼀下⼤家的⾃学效果。
)1.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域因光照充⾜,昼夜温差⼤,青稞⼩麦等农作物单产⾼B.因图中铁路的开通,铁路运输成了当地最主要的运输⽅式C.甲省区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地D.⼄省区有我国最⼤的⾃然保护区——“三江源⾃然保护区”2.青藏地区的许多⼭脉积雪,原因是( )A.纬度⾼B.⽇照强C.海拔⾼D.空⽓稀薄后教过程:教师根据⼩组讨论完成情况分别提问,学⽣不断补充回答完成。
教师要引导学⽣从过程上去更正,让尽可能多的学⽣来更正。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特征、地形区。
〔2〕理解西北地区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原因。
理解“世界屋脊〞和高寒气候特点。
〔3〕知道灌溉农业的条件和主要农业区及主要农作物分布,知道畜牧业开展条件和主要牧场分布。
〔4〕初步学会分析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知道本区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特点及主要农牧产品。
〔1〕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3〕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4〕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拟的能力.〔1〕.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获得新知的学习方法.〔2〕.引导学生要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链,知识网,形成知识体系. 〔3)引导学生要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4.〕引导学生要善于与学过的北方地区进行比拟,认识区域的差异..【学习重点、难点】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2.理解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原因,知道灌溉农业的条件和主要农业区及主要农作物分布,知道畜牧业开展条件和主要牧场分布。
3.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特点【学习内容】(学生自学)1.说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西北地区由哪几个地形区构成?位于我国地势第几阶梯?有哪些主要的河流?3.西北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征?从东向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为什么?4.西北地区开展畜牧业的条件是什么?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主要产品是什么?5.西北地区开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是什么?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主要产品是什么?6.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什么是西气东输工程?7.说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世界屋脊〞,气候有什么特征?9.青藏高原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是哪里?10.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牧业产品是什么?11.青藏地区开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是什么?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主要产品是什么?路线?它的建成通车对青藏地区的开展有什么意义?〔展示演练〕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最根本原因是〔〕A.地面植被少 B.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C.昼夜温差大 D.地形的因素2.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3.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平原和丘陵 B.盆地和丘陵 C.高原和盆地D.高原和平原4.以牧业为主的地区是〔〕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北方地区、西北地区C、西北地区、青藏地区D、青藏地区、南方地区5.青藏地区耕作业主要分布在〔〕A.海拔较低的河谷谷地 B.山地高原中水源条件较好的河谷、绿洲地区C.绿洲分布区 D.高原土壤条件较好的草原区6.青藏高原的主要自然特征可以概括为〔〕A.湿热 B.炎热少雨 C.低温少雨 D.高、寒“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A.拉萨 B.成都 C.三亚 D.上海8.太阳能、水能都很丰富的地区是〔〕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教师精讲〕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典型自然特征高、寒干旱范围、面积人口青、藏、川藏族内蒙古、新、甘、宁汉、蒙古、回、维吾尔等地形类型高原、盆地、山地高原、盆地、山地气候类型高山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内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植被类型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资源矿产资源、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矿产资源、太阳能生产活动青海、西藏高寒畜牧业〔牦牛、藏羚羊等〕河谷农业〔青稞、小麦等〕内蒙古温带草原牧场、新疆山地牧场〔三河马、三河牛等〕〔细毛羊〕绿洲农业〔小麦、长绒棉、瓜果等〕交通青藏铁路兰新铁路〔当堂检测〕1.“春风不度玉门关〞,所描述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2.我国闻名国内外的长绒棉产区是在〔〕A、内蒙古B、新疆 C.珠江三角洲 D.海南岛3.小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到乌鲁木齐去旅游,他在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森林4.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开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A 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B 煤炭和水能开发基地C 新能源开发基地D 太阳能和风能开发基地5.地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省区是〔〕( )A 小麦、青稞B 青稞、高粱C 青稞、玉米D 青稞、水稻7.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黄河之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淡水湖泊水 D.大气降水8.以以下图是西北地区示意图,完成以下要求。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答案在最后)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材料,掌握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结合图文材料,掌握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及其发展措施。
热点区域3西北地区图表填绘一、认知区域重要地理事物1.经纬网定位:尝试描绘40°N、80°E、110°E、120°E,观察穿过的重要地形区。
2.熟悉重要的地理事物(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单元的名称山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平原:a________,位于内蒙古高原,农业引用黄河水灌溉。
盆地:b________盆地,c________盆地,c盆地最低海拔仅-154.31m,位于非季风区。
(2)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称E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内”或“外”)流河;F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内”或“外”)流河。
(3)填出下列矿产地的名称(按所在省级行政区、矿产类型、矿产地名称顺序填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陕西—内蒙古边境、煤、神府—东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甘肃、镍、金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写下列铁路的名称⑥________线,⑦________线,⑧________线,⑨________线。
二、西北地区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要素特征气候____________气候,降水________,干旱缺水,气温年较差、日较差____,太阳辐射强,多大风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多高大山地、宽广草原、沙漠水文河流稀少,多为________河(流量小、汛期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冬季往往断流)、内流湖(多咸水湖),最大的内流河是________河植被由东向西为________、____________、荒漠、石质戈壁、沙丘、绿洲。
第22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考点展示素养目标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矿产资源与工业。
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与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主要的自然资源。
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与城市分布。
知识:能够结合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等条件,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掌握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资源、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等特征并会分析其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技能:分析西北、青藏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能提出治理措施。
素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因地制宜,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西北地区[读图思考](1)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分析其是否属于同一级阶梯。
(2)影响图中M、N、P三地植被差异的因素,并分析这种植被差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3)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及应对措施。
[读图思考]西北地区矿产及铁路线与城市分布的关系,以及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位置与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A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B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 准噶尔盆地。
(2)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多大风。
(3)植被:荒漠和草原广布,由于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河流:流程短,水量小,多为内流河;流经本区的外流河主要有额尔齐斯河、黄河。
3.农牧业(1)畜牧业:半干旱地区以草原牧场为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以东,如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
干旱地区以高山牧场为主,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坡地带。
(2)灌溉农业①分布: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以及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
②特色农产品: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4.矿产与工业(1)矿产地名主要矿产地名主要矿产霍林河煤b白云鄂博铁、稀土石嘴山煤c金昌镍玉门石油和田宝石a克拉玛依石油阿勒泰金包头的钢铁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
5.基础设施建设(1)铁路线:①包兰线,②兰新线,③南疆线。
(2)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④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将新疆轮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⑤西电东送北通道: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6.主要环境问题:荒漠化。
青藏地区[读图思考](1)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特点及其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2)青藏地区的资源类型及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1.位置:A横断山以西,昆仑山—B阿尔金山—C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2.自然环境(1)地形: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
(2)气候: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
(3)水文:西北属内流区,东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D 长江、E 澜沧江、F 黄河。
(4)植被:以高寒草地为主。
3.高原农牧业(1)高寒牧业: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
(2)河谷农业⎩⎪⎨⎪⎧分布:甲藏南谷地、乙湟水谷地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4.丰富的能源与矿产 (1)能源①太阳能丰富:a 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②地热能丰富:羊八井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③藏北高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④风能、水能丰富。
(2)矿产: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主要矿产有b 察尔汗钾盐、c 锡铁山铅锌矿、d 冷湖石油。
5.交通: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拉萨为中心。
e 铁路是青藏铁路。
1.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山脉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
(2)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I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__。
(3)填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河流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4)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铁路线的名称:a____________线,b____________线,c____________线,d____________线,e____________线,f____________线,g____________线。
(5)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干旱少雨,农业以__________农业和__________农业为主。
辽阔的草原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基地。
宁夏平原和__________平原自古被誉为“塞外江南”,__________和浩瀚沙漠中的绿洲是西北粮棉瓜果之乡。
(6)西北地区年降水量自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故植被也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
答案:(1)阴山祁连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乌鞘岭贺兰山(2)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3)黄河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弱水(4)包兰兰新北疆南疆集通滨洲集二(5)绿洲灌溉天然牧场畜牧业河套河西走廊(6)东西草原草原、荒漠荒漠2.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序号代表的邻国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填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A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山脉,C__________盆地,N__________高原。
(3)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图中G、H、I、K、M等河流中的________河流流经处,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光城”⑤是__________,地热发电站⑥是__________。
(5)填出字母代表的矿产及矿产地名称:Q__________、__________,T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2)横断祁连柴达木青藏(3)G水量大,落差大(4)拉萨羊八井(5)钾盐察尔汗石油冷湖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1.干旱对西北地区的影响干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下图所示: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我国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以此为基础,自东向西植被、农业生产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如下表所示:西←东塔里木盆地←贺兰山←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中温带降水量50 mm以下200 mm400 mm干湿状况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面植被荒漠草原荒漠草原森林草原森林农业生产绿洲农业半干旱草原牧区半干旱农垦区,山地牧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
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
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新疆位于西北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然而在这片干旱的苍茫辽阔的土地上却点缀着如星星一般的湖泊,其中最耀眼的四大明珠分别是天池(冰碛湖)、博斯腾湖(构造陷落湖)、赛里木湖(构造陷落湖)、喀纳斯湖(冰川堰塞湖)。
(1)湖泊面积变化——湖泊萎缩①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降水减少。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大,上游大量引水灌溉,补给逐年减少。
(2)湖泊萎缩产生的影响:气候干旱,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017·高考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回答(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解题指导]第(1)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
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
第(2)题,砾石颗粒较大,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
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
第(3)题,据图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山地高差大,坡度陡,河流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大,土壤较少,土层浅薄。
贺兰山东麓南部洪积扇众多,河流较多,水源丰富;据图可看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所在地区海拔接近;贺兰山东麓为迎风坡,其南部和北部降水、光照条件相近。
[自主尝试](1)C(2)B(3)B(2019·郑州高二检测)读我国局部地区某四地年降水量(单位:mm)统计资料图,回答1~2题。
1.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距海远近C.气温高低D.地表植被2.关于a河段的叙述,错误的是()A.河水水量显著减少B.工农业用水较少C.地势平坦,水流平缓D.有凌汛现象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降水东西差异显著与距海远近有关。